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学概论考研题库_第1页
西北大学文学概论考研题库_第2页
西北大学文学概论考研题库_第3页
西北大学文学概论考研题库_第4页
西北大学文学概论考研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大:文学概论典型习题一 文学本体论由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所构成的理论坐标看文艺反眏论的归属(即能否将反映论归入其中一个要素所指向的范畴?2007)第1题 如 何 理 解 社 会 生 活 是 文 学 的 唯 一 源 泉 ? 2007答1文学活动所需要的一切,都是由社会生活提供的和决定的,这其中包括:创作动机、审美对象 即作品的人和事 、读者的审美需求等等。2文学的源泉只有一个,不能有第二个,其他文学作品和作家的心灵、灵感都不能构成文学的创作源泉。第 2 题 为什么说写生活特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社会生活的美是如何体现的?对创作有何意义?2010)答:1 首先,生活特征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中最叫人感兴趣最容易生发人的情感与形象活动的东西,是那些具有鲜明的特征的人,事或者物。2 其次,社会生活从空间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是一个无限广大的整体。从时间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一个无限延续的过程。不管是哪个作家,也不管他的才能有多大,都不可能把握住社会生活的整体和过程。3 文学创作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美,自然也就必须而且只能从寻觅和发现最具代表性的生活特征入手,用局部来展示整体,用片段来显示过程。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虽写南方农村的一个角落,却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广大城乡面临崩溃的物质生活和濒于衰竭的精神生活,所以写生活特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第 3 题 论“写作家自我的审美感受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规律”2010 答案: 1 创作动机 2 作家只能写他体验和感受最深的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3 写作家自我的审美感受与写生活特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a 作家的自我感受来自于生活特征的强烈剌激,作家的自我感受不过是主观化了的生活特征而已。 b 生活特征还为作家自我感受的客观化提供了对象主体。第 4 题 从反映现实与表现自我的角度论文学的创作规律 2013(社会生活是如何进入文学作品的?2011) (社会生活的美是如何体现的?对创作有何意义?2010)答 :文学作品是客观社会生活和作家的主观自我相统一的结果。写生活特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1,从客观来看,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2,社会生活本身是美的,它充满了美的材料和对象。3,社会生活美在特征,特征,即充分表现出本质的现象,社会生活的美正是通过社会生活的特征表现出来的,一方面它具有现象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它又有本质的普遍性。4,写生活特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矛 盾 :理论上应该表现生活美的整体,实 际 上 做 不 到 。 这 个 矛 盾 的 解 决 办 法 就 只 能 是 以 生 活 特 征 来 显 现 生 活 的 整 体美 。 生 活 美 只 能 通 过 美 的 生 活 特 征 才 能 进 入 文 学 作 品 ,也就是说一般是要通过特殊才能得到显现。第 14 题.简论作家的创作自我与生活自我的关系 2013答:作家的创作自我和生活自我,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说他们有联系,是因为作家常常不免要在创作中这样那样地表现自我。说他们有区别,又是因为作家也可以在创作中这样那样地修饰,隐蔽,以至于伪造自我。作为一个人,作家自我在生活中,其意识层面的个性,乃至无意识层面的人格面貌以及生命状态,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别特点。这即作家在生活中的我,或者简称生活自我,作为一个以文学为职业的人,作家自我在创作中,其意识层面的个性,乃至于无意识层面的人格面貌以及生命状态,也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别特点,这即作家在创作中的我,或者简称为创作自我。作家的生活自我是其创作自我的基础,而作家的创作自我则是生活自我的改造和提炼,需要把二者加以联系,但不应混为一谈,所以对二者加以区别,但不能割成两半。第 5 题 如何理解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 第一,纪实作品实际有的人和事写的是真人真事如,报告文学、抒情散文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朱自清的背影等等。 第二,虚构作品可能有的人和事是作家根据可然律、或然律对现实进行虚构、加工的结果,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作品。 第三,变形应该有的人和事 是作家在虚构的基础上,对现实进行夸张的结果,主要是浪漫主义的作品形式。第四,概念化的作品这同样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过是曲折的反映。第 6 题 试论作品中的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答案:(1)联系: 第一 作品中的生活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和出发点。 第二 作品中的生活真实与否,必须以实际生活作为尺度和归宿(2)区别 第一 艺术真实应该比生活真实具有更高的哲学意味, 也就是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和历史前进的规律性。 第二 作品中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能体现出社会自身的目的性, 即更符合人的理想第7题 论 文 学 的 一 般 本 质答案:文学是作家由社会生活所决定并且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或社会意识必然性:任何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要受社会生活的决定和制约,不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作 家 的 审 美 感 受 、 作 品 中 的 审 美 对 象 和 读者 的 审美需求都是由社会生活所决定的。