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8年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8年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8年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8年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B)。    -A、农业社会学 B、乡村社会学 C、乡村经济学 D农业推广2乡村社会学产生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C)。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欧洲3被认为是首创的、合乎科学的、系统的乡村社会学研究报告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的作者是(D)。A亨德森  B巴特菲尔德  C萨姆纳  D加尔平    4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A)。A 中国乡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 乡村社会学=    D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5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书是(C)。A 中国乡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 华南乡村生活C 乡村社会学    D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6在实际研究乡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方面,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D)。A杨开道    B李景汉  C吴文藻    D费孝通720 世纪 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A乡村建设运动 B新文化运动C新生活运动 D:fr ill 运动8乡村建设运动的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  D  ) 。A杨开道李景汉    B李景汉吴文藻 C吴文藻   费孝通    D梁漱溟  晏阳初9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1949 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为(A)。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兴国调查>  C 长岗乡调查 D 才溪乡调查10社会学在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恢复的时间是(C)。A1977 年    B 1988年  C1979 年  D1980 年1在传统农村农业活动主要是指( A )。A农田种植 B农田养殖 C乡村畜牧  D乡村特种种植2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乡村的标准范围是(  D  )。A自然村 B行政村   C乡镇以下  D县以下3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  A  )。A农业    B副业      C乡镇企业 D进城务工4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B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5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  A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终身社会化 D再社会化6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A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7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而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之为( D )。A角色扮演  B角色中断  C角色失败   D角色冲突1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是( B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2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 D )。A自然性 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3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A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4与社会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A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亲密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强5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6由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B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7由已婚的兄弟姐妹家庭组成的是( C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8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的最主要的是( B )。    A家庭    B家族    C邻里    D民间会社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A社会关系    B社会行动  C社会结构    D社会变迁 E社会发展史    2社会学的特点有(BCD)A逻辑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应用性  E前瞻性3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3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胪幻 cI'A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乡村社会关系 C乡村社会结构     D乡村社会变迁 E乡村社会发展史4乡村社会学从理论上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有(ABCDE )。A乡村社会 B乡村的基本群体  C乡村社会组织  D乡村社区  E乡村生活方式5乡村社会学从应用的角度看,其研究的内容包括( ABCD )。A乡村社会问题    B乡村社会控制 C农村社会保障    D乡村社会现代化 E乡村社会调查6本书介绍了乡村社会学与相邻学2科的关系,相邻学科包括(ACE )。A乡村经济学    B乡村政治学C农业推广学    D乡村种植学E城市社会学7学习乡村社会学的意义有( ABCE )。A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服务   B为制定乡村规章服务C为推进乡村物质文明服务 D为推进城市物质文明服务 E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务。8中国共产党乡村研究的主要社会学成果( ACE )。A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    B发展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C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D创建了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E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9现阶段我国乡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有( ABCDE )。A农民的分析  B农民的社会流动  C乡村的基层组织   D乡村的贫困问题 E乡镇企业的发展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有( ABCD )。A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B农民是其主要职业   C家庭是生活单元 D质朴的文化    E复杂的社会关系2文化的特征包括( ABCDE )。    。A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   B全体成员共同享有C后天学得而非先天的  D是社会遗产  E具有多样性3乡村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 ACD )。A经济结构    B阶级结构  C政治结构    D社会关系结构E制度结构4分析乡村居民时使用的重要指标包括( ACDE )。A职业 B阶层   C居住地  D户口    E居住时间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ABCDE )。A教导生活技能    B学习社会规范 C学习谋生手段    D确定人生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6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场所包括(  ABCDE  )。A家庭  B游戏群体 C邻里    D学校    E大众传播7影响农民心理特点形成的原因有(  BCDE  )。A农民的传统    B小农经济 C长期聚族而居    D狭小的生活空间 E多变的外部环境8在一系列的社会变迁中,我国农民发生了明显而主要的变化,表现为(  BCDE  )。A身份的变化          B家族主义的变化C革新意识的变化   D利益观的变化   E眼界的变化1群体的基本特征有(ABCDE)A交往的社会性    B交往的规范性  C归属感    D交往活动的经常性 E交往的持续性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有(ABCDE)A规模小    B非正式控制   C面对面交往 D成员有多种角色E满足需求为首位3家庭关系主要包括(ABCDE)A夫妻关系    B亲子关系  C兄弟姐妹关系 D祖孙关系 E婆媳关系4从家庭结构的角度,可以把家庭分为 ( ABCDE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E特殊家庭5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是(BCD)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C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 D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6邻里的特点有(ABCD)A直接交住、关系密切    B自然产生 C守望相助、共同生活D具有变动性 E具有层次性    7邻里的功能有(ABCDE)A生活上互帮    B生产上互助  C交流情感  D调节纠纷  E维护治安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ABCDE  )A一定数量的成员    B特定的活动目标C相对规范的组织章程    D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  E一定的物资设备2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主要有( ABCDE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E行为科学理论3乡村社会组织的类型主要有( ABCDE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村民自治组织    D教育组织 E文体和科技组织4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乡村经济组织发展经过的历史阶段有(  ABCD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E乡镇企业5从社会组织角度看,乡镇政权组织体系具有的特点有( ABD )A地域性的政治组织    B科层制组织 C家长制组织 D基础性的国家权力组织 E乡民的自治组织6村民委员会的特征( ABCD )。