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卢N恒论文正稿(含文献和致谢).doc_第1页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卢N恒论文正稿(含文献和致谢).doc_第2页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卢N恒论文正稿(含文献和致谢).doc_第3页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卢N恒论文正稿(含文献和致谢).doc_第4页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卢N恒论文正稿(含文献和致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1目录1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的背景和动因.21.1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背景.21.2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动因.32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的过程和结局.43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分析.53.1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和政策障碍.53.2企业选择的竞购时机不当.63.3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经验.74.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84.1做足政治风险评估.84.2选择最佳的跨国并购时机.94.3学习和探索具体的操作经验和技巧.95对其他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的启示.105.1启示之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一条新路径.105.2启示之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11参考文献.13致谢.14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2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已成一种趋势。跨国并购风险与机遇并存,有成功也有失败。中国企业如何尽可能取得成功,避免失败?本文以我国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为例,分析了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对其他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提供有益的启示。1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的背景和动因1.1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背景回顾中海油2002年到2003年的数宗并购案,均为近年来我国公司海外并购资产数额最大的项目之一,共斥资近20亿美元。海外并购带给中海油的最直接的收获,就是被并购者所拥有的丰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这正是中海油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主营业务的重中之重:并购瑞索普的印尼公司权益中海油获得4000万桶年的油气产量,并由此成为印尼海上油田最大的生产商;收购澳大利亚ALNG油,中海油同时与澳方达成总额120亿美元、长达25年的合作;而东固天然气项目,则本是福建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资源供应方;至于里海油田,目前已经探明可开采储量高达130亿桶1。时间并购企业并购项目金额(亿美元)2002年1月中国海洋石油西班牙瑞索普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9%权益5852002年8月中国海洋石油澳大利亚西北天然气项目的上游生产8%权益3202002年9月中国海洋石油戴文能源公司印尼东固天然气项目12%权益2162003年3月中国海洋石油英国石油气集团里海卡拉干油田8.33%股权615资料来源:赵环宇,2006:中海油公司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战略研究,企业管理第8期第10页。1单宝,2005: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国际贸易第3期第34页。表1.1.12002年-2003年度中国海油跨国并购事件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3截止2004年,中海油可采储量的20%、油气产量的25%来自海外,而2001年时,这两个比重仅为0.94%和2.63%。从利润指标来看,海外并购带给中海油的预期回报也甚是可观。据已披露的资料,仅就里海项目而言,按100万-120万桶天的出油量计算,2010年该油田进入生产高峰期时,每年即可为中海油带来4亿美元的现金流,而这个数字相当于该集团2001年全年现金流量的31%1。1.2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动因作为中国三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之一,中海油在2005年1月便已制订了“走出去”并购海外企业的计划。经过对上百家并购对象的反复筛选和论证,最后将目光锁定优尼科。中海油认为,优尼科价值被低估,并购优尼科后公司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地区之一亚洲能源市场的领导者,合并后公司的储量约有85位于亚洲和里海地区。两家公司互补的优势将使合并后集团的能力大大提升,预计将使中海油的产量增长一倍以上,并使其储量提高近802,同时将使中海油的油气资产构成更为均衡,最后勘探和资本投资项目的优化选择将会产生可观的协同效益,中海油还可以从优尼科的深水钻井和生产技术中获益。“优尼科的资源与中海油占有的市场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收购优尼科的最大理由。”3傅成玉说。据介绍,优尼科60的储量是天然气(绝大部分位于亚洲)。中海油目前35的储量是天然气;预计合并后的公司的油、气储量将更为均衡,石油将约占53,天然气将约占47%4。中海油认为,优化后的油气储量将降低由于商品价格周期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增加近80%油、气储量将更趋均衡石油约占53%天然气约占47%资料来源:习艳华,2006:中海油跨国并购成败分析,国际经济合作第9期第11页。1单宝,2005: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国际贸易第3期第35页。2王习农,2005:跨国并购中的企业与政府,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06页。3徐波,2004:第五次企业购并浪潮及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第201页。4单宝,2005: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国际贸易第3期第33页表1.2.1并购成功后的中海油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4优尼科作为百年企业,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都是美国加州首屈一指的石油和汽油生产商。其后,公司把汽油业务撇开,专注于其他地区尤其是海外地区的石油勘探和生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优尼科就陆续出售大量资产。前几年,由于在勘探方面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优尼科不得不为停滞的业务增长苦苦挣扎。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连年亏损,已经将优尼科推进举步为艰的困境,其债务曾一度高达6l亿美元。2001年1月,威廉姆森当选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公司业绩显著回升。然而复苏势头依然无法抵挡巨大的亏损压力,迫不得已之下,优尼科向美国申请破产,并在2005年1月份挂牌出售。从2004年肇始,全球能源需求在迅速膨胀,而能源储备却越来越难勘测到。曾经令优尼科的股东们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海外石油勘探生产计划,恰恰令其掌握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尤其在亚洲、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在国际油价节节上涨,国际能源形势越趋紧张的背景下,资源的优势令优尼科价值凸显。而此时的威廉姆森,也比他的前任们更乐于接受别人的收购,或许威廉姆森早已明白,不管花落谁家,现在正是卖掉优尼科的最佳时间。2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的过程和结局2005年6月23日,优尼科公司正式接到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发出的185亿美元收购要约。这是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由此,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拉开了序幕。2005年2月27日,优尼科提供了初步资料,邀请中海油作为“友好收购”的候选公司之一。中海油决定2月28日正式启动该项目。3月7日,中海油决定向优尼科提出一个每股5962美元的报价区间。该报价属于意向性报价,不具有约束性。3月10日,优尼科董事会接受了中海油的非约束性报价,允许中海油进行“确认性”尽职调查,时间为2周半。3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