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处理初设.doc

城市垃圾处理的固废设计【含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957045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10-23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15
积分
关 键 词:
含CAD图纸和说明书 城市 垃圾处理 设计 CAD 图纸 说明书
资源描述:
城市垃圾处理的固废设计【含CAD图纸和说明书】,含CAD图纸和说明书,城市,垃圾处理,设计,CAD,图纸,说明书
内容简介:
城市垃圾处理课程设说明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及目的1、任务:完成某市某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艺方案设计。2、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城市垃圾填埋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巩固教学中所学知识,并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二、设计规模服务人口30万人,现状垃圾产量1.0kg/d.人,垃圾容重量350kg/m3,服务年限大于 10年。三、设计条件1、气象资料参考武汉市的资料(网上查询)。2、填埋库区场址概况:填埋场库区周围汇水面积 0.5km2。场底表土厚度0.84.8m 不等,平均2.2m。土壤渗透系数为9*10-4m/s。场址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8m。3、 填埋场5公里有城市污水处理场,紧挨填埋场有水、电源及公路。四、设计工作量1、收集设计基础资料:根据规范要求进行。2、确定处理工艺流程及填埋作业程序;计算库区总容量和填埋总量,服务年限。3、填埋场主体工程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主体设施的工艺参数,确定主要尺寸。4、填埋场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和设备的工艺布置。5、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剖面及主要构筑物工艺图设计。五、设计文件的编制1设计小组垃圾填埋场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不少于1万字);2、图件每人2张;3、分工设计说明书每人一份。3、设计成果除打印外,应交电子文件。六、主要参考资料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6、非织造复合土工膜(GB/T 17642)7、聚乙烯() 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9)10、有关填埋场设计的论文著作七、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一)课程设计文本结构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课程设计题目、摘要、关键词 3课程设计目录 4课程设计正文: 5致谢 6附录 7参考文献 8设计图件 (二)对以上内容的要求 11.2条的要求由指导教师把关。 2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3课程设计正文内容序号为:一、二、三、;、;(1)、(2)、(3)、.。 对自己的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和计算。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计算准确。 对设计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对整个设计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8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绘制。 9. 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使用计算机绘图。以下图件内容供参考:1)填埋场总体布置图2) 垃圾堆体断面结构图3) 防渗排渗系统平面布置图4) 复合防渗衬里结构图5) 垃圾坝平面及断面图6) 导气系统平面布置图7) 导气石笼结构示意图8) 导气石笼与盲沟相对位置布置图9) 垃圾填埋场封场图10) 锚固平台及锚固沟示意图11) 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图12) 填埋作业图13) 填埋单元作业顺序图1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5) 污水处理区平面布置图16) 调节池平面图17) 调节池剖面图18) (环场)库区道路平面布置图19) (环场)库区道路横断面图20) (环场)库区道路纵断面图21) 库区临时道路平面布置图22) 库区临时道路纵断面图课程设计题目:垃圾填埋卫生场摘要: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仍将以填埋法为主.鉴于此,本设计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设计.该设计从实际出发,测得实际的数据,应用经验公式计算出数值,再结合本地附近的垃圾填埋场的实际运行经验数据,得出既符合实际又经济的设计.垃圾填埋场由垃圾堆体整形、终场覆盖、雨水收集与导排、填埋气的导排与处理、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安全与环境检测等系统组成。结合具体情况,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填埋场污染环境,节省投资。关键词:卫生填埋场 污水处理场 垃圾坝 调节池 防渗层 导气石笼 目录第一章 概述81.1 工程名称、地点81.2 设计原则81.3 设计范围和内容81.4 武汉市概况81.5 自然条件9第二章 工程建设规模与处理工艺102.1卫生填埋处理工艺102.2 工程建设规模102.2.1 垃圾产量102.2.2 填埋场总库容102.2.3 填埋场工程设计规模10第三章 总图11.1总平面布置图11.封场图13.填埋场纵剖面图14.垃圾坝15第四章 防渗导气系统17.防渗系统17.导气系统21第五章 渗滤液处理系统235.调节池23.