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最终定稿_第1页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最终定稿_第2页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最终定稿_第3页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最终定稿_第4页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最终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三峡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定稿修改)院 系 文学与新闻学院 专 业 汉语言(师范类) 年 级 2009 级 学生学号 200903024206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 年 4 月 22 日 目录摘要.1一、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类型.1(一)神女.1(二)宫廷女性.1(三)中下层社会的女性.2(四)其他.5 二、李白女诗中的政治寓托.5三、与其他女性诗比较.6(一)与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较.6(二)与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比较.7四、在盛唐背景下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的新特点.8(一)李白女性诗中出现的新形象.8(二)李白女性诗中女子的地位.9 致谢语.10参考文献.10英文题目.10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09 级 重庆万州 404100摘要 李白诗歌中具有众多的女性形象。按照类型分有神女、宫庭女性、中下层社会女性形象以及其他这四种。本文认为这些女性形象有李白的政治寄托,不仅与宫体诗中和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有不同,而且代表着盛唐的文化风貌。关键词 李白 女性诗歌 形象类型 对比 新形象 历来研究李白的诗学主要集中在对“儒释道”三家思想和李白作品本身的研究上。然而目前文学研究领域对李白诗歌当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此研究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仍具有重要意义。据王琦李太白全集统计,李白描写妇女的诗歌共有一百三十多首,约占全部诗作的九分之一。可见女性描写与李白诗歌创作之密切。这些女性诗歌涉及了盛唐时代广泛的社会问题,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同时体现了李白对美的追求。本文拟对之进行详细的分析。一、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类型我们从空间角度可将李白的女性诗歌形象分为神女、宫庭女性、中下层女性形象这三种。这种划分与李白的经历息息相关。因为李白曾在宫中做过翰林待诏,所以他必然接触过和了解宫廷女性。而且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民间游历,那么肯定认识各式各样的下层劳动女性,加之他信仰道教,因而神女形象的存在是必然的。下面我就李白诗歌中描写的神女、宫庭女性、下层女性这三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一)神女如感兴八首 (其二)云: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1(817 页)很显然,这首诗是受到了曹植洛神赋的影响。不过曹植的那首诗重在描写洛神的美丽容貌和人神之恋。李白则从洛神角度借用曹植的“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2(241 页)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她的高洁人格:她像轻云披拂着的高洁的明月,一言一行都折射出了然可见的清新光辉。在洛神看来,曹植重写人间思妇刻骨铭心的情欲,并且将她们写得视情欲为生命,像这种好色的词赋是有伤大雅的,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讥评。可李白此篇却是对洛神赋进行反讽,赞颂了神女超越情欲的仙风道骨。因此,李白这首诗可谓开拓了诗歌审美心理学新深度的领域。(二)宫廷女性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较多,有皇后、妃子、贵妇、宫女等。1、皇后如妾薄命: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1(203 页)妾薄命为乐府古题。李白的这首妾薄命 ,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2、贵妃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情思情感的诗歌有以下三首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1(1054 页)这三首诗是李白在宫中做翰林待诏时因贵妃和玄宗赏牡丹而作。第一首中写看到云就想起杨贵妃华贵的衣裳,看到花就想起她美丽的容貌,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像这样的美人只能在瑶池遇到或天女下凡时才会见到,不愧是四大美女之一。第二首写了神女和楚王那只是一段传说,只有贵妃真正地受到恩宠,就连美丽动人的赵飞燕也得细细装扮才能比得上贵妃,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贵妃。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此时玄宗赏着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对着倾城倾国的贵妃,就算心中有“无限恨”也会随着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和身边的美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了。3、宫女对于宫女,李白主要描写的是帝王后宫中大量女性的精神生存困境。如怨歌行 、 长门怨二首、 长信宫 、 中山孺子妾歌 、 玉阶怨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等。