能动性:反映什么、怎样反映,就体现出作家的主观能动性。第 8 题.简述文学语言的层面答:文学的语言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语音层和语义层。首先,语音层。文学作品的语音层面主要是由音律和节奏两个因素构成。(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文学作品的音律美,音律美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音律的技巧就在于选择富于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质。如形容马跑时宜多用铿锵急促的字音,形容水流宜多用圆滑轻快的字音,所以中国古代写文章非常讲究“因声求气”。古代诗歌讲究用韵也是为了造成音律的美。(二)所谓节奏,即由声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疾徐配合而成的一种有规律的起伏变化。各种体裁有各自的节奏,格律诗中,其节奏尤为鲜明。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节奏主要依靠“顿”来实现:四言诗两顿,五言诗三顿,七言诗四顿,每一停顿中都显示出一定的节奏。语音作为语言层的表层,它是指向语义深层的。其次,语义层。语义表达方面常常具有多义性。(一)文学语言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但是词汇学上的多义性是相对的,且不管有多少种意义,总有为社会所公认的某种固定的意义。而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更重要的是用词语来表达情感,构成形象和意境,激发读者的丰富想象和体验,所以要在有限的语词中包含着丰富的意蕴。(二)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大致分为表层意义(字面意义)和深层意义(隐含意义)。前者比较稳定,但也并不排斥多义性;后者指隐含在字面意义之下的意义,是从整个作品所在的背景关系中获得的意义,所以往往是不确定的、含蓄多义的,带有特殊的情调和韵味。如对“南浦”“东篱”的理解。(三)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是作家通过特定语境所赋予的。语境指文学作品中某个语段或几个语段之间的上下文关系。文学作品必须营造一个有特定涵义的氛围和语境,才可能使文学作品的意蕴充分体现出来。如鲁迅的名作秋夜用开头的两个重复句子加强了凄清冷漠的气氛。(四)语境的形成实际上还依赖于一个作品之外的、更大的文化背景的语言关联域的支持。如京派的“树荫”这一语言印象便是早已积淀成了文人士大夫的集体无意识。第 9 题.如何理解文学语言的陌生化?答:所谓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指文学语言对日常生活语言的一种有组织地违反和创造性地破坏,以期吸引读者的兴趣,唤起人们的艺术感受,进而提升人们的意识的语言构造的基本原则。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有两点必须注意:第一, “陌生化”作为语言构造的基本原则,它不是纯形式、纯语言的,它必须服从作家对生活体验和独特感觉的表达,必须与作品的审美效应和读者的审美体验相一致;第二,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在不同的体裁中有不同的表现,对诗歌这样的体裁来说, “陌生化”的语言运用远比叙事性文学作品突出。第 10 题.简述文学语言的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的基本功能答:文学语言,狭义上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作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这样几种体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记叙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这样以叙事为主的文学样式中,文学语言可以分成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言。而在抒情散文、诗歌这样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中,文学语言主要是抒情语言。在议论性散文包括杂文、政论以及评论中,文学语言主要是议论语言。叙述人语言与人物语言,抒情语言和议论语言可以视为文学语言的几种基本形态,它们的基本功能分别是:叙述人语言:叙述人语言是指以整个作品的叙述人身份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作者用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和环境,乃至直接就作品所叙述的内容抒发感慨和进行分析评价的语言。它的基本功能是:在叙述作品中,叙述人语言是作品中的主体语言,作家通过叙述人语言将作品中的各个因素,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对白等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叙事作品中,有时还需要作者直接说明某种观点,表达某种感受;叙述人语言也是最能显示出作者语言风格的语言。人物语言:人物语言是作品中人物以自己身份所使用的语言,它包括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等。在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也叫台词。人物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体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意识活动。抒情语言:抒情语言在诗歌这样的文学样式中运用得较为广泛,但是应该说其他体裁的作品中也会运用这种语言。它主要是作者用来抒发情感,表达感受、情绪和体验并以之感染读者的语言。抒情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抒发情感,表情达意,这种情感可以是私人的、自我的、独特的,也可以是人类的、共有的和普遍的。抒情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二是渲染气氛,营造特殊情感氛围,借以升华主题、塑造人物,奠定作品的情感基调。议论语言:议论语言是直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评价的语言,主要为说理文和论说文采用,但是在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中也常采用议论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达作者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看法、态度与评价,它可以直接代表作者本人的看法,也可以代表他人的看法,作者既可以持肯定、激扬的态度,也可以持否定、批判的态度。第 11 题.试论语言艺术的特征。