污水处理厂24 第六章 配套工程266.1 道路工程276.2 围墙与绿化工程276.2.1 围墙工程276.2.2 绿化工程276.3 给水工程276.4 消防工程286.5 防洪系统工程286.5.1防洪系统286.6 通讯工程286.7 电气工程286.8 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28第七章 垃圾收集与转运297.1 垃圾收集与转运现状297.2收集与转运系统29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298.1 环境保护308.1.1 污染来源308.1.2 环境保护标准和规定31.1.3 环境保护措施31.2 环境监测32 第一章 概述1.1 工程名称、地点工程名称: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2 设计原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项目,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场址、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产生二次污染,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本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 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从当地垃圾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搞好能源转化,提高利用率,减少占地,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 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走符合国情的路子。根据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求垃圾处理的技术和模式,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配套技术。3. 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进及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为环卫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4. 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务求实效。1.3 设计范围和内容 结合武汉市总体规划,本工程服务范围为武汉市部分城区的生活垃圾,本设计为初步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 垃圾卫生填埋场:包括总图布置、道路运输、渗滤液收集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处理设施、防渗工程、防洪工程;2. 垃圾处理场场内相关公用配套工程1.4 武汉市概况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国六大城市之一。武汉的历史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商朝。历史上的武汉商业发达,汉口曾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911年,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就在此(武昌)打响了第一枪。今天,武汉已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随着长江沿岸的开放开发,武汉将建设成为集现代化钢铁、汽车、商贸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国际性城市。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武汉的人文景观具有浓郁楚文化特色,并深受老子、庄子哲学影响。 面积、人口 8467平方公里,现分为九个城区,两个郊区并辖二县。人口728万。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和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市区天然分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武汉交通便利,素以“九省通衢”著称,是中国少有的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邮政、电信于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 火车 武汉市中有汉口、武昌、汉阳等三个火车站。要注意的是,并没有“武汉”这一站。由於正好位於连接北京与广州的京广线的中心的位置,所有特快、直快列车都会在汉口及武昌站停靠。由北京发车的列车1天有6班,约18小时抵武汉。由广州发车的1天只有2班,需16小时才能到达。其他还有从南宁发车。经桂林、长沙到武汉的列车。 飞机 由北京飞武汉的班机1天有6班,由上海起飞的有34班,由广州起飞的则有47班。飞行时间北京约1小时4O分,上海的1小时,广州约2小时。此外,几乎每天都有由西安、南京、成都、福州等地飞往武汉的班机。 轮船 武汉港每天都有从重庆、南京、上海开来的船,平均一个航线2班。尤其是重庆开出、经三峡,航行3天2夜的旅游船最具利用价值。行长江的船只皆以汉口武汉关附近的武汉港客运站为开出与到达站。港口接近汉口的闹区,穿过武汉关旁的江汉路约走10分钟,即可达市区的主要干道中山大道。这一带是汉口最繁华的地区,附近有人民饭店、璇宫饭店。由港口到武昌可搭乘5O7路公车,要到汉口火车站则可搭乘9路公车。船票的售票处在武汉港客运站的2楼。 长途汽车 武汉对外交通以火车较为便利。但如果乘坐汽车的话,在汉口长途汽车站(解放大道621号)有开往南京、宜昌、广州、洛阳方面的汽车,在武昌长途汽车站(武珞路)有开往合肥、南昌、岳阳、长沙方面的汽车。 市内公车 由汉口火车站到武昌站可搭乘10路公车。若在中途的航空路下车,即可到达长江大酒店、汉口饭店。此外,若在经过长江大桥後,於“大东门”下车,就可抵达大东门饭店及黄鹤饭店。由汉口站搭乘38路公车,於江汉四路下车,就可达人民饭店、璇宫饭店分店;在车站路下车,可到胜利饭店、江汉饭店附近。 地理方位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1.5 自然条件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几年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第二章 工程建设规模与处理工艺2.1卫生填埋处理工艺卫生填埋是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滤液、蝇虫等进行治理的垃圾处理方法。长葛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属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的IV类、III级垃圾填埋场,它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防渗处理工程措施必须保证填埋场内垃圾堆体与外界的水环境隔离,其中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必须小于10-7cm/s,以减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2. 