其中以长门怨二首最为脍炙人口,李白的这两首诗借旧题写了宫人的愁怨,从而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一个罪恶层面。长门怨其一云: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1(869 页)这首诗的前两句点出了在寒秋午夜时分,有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那里没有金屋,没有恩宠只有无声的流萤飞逝,带来无尽的忧愁。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到的地方,遍地皆愁,到了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宫廷本来就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何况是身份低微的宫女,她们只能在阴森冷寂的漫漫长夜慨叹着今非昔比,人去楼空,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长门怨其二云: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1(870 页)帝王后宫,如同一个巨大的鸟笼,囚禁着成千上万青春靓丽的女子。在里面生活的女子长年都深陷于愁怨之中。愁得不能“记春” ,虽然春天年年来临,但她的生命里已经没有春天这个字眼了,金屋里飞扬的是秋尘,在她的眼里只看到秋天的萧瑟,冷宫的寂寞,足见这位宫女的精神生活之悲苦和寂寥。明月高悬天上,应是普照众生的,却言“独照” ,仿佛月亮都有意为难她。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了残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三)中下层社会的女性这一类型的女性大多数是对民间女子的描写,有征人妇、商人妇、歌姬、劳动女性等。1、征人妇征人妇也就是“思边”题材。这大概是自有战争以来就不会缺少的一个话题。唐朝自开国以来,即与四邻争战不休,或是捍卫边疆,或是扩展国土。但战争的受害者永远都是百姓,人民既要为此承担沉重的徭役和兵役,更为此背负生离死别的痛苦。李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替战争中受害的百姓不屈,他笔下的“思边”诗作不仅是为战乱中的百姓呐喊,还揭露了战争中的罪恶以及统治者的残暴。如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1(265 页)全诗写征夫的妻子秋夜怀念出征玉门关的良人,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丈夫早日回到自己的身边。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爱情,但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感情;虽然没有直接谈到当时的时局,却又句句不离时局。月光映照着长安城内千家万户的征妇,表面上是一片平静,但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捣衣声却蕴含着征妇们浓浓的“玉关情” ,也诉说着思妇们的痛苦。结尾“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既是思妇们的期待,也是良人的心声。传达了千万人民对于罢战祈和的心声,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博大的悲悯情怀,大大扩展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加深了社会意义。如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鞴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1(164 页)这是一首乐府诗,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 ,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钛白拟之而作。”1(116 页)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忧心忡忡,悲愤欲绝的幽州征人妇形象。她的丈夫戍守在极寒苦的边关,日日思君不见君,只能看着丈夫留下的虎纹箭袋以解相思之情。可是相思之苦并不是最痛的,最痛的是如今“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丈夫的死把她推向了绝望、愤怒和无尽的遗恨当中,深刻揭露了战争带给人们的不幸。这是征夫的悲歌,也是征妇的哀歌。2、商人妇唐代商业繁荣,经商的人也很多。商人们四处奔波,使得商人妇既要忍受与丈夫分离的痛苦,又要时刻担心丈夫的安危。如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归,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1(195 页)李白长干行沿用古体旨,以长干里一位商人妇为题材,描写她对出外经商久盼未归的丈夫的思念。从中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真挚情谊。诗的前七句描写了对女主人公与丈夫往昔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美好生活的回忆,但“十六君远行”后,丈夫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行经商。经商途中,危险重重,可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会一直等待着丈夫。在诗末她向丈夫发出这样的召唤:无论你什么时候回来,都要先给我捎个信,只要接到你的来信,无论多远,哪怕是离家七百里外的长风沙我都会去迎接你。到这里女主人对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跃然纸上,这与那些怨恨失身误嫁、担心丈夫移情别恋的妻子有很大的不同,这里表现出的是一个自信美丽,勇于追求理想爱情和坚贞不渝的商人妇形象。3、劳动女性描写劳动女性的诗歌有荆州歌 、 越女词 、 宿五松下荀媪家 。如越女词五首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1(883 页)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她们一边摇船一边唱歌,可见她们劳作时是多么的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想要出来又不出来,假装害羞,真是天真活泼极了, 具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特征。