A群众性 B自治性 C基层性  D地域性 E广泛性7村民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包括( ABCD  )A村民会议    B村民委员会 C村民小组    D工作委员会 E特派员一、单项选择题1、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  社会区域共同体是( D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C社会组织 D社区2社区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谱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 C )A高素质的人口 B优越的地理条件 C、生产力        D经济基础3社区与社会相比,二者( B )。A社区外延大于社会    B社区3外延小于社会 C相同    D不可比较4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A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亲缘关系   D业缘关系5乡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机械化生产  B居住环境变化 C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D生活方式变化6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B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7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D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1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联合起来的次级社会群体是(A)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组织  C家庭组织   D家族组织2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A)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的理论是( B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4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的作者是( B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5关于社会组织内部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D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6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  B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7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A )A1977 年  B1978 年   C1979年    D1980 年8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B  )A山东    B安徽    C四川    D河南9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B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民委员会 D村党支部10乡村自治组织是指( D  )。A乡镇党委会 B村党支部 C乡镇人民政府 D 村民委员会1标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向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的和必然的特征是( C   )。A生活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质量    D生活态度2生活方式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B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主体、生活条件C生活水平、生活条件    D生活质量、生活态度3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生产方式”B 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4生活方式的自然基础因素是(  B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社会制度5乡村居民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式是(  A  )。A劳动方式 B消费方式 C婚姻方式 D文化娱乐方式6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C  )。A温饱型 B小康型   C富裕型  D高度富裕型1、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为( B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2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方法是(  A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3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B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4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C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  C劳动分工的需要     D社会发展的需要1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C  )。A经济问题 B阶级问题  C社会问题 D政治问题2乡村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 A )。A地域性    B阶级硅    c民族性    D经济性3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D  )。A自然环境  B经济基 C政治条件 D生产力水平4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B  )。A费孝通  B马寅初  C雷洁琼    D袁方5到 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有(  A  )。A3 000    B4 000     C4 200         D50006乡村劳动力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数高达(  C  )。A12    B13    C14 4D157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A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社会控制的最主要的实施者是(  C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国家政权组织     D宗教组织2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C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 C社会规范 D习俗3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乃至对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是社会控制的( B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统一性4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是(  A  )。A国家政权  B国家法律 C国家各项制度 D道德5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B  )。A习俗    B道德        C舆论    D宗教1国家通过立法由政府和社会对因社会、经济等原因使其基本生活受到损害的社会成员进行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进行及增进其福利的制度是(  D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障2社会保险是( C )。A民间行为 B社会行为 C政府行为  D个人行为3社会保障实质是( A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4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的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是(  A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障5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 ,是指其(  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民生功能  D社会进步620 世纪 30年代,颁布的社会保障法的国家是(  A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法国7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A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教育权   D选举权8我国有关老年人的法律和规定,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  (B  )。