填埋场必须有效的控制填埋气体,防止甲烷气体爆炸。可以采取自然排气法排气,但填埋场区空气中的甲烷气体含量不得大于5%。对不能利用的甲烷气体应引出地面进行燃烧处理。3. 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应能有效的收集填埋场内的渗滤液,经预处理后输送到指定的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处理并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水体。4. 填埋作业应分层铺盖、填埋、压实,并尽可能做到当日覆盖。填埋作业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蚊蝇的孳生。 2.2 工程建设规模2.2.1 垃圾产量根据可研报告的研究结论,武汉市垃圾处理场工程拟建规模为年处理生活垃圾11万t/an(日处理量为300t/d),服务年限为10年,垃圾总产量为110万吨。2.2.2 填埋场总库容填埋场单位库容的垃圾消纳量取值为1.0t/m3 ,覆土用量按垃圾库容量的1/6计算。根据填埋场单位库容的垃圾消纳量、覆土用量和服务年限内的垃圾处理总量可计算出武汉市垃圾填埋场的总库容。服务年限内垃圾总产量为110万吨,经过机械压实、自然沉降和生物降解之后,垃圾堆体的总体积为110万m3,加上1/6的覆土体积18.3万m3,故填埋场总库容为128.3万m3。2.2.3 填埋场工程设计规模武汉市垃圾填埋场的服务年限为10年,年均垃圾处理量为11万t/an,日均垃圾处理量为300t/d,填埋场总库容为128.3万m3。第三章 总图总平面布置图由于其他局部平面图和一些剖面图的设计要建立在我所负责设计的总图基础上,所以,本人先就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占地规划,各构筑物占地分配作一简单说明如下:1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11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根据2001年12月1日实施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2 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3 填埋场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4 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限宜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5 选择场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设计、国士管理、地质勘察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6 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场址初选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地质资料在图纸上确定3个以上候选场址; 2)候选场址现场踏勘选址人员对候选场址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义、气象、交通运输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确定预选场址; 3)预选场址方案比较 选址人员对2个以上(含2个)的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比较,并对预选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步勘探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并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7 填埋场防洪应符合表4.0.1的规定:表4.0.1 防洪要求填埋场总容量(104m3)防洪标准(重现期:年)设计校核500501002005002050注:降雨量取值为7d最大降雨量。8 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贫乏地区。12垃圾填埋场地址选定本人根据以上规范,和组员一起进行了填埋场的选址。由于设计所给图纸过于简单,缺少风向、比例尺和等高线,所以我们首先按照武汉市的常年风向确定了当地的主导风向。接着我们按照图中所示国道,按照国家规定实际国道宽度,换算出了比例尺。最后,我们依照图上高程点描出了等高线图,初步确定了此图为一个西高东低自然坡度为2%的平地,适合建造一个范围规整的矩形填埋场。根据高程判断,地图的西部坡度相对较陡,应为一个小山包,东部坡度平缓;南部有316国道横穿而过,路边有宾馆、居民区、家具市场等,相对比较繁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综合以三大大因素并参考规范中相应的要求,我们最终将填埋场址确定在地图中部略偏东北。2 垃圾填埋场的总平面图规划按照30万人口规模,10年使用寿命,1000KG/M3的容重比,封场时的垃圾体积约为120万立方米。初步设定垃圾堆体高10米左右,那么就需要12万平方米占地。考虑到污水处理区,沼气发电区,综合用房,民用区,道路,绿化等的占地面积,我们划出了一块360宽720长的区域作为整个垃圾填埋场的占地。为使场区形成较好的生产、生活和管理的环境,整场分为管理区、污水处理区和填埋区三大部分。管理区布置在场区的东侧,设有综合楼、机修间、车库、仓库、职工宿舍和食堂、浴室,是全场的行政管理中心和职工生活基地。管理区占地约20000,区内设绿化带。污水处理区布置在场区的东北部。填埋区布置在场区的西侧,占地面积为120000,其中填埋坑面积为113600。为了满足填埋规范及工艺的要求,场区内设置5个监测井,用于监测地下水质,具体位置见环境监测点布置图所示。在管理区和场区北侧设置大门,管理区大门与进场道路相连,北侧大门处设置门卫处和地磅房,并与垃圾专用车道相连。内部交通组织流畅,道路环行贯通,满足工艺、消防要求,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生产、生活、交通与人流的安全。沿填埋区外围30m和场内道路外侧设置围墙。围墙高2.5m,总长2160m。围墙至填埋区边线间为防火隔离带,隔离带内除必要的绿化外,不能有任何树木,并应严格控制野草生长。场区道路两侧、管理区应做好绿化。道路两侧种植乔木,堆肥区、管理区以常绿灌木为主,辅以草皮、花卉。封场的填埋区选用易生长的浅根树种、灌木和草本作物为主。围墙外设置5m宽绿化带,种植高大乔木。场区平面设计主要指标见表51。表51 场区平面设计主要指标序号项 目单 位指 标备 注1总用地面积1278722总建筑面积128803建构筑物占地面积124134道路广场面积100005绿化面积46000封场图本垃圾填埋场设计使用年限为十年,到期后将进行封场。终期封场按“单元式”填埋作业方式依次重复操作至设计填埋高程时,需进行最终覆盖,其目的在于减少雨水的渗入,进行填埋场生态恢复。最终覆盖层由下至上有三部分组成:下层为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压实厚度为0.3m;中间层为自然土,压实厚度为0.3m,其主要功能为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渗层而导致渗水;最上层为营养土层,压实厚度0.2m,以种植草皮或浅根植物。