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_第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_第2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_第3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_第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 交通位置开滦矿务局吕家坨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境内,西距唐山18km ,北距古冶9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4,北纬3940。矿区交通便利。古吕钱公路南接唐港公路,北通205国道,津唐、唐港、京沈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矿区铁路专线吕古铁路和吕陡铁路与京山线接轨;水路运输东有秦皇岛港,西有天津港,南有新近建成的京唐港;水、陆交通发达,煤炭外销十分方便(见图11)。图 11 矿井交通位置图1.1.2 地形、地貌吕家坨矿业分公司位于冀东平原。矿区地表为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海拔高度介于+22.74+31.13m 之间,地形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矿井付井口标高28.286m,主井口标高27.826m,风井口标高30.198m,新风井口标高29.708m,混合井井口标高28.5m,宏文煤炭有限公司提升井井口标高32.6m,风井井口标高31.0m,矿内变电站标高27.9m。在井田的南部及东部,由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表沉陷在矿井周围形成了较多的塌陷积水坑,其中医院、东工房南部的塌陷积水坑已被人为填平,用于建设工厂及村庄搬迁,工业广场附近的塌陷坑 96 年最高洪水位为25.893m。1.1.3 河流及水体北 京 市 三 河 玉 田 丰 润 古 冶唐 山 市 吕 家 坨 矿 秦 皇 岛 市秦 皇 岛 港乐 亭 京 唐 港南 堡北 塘塘 沽 天 津 新 港宝 坻天 津 市 025km1 34京 秦 线 京 沈 高 速 公 路京 山 线津 唐 高 速 公 路京 津 高 速 公 路京 津 线 唐 港 高 速 公 路坨港铁路渤 海1.林 西 矿2范 各 庄 矿3钱 家 营 矿4陡 河 电 厂第 2 页 共 108 页井田东部有一条沙河流过。沙河在井田东部由东北流向西南,属季节性河流,旱季有时断流,雨季流量较大。在沙河两侧建有沙河防洪堤坝,西侧沙河坝顶面标高30m;沙河距吕家坨矿工业广场十几千米,之间还有吕范公路、吕范铁路相隔(标高都在+30m ) ,西侧沙河坝、吕范公路、吕范铁路可有效阻挡洪水进入吕家坨矿工业广场,沙河对吕家坨矿工业广场构不成水害威胁。1.1.4 气象及地震本区夏季炎热多雨,6、7、8 月为雨季,地面径流流入沙河和塌陷坑。冬季干燥寒冷,冰冻期自 11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冻土带深度一般为 0.8m,属半大陆性气候,经多年观测,地表水体及大气降水与矿井涌水量的变化关系不明显。有地震记载以来,在唐山地区共发生有感地震约百余次,其中震级大于 4.8 级的有十余次,大于 6 级的有 2 次。最大一次地震发生在 1976 年 7 月 28 日,震级 7.8 级,极震区烈度 11 度。1.1.5 矿区经济情况区内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花生、水稻为主;工业主要有水泥、煤矿、陶瓷、钢铁、发电等产业;劳动力资源充足。1.1.6 水源及电源矿区由矿内净化水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供水能力约为 400 万吨/年,另矿区内还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提供一级 B 排放标准的中水,供水能力约为 75 万吨。矿区与两个电网相连接,一为华北电网,另一为开滦电网。距华北电网的距离为1.3km,距开滦电网的距离为 9.5km。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质构造吕家坨井田主体构造是吕家坨背斜。