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神经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神经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神经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ppt课件_第4页
神经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护理学,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作者:刘雨佳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第三节 神经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主 要 内 容,概述,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前护理,操作后护理,操作过程,重点和难点,操作过程、操作前及操作后护理,难点,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前及操作后护理,一、腰椎穿刺术,腰椎穿刺术(lumber puncture)是将腰椎穿刺针通过腰椎间隙刺入蛛网膜下隙进行抽取和注射的一种临床诊疗技术 常用于测定颅内压、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及椎管有无阻塞,协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还可以向鞘内注射药物或放脑脊液,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恶性肿瘤等,适 应 证,诊 断 性 穿 刺,1.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脑肿瘤、脊髓病变等疾病,通过脑脊液检查,帮助定性确诊者 2.脑脊液循环障碍需要确定循环障碍的部位者 3.用于某些造影检查,如气脑造影和脊髓造影,适 应 证,治 疗 性 穿 刺,1.颅内出血性疾病、炎症性病变和颅脑手术后的病人 2.鞘内注射药物,如注入抗菌药物,控制颅内感染 3.注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减轻蛛网膜粘连等,禁 忌 证,1.穿刺部位皮肤和软组织局灶性感染或有脊柱结核者 2.颅内病变伴有明显颅高压或已有脑疝先兆,特别是疑有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者 3.病情危重,处于呼吸循环衰竭状态者 4.脊髓压迫症特别是未明确骨质有无破坏或高颈椎病变的病人,操 作 过 程,体 位,病人取侧卧位,背部接近床沿,头部垫枕,头部极度俯屈,两髋、膝尽量屈曲近腹,脊背弯成弓形增大椎间隙,便于穿刺,穿 刺 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或第45腰椎棘突间隙作穿刺,操 作 过 程,方 法,(1)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打开无菌包,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行局部麻醉 (2)穿刺针由穿刺点垂直于脊平面刺入46cm深度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表明已穿过硬脊膜,此时将针芯抽出部分,操 作 过 程,方 法,(3)测脑脊液压力,嘱病人全身放松,自然侧卧,然后协助术者接上测压管进行测压 (4)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师做出处理,护 理 措 施,操 作 前 护 理,(1)病人准备:向病人说明穿刺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穿刺时所采取的特殊体位,消除其恐惧,以取得充分合作;做好普鲁卡因皮试;穿刺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在床上静卧1530min (2)用物准备:常规治疗盘一套,无菌腰穿包一个。其他物品包括1%普鲁卡因2ml、无菌手套、无菌试管及培养管、酒精灯、火柴、胶布、所需药物及氧气等,护 理 措 施,操 作 后 护 理,(1)病人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最好24小时内勿下床活动,并多饮水,以防穿刺后反应 (2)颅内压较高者则不宜多饮水,严格卧床的同时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早发现脑疝前驱症状,二、脑室引流术,脑室引流术(ventriculopuncture)是对某些颅内压增高疾病进行急救或确定诊断的技术 它可以在紧急状况下,迅速降低因脑室系统的阻塞(积血、积水)和各种原因所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者的颅内压力,以抢救生命、监测颅内压;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颅内压变化的情况;引流血性或炎性脑脊液,促进病人康复,适 应 证,1.肿瘤和其他颅内病变引起的脑积水 2.自发性或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或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3.后颅窝手术前为防止在切开后颅窝硬脑膜后小脑急性膨出,造成脑组织裂伤和继发性脑干损伤;在术后持续引流出血性脑脊液,避免脑室系统梗阻,并可调整颅内压力 4.开颅术中和术后颅内压监测,禁 忌 证,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忌,操 作 过 程,1.协助病人取仰卧位,选定穿刺点。头皮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 2.颅骨钻孔,用脑室穿刺针穿刺,穿刺方向与矢状线平行,针尖对准两侧外耳道联线,一般进针35cm可进入侧脑室前角,见脑脊液流出时,表明穿刺成功,协助置管做脑脊液持续引流或颅内压监测 3.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注意呼吸改变,护 理 措 施,操 作 前 护 理,(1)病人准备: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脑室穿刺引流的目的、方法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与并发症,征得家属的同意与配合;躁动病人使用镇静剂;剃头,协助医生按脑室穿刺引流的不同部位备皮并定位 (2)用物准备:消毒剂、麻醉剂、颅骨钻、脑室穿刺引流包、无菌引流袋、硅胶导管及抢救药品等,按需要备颅内压监测装置,护 理 措 施,操 作 后 护 理,(1)病人回病房后,立即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接上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最高处距离侧脑室为1015cm (2)一般情况下,缓慢引流脑脊液,使颅内压平缓降低 (3)观察引流脑脊液的性质与量,护 理 措 施,操 作 后 护 理,(4)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 (5)保持引流管通畅 (6)拔管前夹闭引流管24小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无异常情况可拔去引流管 (7)拔管后加压包扎伤口处,并密切观察渗漏情况,三、高压氧舱治疗,高压氧舱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是让病人在密闭的加压装置中吸入高压力(23个大气压)、高浓度的氧,从而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张力、收缩血管并加速侧支循环的形成;以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纠正脑广泛缺血后所致的乳酸中毒或脑代谢产物积聚,改善脑缺氧,促进觉醒反应和神经功能恢复一般每日1次,每次2小时,10次为一疗程,适 应 证,一氧化碳中毒,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炎、中毒性脑病,神经性耳聋,多发性硬化、脊髓及周围神经外伤、老年期痴呆等,禁 忌 证,1.恶性肿瘤,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病人2.出血性疾病,如颅内血肿、椎管或其他部位有活动性出血可能者3.颅内病变诊断不明者4.严重高血压(160/95mmHg),心功能不全,禁 忌 证,5.原因不明的高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鼻窦炎、中耳炎、咽鼓管通气不良6.肺部感染、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7.妇女月经期或怀孕期8.有氧中毒和不能耐受高压氧者,操 作 过 程,加 压,(1)调节好舱内温度(2)做好相应准备,通知舱内人员“开始加压” (3)控制加压速度,加压初期以稍慢为宜(4)加压时应将各种引流管关闭,对密闭式水封瓶等装置须密切观察、调整,防止液体倒流入体内(5)加压过程中应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危重病人应有医护人员陪护,操 作 过 程,稳 压,(1)当舱压升到所需要的治疗压力并保持不变时,称为稳压 (2)稳压时指导病人戴好面罩吸氧(3)吸氧时应随时观察病人反应 (4)空气加压舱供氧压力一般为稳压压力+0.4MPa,供氧量一般为105L/min即可,操 作 过 程,减 压,(1)舱内人员做好准备后,开始减压,不得随意缩短减压时间(2)减压时应指导病人自主呼吸,禁忌屏气(3)采用开放式输液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