封场后顶面坡度为5%,以利于降雨的自然排出。填埋场纵剖面图根据填埋场单位库容的垃圾消纳量、覆土用量和服务年限内的垃圾处理总量计算出垃圾填埋场的总库容,服务年限内垃圾,经过机械压实、自然沉降和生物降解之后,垃圾堆体的总体积,结合各方面的参数,确定了十年垃圾总量为120万m3。11设计分区在设计填埋场纵剖面图时,笔者首先根据垃圾总量,结合填埋场的面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计算确定垃圾相对于零高程的堆高为10米(注:参照垃圾堆体断面图,可以看出,从堆体最低点到最高点的高差约为20米)。由于本填埋区共分三个区,在设计过程中,从两边向中间,每边分别设计了三个作业单元,分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均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填埋采用单元、分层作业,填埋单元作业工序为卸车、分层摊铺、压实,达到规定高度后进行覆盖、再压实。每层垃圾摊铺厚度根据填埋作业设备的压实性能、压实次数及垃圾的可压缩性确定,按规范要求,厚度不超过60cm,且从作业单元的边坡底部到顶部摊铺;垃圾压实密度按照1000kg/m3设计计算。每一单元的垃圾高度均在2m4m的范围内,最高不超过6m。填埋单元根据日产垃圾实际进场量确定,以每日进场量为一个单元,当日垃圾当日覆土,每一单元垃圾厚度2.3m,覆土厚度0.2m,即平均每单元压实后连覆土共厚2.5m。每一个单元垃圾分层碾压,逐步升高的垃圾堆体高出填埋坑上坑口部分,应堆成斜坡面,坡度应为1:3(高:水平)。垃圾填埋采用分层压实方法进行操作,推土机将垃圾摊铺到厚度为0.30.4m时,即进行压实作业。每日垃圾经过压实后累积净厚度约2.3m时,再进行单元式覆盖。覆盖材料采用开挖土,覆盖土厚度为0.2m。垃圾填埋过程中所需要的覆盖土包括:单元覆盖贫瘠土、终期覆盖粘土、终期覆盖贫瘠土和终期覆盖营养土。填埋区建设过程中挖出的表层土应集中贮存堆放,用作单元覆盖土和终期覆盖贫瘠土,以减少自然取土量,从而降低填埋场运行费用。终期覆盖营养土采用填埋区内挖方耕植土或自场外运进,终期覆盖粘土根据实际情况从库外取用。12剖面图底层设计武汉市垃圾填埋场属于平地型填埋场,填埋方式为半地上半地下式填埋。由于填埋场地平坦且地下水位较深,故本工程采用如下平整方法:从西面以1:2的边坡开挖填埋坑,纵向中心线上左侧下挖9.96m,从东面以1:5的边坡开挖填埋坑,右侧下挖3.00m,整个场底纵向坡度为2%,横向沿纵向中心线平整为坡度均为2%的两个斜面。场地平整后,场底及边坡均要夯实,要求夯实后密度不小于0.95。垃圾坝卫生填埋技术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为增加垃圾库容、或填埋分期规划 ,需设置不同的垃圾拦挡构筑物。拦挡构筑物根据材料的不同 ,主要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等。一、设计垃圾卫生填埋场土石坝的设计主要包括 :坝型选择 ,材料选择 ,坝体结构 ,坝基选择 ,坝体与岸坡的连接等。1 坝型选择填埋场用土石坝没有防渗要求 ,不设心墙 ,一般可分为均质坝和多种土质坝。由于场地地质情况不同 ,又兼土石考虑就地取材及降低造价 ,采用多种土质坝是合适的选择。2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基本同水工坝的要求 ,技术条件可放宽 ,材料选择更广泛。筑坝材料压实后 ,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抗风化能力 ,并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除了含有机质太多的土料、淤泥和软粘土外 ,几乎所有土石料都可用作筑坝材料。3 坝体结构( 1)坝体高度土石坝的高度主要由填埋库容确定。对于某一特定的填埋场地和红线范围 ,最大库容对应某一坝高,根据现有经验 ,坝高一般在 30以下 ,按水工分类标准都属于低坝。( 2)坝坡一般确定坝坡均在 12附近。上下游可采用同样的坝坡。填埋场内边坡每隔一定高度根据需要设土工膜锚固平台。填埋垃圾一侧的坝面因上覆防渗层 ,可仅做压实土层防护 ;长期暴露的坝面应做坡面防护 ,根据重要性可选择植草防护 ,干砌石防护 ,预制板铺砌等 ,为防止坝体材料流失 ,应做反滤层。( 3)坝顶构造填埋场往往将土石坝顶作为运输或巡检通道 ,不宜将坝顶宽度定的太小,一般不少于 5。常用泥结碎石、沥青碎石等材料 ,既防止雨水冲蚀 ,又能满足车辆行使的要求。坝轴线中点附近填筑高度最大 ,坝基覆盖层也可能最厚,设计中应留有一定超高 ,到轴线两侧逐渐降到设计高度 ,同时也有利于坝顶排水。( 4)坝基选择土石坝既可建在岩基上 ,也可建在土基上。对于地基的强度和变形的要求 ,比其它形式的坝要低。但地基中如含有不良地质情况 ,则须慎重对待 ,进行地基处理。土石坝竣工后的总沉降量 (包括坝基及坝体 )一般不应大于坝高的 1%。( 5 )土石坝与岸坡的连接岸坡开挖要去掉表土、浮石 ,并将表层土压实。对于失水很快分化变质的软岩石 ,开挖时预留保护层 ,填筑时 ,边开挖 ,边回填 ,也可开挖后喷浆防护。土石坝面与岸坡形成自然沟渠 ,为防止此处冲刷 ,必须设置排水沟。二、计算设计中必须考虑坝体防渗 ,考虑渗流的作用。而填埋场中土石坝主要用来挡垃圾 (固体废弃物 ) ,一般不考虑水的渗流作用。填埋场中往往设有良好的地下水导排系统 ,坝体在计算中可不考虑渗流的作用。大部分垃圾卫生填埋场均设有通畅的地下水导排系统 ,故坝的计算中不必考虑渗流的计算和渗透稳定的计算 ,可仅进行坝的稳定和变形计算。但坝基中的稳定地下水位对其稳定与变形的影响则应予以考虑。本垃圾填埋场分为3个填埋区,垃圾堆体高度为10米,根据坝体高度的设计标准,我把坝体高度确定为4米,坝底宽度根据坡度确定为12米,坝顶宽度为4米。垃圾坝紧挨垃圾一侧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得比较陡,而背向垃圾一面则比较舒缓。在坝面上的防渗材料一般选用膜。为增强防渗膜的抗滑稳定 ,可选用单毛面的 ,而且毛面贴着坝体。坝面防渗材料的稳定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力学分析计算。如不满足 ,则需要在马道和坝顶设置锚固沟或采取其他的锚固设施。三、施工土石坝施工难度不大 ,关键是做好取土规划。填埋场中的一个特点是在施工中要预留出运营期间的垃圾覆盖土 ,此部分对土质要求不高 ,但用量很大。所以要做好取土、存土规划 ,结合垃圾覆盖土综合考虑 ,尽可能在场区内解决土源问题。本垃圾填埋场垃圾坝选用土石坝,土石坝由于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造价低廉、安全性好的优点 ,在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设计施工中仍参照采用水工行业的有关规范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应重点注意水工坝与填埋场土石坝的区别。