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教师用书_第1页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教师用书_第2页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教师用书_第3页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教师用书_第4页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 5 单元教师用书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 画杨桃 小马过河3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本单元 3 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人物形篆的感受,也为后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教材在画杨桃课后提出“注意对话的语气” ,在小马过河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的要求,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寓言二则 3课 画杨桃 2-31认识 41 个生字,会写 25 个字,会写 25 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3能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文小马过河 3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小马过河的故事。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5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句子加上“赶紧”“焦急地”等修饰词语后的好处。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1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五 我爱阅读3-4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 9 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3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4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5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合计 12-1412 寓言二则 教材解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 “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 “揠苗助长”的现象也不鲜见。两则寓言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 “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生动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如, “转来转去” “巴望” “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 15 个生字,会写“亡、牢”等 8 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 4 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倡导在语境中识字。可以引导学生在自读时圈出生字所在的词语,朗读课文时,生字会以词语的形式反复呈现。字音方面, “两则、钻进、从此”中的生字都是平舌音, “喘”是翘舌音;有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寓、此” ;“牢”的声母是边音“l” “筋”的韵母是前鼻音“in”这两个字容易读错。 “钻”在有的方言中读“zn” , “喘”在有的方言中读“chui” ,要引导学生把音读正确,学好普通话。根据本课生字特点,可采用图片、课件、动作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 “圈”可用图片展示理解, “钻、叼、喘”可用动作演示理解。“街坊”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有的字可以用与它意思相近的字来解释。如“则”是量词,相当于“章、条”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如新闻一则、寓言二则。此外,还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1)利用熟字识记。可以与熟字比较,如比一此。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防-坊,端-喘。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贝+刂=则,钅+占=钻。(2)结合语境识记。“寓”可结合词语“寓言”进行学习。 “筋、疲”可在成语“筋疲力尽”中学习, “筋疲力尽”就是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截”字形复杂,通过读词语,如“一大截、截断、半截” ,强化记忆。(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本课“寓、圈、叼、坊、疲”等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比较明显,如“圈” ,国字框像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声旁“卷”提示读音;“叼” ,口字旁表示叼东西要用“口” ,声旁“刁”提示读音;“疲” , “广”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提示读音。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 8 个字,上下结构的字中, “牢、筋”上小下大, “告、丢”上宽下窄,第二横要写长些。左右结构的字“钻、劝” ,都是左窄右宽,要指导把握各部分的比例。独体字“亡”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半包围结构的字“疲”注意撇画要写得伸展。有的字笔画较少,宜写宽松点,如“亡、牢、劝、丢、告”等字。有的字笔画较多,要注意疏密均衡,各部分写紧凑些,如“筋、疲”等字。本课 8 个字书写要点:亡 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稍长;第三笔竖折的起笔在竖中线的左边,竖折的竖段长短要恰当,折段不宜过长。牢 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牛”字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二横要写长些,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上下两部分要写紧凑些。钻 金字旁第五笔是竖提。右边“占”的第一笔竖略长,横笔较短。劝 注意左右两部分的穿插。左边“又”的第二笔变成长点。丢 第一笔是短撇。下面“去”的第一横稍短,第二横稍长,撇折要注意起笔的位置,注意勿把竖和撇折连成一笔写。告 牛字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不要向下出头。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筋 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 “月、力”要互相靠拢。疲 “皮”要写在病字旁里面。 “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稍长。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电的词语加以巩固,如亡羊补牢、劝告、筋疲力尽;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二、课文学习1朗读指导。亡羊补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朗读指导建议如下:(1)读好人物对话。亡羊补牢中有一处对话,是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与他之间的对话。从提示语和对话的内容看,街坊是用“劝告”的语气说的,朗读时要表现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 “赶紧”强调事情的紧迫, “修一修、堵上”是告诉养羊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因此这几个词语要加重语气。 “吧”是语气词,应读出劝告的语气。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可用对比的方法。先去掉语气词“吧”读一读,再读一读原句,在比较的基础上再读。还可以加上不同的提示语引读,如,街坊(着急、担心、关心地)劝他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养羊人用反问的语气拒绝别人的好意,朗读时,想象补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亡羊补牢可这样引导学生读悟:首先,可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次丢羊以后,街坊是怎样劝他的,养羊人又是怎样回答的?结合关键词“赶紧、修一修、堵上”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交流讨论,从而明白:如果不赶紧把羊圈修好,羊还会被叼走。或者羊自己也会跑出去。要紧扣养羊人的反问之话,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养羊人不以为然,不听劝告,不愿意修养圈。第二次丢羊后,抓住养羊人的所想所做体会。一是抓住关键词“后悔” 。理解“后悔”的意思,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养羊人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致使羊又被叼走了一只,他感到后悔,在学生感悟到“后悔”一词的意思后,可以启发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后悔的经历,加深理解。二是要读懂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合“现在修还不晚” ,明白养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结合“赶紧” ,体会养羊人行动迅速,引导通过“堵上、结结实实” ,体会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好。结合“再也没有丢过” ,明白改正错误后的好结果。最后要引导学生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后态度的变化,为后面理解成语意思做好铺垫。揠苗助长可以以揠苗为线,通过弄清那个人为什么揠苗,怎样揠苗,明白揠苗的结果来逐步引导学生读悟课文,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等心理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弄清为什么揠苗,可用“巴望”作为切人点,通过换词比较体会(如希望、盼望), “巴”这里有急切、迫切的意思,更能描绘出农夫急切的心情。然后通过问题“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来引导学生抓住“天天、转来转去” “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等词句,体会种田人焦急的心情。还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或读后表演,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体会那个人怎样揠苗,应突出“筋疲力尽” ,可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将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等句子来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种田人一棵一棵拔苗时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种田人为了帮禾苗生长,很卖力,很认真。第三自然段,体会种田人兴奋、迫不及待的心情。抓住“一边喘气一边说” “没白费” “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体会到种田人在愿望“实现”后的喜悦心情。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训练朗读,读出种田人兴奋、迫不及待的心情,进而体会种田人的可笑。故事的结尾部分,可紧扣“都枯死了” ,引导学生想象当看到禾苗都枯死了,那个种田人的心情来体会。(3)联系生活,理解成语。寓言的题目是成语,需要学生理解。但教师不宜直接讲解题目意思,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的大致意思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理解“亡、牢、揠、助”等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亡、牢”古今意思不同,需要老师讲解。 “亡羊补牢”的“亡”是“丢失”的意思,现在的意思是“死亡” 。 “牢”字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养牲畜的圈” ,现在的“牢”有多种意思,但没有本文中的意思了。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让学生理解寓意要求不能过高,只需点到为止,不必作过深拓展。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发思考,让学生初步感悟成语的意思。亡羊补牢一课可这样设问: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采取补救措施了吗?后来出现什么情况?第二次丢羊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会说些什么?他采用什么办法改正错误的?结果怎样?你觉得这个养羊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样,理解“揠苗助长”也可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那个种田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高了一大截,结果禾苗都枯死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还可通过“请你来帮帮他,他应该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呢”来引导学生说出“浇水助长、施肥助长、灭虫助长、除草助长”等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禾苗生长规律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那个人不顾禾苗生长规律,从而导致禾苗枯死的后果。最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