开平向斜是一赋煤向斜构造,煤系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向斜轴的总体方向约 NE40,北部受青龙山背斜等北西南东向构造的影响,自古冶至唐家庄逐渐变为东西向,形成一弧形构造。向斜的两翼不对称:西北翼岩层倾角陡,甚至局部倒转,并伴随出现了一组与向斜轴大致平行的断层和短轴褶皱构造。东南翼岩层倾角相对平缓,向斜边缘出现两组短轴边幕状褶皱,轴向与开平向斜轴直交或斜交,并沿倾伏方向逐渐消失。其中一组由杜军庄背斜、黑鸭子向斜、吕家坨背斜、范各庄向斜、毕各庄向斜及南阳庄岭上背斜组成;另外一组在宋家营以南,规模不如前一组。东南翼断层的发育程度相对西北翼较低,且断层常分布在轴部附近,方向常斜交地层走向或平行褶曲的轴向,正断层为主,逆断层较少,落差一般小于 30m。f吕家坨井田以褶皱构造为主。井田内自北而南依次发育有黑鸭子向斜、吕家坨背斜、范各庄向斜、毕各庄向斜、南阳庄岭上背斜、小张各庄向斜等五个主要褶曲构造。黑鸭子向斜轴作为吕、林井田技术边界。吕家坨背斜为矿井的主体构造,约占井田面积的 70%,其中深部还发育有次一级的褶曲构造。在井田南部,吕家坨背斜、毕各庄向斜、南阳庄岭上背斜、小张各庄向斜等褶曲构造复合,形成了董各庄盆地构造区和王各庄马鞍形构造区。1.2.2 水文地质吕家坨矿区位于开平向斜东南翼,区内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22.74+31.13m 之间,含煤地层位于第四系冲积层之下。地面径流不发育,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补给潜水层,只有大雨或暴雨才形成地表径流,流入附近塌陷坑、幸福河或塌陷区等低洼地带。第四系冲积层厚度介于 10.00103.50m 之间,煤层露头带附近一般厚 4060m,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厚。上部有分布广泛的以细砂层为主的潜水层,冲积层第一承压含水层由上下两段组成,含水较丰富,上段以中粗粒混合砂为主,下部以粗砂、卵砾石层为主,分布在勘探区中部。煤系地层覆于奥陶系灰岩之上,奥陶系灰岩为裂隙、岩溶含水层,煤系本身及其上部基岩具有若干个砂岩含水层,其下部有厚度约 36m 的唐山灰岩及薄层石灰岩 34层,其含水性不均一。在背斜轴部附近,因受构造的影响,断层较为发育,但落差均不大,其导水性较两翼为强。1)含水层段(岩组)划分及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开滦矿区统一的含水层划分标准,将区内含水层划分七个含水层(表 5-1),其中、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含水层,其它为间接充水含水层。现分别对冲积层含水层、基岩含水层叙述如下:冲积层含水层组()本含水层组由砾石、粗砂、中砂、细砂组成,卵石粒径在 2050mm,磨圆度中等。此含水层组平均厚度 34m,单位涌水量 0.1033.68L/s.m,渗透系数 0.7510.66m/d,富水性中等。上部水质为重碳酸氯钙镁型,下部为重碳酸钙镁型。其底部与基岩风化带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冲积层水通过基岩风化带经常性补给基岩含水层,不直接受季节和降水的影响。但是,由于风化作用,强风化带的砂岩变成了散砂状,粘土岩常变成软泥状,使裂隙弥合,相对阻隔了第四系含水层水向基岩含水层的补给。基岩含水层煤系地层中的各含水层组主要由不同粒径的砂岩组成,相邻含水层均由粘土岩和第 4 页 共 108 页煤层相隔,其中以第、含水层组对矿井涌水量影响较大,为矿井采掘时直接充水含水层。作为煤系地层基底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含水性强,在正常情况下,不直接参与矿井涌水,但由于局部构造裂隙带的沟通,该含水层水也有可能涌入矿井。各含水层组含水性特征概述如下:古冶组砂岩含水层组():本含水层组位于 A 层之上,厚约 115m,岩性以砂岩为主,局部含砾,富水中等。为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5 煤层顶板含水层组() :该含水层组厚约 220m,位于 5 煤层以上 6m,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具粗砂岩,泥硅质胶结、坚硬,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等,裂隙发育,单位涌水量 0.276-1.728L/s.m,渗透系数 0.91-1.37m/d,矿化度 0.2210.456g/L,水质为重碳酸硫酸钠钙型。