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_第1页
浅谈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_第2页
浅谈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_第3页
浅谈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_第4页
浅谈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一事不再理概念 2(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发展 2二、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相关概念 2(一)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禁止双重危险 2(二)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既判力 3三、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 3(一)一事不再理原则适用的主体 3(二)一事不再原则适用的客体 3(三)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时间 4四、我国刑事诉讼法与一事不再理原则 4(一)再审制度 4(二)从再审制度看一事不再理 4五、我国一事不再理原则现状及完善 5(一)在我国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重要性及意义 5(二)我国刑事诉讼中未能建立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原因 6(三)关于完善我国一事不再理原则相关建议 6六、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8摘要: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指判决已经生效的案件,除法律规定外,不能够以同一事实再次进行起诉,也不得再次受理。随着我国法治的发展,保障人权开始在我国司法学界被提倡起来,作为以公正和效率为价值目标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司法学界引起大量的探讨。我国刑事诉讼中是不是有设立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必要,我国对一事不再理的设立存在着哪些问题,怎样在刑事诉讼中设立一事不再理原则才符合我国的社会现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概念和发展出发,分析一事不再理相关法律概念,探究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具体适用,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案例,分析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建立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必要性,以及分析在我国建立一事不再理原则所存在的问题,尝试对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建立提出相关设想。关键字: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保障人权Shallow talk anymore about principle in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Abstract: the principle refers to the case rulings have effective anymore, except the law,cant indicted again of the same facts, shall not accept agai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under the rule of law, safeguard judicial circle in our country is advocating human rights, and as the value target of justi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inciple in the judicial circle anymore cause lots of discussion. In criminal litigation in our country have to set up the principle of necessary anymor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ymore about what problem exist, how to set up anymore about principle in criminal lawsuit conforms to our countrys social statu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anymore about principl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legal concept anymore, explore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anymore,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relevant cases, analyzes the building up of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in our country no longer principle the necessity of and principle of analysis in our country no longer manage the problems, try to anymore about principles established in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related idea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criminal procedure principle anymore Protecting human rights,前言起源于古罗马法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因为它与效益和公正的基本价值目标相符,对维护裁判的权威性和维护法律的尊严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恰时的结束诉讼程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对司法资源的合理调配,能够相对的增加诉讼效率,保障司法的公正,建立该原则能尽可能的保障当事人权益,在大部分国家的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都承认它作为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虽然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有相关规定,但是在该原则还是没有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存在。为了跟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法治步伐,我国应该根据具体的国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交流和借鉴外国优秀的做法,汲取百家精华,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去建立适合我国法治情况的一事不再理原则体系。本文将研究分析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比较分析相关的概念,分析一事不再理的具体适用,从再审制度出发,结合相关案例,简要的对我国之所以没有建立一事不再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为什么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建立该原则,尝试着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建立做出一些补充性的建议。一、 一事不再理概述(一) 一事不再理概念诉权消耗理论是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基础,意思主要是指只有在相对的诉讼系属上行使请求权和诉权上才能够起作用,对于相同的一个诉权和请求权来说,是不可能有两次诉讼系属的。