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1页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2页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3页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4页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兴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任务书题 目: 嘉兴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一)主要任务按照学校和经济学院的统一要求,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毕业论文及其他与毕业论文相关的任务。(二)主要目标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嘉兴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的研究,在了解嘉兴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影响其增长的原因,得出相应的结论或建议,从而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或应用方面的参考。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嘉兴农民收入增长状况入手,来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策问题,重点是分析和论述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问题。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应清楚嘉兴农民近些年份收入增长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理论进行分析,探究其影响的因素是什么?应如何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速?这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把握的要点。(二)基本要求毕业论文必须观点明确、论证有据、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并能切实反映学生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毕业论文应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资料(详细注明出处和版本)等,字数要求 10000字。毕业论文须由学生个人独立撰写完成。论文要求紧扣题目,搜集资料充分,能综合运用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一定的个人见解,有一定的创新之处,所提建议对实际工作改进有参考价值,能独立查阅并正确引用中外文有关文献。要求文字通顺简练,条理层次清晰,思路清楚,书写整齐,图表准确等。三、计划进度2010年 10月 确定选题,检索文献;2010年 11月 下达任务书;2010年 12月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等;2011年 3月上交论文初稿;2011年 4月论文修改和完善;2011年 5月中旬 论文定稿、评审;2011年 5月下旬 论文答辩。四、推荐参考文献1王朝才,傅志华“.三农”问题:财税政策与国际经验借鉴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年 8月第 1版2李洪珍,张殿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J.农业经济 200483胡文国,吴栋,吴晓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64许崇正.论增加农民收入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365董运来,董玉珍,武翔宇.农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272-274.6宋元梁,肖卫东.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9:30-39.文献综述题 目: 嘉兴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引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其中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在 2009年为 87.4%),所以又称之为农业大国。 2009年,中国的 GDP(国内生产总值)为 335353亿元,其中农业所占比例只有其中的 17.1%。我国 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7175元,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 5176.9元,只有前者的 30%。国家统计局(2009)。因此,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非常之大,增加农民收入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当今这个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则是关键所在。农民收入的提高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对今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意义重大。二、农民增收现状及特点(一)农民增收的现状1、增长数量。高文敏(2010)认为 2004-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 5年超过 300元,扣除物价因素,增幅实现了 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 5年超过 6%?。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41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 9.5%;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761元,比上年增加了 621元。正是有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才保证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万明义(2005)认为 1997-2003年我国农民实际纯收入人均增长分别为4.6%、4.3%、3.8%、2.1%、4.2%、4.8%、4.3%,2004 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长6.8%。2、增长速度。郭斌(2009)认为 1990年-2004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仅为4.3%,2005-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仅为10.85%、10.20%、15.43%。3、增收来源。潘丽(2007)认为农民增收来源多元化,1978?1984 年农民增收主要来自于农民积极性提高和农产品价格上涨,1985 年以后到 90年代初则是靠乡镇企业吸纳了约 l亿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90 年代开始主要是靠 8000万到 l亿的农民工进城就业。盛来运(2005)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业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而非农业收入比重显著提高,工资性收入增长是推动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1997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共增加了 532元,其中,有 404元是由工资性收入增长贡献的,占 76%;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贡献了 60元,占 11%;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增长总共才贡献了 68元,占 12%。姜长云(2008)认为近年来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其中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2003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57.9%,但农民人均来自于非农产业的纯收入却增长了 61.7%,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仅增长了 46.0%。陈熙(2009)认为自 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而以农民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和农业转移性收入正在逐渐增加。(二)现阶段农民增收的特点王海燕(2009)认为现阶段农民增收主要特点:一是农民来自第一产业收入增长稳定。二是非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其中,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三是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四是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增收,五是繁荣活跃的农村市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万明义(2005)提出现阶段农民增收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改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农民增收呈现不平衡性;四是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刘守义、田婧哲、吴印宗、张益德(2009)认为农民收入逐年增长。收入结构逐渐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但增收渠道狭窄。农民收入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分不开。收入稳定、发展平衡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三、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研究(一)体制因素?城乡二元结构王明胜(2010)认为出于国家战略上的考虑,建国初期所采取的“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后农业”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中更多体现的是效率,而非共同富裕。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在我国受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惯性的影响,经济增长在中长期内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王海燕(2009)认为,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及相应的政策和投入安排,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制度性原因。