据钻孔简易水文及矿井实际涌水等分析,该含水层含水性不仅与岩性有关,同时也受补给条件和构造断裂控制,如吕家坨背斜轴部位、断层发育部位,钻孔钻进过程中泥浆冲洗液均发生大量漏失现象,背斜两翼及构造简单部位,泥浆冲洗液消耗则较小。1994 年,4654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最大涌水量 1.58m3/min,且不易疏干。总体来说,该含水层属含水性中等较强的含水层。7 煤层顶板含水层组():该含水层组厚约 30m,位于 7 煤层以上 3m,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下部有中砂岩,局部见泥质胶结的粗砂岩,单位涌水量 0.010.286L/s.m,渗透系数 0.11518.063m/d,矿化度 0.5050.297g/L,水质为重碳酸钙镁型。根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资料及矿井生产涌水量分析,该层含水性较弱,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12 煤层14 煤层间含水层组():该含水层组厚约 60m,位于 12 煤层以下4m,顶、底部由细砂岩及粘土岩组成,中部具厚层中粗砂岩且含砾,泥质及硅质胶结,裂隙较发育,钻进过程中常发生漏水现象。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开拓巷道多布设在此层位,每遇裂隙均有滴水和淋水出现,给施工带来困难。在-950m 水平延深勘探中,吕补 16 号孔对该含水层进行了注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吕家坨背斜北翼该含水层富水性及导水性均很弱,单位涌水量为 0.0025L/s.m,渗透系数 0.000014m/d。14 煤层奥灰间含水层组():该层厚约 130m 左右,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夹数层灰岩(K4、K3、K2、K1)及底部 G 层铝土岩。其中唐山灰岩( K3)一般厚度3m 左右,沉积较稳定,质不纯;单位涌水量为 0.025L/s.m,渗透系数 2.59m/d,水质为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资料,该层含水性较弱,为矿井间接充水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组():该层厚约 420m,为煤系地层基底,与上部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质纯。单位涌水量最大 72L/s.m,渗透系数最大 167.73m/d,富水性极强,矿化度 0.1660.347g/L,水质为重碳酸钙镁型。岩溶裂隙发育,含水性强。在-950 水平延深勘探中,有两个钻孔(吕补 11、吕补 13)揭露该层浅部,均揭露 60 余米,进行了水文地质试验,并留做水文长观孔。该层为矿井威胁最大的间接充水含水层。f奥陶系灰岩下伏于煤系地层,距最下一层可采煤层达 180m 左右。奥陶系灰岩顶部以上 3040m 内的岩层主要由粘土岩和粉砂岩组成,直接接触处均有厚层粘土岩,起着良好的隔水作用。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之间的水力联系为极微弱。根据钻探取芯及抽水试验资料分析,奥陶系灰岩浅部岩溶、裂隙较不发育,单位涌水量在 0.01870.322L/s.m 之间,渗透系数在 0.03080.491m/d 之间,说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浅部富水性较弱。2)区域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由于其上部稳定发育的 G 层铝土岩及多层粘土岩、粉砂岩,正常情况下阻隔了奥灰含水层向煤系含水层的补给。奥灰水由煤系地层下部迂回而过,至范各庄、钱家营矿南部又与冲积层承压水相遇。所以,在自然条件下,井田东北部煤岩层露头处是奥灰水补给区,相邻范各庄矿、钱家营矿为地下水排泄区。3)矿井涌水量矿井涌水量不大,为 130m/h。1.2.3 其他有益矿物本井田煤系地层中的伴生有益矿产有铁铝质泥岩、耐火粘土和稀有元素。经以往勘探采样分析,品位一般较低,目前尚无开采价值。1)A 层铁铝质泥岩为灰紫紫红色,细腻、性脆,呈棱角状断口或贝壳状断口,含菱铁质鲕粒。全区普遍发育,厚度在 3.1114.20m,平均 7.46m,一般上部质地较纯,下部含铁量高,铝质含量低,未达到开采要求。