第四章 防渗导气系统防渗系统关于防渗系统设计所参照的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Sanitary LandfillsCJJ 172004其中涉及到防渗排渗系统的条例如下:61 填 埋 场 地 基 与 防 渗6.0.1 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6.0.2 天然粘土类衬里及改性粘土类衬里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且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不应小于2m。6.0.3 在填埋库区底部及四壁铺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作为防渗衬里时,膜厚度不应小于1.5mm,并应符合填埋场防渗的材料性能和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6.0.4 人工防渗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1 人工合成衬里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的防渗系统也可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系统,在特殊地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的地区,库区底部应采用双层衬里防渗系统。2 复合衬里系统组成(从下至上):1)库区底部:基础、地下水导流层、膜下防渗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层、土工织物层、垃圾层,见图6-1。垃圾层土工织物层渗沥液导流层(30cm)膜上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下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100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地下水导流层(30cm)基础图6-1 复合衬里(库区底部)系统示意图2)库区边坡:基础、地下水导流层、膜下防渗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垃圾层,见图6-2。垃圾层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膜上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下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75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地下水导流层(30cm)基础图6-2 复合衬里(库区边坡)系统示意图3 单层衬里系统组成(从下至上):1)库区底部:基础、地下水导流层、膜下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层、土工织物层、垃圾层,见图6-3。垃圾层土工织物层渗沥液导流层(30cm)膜上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下保护层(粘土厚度100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5cm/s)地下水导流层(30cm)基础图6-3 单层衬里(库区底部)系统示意图2)库区边坡:基础、地下水导流层、膜下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垃圾层,见图6-4。垃圾层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膜上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下保护层(粘土厚度75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5cm/s)地下水导流层(30cm)基础图6-4 单层衬里(库区边坡)系统示意图4 双层衬里库区底部系统组成(从下至上):基础、地下水导流层、膜下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检测)层、膜下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层、土工布织物层、垃圾层,见图6-5。垃圾层土工织物层渗沥液导流层(30cm)膜上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下保护层渗沥液导流(检测)层(30cm)膜上保护层HDPE土工膜膜下保护层(粘土厚度100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5cm/s)地下水导流层(30cm)基础图6-5 双层衬里(库区底部)系统示意图5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钠基膨润土垫替代膜下防渗保护层。6 填埋场防渗系统基础与天然地下水水位的间距不得小于2m。6.0.5 人工防渗材料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1 铺设HDPE土工膜应焊接牢固,达到强度和防渗漏要求,局部不应产生下沉拉断现象。土工膜的焊(粘)接处应通过试验、检验。2 在垂直高差较大的边坡铺设土工膜时,应设锚固平台,平台高差应结合实际地形确定,不宜大于10m。边坡坡度宜小于12。3 人工防渗材料的基础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整度:应达到每平方米粘土层误差不得大于2cm;2)洁净度:不采用膜下土工布保护层时,垂直深度2.5cm内粘土层不应含有粒径大于5mm的尖锐物料;3)压实度:位于库区底部的粘土层不得小于93%;位于库区边坡的粘土层不得小于90%。6.0.6 填埋库区地基应是具有承载填埋体负荷的自然土层或经过地基处理的平稳层,且不应因填埋垃圾的沉降而使基层失稳。填埋库区底部应有纵、横向坡度,纵、横向坡度均宜不小于2%。7 渗 沥 液 收 集 及 处 理7.0.1 填埋库区防渗系统应铺设渗沥液收集系统,并宜设置疏通设施。应对收集的渗沥液进行处理。7.0.2 渗沥液产生量和处理量应按填埋场类型、填埋库区划分和雨污水分流系统情况、填埋物性质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7.0.3 渗沥液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应包括导流层、盲沟、集液井(池)、调节池、泵房、污水处理设施等。7.0.4 盲沟宜采用砾石、卵石、碴石(CaCO3含量应不大于10%)、高密度聚乙烯(HDPE)花管等材料铺设,结构为石料盲沟、石料与HDPE管盲沟、石笼盲沟等。石料的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10-3cm/s,厚度不宜小于40cm。HDPE管的直径干管不宜小于250mm,支管不宜小于200mm。导渗管开孔率应保证强度要求。7.0.5 集液井(池)宜按库区分区情况设置,并宜设在填埋库区外部。7.0.6 调节池容积应与填埋工艺、停留时间、渗沥液产生量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等相匹配。7.0.7 集液井(池)、调节池及污水流经或停留的其它设施均应采取防渗措施。