A55 岁   B60 岁   C65 岁    D70 岁1社会各要素相互连接,结合成社会系统,它们的变化导致社会的变化,称之为(  C  )。A社会控制 B社会问题 C社会变迁  D越轨行为2在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B   )。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3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  )。A科学技术 B劳动手段 C劳动工具  D劳动对象4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B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5社会是一个经济体系,它由核心和边陲构成,核心国在经济上剥削边陲国,这种理论属于(  A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6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C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式发展战略7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  B  )胜利召开。A美国    B巴西    、   C英国    D中国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E  )A一个社会实体    B具有多重功能 C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D聚落是物质载体 E发展变化的2社区的多重功能表现为( ABCDE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E社会整合功能  3社区的构成要素有( ABCDE  )A共同生活的人群 B一定的地域  C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D一定的管理机构     E社区文化4乡村社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BCDE  )A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  B人口密度低  人口聚居的规模小C社会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D家庭的地位、作用突出 E血缘、地缘关系发挥基础性作用5乡村社区的主要类型有( AC  )。A村落 B县城 C集镇 D特区E行政村6村落社区聚村而居的原因有( ACD  )A便于互相帮助   B便于生产  C寻求安全  D家庭文化影响    E便于联姻7集镇在我国乡村社会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为(  ABCDE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   C文化中心    D信息中心    E服务中心8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实现途径有 ( ABCDE  )A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B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C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E改革户籍、劳动就业制度1生活方式定义所包括的涵义有(  ABCD  )。A主体范畴  B各种生活活动的总和    C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统一 D强调的是活动方式  E社5会制度的演变2影响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有(  ABCD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 C科学技术 D传统习俗、价值观念 E政治制度3当前我国乡村居民劳动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BDE  )。A以农为主兼营他业 B非农职业者开始形成  c以工商为主兼农业D由手工向机械化操作过渡  E具有季节性4乡村的消费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ABCD  )。A饮食质量有明显提升 B服饰消费商品化、多样化、中高档化 C居住水平、居住质量有显著改善 D耐用消费品正在普及 E所有乡村居民均得到有效保障5关于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做到( ACE  )。A深刻认识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  B打破现存生产关系 C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    D加快城镇化步伐          E优化产业结构6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 “四有”是指(  ABDE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技术D有文化 E有纪律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的途径有(  ABCDE  )。A深入开展理想、爱国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C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D通过多途径、多措施,加强纪律教育E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1社会分层的方式有( ABD   )。A主观法 B客观法 C 评判法D声誉法  E职业法2常用的社会分层的标准有(  ABC  )。A收入 B职业 C受教育程度 D家庭背景 E居住位置3社会分化的生物因素有(  ABCD  )。A性别  B年龄  C种族 D智力  E健康程度4社会分化的社会文化因素有( BCD   )。A职业的差异  B文化的差异   C阶层的差异  D阶级的差异  E智力的差异5我国当代乡村的阶层结构包括(  ABCDE  )。A农业劳动者    B农民工  C雇工 D知识分子   E。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6现阶段乡村已逐渐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农工商贸副齐头并进的流动格局,其流动方式主要表现在(  ABCE  )。A向乡镇企业流动    B向林牧副渔业流动 C向手工业流动 D向商业流         E向服务业流动1社会问题的特点有(  ABDE  )。A普遍性 B地域差异性  C时代性  D多因性 E 关联性2乡村社会问题的成因有(  ABCDE  )。A落后的生产力    B传统的伦理道德  C传统的价值观点 D落后的科学文化教育 E行政行为失误3乡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是(  ABCDE  )。A人口问题    B贫困问题  C环境问题    D教育问题     E治安问题4。我国乡村人 Ill问题的现状表现为(  ABDE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B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 C分布不均衡  D人口素质差 E劳动力大量过剩5人口素质包括(  ABC  )。rA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精神素质    D气质素质    E运动素质6我国乡村人口问题的成因表现为(  ACDE  )。A政治原因   B经济原因  C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D落后的文化教育         E行政行为失误7贫困的类型分为(  DE  )。A轻度贫困    B中度贫困 C高度贫困    D相对贫困   E绝对贫困8贫困问题的成因(  ABCDE  )。A自然条件恶劣    B人口负担重 C生产力水平低    D政策失误 E人口素质差9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  ABCDE  )。A环境意识差  B执法不严   C认识错误  D急功近利  E人口压力过大10我国乡村教育问题的现状表现为(  ABCDE  )。A文盲、半文盲比例高    B适龄儿童失学率高 C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D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差   E教育结构不高合理,职业教育不够普及1社会控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BDE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持续性D多重性 E统一性2乡村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  ABCD  )。A政权   B法律  C制度  D道德      E家族3法律的特征包括(  ACD  )。A强制性 B区域性 C阶级性 D公正性 E民族性4法律控制作用表现为(  ABD  )。A教育作用   B鼓励作用  C说服作用  D威慑作用     E惩罚作用5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BDE  )。A概念  B规则   C文化   D组织     E设备6习俗的特征表现为(  ABDE  )。A稳定性 B变异性 C民族性  D历史性  E地方性7社会舆论的特征表现为(  ABC  )。A现实性    B集体的产物   C。大众传播    D民族性     E地域性8世界三大宗教是指(  BCD  ) E道教1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  BD  )。A社会保障    B社会救助     C社会帮助    D社会福利,    6E社会工作2社会保障的功能表现为(  ABC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民生功能   D社会功能E民主功能3传统的乡村社会,农民面对贫困和疾病采取的方法有(  ABC  )。A家庭的支持    B家族的互助   C亲友的相帮    D社会的援助E政府扶持。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明显的社会进步,主要表现为(  ABD  )A经济发展 B农民收入增加  C民主进步  D观念更新    E社会进步5我国乡村社会保障的主要任务是(  ABC  )。A养老    B医疗保障    C社会救助    D住房改革     E残疾人权益6老年人“五保”的内容有(  ABCDE  )。A保穿    B保吃  C保住    D保医   E保葬1社会变化的成因有(  ABCD  )。A生产方式的变化 B科学技术进步 C人口的变动 D环境的变化  E政治制度的变化2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BCDE  )。A经济现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管理现代化 D乡村城市化 E生活方式现代化3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有(  AB  )。A依附理论 B社会趋同论 C社会均衡论 D后工业社会论   E罗马俱乐部    4社会观代化的发展战略有(  ABC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D跨越式发展战略     E先城市后乡村战略5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特征有(  ABC  )。