2)3 煤层底板和 14 煤层底板耐火粘土3 煤层底板耐火粘土浅灰色褐灰色,细腻具滑感,含褐红色菱铁质鲕粒,顶部含植物根化石,厚度23 m,因含铁量高而达不到品位要求。14 煤层底板耐火粘土灰色深灰色,富含植物根化石,团块状构造,厚度 23m ,因含铝量低而达不到开采品位的要求。3)稀有元素在煤质化验中表明,煤层中存在一定量的稀有元素锗、镓、钒等,其中锗含量1.0052.000ppm,镓含量 16.16821.000ppm,钒含量 0.0200.036ppm 之间,都远远第 6 页 共 108 页达不到开采品位。1.3 煤层特征1.3.1 煤层煤层的结构和厚度总体上与勘探阶段一致,主采煤层煤质稳定,煤类单一。计算储量煤层为两层,即 7 号和 8 号煤层,总厚度 8.8 米。 7 煤层: 勘探厚度 3.85.2m,平均 4.8m,除局部煤层变薄、局部受冲刷缺失外,实见煤厚、结构与勘探阶段相符合,为全区可采煤层。8 煤层: 勘探厚度 3.54.8m,平均 4m,为全区可采煤层。全矿及邻区实见 163 个点,78 煤层层间距最大 15.14m,最小 0.10m,平均4.44m。间距变异系数 77.78。井田东、西部间距较小,向中部逐渐增大。在中部间距较大区中间又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间距缩小区。表 1-1 各煤层容重表煤层 7 8容重(t/m 3) 1.49 1.55表 1-2 各可采煤层煤厚、层间距变化特征一览表煤 层 厚 度(m) 煤 层 间 距(m)最小最大 最小最大煤层平均变 化 规 律平均变 化 规 律3.65.474.8仅西北部煤厚在 4m以下,个别点煤厚偏大3.64.484.0煤厚变化不大0.1515.14平均 4.52井田中部间距最大,往西间距变小,往东北两煤层合区1.3.2 煤层顶、底板通过对钻孔所见煤层顶底板的岩层取芯情况看,各个主要煤层的顶底板的岩性基本稳定。7 煤层、8 煤层的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岩石比较完整,裂隙不发育。由于断层的破坏,使一部分煤层的顶、底板岩石遭到了严重破坏,变得比较破碎,不少钻孔遇到了漏水现象。7 煤层顶板、底板岩石的普氏硬度系数较小,变形系数较小,而不易维护。1)7 煤层顶、底板f 伪顶:为 0.10.5m 的黑色炭质泥岩,较软,常呈花斑状。 直接顶板:以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其次为灰色细砂岩和黑色泥岩,粉砂岩常夹细砂岩薄层,水平层理,含植物叶片化石,当与 7-1 煤层间距较小时,形成复合顶板,对顶板的管理极为不利。层厚平均为 1.2m。 老顶:大部为浅灰色细中砂岩,斜层理发育,中厚厚层状,较硬,有时该层直接覆于煤层之上,采后不易冒落。层厚 520m 。 直接底板:大部分区域为粉砂岩,近煤处含大量植物根化石,当 7、8 煤层间距在 1.0m 左右时,直接底板多为黑色泥岩,顶部含根化石,底部含叶化石,同时也是8 煤层顶板,局部区域为细砂岩。层厚平均 0.6m。 间接底板:灰色细砂岩,微发褐,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长石;坚硬,岩性不均匀,多为深灰色粉砂岩和灰色细砂岩互层的条带状结构,平行层理,当 7、8 煤层间距较小时,间接底板缺失。平均层厚 2.5m。 开采技术条件:7 煤层伪顶分布较普遍,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随煤体一起垮落,使原煤灰分增大。煤层直接顶、底板较为平整,绝大部分范围的顶板在煤体采出后冒落。在老顶发育区,采后不易冒落。2)8 煤层顶、底板 伪顶:局部发育,为 0.10.4m 的黑色炭质泥岩,硬度较小,斑状结构。 直接顶板:以黑色泥岩或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在距离煤层 0.20.6m 的位置,常含一层厚 0.050.3m 的灰白色鲕粒状泥岩,可以作为煤层对比的标志;林西矿至吕矿的-600 二采四中方向的古河流冲刷区内,8 煤层直接顶板变为灰白色中粒砂岩或细砂岩,自北向南粒度逐渐变细,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少量长石及粉砂岩包裹体,泥质胶结,遇水易风化膨胀。层厚在 0.51.2m 之间,平均 1.0m。 间接顶板:当 7、8 煤层间距大于 5m 时,间接顶板多为深灰灰色带状细砂岩,夹粉砂岩薄层,层厚平均 3.35m;当 7、8 煤层间距在 2.05.0m 时,间接顶板多为 7煤层间接底板,当 7、8 煤层间距小于 2.0m 时,则间接顶板多不存在,或为 7 煤层直接底板。 