7.0.8 渗沥液应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具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条件时也可建设配套污水处理设施。 根据以上规范,具体设计方案如下:首先是确定系统材料。任务书给定的土壤渗透系数为9*10-4m/s,渗透性强,如果直接用来填埋垃圾,而不采取防渗措施,将对地下水的卫生安全造成威胁。必须设置人工防渗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中6.0.4 : 人工合成衬里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的防渗系统也可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系统,在特殊地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的地区,库区底部应采用双层衬里防渗系统。考虑到武汉市不属于特殊地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的地区,不需要使用双层衬里防渗系统;又由于武汉地下水并不贫乏,单层衬里防渗系统不可能达到防渗要求,决定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其次确定系统材料铺设厚度。填埋库区底部及四壁铺设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作为防渗衬里,取2.0mm厚度,参照规范6.0.4的复合衬里系统组成,参考长葛课程设计中的相关设计,确定了防渗衬里的结构和各层的铺设厚度,见复合衬里防渗系统结构图。考虑到库区底部和边坡的衬里结构相似,仅有细微的区别,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结构图中,只画了库区底部衬里的结构,在图纸说明中指出边坡衬里的差别。在决定防渗系统填埋深度的时候,要用到武汉地下水位资料,可惜没有查到,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地下水在地面以下10米,确定防渗系统基础在地下5米,与天然地下水水位的间距应该不会小于2米,符合规范要求。在设计防渗排渗系统时,边坡坡度取为1:2。填埋库区底部纵、横向坡度均取为2%。最后是布置渗沥液收集系统。因为系统布置建立在设计图纸上,先需要初步计算填埋库区库容,以确定填埋库区底面面积和垃圾填埋高度。经过小组查阅相关资料,武汉人口增长率为0.247% 。 设计任务书提供的相关数据如下:服务人口30万人,现状垃圾产量1.0kg/d.人,垃圾容重量350kg/m3。根据相关规范,进填埋库区的垃圾容重量要求大于600kg/m3,在本次设计中取容重量1000kg/m3,规定服务年限大于 10年。由此计算出填埋库区库容(10年):1107260m3。由此初步确定填埋库区底面面12公顷,垃圾填埋高度为10米(不含底层防渗层和顶层覆盖层)。因为库区底面积大,设三个填埋分区,用分区坝隔开。并且为了减少渗滤液污染面积和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设三个集水井分别收集三个分区的污水,污水由三条主盲沟分别导向三个集水井(见封场平面图)。集水井设在填埋库区外面,与调节池相连。从节省能源的角度分析,由于一分区最先填埋,收集其污水的一号集水井最早投入运行,所以应最靠近调节池,二区集水井紧靠一号集水井,三区靠二区(见封场平面图)。渗滤液导排管具体布置见防渗排渗系统平面图.导气系统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严防填埋气体自然聚集、迁移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主动导出并采用火炬法集中燃烧处理。未达到安全稳定的旧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竖井(管),也可采用横管(沟)或横竖相连的导排设施。2.竖井可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石笼宜用级配石料等粒状物填充。竖井宜按填埋作业层的升高分段设置和连接;竖井设置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50m;管口应高出场地1m以上。应考虑垃圾分解和沉降过程中堆体的变化对气体导排设施的影响,防止设施阻塞、断裂而失去导排功能。3. 填埋深度大于20m采用主动导气时,宜设置横管。4. 有条件进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时,宜设置填埋气体利用设施。填埋库区除应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戊类防火区采取防火措施外,还应在填埋场设消防贮水池,配备洒水车,储备灭火干粉剂和灭火沙土。应配置填埋气体监测及安全报警仪器。填埋库区防火隔离带应符合本规范5.0.9条的要求。 填埋场达到稳定安全期前的填埋库区及防火隔离带范围内严禁设置封闭式建(构)筑物,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将火种带入填埋库区。填埋场上方甲烷气体含量必须小于5%;建(构)筑物内,甲烷气体含量严禁超过1.25%。进入填埋作业区的车辆、设备应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应避免产生火花。填埋场应防止填埋气体在局部聚集。填埋库区底部及边坡的土层10m深范围内的裂隙、溶洞及其他腔性结构均应予以充填密实。填埋体中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隙应及时予以充填密实。 设计的时候我们采取被动气体收集装置。它是允许在气体没有鼓风机,气泵之类的机械装置下排放,这种系统可用于填埋场厂内部或者是外部。填埋场周边的空气排气沟和管路系统可以作为截断土中气体侧向流动的被动系统,如果地下水水位较浅,可以在填埋物中挖沟,其深度达到地下水位,然后用透性的砾石和排气管回填,作为被动气体的隔离层。为了促进排气沟的被动排气,根据填埋场的土体类型,可在教远的排气沟周围布置一些低透性材料。如土体是与排气沟透气性同样的砾石。在排气沟外面一层软薄膜将有利于阻止气体流动而仅允许气体从排放口排出。如果地下水位较深,防渗墙可用防止气体流动的补救措施。 如导气石笼和盲沟的相对位置图,我们在中间的盲沟主道上和盲沟的相互间的接头上均设计石笼,而每一段盲沟由于相对还算是比较长,如果在此之间不安排有一个导气石笼的话便不利于垃圾产生气体的排出,所以在每一段比较长的盲沟上面我们均都有一个导气石笼。另外我们在边缘上面也设计有导气石笼,对于设计的整个导气底部的样子如设计图所示。第五章 渗滤液处理系统由于武汉地区每年雨量都很大,故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比较大,因此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量比较大。 在选择渗滤液的处理方案时,考虑到填埋场5公里有城市污水处理场,我选择预处理合并处理(场外场外联合处理方案)。预处理合并联合处理是基于减轻进行直接混合处理。 我们将污水处理系统分为调节池和污水处理厂两部分。5调节池 渗滤液的来源中,降雨量与蒸发量的查值、垃圾的含水量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二者在一年四季的变化很大,因此渗滤液的水质水量也随之由较大的变化。