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1页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2页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3页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4页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 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

2、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 1) 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 词:古体诗、

4、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 2) 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 “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

5、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 4) 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等方式抒情)。 ( 5) 阅读古代抒情诗的阅读与欣赏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基本抒情方法:通过写景抒情、通过叙事抒情、通过描绘人物举动抒情; 常见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夸张、用典。 (二)课文阅读分析部分 1、议论文 ( 1)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

6、概括层次大意。 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 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 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2、说明文 ( 1)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 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 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3、记叙文 ( 1)总体考核要求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 识别文

7、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 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4、诗词 ( 1)熟读或背诵 A.熟读下列8首诗: 归园田居(其一) 春江花月夜 出塞(其一) 枫桥夜泊 游子吟 江南春 望海潮(东南形胜)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B.背诵下列12首诗词: 沁园春 雪 迢迢牵牛星 送元二使安西 登金陵凤凰台 蜀相 乌衣巷 赋得古原草送别 夜雨寄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书愤 C.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 D. 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三 .作文部分 1. 作文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修养、认识能力、生活积累和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