一旦经过了一个完整的仲裁或诉讼过程,那么诉权的行使就被用完了,最终的结果不论是什么样的,与它相对应的那个诉讼系属已经被抵消完毕。所以,缺少诉讼系属的一个请求权的第二次行使是不可能成立的。具体的来说,其中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已经在法院进行起诉的案件当事人是不能提起第二次诉讼的;第二、一个案件一旦经过判决后,其效力就具有确定性,对于同一个诉讼标的,当事人不能够以相同的理由和相同的事实再一次的向法院进行起诉。(二)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发展在古罗马时期,一事不再理原则就已经存在了,在这个时期,该原则被认为是在诉讼审判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而审判的方式包括法律和事实审理两种方式。法律审理的重点是证诉,效力包括消灭,主要是指为原告的诉权经过证诉而消灭,原告不能够提出第二次起诉,这就是一案不二诉。但是这个原则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由于一案不二诉的被告会一直的存在,所以不能够让已经经过了审判的案件不再重提。就此,判决就成了审理的终点,在判决生效之后,不仅会成为执行的依据,也会包括已经经过判决案件的效力,这就是后面的一事不再理。在继承了罗马的一事不再理的基础上,现代的大陆法系又发展出了既判力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之上,将现代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建立了起来。在英美法系,普遍认为一个人不能对同一个行为进行起诉,法院也不能对其进行两次判决,这就是禁止双重危险。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一事不再理原则可以分成英美法系的禁止双重危险的一事不再理原则和大陆法系既判力的一事不再理原则。但不论哪个原则,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一事不再理都是在罗马上中的一事不再理中在近现代的延伸。二、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相关概念(一)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禁止双重危险一般的说,禁止双重危险的概念主要是在英美法系中被使用,而在大陆法系则更多是运用一事不再理作为概念,有的学者认为,在刑事诉讼上,这两个原则具有相似的意思表示,有学者明确的表明在刑事诉讼中,禁止双重危险在刑事司法准则中又被称作一事不再理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是指刑事判决一旦被确定下来,不得再一次的接受已经判决同一个案件,这个原则在英美法中被叫做禁止双重危险,即对于同一个案件,不能够再度进行审判。有的学者在理论上并没有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论述,但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不做分别,相互使用。但将两个原则加以分析也可以发现他们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首先,不局限于单一的刑事诉讼,其它的诉讼中,都可以运用一事不再理原则,但是禁止双重危险则主要的是在刑事诉讼中适用;其次,一事不再理原则发生在起诉的时候,在诉讼终止之后就会消失。而禁止双重危险的效力稍微的靠后,在陪审团的成员确定好之后并且宣誓就职时或者在第一位证人进行宣誓的时候,禁止双重危险开始适用;最后,在禁止双重危险之下,由于对一审存在过多的限制,对于控方来说只有一次机会,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追诉的效力,不得不设立很多例外,而在一事不再理原则下,已经有过很多次机会的检察官没有权力对已经判决的诉讼要求再审。(三)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既判力有的学者认为一事不再理原则和既判力是一样的,他们虽然在用语的上的表述不相同,但是其本质却是一样的。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原则是不一样的,一事不再理通常是说在一个案件判决后,不管结果的好坏,同一案件的诉权都会消灭,第二次诉讼都会因为没有诉权而存在不合法的因素,不会被接受。而既判力是指对在案件判决以后,对同样的事实进行二次审理的时候,法官作出的判决不能和与前一个相同,对于法院来说,它的侧重点在于,避免对于同一案件出现两个相互矛盾的判决,这不能被叫做一事不再理,不能够简单的认为既判力和一事不再理相同。对于约束的对象,一事不再理和既判力是不一样的,从一事不再理来说,主要是针对的对象是诉讼的当事人,在判决确定后,禁止当事人再次起诉,也禁止法院受理,同时约束当事人和法院。而既判力仅仅是对法院的一种约束,而对当事人却没有禁止其再次进行起诉的权力。既判力具有实体法上的效力,既判力的判决是确定的,具有终局性,不可以进行更改,不论是在权利上还是在实体上,都不会拒绝承认既判力对于判决的确定性。在刑事诉讼上,既判力的表现在于对行为不进行二次处罚。而一事不再理则仅具有程序上的效力,指当事人对一事不能再次起诉,法院不能进行再次审理,对程序的终局性更加注重。三、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一) 一事不再理原则适用的主体在大陆法系,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主体主要包括了两类:一是指权利主体,指的是可以用既判力来对抗再审的直接受益人。在大陆法系国家,指的是前后两诉中的同一被告人。二是指义务主体,是指负有保证一事不能再理义务的人。在大陆法系国家,判决是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在这之前所有的刑事诉讼活动都是在为了这一个阶段做准备,在进行判决的时候法官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法官应该被列为一事不再理的适用主体。在诉讼中,仅在裁判活动中才能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对于调查、起诉的活动并没有约束力,一事不再理的主体通常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同一案件对于同一法院或者审判者而言不能再次受理。(二) 一事不再原则适用的客体在重复诉讼的时候,一事不再理中的一事是指前后两次诉讼都是同一的事件。通常的说同一事件是指,在同一的一个法律事实的基础之上,同一的当事人提出同一的诉讼请求。前后两个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都包括在同一当事人之中,不论他们的位置是否相同,原告不能够对被告另外进行起诉,被告也不能够再次另行起诉。同一请求是指当事人要求法院对前后诉作出的判决是相同的。只有同时的具备上面的几个条件,才能够叫做同一事件,如果有一个条件不相符,就不能称为同一事件。完全相同的诉的要素才能被称为同一事实,作为当事人处分权利的对象,在原告提出诉讼请求的时候,诉的要素就是已经确定了的。由于按照恒定的标的原则,在之后的诉讼中,是不能够对诉的标的进行更改的,任何人都不能,不论是当事人还是法官,只能够在标的范围之内对诉讼请求进行裁判。在具体的实务中,为了程序的稳定,诉的要素一旦确定之后是不能随意的进行修改的。对于那些在诉讼程序中,由于自身的随意性,当事人将不被限制的增加诉讼请求或者随意的对诉讼请求进行修改,法官利用职权任意的追加或者变更当事人、第三人的情况是应该加以检讨的。(四)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时间在大陆法系国家,侧重强调的是,只有在法院的最终裁判发生法律效力之后,一事不再理原则才能够产生效力。因此,在判决产生效力之后,一事不再理才能开始。四、 我国刑事诉讼法与一事不再理原则(一) 再审制度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再审制度指的是对于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如果人民检察院和法院发现在认定事实和法律方面确实存在错误时,可以依照法律提起再审程序,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在我国一直以来在再审制度方面的指导理念都是有错就纠正,宁枉不纵的一种较为严苛的理念。纠正错误的案件,还原案件的真实情况,是我国设立再审制度的主要目的,因此,为了能够尽可能的使用再审程序,并没有对它的适用条件作出任何的限制,比如对是否有利于被告的再审没有进行分别,也没有限制在诉讼程序中对提出再审的次数。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在刑事再审程序方面,对于启动刑事再审中的确有错误的标准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认真的检查审视再审的各种材料,发现已经生效了的判决在认定事实和对法律的运用上确实存在着错误,就可以启动再审程序。在笔者看来,虽然这个规定较为充分的表示出纠正错误是再审程序的价值目标,也充分的表示了纠正错误是启动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