对于我们的这个渗滤液处理系统,采用预处理合并处理(场外场外联合处理方案)。预处理合并联合处理是基于减轻进行直接混合处理。用填埋场排出的渗滤液首先在填埋场内的预处理设施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除去渗滤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色度以及SS等污染物质或通过厌氧处理以改善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染负荷,为合并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渗滤液处理厂要求渗滤液的水质水量尽可能的稳定,因此在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前端,设置水质水量调节池显得极为重要。常规的污水处理调节池一般是调节均化一天的水量,因而水力停留时间均小于24h。而处理渗滤液的调节池是把春、夏季产生的多余渗滤液量储存起来,以弥补秋、冬季渗滤液处理厂正常运转时渗滤液量的不足,所以其停留时间均大于24h。我们在设计渗滤液调节池的时候,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一,设计成厌氧塘的形式,让渗滤液调节池在调节池内进行酸化和厌氧消化,渗滤液在秋、冬两季(温度低)停留时间长,恰好满足了低温时厌氧塘去除有机物浓度的控制条件。二,渗滤液调节池应由足够的容积,以确保渗滤液调节池也不外溢。该填埋场服务人口30万人,现状垃圾产量1.0kg/d.人,垃圾容重量350kg/m3压实密度以1000kg/m3来计算,服务年限大于 10年。武汉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渗滤液的产生量以Q=(C1*A1+C2*A2)*i*10-3式中Q-表示渗滤液年流量,m3/d;A1,A2-表示正在填埋及地表水不易排除的面积和已完成填埋且地表水可排除的面积,m2;C1,C2-综合填埋场渗滤液水量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其中一般C1取0.5,C2取0.30.4;i-表示最大年或月降雨量的日换算值,mm/d;武汉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渗滤液的产生量以68月的日均降雨来计,填埋场分三个区,一区面积为35016m2,二区为39900m2,三区为39900m2,A1=35016+39900=74916m2A2=39900m2:q=10-3*(74916*0.5+39900*0.4)*1269*40%/3/30=301.3m3由此确定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量为300m3/d 由于没有查到武汉的最大月降雨量,估计其最大的月降雨量为400mm,则:Q=400*(74916*0.5+39900*0.4)*103/30=712.24m3Q1Qq712.24-300=412.24m3由实际情况,确定确定调节池的容量为400m3由此,取调节池的有效水深为2.0m,池宽为10m,池长为20m。污水处理厂 在选择渗滤液的处理方案时,考虑到填埋场5公里有城市污水处理场,我们选择预处理合并处理(场外场外联合处理方案)。预处理合并联合处理是基于减轻进行直接混合处理。高浓度渗滤液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水量,水质及毒物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种场那外联合处理方案。用填埋场排出的渗滤液首先在填埋场内的预处理设施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除去渗滤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色度以及SS等污染物质或通过厌氧处理以改善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染负荷,为合并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其渗滤液的具体方案选择要考虑排放标准的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规定了渗滤液的允许排放标准。排入设置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生活垃圾渗滤液,其排放限制值必须达到GB16889-1997中的三级标准。其中悬浮物小于等于400mg/l、BOD小于等于600 mg/l、COD小于等于1000mg/l。我国现有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多数选用厌氧家耗氧的生物处理方法。由于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尽管采用厌氧与好氧组合工艺对COD、BOD有较高的去除率,但是吃力后的水质仍然难达到生活垃圾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的要求。据调查,已建成的渗滤液污水处理场普遍存在运行效果查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1.这部分垃圾渗滤液处理场所采用的工艺是将城市污水的处理工艺路线加改进后,直接套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它并不适合复杂多变的渗滤液水量水质特性;2.由于一般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蓄水池较大,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渗滤液进入污水场之前已经经历乐较长时期的有机物厌氧发酵过程,因此渗滤液处理流程的第一道工序厌氧水解酸化已基本不发生效用;3.由于渗滤液本身存在氨氮与BOD比例不协调的特点,一般的好氧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常会受到高浓度氨氮的抑制而使污泥培养不起来或者培养好的污泥难以维持;4.随着填埋场“年龄”的延长,渗滤液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成分进一步下降及氨氮浓度升高,单独采用生物处理技术不能满足排放要求。因此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应该是物化及生化等多种处理方式有机结合的工艺。目前常用的渗滤液处理工艺组合有:生物处理混凝沉淀,生物处理化学氧化(生物后处理),生物处理活性炭吸附,生物处理反渗透浓缩液的蒸发/干化。作为完整的处理工艺,渗滤液应该经过预处理,前处理,主体处理设施,后处理四个步骤后排放,其中预处理是以隔栅,调节池为主,主要作用是截除粗大的悬浮物,并对水质水量进行必要的调节均化,有利于后处理设施的运行;前处理是采用氨吹脱或其他处理方法,削减渗滤液中高浓度的氨氮,消除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改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运行稳定性;主体处理设施都是以低运行费用为特点的生物处理工艺,渗滤液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此阶段将于以去除,同时使氨氮的浓达到排放标准。