(论文学语言在数字化时代存在的必然性?2013)2009答: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语言的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较,文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形象的间接性。形象的间接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不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到。语言艺术塑造的形象不是可视、可听、可触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模糊性是因为语言具有不确定、不精确和相对性的一面以及文学形象是通过语言间接地表现出来的。如托尔斯泰的复活中开头对玛丝洛娃那段著名的肖像描写就具有模糊性。文学形象的模糊性产生了文学形象的多义性。如对于复活的结尾人们的不同意见。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的原因有:形象有省略、断裂与空白等,关键是在于构建文学形象的材料语言是一种人为的符号,是人的心灵的产物。绝大部分语词与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其联系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约定俗成、武断的。虽然形象间接性使阅读文学作品要以识字和一定的文化修养为前提,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接受者的圈子。但是也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可以表达其他艺术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感官直接性不强的形象,如人的感受、情绪、思想与内行活动。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次,它有利于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参与到形象在创造中来。如对红楼梦的接受。第二,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语言是心灵的直接现实,是一种语言符号,与其他艺术所用的材料相比,具有最少的物质性,所以文学可以不受限制低表现外在的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由于在时空方面不受限制,与其他艺术相比,文学可以更广泛、更丰富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如红楼梦。第三,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语言直接作用于心灵,而人的内心活动又往往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因此,语言特别适于表现缺乏感官直接性的人的内心世界,适于去发掘、描写人的各种各样极其丰富多彩、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引导读者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那隐秘复杂的意识流程。语言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梦境、幻觉来表现人物的主观愿望和潜意识:可以通过内心独白,揭示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等等。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上,语言艺术的这种灵活性与多样性,也是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第 12 题、语言为什么能够表现生活,构建形象?(语言能否表现生活?人能否正确运用语言表现生活?)语言并不是思维着的头脑或者说理性的产物,而是生活的概括、总结、抽象与升华。在语言与神话中,卡西尔认为原始人为了生产与生活的方便,便用一些声音与符号来指代这些现象与功能,于是最初的语言就产生了。新的语言的产生有可能是由于已有的语言因素的合成与分化,但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反映与表现生活的需要。如“枪”的意义的演变。同时,语言是对生活的凝聚与反映。不仅表达具体事物的语言是对生活的凝聚,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也是对生活的凝聚,一定得语言背后是一定得生活。如在中国表示兄弟的称呼,就有哥哥、弟弟、堂兄、堂弟、表兄、表弟等,而英语则是 BROTHER、COUSIN因为人是在生活中学习使用语言的,因为他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来表现生活。如,儿童对“走”的理解。语言表现生活,这生活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生活或真实存在过的生活。这是因为语言是以概念的形式表现生活的,概念来自于对生活的凝聚,而概念形成之后,他就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脱离生活而存在,其表现生活的能力不受其所表现生活是否存在的影响,既可以真实地表现某种生活,也可以想象地表现某种生活。但语言本身并不等于形象。第一,虚构的生活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二,虚构的生活虽然只在语言中存在,离开了虚构的语言,自身也就不存在了,但他仍是语言表现的对象,而不是语言本身。第三,构成语言的各种因素本身是由生活决定的。并且要随着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文学形象只能是语言对生活进行形式化的结果,而不是语言本身运作的结果,形象不能等同于语言本身。第 13 题、语言如何表现生活,构建形象 ?1、语言的普遍一般性与形象的具体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与解决2、语言的线性排列与形象的空间延展之间的矛盾与解决3、语言的透明性与形象的不透明性之间的矛盾与解决第 14 题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比较 (要求用西方现代文艺中相关语言学理论给以阐释)2012答案:A:科学语言符号语言语法意义:传达信息的手段指称关系:词语思想客体真实陈述:真假的可验证性。 1 词语与客体(即能指与所指)之间是一种指称关系,即它们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2 言语过程:即具体的说话过程是一种真实陈述过程,它是可以用经验证明或逻辑验证其真假的。它反映的只是客体的属性,是对客体的认识。3 语言作为符号,只是一种信息传达和交流,即传输的手段,符号的意义在于揭示它所负载的信息,重在阐述信息“是什么”上。 4 语法意义: 言语与语言,具有直接的同一性,科学语言所追求的是规范性,即个人言语与公共语言的差异的最小化原则。 B:文学语言情感语言语用意义:本身即是目的。象征关系:词语思想客体。虚假陈述:真假的不可验证性。1 词语与客体: 即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象征关系。