再如宿五松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寞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1(760 页)这首诗是李白游五松山,借宿在一位贫苦老妇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的。诗中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倾吐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流露出感人的真挚感情。李白作为盛唐的骄子,一直致力于描写年轻貌美女子的浪漫形象,但在天宝后期,他同时也注意到风雨将至时贫苦田家老妇的境遇,这与那些单纯歌咏前朝漂母的诗歌大为不同,这也是李白诗作的杰出之处。4、勇妇东海有勇妇和秦女休行主要描写的是妇女的反抗精神。如东海有勇妇全诗用热烈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为夫报仇雪恨的勇妇形象。她“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十步两蹶跃,三呼一交兵。斩首掉国门,践踏五藏行。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1(209 页)为报夫仇,拜师学术,面对敌人,义愤填膺,替夫报仇,奋不顾身,将生死置之度外。她的壮举能和救父免于刑罚的缇萦和津吏女相比,她的勇敢胜过空斩仇衣的豫让和趁虚刺杀庆忌的要离。作为一个女子,能够在几招之内将仇人斩首,其勇敢不必说,在这勇敢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强不息,忠贞不渝、与夫生死与共的巾帼女子形象。5、歌妓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是裘马轻狂,浪迹天涯,他的天涯孤旅必然缺乏妻子的情感慰藉。免不了借纵酒狎妓来满足自己的情感缺失。因此,妓女与酒都是他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 赠段七娘 、 邯郸南亭观妓 、 东山吟 、 杨叛儿 、 对酒 、 示金陵子 、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 、 陌上赠美人 、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等,都在乐此不疲地描写歌妓。示金陵子: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1(885 页)金陵子也就是住在金陵的一位歌妓。李白漫游金陵时,曾倾心于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因此写了这首极富情致的诗赠给她,并寄托了自己的心愿。作为一个歌姬,琴棋书画是必不可少的,她能弹出动人的曲子,引来路人窃听,也会说一口吴侬软语。李白曾带着她漫游林泉,其实他是效仿晋朝谢安,喻写自己的心愿。谢安曾隐居在山东会稽,后来搬到金陵居住,他便筑土山比拟东山,常常携妓在此游玩。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谢安志在东山,李白志在林泉,寄托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及时行乐、放浪形骸的精神。魏颢李翰林集序记载李白的事迹:云:“(太白)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按,谢灵运封康乐公,魏氏误以谢灵运为谢安) ,故世号李东山。 ”1(885 页)在李白的笔下,他用宕逸轻灵之笔,清新洒脱之语言,刻画了一个是集美貌、才艺、气韵、情致于一身的金陵子,不落俗套,情意缠绵。没有着意于容貌、服饰和纤秾艳丽的色彩,避免了平庸。杨叛儿:君歌杨叛儿 ,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1(172 页)杨叛儿原为北齐时的童谣,后来成为乐府诗题。李白此诗题材出自乐府杨叛儿 。杨叛儿 ,即指以这篇乐府为代表的情歌。在诗歌杨叛儿中, 由首句 “君歌杨叛儿 , 妾劝新丰酒。 ”男方唱歌女方劝酒的融洽场景, 到“ 乌啼隐杨花, 君醉留妾家” ,处处显示出盛唐时期, 女性冲破束缚, 思想解放、个性洋溢的色彩。作者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不仅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蔑视,更是自身要与诗中男主人公一样展现最本质的自我, 与诗中女主人公相携以欢再现人之本性的愿望。这样的女性形象, 鼓励着诗人以男性的自我立足于历史的潮流当中。诗人放荡不羁的性格与女主人公的大胆、开放是如出一辙的。(四)其他1、写给妻子的诗在李白纵酒高歌的人生历程中,留给后人的大多是政治抒情诗,在我们的眼中他是一个浪漫洒脱、桀骜不驯,只顾踏歌行吟、杯酒纵欢的酒中仙,但我们忽略了即使这样一位豪迈的大诗人也有他柔情似水的一面。如寄远十二首其一 “三鸟别王母,衍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深意,古松交女萝” (1(864 页)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中字里行间都是诗人的真情流露,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浓浓相思之情。在浔阳非所寄内是李白被系浔阳监狱时写给妻子宗氏的: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知登吴章岭,惜与死无分。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相见若悲叹,哀场那可闻。1(257 页)诗中把宗氏夫人比作像蔡文姬一样,写出了宗氏为营救自己出狱而四处奔走求告的行为与情行。表达了李白对宗氏的感激之情。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也难怪李白是唐代诗人中最早最多的在诗篇中表现自己夫妻情深的诗人。2、历史人物如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绾娃官,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1(763 页)出生于苎萝山的越国美女西施,她的容貌是连荷花见了都要羞愧的。在国难当头,她忍辱负重,以身献国,用美人计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做出了重大贡献。