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下)沪教版.pptx_第1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下)沪教版.pptx_第2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下)沪教版.pptx_第3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下)沪教版.pptx_第4页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下)沪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破山寺后禅院,结合课下注释, 了解作者及诗词大意,常建,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是现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朗读指导,正确停顿,流畅朗读。 根据句子的意义划分节奏,总结五律、七律的停顿规律。,你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了吗?,你找到这些景物了吗,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身临其境 深刻感悟,清 晨 入 古 寺,初 日 照 高 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潭影空人心,山光悦鸟性,万 籁 此 俱 寂 但 余 钟 磬 音,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尾联写了哪些内容,手法上有何特点?,品味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诗中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