它所描写的客体并非真有所指,而只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符号。2 言语过程: 是一种情感过程,是释放、表达和激发情感的过程,是一种主观感觉和感受,不是指向客体的陈述,即它是一种“伪陈述” ,它无法以经验或逻辑验证其真伪的个人的言语行为。3 言语的目的性:文学语言并非一种传输信息的手段,而是符号作为一种审美信息的载体,它本身就是目的。4 语用意义: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其实质就是,以规范的公共语言意义传达自我特殊的情感意味的艺术,即变公共语言为个人话语的技巧。2.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不同特征答: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从本质特征上看,科学语言是一种外指性语言,力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做出科学解释和论述,所指对象明确,语言准确、严密、清晰,具有逻辑性;文学语言是一种内指性语言,不在于传达准确的逻辑内容,而在于营造一种能感染读者并使之动情的审美氛围。其次,从使用目的上看,科学语言目的是使人们获得科学知识,认识真理;文学语言是使读者真切地体验和感受人生,获得心灵的陶冶。再次,从修辞方式上看,科学语言力求避免和削减表意性成分,呈现出理性、冷静、准确、严密的特点,条理分明,层次感强;文学语言作为一种表现式语言,模糊了语言的指代作用,加强了语词的情感作用,具有心理蕴含性,更能表现作家的心理体验和感受。从总体上讲,科学语言是指称性的,文学语言的主要功用则并非指称和说明什么,而是传达说话者和作者的情意和态度。第 15 题 文学与人文科学的比较 答案:(1)相同之处:都是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因而也都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地反映。(2)不同之处:文学活动是情感和形象的审美活动,而人文科学则是思想和概念的认识活动。因此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性:第一,反映的出发点不同 文学作品中之所以要反映社会生活,并非是为了认识生活,而是要感受和体验亦即品味生活,它本身就是目的;而人文社会科学则不同,它们之所以要反映社会生活其首要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认识世界,即求真和求善,它是一种手段,目的则在于改造的实践。第二,反映的对象不同生活特征 文学艺术以社会生活的审美特征为反映对象特征:充分显现出本质的现象。 但人文科学则不同,它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它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关注的是事物的共性或普遍的本质,现象的个别的、偶然的、感性的特征对它不但没有意义,还起到了妨碍的作用。第三 反映的方式不同 文学是以情感和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运用的是具体的和感性的形象思维。 而人文科学则以思想和概念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它运用的是抽象的和理性的逻辑思维。第四,反映的归宿不同 文学尽管要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并不需要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审美就是消费,欣赏就是艺术活动的最终结果,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的手段或过程。第五,历史命运不同 文学艺术作品不会随着历史的变化、发展而失去它的原始价值,相反倒是更增加了其历史的审美价值,即后来的艺术作品不能代替以往的作品。 但人文及自然科学则不同,因其具有实用的目的,它的价值要在实践中去证明和检验,后来的理论必然要代替以前的理论,这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了的。第 16 题:与音乐和绘画相比,文学在反映现实和表现自我上有何优长? 2009(图像时代的文学会终结吗?2008 影视化时代传统文学有可能被代替吗2011)答案:首先文学在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上的广阔性A 音乐作为以节奏和旋律(具有声响的乐音)在时间中的延续表现情感的听觉艺术形式第 1从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两方面来看,它只适宜于表现情感。第 2单从表情一方面来看,音乐比较适合从时间上展开,动态地表现情感的整个过程,不适合于从空间上展开,静态地表现情感的各种色调。B 绘画作为一种以色彩和线条为媒介通过在空间上的展开来造形的再现性的视觉艺术形式,第 1从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两方面来看:绘画比较适合于塑造形象,而不太适合于表现情感。 第 2单从造形一方面来看:绘画比较适合于从空间上展开,静态地塑造形象凝聚的一瞬间;而不太适合从时间上展开,动态地塑造形象变化的各个层面。C 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在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方面要自由得多范围的广泛性 第 1从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上来看:文学既可以表现情感,也可以塑造形象。第二从表现情感、塑造形象与表达思想上来看:由于语言的思想与概念的符号性,它还可以表达思想和概念,从而使文学在表现情感和塑造形象时具有理性的内涵。 第 3文学的自由性:它可以打破时空、动静、外观与内心的局限,从而多方面、多层次的反映社会生活。其次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的深刻性A 就表现情感来看 音乐:多的是听觉的直接性,少的是思想的确定性 一是难以理解 二是难得知音。太模糊就不利于听众的情感投注,在此一切解释都不一定起作用,只能凭偶然的相通,在作者与听众之间达成一种默契。B 就塑造形象来看 绘画:对欣赏者而言,多的是造形的直接性和感官把握的整体性,少的是想象的创造性。C 文学:正好介于音乐和绘画之间,它保留了它们的优长,又克服了它们的不足。 所谓深刻性,即艺术品对读者心灵的震撼程度以及调动起读者心灵的全部创造性的可能程度。文学作品应该调动读者积极参与作品的创造,即满足读者情感投注的需要,作品按照接受理论的观点,只是半成品,它只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以组织读者的想象、引导读者的创造,从而使读者体验到(在创造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感受得到的丰富的情感。第17题 论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答:(一)文学与政治的关系1文学不可能与政治无关。2文学能对政治起促进或相反的作用。3文学不是政治的奴婢,它有自己的本质价值,即表现人对终极目标的关怀,追求心灵的绝对自由,作到了这一点,政治就自然的蕴藏其中了。