在体制上,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城乡之间物资资金、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制约着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利益损害最大的是农民。在政策上,与城乡二元结构相适应,国家财政向城市和城镇居民倾斜,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农业、农民和农村基本上被排除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之外。城市居民拥有就业、退休、医疗、保障等待遇,农民则没有同等待遇。郭斌(2009)认为我国从农村汲取过度,国家对农村投入不足,尤其是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加重了农民的隐形负担。万明义(2005)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户籍制度因素和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因素。户籍制度一方面将城市和农村割裂开来,限制了人口、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降低了经济投入的产出效益,阻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使农业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和购买力受到制约。二元的社会结构必然带来二元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当等级制度和身份制度明确地把农民排斥与城市就业的大门之外以后,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就直接与城市户口联系起来了。沈飞(2009)认为,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恶性的城乡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单纯重视工业部门的发展而忽视农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或工业部门的转移受阻、长期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农业缺乏发展资金。这种二元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平等现象:城乡居民社会政治权力的不平等、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平等和城乡社会发展的不平等。(二)人力资本质量因素?农民素质较低杜心灵(2004)认为 7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农业科技难以推广和善及,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薄弱。由于文盲半文盲多,再加上农业人口中科技人员比重低,因此许多农民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市场变化规律。今天的农民很难把握住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为主的农业科技革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收入也无从谈起。王海燕(2009)认为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有力的相关关系。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二是劳动技能低。由于长期封闭的自然半自然经济的影响,农民的商品、价值、成本、效益等观念普遍较差,市场、诚信、质量、环保等意识也较为淡薄。农民的这种素质状况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极不适应。高文敏(2010)认为。农民收入增加的关键。社会现实状况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水平偏低,严重影响着收入的增加。据统计显示,全国 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50.2%,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 37.3%,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 6.87%。文化程度的低下,影响着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很难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中得到实惠,无法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靠老经验种地,靠天吃饭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发展,更谈不上收入的增加。潘丽(2007)认为农民是农村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内在因素。然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加上没有专业技术,农民难以接受科技知识,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致使广大农村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农村劳动力退出农业生产的基础不稳。同时,低水平的文化素质使得农村劳动力适应不了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比较困难,相当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因为缺少专业技术,一般都依靠卖苦力挣钱,收入也不高,极大地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效转移。王雅鹏(2005)认为农村人口素质普遍较低“ 其从业渠道因其自身素质低而受到限制“ 难以转入其他行业。李洪珍、张殿祯(2004)认为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时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农民素质低,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大面积使用,进而导致经济的落后,使得农民增收困难。对于刚刚解决了温饱的农民来说,除了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外,没有剩余资金进行投入,反过来又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使用。黄庆(2008)认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严重制约农民的农业收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导致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影响农民收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阻碍和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规模,导致农民非农收入减少。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重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科技因素?农业基础的薄弱和农业科技水平的限制高文敏(2010)认为长期以来,向城市倾斜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差,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 1/8和第三产业。王海燕(2009)认为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科技创新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难以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方面一些好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开,另一方面农民接受不到新技术、新成果。杜心灵(2004)认为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小以及加工增值链条短,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不强,装备水平不高,农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加工增值的比例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谷德平、王丽钦、危春平(2010)认为农业科技水平低科技水平和科技贡献率低,不仅成为中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基因工程育种、信息互联网、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高新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正在引起农业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四)产业性因素?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低刘豆山(2004)认为长期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方式,使农民的收入无法保持增加。潘丽(2007)认为农业生产风险大,表现在农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并且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大;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较多,但收益比较少,因此比较收益低。另外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缺乏规模经营,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张娟(2006)也认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虽然经过几年调整,仍未有较大改观。农村第二、三产业相对不发达,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王丽芹(2007)研究认为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农民从加工增值中得到的利益较少。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只有生产这个环节,而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被排斥在农业之外,农业的收益率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必须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传统农业,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四、农民增收对策研究(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大力调整和加强农业科研机构,有效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强科技创新黄庆(2008)认为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