A缓慢的发展  B不平衡    C不协调    D问题多  E理论性差6我国乡村现代化的迫切任务(  ABC  )。A发展经济    B城镇化  C加快民主政治D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E整治社会治安乡村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变迁的社会科学。2乡村社会学:是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成的乡村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乡村社会学也称农村社会学。3乡村建设运动是 20世纪 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1乡村社会: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2文化: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3社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基本活动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状态。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各社会群体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基本的关系状态。乡村社会结构包括乡村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关系结构和制度结构。4职业结构:是指由于社会劳动分工而形成的诸职业之间的关系格局。5乡村人口:是指居住、生活于乡村区域的人口,它是该乡村区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6基本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7个人社会化:在社会学中,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和社会行为规范,增加自己的社会性,以适应群体和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8继续社会化:是指当一个人取得基本的社会成员资格之后继续学习社会的知识、经验及文化的过程。1群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体就是社会群体。2初级群体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3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4家族: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父系亲族社会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社会群体。5邻里:是指以住处为基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相互交往的初级社会群体。1社会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的共同体,包括家庭、家族、秘密社团、兴趣团体、工厂、机关、学校、军队等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联合起来的次级社会群体。2家长制:是指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3科层制:是指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4乡村社会组织:是指乡村居民有计划组合起来的,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追求特定的社会目标的次级社会群体。5初级社:是指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6.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7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2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社区。3村落:是指乡民的聚居的形态,包括自然村落和行政村落。4集镇:是指比普通村落高一层次的地域生活共同体,是人口较多,并有一定二、三产业或集市贸易的乡村社区。5乡村城镇化:又称之为“农村城市化” ,是指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1生活方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活方式是指生产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方式,而广义生活方式则包括人们的各种活动方式,其中也包括生产劳动方式。2生活质量:是指标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的是生活方式的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的和必然的特征。3生产方式: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消费方式:是指农村居民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生活资料和劳务的过程及行为,包括吃、穿、住、用等方面。5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6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1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2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结构要素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结构要素的过程。3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1生活方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活方式是指生产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方式,而广义生活方式则包括人们的各种活动方式,其中也包括生产劳动方式。2生活质量:是指标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的是生活方式的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的和必然的特征。3生产方式: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消费方式:是指农村居民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耗生活资料和劳务的过程及行为,包括吃、穿、住、用等方面。5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6恩格尔系数:是指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总支出中,用于饮食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比例越小,生活质量越高;比例越大,生活质量越低。1社会保险: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2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3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生态系统中各部分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呈现不协调乃至对立的状态,它使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严惩时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4.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5.社会问题: 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6.人口问题: 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象。7.社会控制: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狭义是指对社会越轨行为施以惩罚、制约和教育的过程。本章是从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8.越轨行为: 又叫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9.社会保障: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由政府和社会对因社会、经济等原因使其基本生活受到损害的社会成员进行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进行及增进其福利的制度。10.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指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和规划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是 20世纪 70年代特别是 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种倡议和行动。乡村社会学期末复习问答题1农村、农业、农民三者的关系答:农业是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包括农林牧副渔;农民是从事广义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农村或乡村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区。农民被看作乡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乡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他们从事共同生活的社区。2学习乡村社会学的意义答:第一,认识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服务;第二,调查和分析乡村社会问题,为制定正确的乡村政策提供参考;第三,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乡村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基8本内容答: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性: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社会化是完全必要的。这不但来自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也来自社会延续和进步的需要。人与动物的本质性差异是人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生物体。一个人不能靠自己的本能去生活。由于一人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都必须在群体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因此他必学会参与群体和社会生活,学会同他人合作和打交道,这就要社会化。