除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外,高效生物脱氮技术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经过上述处理过程后,重金属及不可生化的有机物可能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去除,尤其是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逐渐下降,必要的有处理是不可省略的;后处理的工艺有多种选择,例如混凝沉淀气浮工艺,反渗透,超滤以及氧化吸附等工艺。现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附在第六章 配套工程.1 道路工程本处理场按日接纳处理生活垃圾300吨计,年处理量为10.95万吨。以5吨密闭式垃圾清运车运输,每日平均需要60车次左右,加之运行时各工序之间物料的往来运输,在场区内形成了较大的物流量。盘山道路随着填埋高度的增加逐渐延伸而形成,其功能单一,填埋高度一旦达到设盘山道路有可能废弃,故它仅为临时性道路,维持晴天通行,雨天稍维护就能通行的水平即可。车辆在盘山道路上行驶的速度为V10km/h。平面设计场区道路与进场道路相接,盘山道路在分选区附近与进场道路相连,盘山道是随填埋高度而上升的坡道。断面设计道路断面有路肩及车道组成。盘山道有车道、路肩及表面排水沟组成,其边坡与垃圾填埋边坡一致取1:3。场区道路按城市道路标准设计,但由于场区行人极少,故路两侧不另设人行道,路边安砌缘石保护路边,路面横坡为减少排水设施均采用单向坡。路面结构设计盘山路基本不建路面,采用简易的碎石路,其厚度约15cm,加强维护以维持交通。路基设计盘山路是以填埋的垃圾为基础,故在填埋初期应做实验路段,以便掌握压实次数与压实密度及路基稳定性方面的资料。路面排水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故填筑盘山路时随时保持路面的横坡,并保持道路内侧排水沟的通畅。由于盘山公路只是一条临时的道路,路面,路基要求不高,所以我只做了简单的设计,满足垃圾填埋场的基本需要即可。.2 围墙与绿化工程.2.1 围墙工程在垃圾场周围设置钢丝网围墙,以防止垃圾中的轻质物如塑料、废纸等随风飘扬到填埋场区以外。同时,形成一个全封闭式的卫生填埋场,便于日常管理。.2.2 绿化工程在垃圾填埋场周围种植树木,形成一个绿化隔离带。管理区是绿化美化的重点,应尽可能的多种植树木与草坪。封场后应及时种上草皮和灌木。.3 给水工程场区最高日用水量为80m3/d,由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两部分组成。生产用水包括汽车冲洗、堆肥用水、地面洒水、绿化浇水等,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管理区。在场区内建一座深井泵房,在泵房内打一眼深井,出水量为50m3/hr,在泵房附近建一座水塔(兼消防水池),水塔容积为200,高度为30m,生活、生产、消防用水由水塔直接供给。.4 消防工程在室内外设消火栓,消防用水量室内为5L/s,室外为15L/s。200m3水塔兼作消防水池,要求保证水塔内2小时的消防水量不被动用,水塔的进水根据水位自动控制深井泵的启停。.5 防洪系统工程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二十二条规定该填埋场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按25年重现期设计,50年校核。.5.1防洪系统沿填埋区四周设一圈排水明渠收集填埋区的雨水,其长度为861m,断面为梯形,尺寸为:B上B下H=1.20.51.0(m)。收集后的雨水排到场外的排水沟。在盘山道路内侧设置排水沟,用以拦截堆体表面的径流水,其断面为矩形,尺寸为0.4m0.4m,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堆体表面排水沟与填埋区周围的排水明渠连接,然后排出场外。.6 通讯工程为满足处理场的通讯要求,由市话局引入6对电话线,分别设在综合用房、门卫、实验室等。.7 电气工程供电电源由甲方提供,10KV线路引至场内,场内部分采用电缆直埋。场区设800KVA/10KV土建变电站一座,低压侧输出0.4/0.23KV。由变电站向各附和组供电为放射式系统,由各配电箱至终端设备,原则采用放射式,少部分采用树干式,低压配电一般不多于三级。采用段路器作过载保护、短路保护、配电短路器采用复式脱扣。接地保护系统采用TNS系统,各建筑物、构筑物均做区等电位联接。手持电动工具所用回路及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装置。.8 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推土机:推铺并压实垃圾履带装载机:装运垃圾并平整覆盖材料电子汽车衡:计算垃圾进场前应收的费用自卸车:运输覆土和临时转移场内少量垃圾工作用车:用于场内的安全管理,采集监测样品第七章 垃圾收集与转运.1 垃圾收集与转运现状长葛市环卫部门现有各种专业车辆29部,其中垃圾清运车辆20部。垃圾中转站8座,垃圾简易堆放场一座。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混装运输的方式。目前的收运系统存在以下问题:机械化程度低,作业方式落后;垃圾收运车密闭性差,收运过程中易散落垃圾、发散臭味,影响环境卫生和人民生活;收运车辆不足,设备老化;垃圾贮运设施少而分散、标准低,存在二次污染。.2收集与转运系统根据长葛市垃圾产生量和产生源分布情况,采用图81所示的收集运输方式。生活垃圾袋装后由居民放入住宅附近的集装箱垃圾站,再由垃圾收集运输车运往垃圾填埋场。 居民 垃圾车垃圾袋装 垃圾集装箱 垃圾处理场图81 垃圾桶点与集装箱垃圾站相结合的收集系统集装箱垃圾站收集系统是一种袋装化、密闭化、容器化和不定时的收集系统,能方便居民投放垃圾,适用于人口密度不大的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长葛市现有垃圾中转站8座,为满足现状需要,需新建集装箱式垃圾中转站7站,并将原中转站改造为集装箱式。另需适当增加运输车辆。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根据国家计委与环境保护委员会于1987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环境设施与主体工程实行“三同时”制度。由此编制本工程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1 环境保护.1.1 污染来源垃圾填埋场的处理对象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大气污染物:是填埋场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城市垃圾处理的固废设计【含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957045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