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二氧化碳 课堂本.ppt_第1页
第十章 二氧化碳 课堂本.ppt_第2页
第十章 二氧化碳 课堂本.ppt_第3页
第十章 二氧化碳 课堂本.ppt_第4页
第十章 二氧化碳 课堂本.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纲要求,例题分析,知识整理,强化训练,第10章 二氧化碳,考纲要求,1.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操作。 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识整理,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大,能,固态二氧化碳,燃烧,支持燃烧,供给,H2CO3,红,H2O,CO2,紫,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C+CO2 2CO,人工降雨,升华吸热,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参与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煤,氢气,植树造林,乱砍滥伐,注意:检验地窖中CO2的含量方法 。,吊一支燃着的蜡烛下去,如果蜡烛熄灭,则含量过高

2、,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 和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 ,不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原因是 2.工业制取:高温煅烧 ,写出化学方程式: 。,大理石,盐酸,生成硫酸钙微溶,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进行,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防止反应过快,石灰石,CaCO3+2HCl=CaCl2+H2O+CO2,二、CO2的制取,CaCO3 CaO+CO2,三、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1.呼吸作用:O2转变成CO2(以葡萄糖为例) (写化学方程式)。 2.光合作用:CO2转变成O2 (写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 6CO2+6H2O,

3、6CO2+6H2O C6H12O6+6O2,四、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C转化成CO2: (1) ; (2) 。 2.C转化成CO: (1) ; (2) 。 3.CO转化成CO2: (1) ; (2) 。 4.CO2转化成CO: 。,C+O2 CO2,C+2CuO 2Cu+CO2,C+CO2 2CO,2C+O2 2CO,3CO+Fe2O3 2Fe+3CO2,CO+CuO Cu+CO2,C+CO2 2CO,例题分析,例1 (2015北京)如右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4、) A.变红,不变红 B.变红,不变红 C.、变红,、不变红 D.比先变红,、不变红,D,【思路点拨】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比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例2 某同学设计右图装置分离CO2和CO。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让混合气体从导管口进入,所得纯净气体从导管c逸出(假设完全反应),此时逸出的气体是 。混合气体通入完毕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进入广口瓶,此时逸出的气体是 。,CO,CO2,【思路点拨】要分离C

5、O2和CO,考虑到CO只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不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开始C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此时导出的是CO。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以后,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又与稀硫酸反应释放出CO2,从而达到分离CO2和CO的目的。,强化训练,1.(2016广东)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比先红,、不变红 B.比先红,、不变红 C.变红,不变红 D.变红,不变红,A,A组,2.(2012肇庆)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

6、石蕊溶液 C.实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D,3.(2016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B,4.(2015滨州)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器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B,5.(2015眉山)右图是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

7、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 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C,6.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效应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X C6H12O66O2,则X的化学式为 。,21%,温室,H2O,7.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

8、径有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效应(或温室效应的具体表现等均可),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8.(2016成都)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C60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2)C60这种物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3)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4)

9、足球可由橡胶制成,橡胶属于 (填“有机”或“无机”)物。,单质,分子,化学,有机,9.(2015广东)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B,B组,10.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填序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是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CO2,D,CO可作燃料,C+O2 CO2(合理答案均可),11. (2016青岛)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

10、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 请填空: (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 (用化学式填空,下同)。,HCl,(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 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CaCO3,Na2CO3、NaOH,BaCl2+Na2CO3=BaCO3+2NaCl,NaCl,12.利

11、用下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1)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3)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CDB,3CO+Fe2O3 2Fe+3CO2,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13.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全部是CH4; 猜想:全部是CO; 猜想: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猜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

12、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 气体。 (3)装置C的作用是 。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

13、 ”成立。,CO2,除去气体中的CO2,、,气体通过B、C装置时,会带入水蒸气,在点燃前将气体先通过干燥装置,14.(2016扬州)CO2的资源化利用日趋成为研究热点。 (1)某小组查阅资料发现:CO2与H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4与H2O;CH4在高温下能与CuO反应。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仪器M的名称是 ,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 ,若要证明D中有CO2生成,则需在E、F之间增加盛有 溶液的洗气瓶。 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白色固体变蓝,该小组由此得出结论:以上实验证明CH4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uO反应。你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 (填“同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