从社会延续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人也必须社会化。社会成员必须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社会的知识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这样,个人要学习群体和社会的经验。2乡村居民社会化的特点答:与城市相比,由于乡村居民之间具有明显的熟识性,交往,频繁且关系密切,以及他们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方面的较大同质性,乡村居民的社会化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1.面对面的交往是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乡村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乡村书面文化传播不发达。所以乡村居民之间的知识面、技能及规范的传递和学习大多是靠面对面的交往进行的。2.家庭、邻里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生产和生活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地的,家庭在年轻一代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模仿和亲身经验是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个人社会化是要学习前人已经积累的经验。 “现身说法”是上一代教导下一代的方法, “眼见为实”则常成为接受他人经验的重要前提。4.随着乡村社会的急剧变迁,乡村居民社会化的模式在发生变化。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乡村居民的社会化主要是通过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文化传递来实现的。因此,年轻一代从上一代新收新知识、技术、观念的能力和渠道越过年老一代。1初级群体的特征与功能答:初级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它包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特征:1、规模小。规模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一般都是两人以上至几十人的小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地位,不可随便代替。2.一般靠非正式控制来维持。一般不采用严格的规章、法律、制度等正式社会控制的手段来维持关系。个人的自觉性、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非正式的控制手段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3.成员之间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时期交往中,成员不只以一个侧面,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呈现在他人面前,从而表现出其全部人格。4.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不仅能熟知每个成员的愿望和要求,而且能把满足成员的愿望与要求放在首位。功能:1.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是一个人获得社会性的摇篮,是一个人通向社会桥梁。每个人出生后首先是生活在家庭中,一直到他成年独立生活为止,这以后,他还可能形成自己的家庭。2.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其他方面的需要。人们在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尤其是基本的需要大部分都是在初给社会群体中满足的。3 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两种形式,一是正式控制,以法律、警察、军队、监狱和各种组织纪律等为主要手段;另一是非正式控制,以舆论、道德、风俗、习惯等为手段。非正式控制主要通过初级社会群体完成。主要通过群体意识、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等行为规范来进行。2家庭的功能答: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家庭成员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如下功能:1.经济功能;通过生产生活资料,保证产品分配和交换,满足了人们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需求。2.生物功能;包括性功能和生殖两个方面。在性功能方面,人们只有结为夫妻,才能有正常正当的性生活。在生殖方面:家庭一直是生育子女,繁衍后代,进行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3.组织消费功能;组织消费是任何形式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首先,由于许多生活消费品可以通过家庭生产自我满足,因而在安排生活上往往与家庭的生产劳动直接地结合在一起。其次,是与家庭的经济的功能密切相关联,常常要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4.抚育和赡养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 5.休息和娱乐功能。家庭是个人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家庭娱乐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成年人,家庭的休息与娱乐增加家庭生活的乐趣,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密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调剂与恢复家庭成员的智力与体力,从而满足家庭成员的心理和生理需求。3家族的功能答:家族的最主要的功能是文化的整合与传递,它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其积极作用为:1.有助于成员学习规范;2.培养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3.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4.冲击了党政基层政权。其消极影响为:1.干扰乡村经济的发展;2.阻碍乡村法制建设进程;3.延缓传统婚姻家庭模式向现代化社会转变;4 干扰计划生育和殡葬改革工作;5.禁锢人的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答:1.一定数量的成员;2.特定的目标;3.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4.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5.一定的物质设备。2村民委员会的职能、性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答: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一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二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居民9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三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四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五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并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有五个显著的特征:群众性,自治性,基层性,地域性,广泛性。存在的问题:一是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二是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1社区的构成要素答:社会的构成要素,也就是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二是,一定的地域。三是,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四是,一定的管理机构。五是,具有自己的社区文化。六是,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社区意识。2集镇的作用答:一,集镇作为周围村庄的经济中心,发挥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二,集镇作为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所在地,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政治中心的作业。三,集镇发挥着乡村社区域性文化中心的作用。四,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信息中心的作用。五,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服务中心的作用。3乡村城镇化的必然性、道路选择与实现的途径答:乡村城镇化或称为“乡村城市化” ,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乡村城镇化作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根源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地说:一,工商服务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三,城市现代文明吸引着乡村居民,并强烈影响着乡村。道路选择:一,大城市重点论;二,小城市重点论;三,大中小城市并重论;四,多层次、非均衡发展论,综上所述,我们选择的道路是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化道路。实现途径:一,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三,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四控制乡村人口数量,提高其素质,五,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1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它向人类提供着生活资料和生活条件的自然环境,如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等等。二是,它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生活方式的特点。三,它影响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来影响生活方式;二是,通过改变人的生活观念来影响生活方式;三是,通过扩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