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用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_第1页
小学数学论文:用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_第2页
小学数学论文:用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_第3页
小学数学论文:用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_第4页
小学数学论文:用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六年级学生可能因为年龄方面的原因,学生上课举手的同学明显变少了,这我也能理解, 有些同学虽然他不举手, 但是他的头脑是一直在 “动”的,所以,我也觉得这样是正常的。 但,同时我也发现有的不举手发言的学生, 他们往往注意力也不够集中,比如:有时叫他们回答问题时,经常出现不知道“东南西北”的情况。所以,我还是觉得课堂中需要一些 “活跃”气氛,努力做到“动静结合”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教师除了用“言语的训斥”来强制地把学生拉回课堂,我们还有没有其它好的办法呢?我想作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的挖掘知识(练习题)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现在往往

2、是这样的局面,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动机都是被动的,反应强烈的是对学生有“敌对性”或“抗拒性”,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较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教师、家长布置什么任务,我就完成什么,对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或者对学习的“功利性”太强,六年级表现的尤为明显,认真学习就是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初中。 我想教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些说教来改变一些什么, 我想我至少能做到让学生感受每一节数学课还是蛮有趣的, 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但能收获知识还能收获一些其它的东西。最近,我一直和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举一反十(百、千、万)”,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掌握一些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想, 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3、我想这可能很难,但是我只想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一种思想, 不能为了解题而解题,要学生分析、总结。今天,下午我又作了一次尝试,一节课40 分钟外加下课 10 分钟(下课铃声对于大多数学生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大家都沉静在思考当中,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盼着老师宣布下课。)我们只研究了一道题(昨天家庭作业中的一道“难题”):足球门票 15 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则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1、读题 2 遍;2、提问:这题是研究哪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准确的说出来,我还是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表达,学生通过字面意思只能看出两个数量,“门票的价格(单价)”和“观众的数量”,接着

4、,我又问学生通过门票的价格 (单价)和观众的数量你能求出什么? (总价),这时,学生基本上清楚了本题是研究,“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者的关系,这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单价数量=总价”。3、根据数量关系式分析问题我问学生这里的单价是指什么?(门票的价格)数量呢?(观众的人数),总价就是指总的收入。 我们再重新读一读题目, 你发现这题里有几个单价,几个数量和几个总价,学生通过再次读题发现了这里的单价、数量和总价都有两个,因为降价所以两次的三个数量都发生了变化。4、用“摘录法”帮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我们先用“方框”表示末知的数量,学生边读题边把相关条件记录下来,最后形成板书:单价原来: 15现在: 1

5、5数量=总价( 1 1/2 )( 11/5 )通过摘录,这时学生就很清楚地看出本题数量的变化情况,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我们已经很清楚的,下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5、经历方法的获取过程学生光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整理出来,但是还不能一眼就能看出应该如何解答?包括开始可能还会做的同学,现在看到我们这一个分析,变得更“糊涂”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题, 但是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是如何思考的,这就说明思路还不够清楚,有的可能是“模仿”,或者大量练习之后的“条件”反射,所以,在前面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用较少的习题达到训练的效果,而不是靠“大量、机械的练习” 获得方法,所以,我想通过这样的 “

6、精讲”让学生能获取一种思考的方法, 我想这样的方法并不一定局限于解答这道题,同样也适用于其它题目的。 说得更远一些, 可能对于学生日后离开学校走进社会中的做事都会有影响,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教育应该给学生真正“留下的东西” ,而不是几题习题。我又一次抛出问题,“现在有几个数量不知道?”(原来的数量、现在的数量、原来的总价和现在的总价都不知道),有这么多未知的数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自然想到了“设未知数”,那么,你们认为应该设哪个数量为 x (设原来有 x 张门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现在的数量、原来的总价和现在的总价”都表示出来了,接下来,我把刚才的板书又作了一次修改:单价原来: 15现

7、在: 15数量=总价x15xx ( 11/2 )15x( 11/5 )我们看一看,还有哪个数量还是未知的?(降价的钱数),对,也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 我们不妨还是先用方框表示, 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列方程?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呢?(学生一下子也变得“糊涂”了)学生至所以变得不知所措,可能是因为一下子还从板书中“提炼”不出等量关系式,于是我又进一步引导他们, 从上面的板书中, 你们能找出几组等量关系式?这样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式,为后面的列方程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这样向学生传递一个思想,“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理有据”。(学生一下子找出了 3 组等量关系式,“原来的数量(11/

8、2 )=现在的数量;原来的总价( 11/5 )=现在的总价;现在的单价现在的数量=现在的总价)。根据前两个等量关系式, 学生发现列出的方程, 等式两边都一样, 不好解,这里可能也有点“渗透”方程无解的知识,这些都是课堂“生成”的,学生根据第三个等量关系式列出了方程:(15)( 1 1/2 )x=( 1 1/5 ) 15x为了让学生能看清这里的 x 是多少不影响整个的解题,所以,我要求学生先不要解方程,读一读方程,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可能因为问题提的太大了,学生一下子又“糊涂”了,这时,我给了学生大约 5 分钟时间,就是让他们仔细观察方程,看看有什么发现?可是还是没有几个人举手)这时,我又进

9、一步提示学生,“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 好,我们根据等式的性质, 你能把这个方程做个 “手术”,让它变得更简单一些吗?这时,大家“压抑”好久的心情一下子的“爆发”出来了。(我们可以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 x)这样方程就变成了:(15)( 1 1/2 )=(11/5 ) 156、对比方法、提升认识这时,我们只要再设一下“降价 x 元”就可以解答出问题了,但是我知道有的同学在解答本题时并没有像老师这样经历这么多 “烦琐” 的思考过程, 有的同学好像是直接假设一个具体数字, 然后进行计算的是吗? (是的,学生一下子又找到了兴奋点, 心想就是嘛, 这样做多简单了, 老师开嘛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呢?)我接着问学生,有的同学在假设原来的门票的张数时,好像有所不一样,有人假设有 2 张门票,也有人假设有 10 张门票,还有其它的,谁知道为什么你开始假设的数字不一样而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呢?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中, 你能不能找出答案? (这时,只要刚才一直跟着教师思路走的同学很快就会发现, 我们刚才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x 就是表示的原来的数量,不管你把它假设成什么数字最后都可以同时除掉,所以,问题的结果和你假设的数字多少没有关系)。我想正是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