4政治对文学的控制更直接,它不同于文学对政治的影响。(二)文学与社会心理的关系社会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反应模式,即一种思维定式。文学,就是要表现社会群体在想些什么。1要 与 社 会 心 理 相 适 应 。 所 谓 文 学 是 民 族 的 , 其 中 一 个 主 要 方 面 就 是 要 与 本民族的社会心理相适应。2要勇于批判社会心理中的落后的观念,这并非是政治的标准,而是人性的标准,是与整个人类的前进方向相一致的。(三)文学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 人 们 社 会 生 活 中 约 定 俗 成 的 行 为 规 范 , 它通过在个体心中形成一种信仰的力量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它是作为超我的一个有机构成而对个体的一种约束。文学实际上是被道德认可了的不道德行为。是一种道德的升华。但这不是可逆的,即不能说只要是不道德的就是好的艺术品。作家的道德观,实际上反映了他的价值取向,表 现 了 他 在 作 品 中 肯 定 什 么 , 否定什么,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的人道精神、符合人性的道德,高扬向善,批判丑恶。(四)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人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终极价值的思考,它必然要在文学作品中得到表现,而文学中的哲学意味,就是表现出对此的追求,并非是对某个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寻求一个现实的答案。1好的文学作品必然都显示出某种哲学意味,这正是古典名著永恒魅力的一个重要根据,它表现了人对永恒人性即,超脱现实痛苦的一种追求,是人性的普遍内涵的一种体现。2哲 学 , 是 一 种 象 征 意 蕴 , 不 是 简 单 的 概 念 , 它 不 能 直 接 地 在 作 品 中 说 出 来 ,而是应通过人物和情节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否 则 就 会 成 为 “时 代 精 神 的 单 纯 的 传 声 筒 ”( 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致裴拉萨尔 )第 18 题.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答: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这是文学最重要的一种属性,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本质是文学最基本的本质。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学既有意识形态性又有审美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的总体结构分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由于意识形态总是在一定社会中产生并存在,因此也叫社会意识形态。它有两种基本规定性:首先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次它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和情感倾向性。文学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能动反映的结果。因此也必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相应地,文学也具有意识形态本身的这两种基本规定性:首先,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从文学史上的实践来看,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例如一些现实主义作品如杜甫的“三吏”、“三别”,池莉的“烦恼三部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也有些作品不是对客观社会生活作直接的描写,而是直接抒发作者在一定处境下的思想感情,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但感情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在表现社会生活。还有些文学作品是以表现自然或描写超现实时空为内容的,如山水诗、记景散文、荒诞小说、远古神话、科幻作品等,表面上看,它们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产物,但是仍然寄托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体会和思考,间接和隐晦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次,文学具有思想倾向性和情感倾向性。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被动的复制和简单机械地摹仿,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文学创作是一种主客体相融合的意义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家所描写的现实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而是投入了作家主观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的“第二自然”。 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倾向通过文学作品中的鲜明、生动和丰富的艺术形象体现出来。同时,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的一面,文学作品往往比较隐晦曲折地表达出自身的意识形态,或是表达了一种较为普遍的意识形态。而很多时候,作家并不是刻意要在作品中表达意识形态,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也并非时刻都有意识形态的意识和考虑。文学的审美性:文学的审美属性使文学与上层建筑中的其他部分如宗教、道德、哲学等彻底区别开来,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形象性、情感性和虚拟性。形象性:是文学艺术最为鲜明的审美特征。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上的。人与现实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文学并不像其他意识形态那样以抽象的、理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而是以诗意的、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这种诗意的、感性的形式就是艺术形象。文学的世界总是以艺术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