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标准答案_第1页
刑法标准答案_第2页
刑法标准答案_第3页
刑法标准答案_第4页
刑法标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B 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C 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 ;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 D “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正确答案:D单选题2.甲因走私武器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5年;因组织他人偷越国境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剥夺政治权利3年;因骗取出口退税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万元。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符合刑法规定? A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35年,没收财产25万元,剥夺政治权利8年 B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20年,罚金25万元,剥夺政治权利8年 C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25年,没收财产5万元,罚金2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6年 D 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23年,没收财产5万元,罚金2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8年 正确答案:D单选题3.甲,17岁,中学生,经常伙同其他青少年在学校附近拦截上学的学生,搜取共约几十人的零花钱、学习用品等财物,共计三四千元。而且对于没有带钱的同学,动辄打骂威胁,致使该学生不敢单独上学。甲的行为构成( ) 。 A 寻衅滋事罪 B 抢劫罪 C 不负刑事责任 D 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正确答案:A单选题4.甲持刀前往乙家欲杀害乙,路遇联防队员深感恐惧折返回家。甲的行为构成( ) 。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未遂 C 犯罪既遂 D 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A单选题5.王某于1993年2月2日犯盗窃罪,应适用的法定最高刑为3年。1997年11月20日又犯抢劫罪,应适用的法定最高刑为10年。对其盗窃罪的追诉期限结束为( ) 。 A 2002年11月20日 B 1998年2月2日 C 2007年11月20日 D 2003年2月2日 正确答案:A单选题6.甲乙两人比赛射击,但鞋子旁边有几个小孩在捉迷藏,跑来跑去的。乙的枪法不准,正好击到旁边的一个小孩。乙对小孩的死亡的主观心态是( ) 。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D单选题7.甲得知乙独自在家,遂持刀前往乙家欲杀乙。途中被匆匆赶来的儿子追上,告诉其母突然晕倒,要甲快回家。甲遂随其子返回。甲的行为构成( ) 。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未遂 C 犯罪预备 D 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单选题8.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 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 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D 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D单选题9.青年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实质意义的是( ) 。 A 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行为 B 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 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 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正确答案:D单选题10.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犯罪分工,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 。 A 一般共犯与特殊共犯 B 简单共犯与复杂共犯 C 事前共犯与事中共犯 D 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 正确答案:B单选题11.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4小袋白粉末。甲说:“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样。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 ”二人遂将4袋白粉均分。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甲的行为( ) 。 A 构成走私毒品罪 B 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C 构成贩卖毒品罪 D 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C单选题1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 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 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D 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D单选题13.我国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一规定体现了( ) 。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原则 正确答案:A单选题14.甲(1990年6月5日出生)于2004年6月5日生日当天,阻碍警察执行公务,使用暴力伤害警察(重伤)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构成犯罪 B 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 构成犯罪,但应当从宽处理 D 不构成妨害公务罪,但构成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A单选题15.假释的考验期,从( )起算。 A 判决宣告之日 B 判决执行之日 C 判决确定之日 D 假释之日 正确答案:D单选题16.施某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服刑12年后,因表现良好而获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6年,施某故意致人重伤,被判刑9年。根据刑法规定,对施某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理。对施某应适用何种刑罚幅度或刑种?( ) A 应在9年以上20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B 应在9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C 应在1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D 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D单选题17.死刑缓期执行考验期内,如果没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后,减为( ) 。 A 无期徒刑 B 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C 18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D 25年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D单选题18.甲在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依法判处罚金并赔偿被害人损失。但甲的财产不足全部支付罚金和承担民事赔偿。下列关于本案的执行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 刑事优先,应当先执行罚金 B 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 按比例执行罚金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D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减免罚金 正确答案:B单选题19.在我国,特赦由( )决定。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公安部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正确答案:D单选题20.甲开一辆偷来的油罐车向一行驶中的列车撞去,警察乙见状开枪将其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在沟中爆炸烧毁,乙的行为构成( ) 。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避险过当 正确答案:A单选题21.被告人王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执行5年后,因有重大立功表现减为16年有期徒刑。如果依法对王某再次减刑,其至少还需要执行多少年? A 8年 B 2年 C 3年 D 7年 正确答案:A单选题22.甲乙二人素有冤仇,甲故意拦住乙百般辱骂,乙挥舞拳头作势欲打之,甲顺势拔刀刺之致使其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 。 A 正当防卫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防卫挑拨 正确答案:D单选题23.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 。 A 诈骗罪 B 故意杀人罪 C 盗窃罪 D 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B单选题24.某深夜,甲抢劫乙,乙全力反击,此时便衣警察丙正好路过,以为是双方斗殴,就上前来制止。乙见丙抓住自己的于,以为丙是甲的同伙,就猛打丙,致丙重伤。此案中,乙对丙的重伤在心理态度上是( ) 。 A 故意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无罪过 正确答案:D单选题25.税务稽查员甲发现 A 公司欠税80万元,便私下与 A 公司有关人员联系,要求对方汇10万元到自己存折上以了结此事。A 公司交10万元汇到甲的存折上以后,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 A 公司免交80万元税款办理了手续。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 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从重处罚 B 认定为受贿罪,从重处罚 C 认这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受贿罪的竞合,从一重罪处罚 D 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C单选题26.某罪的法定刑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某甲犯该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他必须具有( )情节。 A 从轻处罚 B 减轻处罚 C 免除处罚 D 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B单选题27.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 ) 。 A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 B 违禁品 C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 D 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 正确答案:D单选题28.甲为乙窝藏赃物。乙被侦查中,甲又为其提供地点将乙窝藏。甲的行为构成( ) 。 A 连续犯 B 继续犯 C 牵连犯 D 两个犯罪 正确答案:D单选题29.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B 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 C 成立嫖宿幼女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卖淫的是幼女 D 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 正确答案:D单选题30.甲因盗窃罪被捕,在侦查人员对其审讯期间,他又交待了自己与李某合伙诈骗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李某可能隐匿的地点,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