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情操,只可惜这位美女在破吴国后“千秋竟不还” ,一个“竟”字表达了诗人对与绝世佳人不能相见的无限感慨和惋惜!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关键时刻如果没有西施,勾践的“卧薪尝胆”也很难成就大业。二、李白女诗中的政治寓托毛诗以其儒家的诗论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强调诗歌与政治、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认为诗歌是社会政治现实的反映。即使在繁华的盛唐,也有很多人不能在官场上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官场上就产生了许多怀才不遇的苦闷之人,他们的苦闷不能对统治者坦言,只能通过诗歌宣泄自己的抑郁之情。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统治者求贤若渴却又不能知人善任,这正如君王好美色但恩宠飘忽不定,一切都凭借君王的喜好决定你的荣辱。于是在此种情况下,士大夫和女子的遭遇是相通的。比如说孤臣必须知遇于明主才能施展才华,正如生性柔弱的女子只有遇到良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而臣子不小心触怒君王惨遭左迁流放,也正如女子年老色衰被丈夫抛弃的境遇一样,像那些不愿同流合污,廉洁奉公的士人又何尝不是象征那种冰清玉洁、高傲脱俗的美人。相反,君王对臣子的飘忽不定也如同绝色佳人可望而不可即。因此,李白诗中也有不少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真切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她们其实成了诗人内心思想或某种理念的代言人。 “渴望报效 相思; 怀才不遇 美人迟暮;为臣王重用 宠幸;受冷落 薄情;遭排挤打击 弃妇”5 。比如说“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 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 五马莫留连。 ”2(子夜四时歌其一 ,254 页)自比罗敷,心性高洁,志存高远。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1(子夜吴歌四首 ,265 页)像西施受到越王征求一样,自己也得到了君王的赏识。而另外一种则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示自己的遭谗被赐金放还。如:“君王虽爱峨嵋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1(玉壶吟 ,254 页) “自古妒峨嵋,胡沙埋皓齿。 ”1(于阗采花 ,175 页)最典型的一首莫过于怨歌行: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2(247 页)李白以为班婕妤代言的名义,改写了汉书中的班婕妤,将她改写成盛唐风流诗人所理解的宫廷怨妇。此时的班婕妤不是作为一个刻板乏味的道德妇人,而是一个花容月貌,常伴君王的女子。但却被赵飞燕夺宠,最后落魄得把鹔鹴制作的大衣也拿去换酒, “寒苦不忍言” 。他借用失宠贵妇的身份,对左右人命运的君王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以后宫的骄度夺宠行为影射诗人所体验到的朝廷上的骄度夺宠行为,从而为自己受压抑的生存处境和受挫折的政治生涯,进行一番隐喻性的解释和宣泄。除此李白还站在平民的立场做有讽刺诗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1(138 页)这首诗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因为夫差早期发愤图强,振吴败越,但后期迷恋西施,沉湎声色,反致覆亡。这与玄宗的经历非常的相像。因此通过咏史抒发自己的不满,讽刺唐玄宗晚年,荒淫无道,昏庸无为。2(257 页)三、与其他女性诗词的比较1、与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中国古代对女性的描写由来已久,从关雎的“窈窕淑女”到汉乐府的陌上桑 。但这些诗歌往往只重视的是女性题材的社会功能,忽略了女子本身。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出现了大量的宫体诗。所谓宫体诗就是“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 ”6(114 页)宫体诗人注重对于女性外貌、形态的描写,对特定场合女性的关注,并且对女性媚态的描写一点都不含蓄。宫体诗中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前的道德屏障,女性美被看做是独立的美来被欣赏,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人们在阅读这些诗的时候就像在欣赏一幅幅美人图,不必考虑任何道德因素,不必担心女性的悲惨命运,不必为她们感到伤心难过,她们不像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那样有着悲惨凄凉的故事,她们仅凭本身的美打动人,无论是从容貌、动作、表情,还是衣食住行甚至或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具有打动人心的美。所以,宫体诗结束了“闺怨”这种传统的模式而对于女性的描写开拓了新的空间。李白的诗歌中也有对女性美的描写,如清平调三首 。以诗来表现杨贵妃的花容月貌、情思情感。虽说宫体诗对于女性美的关注是一种突破,而且这种女性美的描写也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然而这类诗读多了,就让人觉得厌倦腻味,没有品位的余地。他们只是单纯的描写而毫无寄托,如可怜称二八,逐节似飞鸿。悬胜河阳伎,暗与淮南通。入行看履进,转面望鬟空。腕动苕华玉,衫随如意风。上客何须起,啼乌曲未终。6(萧纲咏舞二首其二,115 页)蛾月渐成光,燕姬戏小堂。胡舞开春阁,铃盘出步廊。起龙调节奏,却凤点笙簧。树交临舞席,荷生夹妓航。竹密无分影,花疏有异香。举杯聊传神,欢兹乐未央。6(( 萧绎夕出通波阁下观妓 ,115 页)他们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同对器物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样的,只是把女性当成外物来描写,女性的情感、追求、悲欢,都在关照的对象之外且描写的女性主要是以宫廷女子为主。相比之下,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就显得有血有肉以及丰富饱满些。在李白笔下,从天上的神女到地上的宫廷女子,再到民间女子。