直接底板:以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其次为灰色细砂岩,局部为黑色泥岩,富含植物根化石,根化石一般较亮,层厚 0.20.6m,平均 0.4m。 间接底板:浅灰色细粒石英砂岩,斜层理,厚层状,有时夹粉砂岩条带,坚硬,层厚平均 2.1m。1.3.3 煤质各煤层均为腐植煤,颜色一般为黑色,条痕为深褐色或黑色。硬度及韧性较小,脆性较大,呈棱角状、参差状断口,外生裂隙发育,油脂光泽或玻璃光泽。以亮煤和暗煤为主,次为镜煤,少量丝炭。一般为半亮半暗型。各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特征第 8 页 共 108 页参见表 1-3。表 1-3 煤层肉眼鉴别特征和结构特征一览表煤 层 结 构煤层肉眼鉴别特征 类型夹石层数夹石厚度夹石岩性对回采的影响变化情况续表7深黑色,玻璃光泽;以暗煤为主,底部有 1m 左右的亮煤,条带状或层状构造,硬度较大。复杂 0-4 0.1-0.8含炭泥岩或粉砂 岩随煤一起采出,增加原煤灰份。一般含两层夹石,相对来说东部不稳定,西部稳定且厚度大。8深黑色,具光亮的玻璃光泽;以亮煤为主,次为镜煤和暗煤,条带状构造,硬度中等。简单一般无一般不含夹石,但在二采四中区域常含一层0.05m 的炭质泥岩根据 GB5751-86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根据精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粘结性指数(G R.I)和胶质层厚度(Y mm)为主要分类指标。根据各个阶段煤芯化验成果(表 4-5) ,7 煤层以焦煤(JM25、JM15) ,局部为瘦煤(SM13 )和贫瘦煤(PS12) ;8 煤层以焦煤为主( JM25、JM15) ,局部为瘦煤(SM14 )和贫瘦煤(PS12)表 1-4 煤芯化验成果表原煤/浮煤工业分析 原/浮煤 胶质层 粘结指数 G%煤层Mad Ad Vdaf Std(%) Qgr,v.adMJ/KgQgr,v.adfMJ/KgYmm Xmm最小值 0.43/0.46 12.28/4.59 15.06/14.43 0.32/0.4218.08 32.49 8 3 157最大值 1.56/1.71 42.03/20.80 24.68/25.11 0.79/0.7334.33 36.75 31 31.5 148.12f平均值 0.80/0.90 25.53/8.22 21.06/19.22 0.51/0.6026.82 34.8 16 19.7 66最小值 0.14/0.42 12.22/4.54 14.00/16.30 0.42/0.3714.72 33.28 8 0.1 15最大值 9.40/1.33 45.49/15.97 26.12/23.91 2.73/0.9531.81 36.4 35.5 15 838平均值 1.22/0.90 24.91/7.72 20.86/18.75 1.21/0.6525.3 34.98 18.8 12.4 627、8 煤层的 SiO2 的含量在 45%左右 ,7、8 煤层的 Al2O3 的含量在 36%左右, 7、8 煤层的 Fe2O3 的含量都在 5%以下。原煤灰分 7 煤层、8 煤层灰分含量以中西部比较高,而南北部灰分含量比较小。各煤层煤灰均属难融熔灰。原煤硫份中, 7 煤层的含量小于 1.0%,属于低硫煤;8 煤层的硫份含量在1.02.0% 之间,属于中硫煤;从横向上看,7 煤层以北部含量偏高;8 煤层以中西部含量偏高。对于浮煤挥发分, 7 煤层平均值为 19.15%,一般在 1424%之间; 8 煤层平均值为 18.64%和 19.42%,一般在 1524%之间。原煤的磷含量情况为: 7 煤层在 0.01-0.12%之间,为中磷煤; 8 煤层小于0.01%,属于特低磷煤。因此,可以将煤质的主要等级指标归纳如下:7 煤层:高灰(2540) 、特低硫(0.5) 、中磷(0.010.1) 。8 煤层:高灰(2540) 、特低硫(0.5) 、中磷(0.010.1) 。原煤的水分平均值为: 7 煤层在 0.75-0.92%之间;浮煤水分平均值: 7、8 煤层在 0.75-0.91%之间。煤层中含有锗、钒、钛、镓等微量元素,但均达不到可采品位。1.3.4 瓦斯全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10.214 m3/min,相对涌出量为 1.790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 22.3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