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pptx_第1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pptx_第2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pptx_第3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pptx_第4页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考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同的时间 内_的变化量相同,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_为恒量.,(3)分类,速度,加速度,相同,相反,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 v 方向_.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 v 方向_.,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t _. (2)位移公式:s_.,v0at,2as,考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aT2,(mn)aT2,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

2、初速度为零,那么公式 都可简化为 v_,s_,v2_,,s_.,at,2as,v 2,149,135,123,(2)由以上各式可以方便地得到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前 1 s、前 2 s、前 3 s内的位移之比为_. 第 1 s、第 2 s、第 3 s内的位移之比为_. 1 s 末、2 s 末、3 s 末的速度之比为_. 前 1 m、前 2 m、前 3 m所用时间之比为_. 从静止开始连续通过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基础自测】 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 m/s2,那么在任意,1 s 内(,),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 2 倍 B.物

3、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 2 m/s C.物体这一秒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 2 m/s D.物体这一秒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 2 m/s 答案:B,2.(2016 年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 距离为 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 4 s,第二段用时 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答案:B,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前 5 s 内的位移为 10 m,在,前 7 s 内的位移为 21 m,则质点在 t6 s 时的速度为(,),B.4 m/s D.5.5 m/s,A.3.5 m/s C.5 m/s 答案:D,4.如图 1-2-1 所示,我国研制的规模最大的直升

4、机群接受世 界的检阅.其中一直升机在地面上空高度 A 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 命,要求该机在 11 时 16 分 40 秒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经过 AB 段加速后,进入 BC 段的匀速表演区域, 11 时 20 分准时通过 C 位置.已知 sAB4 km,sBC8 km.求:,(1)直升机在 BC 段的速度.,(2)直升机在 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图 1-2-1,热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热点归纳 1.运动学公式的选用方法:,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 v0 的方向为正方

5、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 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 v0 0 时,一般以加速度 a 的 方向为正方向.,【典题 1】短跑运动员完成 100 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 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 用 11.00 s 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 2 s 内通过的距 离为 7.5 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解:根据题意,在第 1 s 和第 2 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 a,在第 1 s 和第 2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 x1和x2 ,由运动学规律得,【迁移拓展】(2017 年河南郑州质检) 高铁

6、列车上有很多制 动装置.在每节车厢上装有制动风翼,当风翼完全打开时,可使 列车产生 a10.5 m/s2的平均制动加速度.同时,列车上还有电 磁制动系统、空气制动系统、摩擦制动系统等.单独启动电磁制 动系统,可使列车产生 a20.7 m/s2的平均制动加速度.所有制 动系统同时作用,可使列车产生最大为 a3 m/s2的平均制动加 速度.在一段直线轨道上,列车正以 v032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列车长接到通知,前方有一列车出现故障,需要减速停 车.列车长先将制动风翼完全打开,让高速行驶的列车减速,当,(1)若不再开启其他制动系统,从开始制动到停车,高铁列,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2)若

7、制动风翼完全打开时,距离前车只有 2 km,那么该列 车最迟在距离前车多远处打开剩余的制动装置,才能保证不与 前车相撞?,热点 2 考向 1,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方法 中间时刻速度法,热点归纳 利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典题 2】(2016 青海师大附中模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质点在第一个 3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 5 s 内的平均速度,小 3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 B.2 m/s2 C.3 m/s2 D.4 m/s2,解析:设在第一个 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v1 ,根据匀变速直 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

8、速度可得,在 1.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1.5v1,设在第一个5 s内的平均速度为v2, 同理可得,在 2.5 s 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v2.5v2,根据a,答案:C,考向 2,推论法,热点归纳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之差为 一恒量,即 xn1xn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 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xaT2求解.,【典题 3】有一质点在连续 1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第一个 4 s 内位移为 24 m,在最后 4 s 内位移为 56 m,求质点 的加速度大小.,考向 3,比例法,热点归纳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

9、的匀减速 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推论, 用比例法求解.,【典题 4】(2017 年河南郑州模拟) 如图 1-2-2 所示,在水 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木 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 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比分别为(,图 1-2-2,答案:D,热点 3,刹车陷阱,【典题 5】(2017 年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汽车在 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x24t6t2 ,则它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A.6 m/s C.10 m/s,B.8 m/

10、s D.12 m/s,答案:B,易错提醒:只顾运用公式得到物体在 0 时刻的位移为 0,3 s 末物体的位移为 18 m,故物体在 3 s 内的位移为 18 m,求出物 体在 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6 m/s,忽视了汽车 2 s 时已经停下, 2 s 后不再遵循上述运动规律.,利用思维转换法巧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思维转换法: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 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转换研究对象, 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将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的过程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典题 6】一物块(可看成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光滑斜 面底端 A 点上滑,最高可滑到 C 点,已知 AB 是 BC 的 3 倍, 如图 1-2-3 所示,已知物块从 A 至 B 所需时间为 t0,则它从 B,经 C 再回到 B,需要的时间是(,),图 1-2-3,解析:物块从 A 到 C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用逆向思维可 看成从 C 到 A 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 比为奇数比,而 CBAB13,正好符合奇数比,故 tABtBC t0 ,且从 B 到 C 的时间等于从 C 到 B 的时间,故从 B 经 C 再 回到 B 需要的时间是 2 t0 ,C 正确.,答案: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