哪个不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她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情感。诗人不需要描写华丽的衣饰,也不需要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表情来揭示人物的情感,使我们看到一个个不一样的女子。同样是描写一种女性,宫体诗人和李白表现出来的形象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梁武帝的采菱曲中写到“江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3,这位诗人笔下的采菱女是贵气逼人的,想来是诗人身居高位,不了解民间的疾苦,空凭想象,将采菱女想象成自己平时看到的贵族女子。而李白笔下的采莲女却是天真活泼,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1(188 页)采莲女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歌,是那么豪爽自然,活泼可爱,写出了江南水乡的情趣。最后一个“笑”字,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妩媚,令客人不胜神往。没有外貌衣物的描写,仅凭几个动作就刻画出她们的自然纯真的天性,具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特征。宫体诗中多写闺怨春怨,但这些女性多无反抗精神,她们在遭遇丈夫的冷遇时,多半是忍气吞声,只知道唉声叹气,自怜自伤,不敢与带给她们不幸的男子作斗争。就算在诗中在诗中表现出些淡淡的哀愁,可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自诉,不敢对男子特别是君王有一丝的怨愤。即使有些淡淡的怨恨,表现在诗句中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自诉,并没有将矛头指向带给他们不幸的男子。如梁武帝的拟明月照高楼 ,写失宠的后妃,先是把自己的生活境遇写得悲悲戚戚,然后进行一番自怜自伤, “筵思照孤影,凄怨还自怜。台镜早生尘,匣琴又无弦。 ”5(1449 页) ,即便如此,仍不敢起来大胆反抗,连对君王的一丝的怨愤都没有,只是抱着一厢情愿的幻想“愿为铜铁辔,以感长乐前” ,企图做牛做马挽回君王的恩宠,其独自啜泣的孱弱形象只能让人掬一把同情泪而已,没有人能救她。相比之下,李白笔下的女性就显得比较的有反抗精神。如:秦女休行和东海有勇妇就描写了勇敢刚烈、不畏强暴、敢于与封建社会做斗争的女性形象。从宫体诗人和李白对女性形象塑造的不同,我们看到宫体诗人作为贵族,高高在上,视女子为玩物,以一种猎艳和不健康的心态描写女子,刻画的女子只是像一件摆设,毫无灵气可言。而李白则是以平等的姿态,怀着对女性的尊重,用深情的笔调刻画出一个个值得我们可歌可泣可怜可叹的女子形象。李白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在于怀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关爱下层劳动人民,尊重人格的独立与生命的尊严,与其他诗人的相较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是自由、平等、个性鲜明的,可见女性在盛唐的地位是较高的。2、与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比较花间词塑造的女性形象善于从人物的内心出发,发掘人物细致入微的个性心理,将女性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剖析出来。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如韦庄的思帝乡其二写“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7(120 页)的多情少女,在道路上看到一个俊俏风流的少年,便要以身相许,并决绝表示“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样的女性在文学作品中是相当少见的。说明花间词中女性由甘为男性的玩物渐渐走向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以自我观照世界,这种意识表现出来就是大量莫名的惆怅。比如:“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7(温庭筠遐方怨其二,66 页)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 ”7(温庭筠荷叶杯其三,76 页)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7(温庭筠河渎神其一,61 页)这些莫名的惆怅让我们了解到她们那颗敏感的心,虽有无病呻吟之嫌,可是却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自己思想的女子,而不再是供男子欣赏的一个花瓶,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女性的心灵提供了可能,开拓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但这些特点在李白的诗歌中就没有多大的体现,李白作品中妇女诗表现的主旨大多是与自身命运发展相符合的,其实也是男权话语建构的结果。并没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存在,这是李白诗的一大缺失,也是时代的局限。不过花间词塑造的女性形象非常的少,大多是描写大胆追求爱情,或是伤春哀愁的闺情女子。相较之下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类型就非常丰富且个性鲜明,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除了闺情女子,还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侠女、勇妇、女英雄、奔妇、女道士等。这些形象大都敢爱敢恨、嫉恶如仇、豪爽泼藻、性格鲜活,均是不同于儒家闺范的女性。如同样是描写征人妇,在温庭筠笔下她们永远是香艳的,有着美丽的衣饰,幽怨的思绪像蕃女怨中描写的“砖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鏃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7(74 页)在这里我们看不到战争的残酷,只是看到那个美妇的哀怨和相思。而李白则站在百姓的立场,深深揭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