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1页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2页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3页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4页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知识点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2、通过丰富的实例、富有趣味性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4、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5、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6、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7、能够熟练地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8、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知识与技能技能点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3、让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通过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猜想截面的形状,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4、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单元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3、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4、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能画出简单组合物体的三视图。5、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俯视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视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6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2、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技能。3、 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5、通过活动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6、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的习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和谐、友好地相处。培养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7、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分课时教学计划第 1 课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课型 新授课教学课时 1授课时间 2011-8-24主备课人 柳戏 使用者学科组成员教学目标4、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5、 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重难点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教学用具准备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教学方法 启法引导板书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一、 情境引入二、 生活观察室:考察你的观察能力三、 画一画、说一说:训练你的表达能力四、引导归纳五、 小结及作业步骤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一、情 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课时内容计划共 10 课时境引入二、生活观察三、 画一画、说一说:训练你的表达能力四、导归纳内容:五、 小结及作业内容几何体的现实背景。活动 1:教师依次展示上海浦东建筑物图片、三峡截流石图片和金字塔图片(如下图)要求学生从图片中寻找出所熟悉的几何体。 活动 2:学生分组活动,解决课本 P3 的问题串:活动 1:画一画: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4 个学生上黑板) ,并用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活动 2:说一说: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描述的几何体类似?活动 3:讨论:(1)长方体与圆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根据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进行命名、分类规范。分类 名称 图形 主要特征棱柱柱圆柱棱锥锥圆锥棱台*(台)圆台球 球1.小结谈谈你在初中的一节数学课上收获。2.作业呈现现象教学反思改进措施教案签阅分课时教学计划第 2 课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1-8-25主备课人 柳戏 使用者学科组成员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富有趣味性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自我和倾听他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技能。重点: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难点: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观赛分析归纳总结板书设计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一、情境激趣,适时点题二、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三、动手实践,直观感知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五、随堂练习,巩固质疑六、师生交流,归纳小结步骤 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一一、情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点明课题,并境激趣,适时点题二二、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三三、动手实践,直观感知四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五五、随堂练习,巩固质疑六、师生交流,归纳小结让学生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1 小组活动,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及其解答:(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2 在学生完成上面的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点、线、面、体实例;3 动画演示“流星划过天空” 、 “汽车挡风玻璃上雨刷的运动”以及圆锥生成(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过程,要求学生思考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丰富对点线面体的直观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交流活动进一步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1 想象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阅读书上 7-8 页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言谈本节课的困惑、收获和体会.布置作业:课本 P9 习题 1、2、3、4。教学反思呈现现象改进措施教案签阅分课时教学计划第 3 课 1.2展开与折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1 授课时间 2011-8-26主备课人 使用者学科组成员教学目标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重点: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教学重难点难点: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见几何体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板书设计1.2展开与折叠(1)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认识棱柱三、合作学习,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围成棱柱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步骤 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性、二、动手操作、认识棱柱三、合作学习,探索什么样的图形能围成棱柱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同学们小时候做过手工折纸吗?都会做些什么样的折纸?教师借此引出本节课题展开与拆叠并在黑板上板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习小组动手折叠,粘贴以下四个平面图形请学生从围成这个棱柱的各个面(底面、侧面)以及棱的角度看看棱柱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棱柱的特征。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填表。棱 柱 顶 点 棱 数 面 数三棱柱 6 9 5四棱柱 8 12 6五棱柱 10 15 7六棱柱 12 18 8在学生经历了折叠棱柱的过程后,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想一想是否能折成棱柱,使学生经历平面图到立体图的变化过程,培养空间概念,是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更高要求。把你的感受与收获写到你的数学日记中,作业习题 2。另外设计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做出一个正方体,准备下节课使用。教学 呈现现象反思 改进措施教案签阅分课时教学计划第 4 课 1.2 展开与折叠(2)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1-8-29主备课人 使用者 教学课时 1学科组成员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2、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重点 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认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难点 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常见几何体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板书设计1.2展开与折叠(2)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步骤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提问: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是什么图形导入新课:展开与折叠(二)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 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学生进行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贴),可以得出 11 种不同的展开图: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问题 1、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学生讨论得出分为 4 类: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问题 2、既然都是正方体,为什么剪出的平面图形会不一样呢?学生观察手中图形,小组讨论得出同一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的表面上看似不同,但通过转动、翻转可得相同。问题 3、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几条棱剪开?学生:由于正方体有 12 条棱,6 个面,将其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 5 条(即未剪开的棱) ,因此需要剪开 7 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