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表格式全册教案_第1页
2017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表格式全册教案_第2页
2017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表格式全册教案_第3页
2017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表格式全册教案_第4页
2017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表格式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 62 名,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 “20 以内数的认识” 、一年级(下) “100 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 20 以内数,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 、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第四单元“千米 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 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 ,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第六单元“时 分 秒”是在一年级(下) “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七单元“统计” 。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2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领域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学习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习知识,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二)数学思考领域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维过程。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数学思考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意识 数学思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它不以掌握数学知识为标志。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及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理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三)解决问题领域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3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解决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解题活动特别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强调“识别题型,模仿例题、回忆解法”等非思维性活动的解题。核心是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四)情感与态度领域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情感与态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认识。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内容的挑战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事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5、开展课前 3 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9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4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18四、千米 毫米 3五、有余数的除法 4六、时 分 秒 6七、统计 5八、总复习 54机动 6合计 60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 主题图,P2P3 例 1例 3,课堂活动 备注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经历一、十、百、千、万计数单位产生的过程,明确知道一、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感受计数单位的意义,并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由此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 ,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教学难点: 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教具学具: 计数器板书设计: 数 数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千是一万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学随笔教学主题图 1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说出数字,都比 100 要大2 这些数字都比我们以前学习的 100 以内的数要大,有的还要大得多。你看,在生活中我们随时会用到数字,并且常常会用到比 100 更大的数,想想,除了这些数字,你还遇到了哪些比 100 大的数。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比 100 更大的数字。 (学校操场的跑道长 200 米,我们学校有 1000 多人等)3 在生活中比 100 大的数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复习旧知 1 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些数字,我们先一起来学习计数单位。试着说一说2 其实关于计数单位,我们在一年级就学过了,有谁还记得?3 我们在一年级就知道,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在这里,一(个) 、十、百(板书)就叫做计数单位。教学例 1 1 出示方格木块。猜一猜:这样的一块方格木块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那么 2 块里有多少小格呢?(2 个一百)接着往下数。100 个小格,3 个一百2 10 个一百我们可以用什么计数单位来表示呢?用千(1000)来表示。也就是说,一千里面有几个一百呢?10 个一百组成一千。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一千里面有 10 个一百3 动手操作: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两百、5 百、9 百,5一千怎么拨呢?(满十进一) 。动手拨一拨,在千位上拨 1 颗珠子4 出示数序图。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数序,1 段表示 100,我们一起来数一数。5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还知道了 10 个百组成一千。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600 里有几个一百?800 呢?2000 里面有几个一千?5000 呢?思考后说一说教学例 2 1 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如果我们一个一千,一个一千的数下去,又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计数单位?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0 个千就是一万(10000) 。万是比千还大的计数单位。10 个千组成一万。万,一个千,2 个千10 个千2 我们在计数器上来拨一拨。一万怎么拨呢?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 (满十进一)一个千9 个千。教学例 3 1 操作: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拨数拨得最快。请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5、拨十、拨百、拨千、拨万。在计数器上拨数2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个、十、百、千、万这些计数单位,他们从小到大依次是?一起说一说。3 我们知道 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每 10 个小单位我们可以用一个大的单位来表示。那么你发现了这样表示数的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10课堂活动 1 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2 独立完成。3 独立完成。4 理解题意。想:10 个一是十,100 个一是 100。10个 10 是多少?100 个 10 是 1 千。课后反思数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 P5P7 例 4例 5,课堂活动 教学随笔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情况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数。2 理解万以内的数的组成。3 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6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数出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组成教具学具: 小棒,橡皮筋板书设计: 数 数小棒图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学随笔教学例 4 1课前让学生准备 90 根小棒,并且每 10(1)从九十七数到一百二十(2)在计数器上从一百九十七数到二百一十根捆成 1 捆。2 猜一猜,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其中有 90 根是按照每 10 根捆好了的。 )答案正确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数一次放 1 根)一直数到 100。数到 100 时,把 10 根捆成 1 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10 个十是一百(捆成一大捆表示一百) 。试着数一数,接着往下数,数到 1093 再往后应该怎么数了呢?有没有同学会数?100 根小棒后面不够 10 根时,我们要在中间用 0 来占位,数成一百零一,接着往下数,数到 109。你能说说 109 的数的组成吗?(一个百和 9 个一组成 109)1 个百和 1 个十组成 1104 再往后应该怎么数了呢?谁来试一试?(一百一十)我们再把这 10 根捆成一捆。现在谁来说一说 110 的数的组成?再往后数到 120。老师这里一共有 120 根小棒。谁来说说120 的数的组成?一个百二个十和组成 120数数,一个一个数你能在计数器上从 197 数到 210 吗?在计数器上拨出 197,既然是 1 个 1 个地数,那么我们每次应该在哪一位上增加珠子?满十了又应该怎么办呢?谁来说说 210 数的组成?从 490 数到 532。拨数,在个位增加珠子,向十位进一5 在计数器上拨数。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 665 吗?说说数的组成。703 呢?教学例 5 1 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 980?谁来说说数的组成?你能十个十个地数从 980 数到 1050 吗?并且把这个过程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吗?一起来试一试。 (边数边拨)9 个百和 8 个十组成 980,和老师一起拨着试一试。2 980、在十位再拨一颗珠子就是 990。然后应该数哪个数呢?1000,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表示呢?(突出满十进一)接着就应该是 1010,当我们从 1000 往后数时,不够 100,这时候我们中间就用 0 来占位,数成一千零一十。和老师一起拨一拨并数一数3 再接着往下数一直数到 1050。谁来说说 1050 的数的组成?1 个千和 5 个十组成 10504 十个十个数,从 1900 数到 2010,并说数的组成。7课堂活动 1.14 接龙数数。除了这些题再出一些。分小组、大组的方式来数数,汇报5理解题意。 (1)观察,这是哪个数?(2)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反思写 数教学内容: 教科书 P8P10 例 1例 3,课堂活动 教学随笔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能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并掌握 0 地写法。2. 进一步建立数位概念,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不同含义。教学重点: 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并掌握 0 地写法教学难点: 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并掌握 0 地写法教具学具: 计数器板书设计: 写数计数器图 计数器图 计数器图85 285 3247计数器图 计数器图260 3100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学随笔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呢?(出示数位顺序表) 。个、十、百、千、万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2出示计数器。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怎样读写百以内的数,老师来考考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85。请你们在草稿本上写出这个数。在草稿本上写数3哪一位上有几颗珠子我们就写几。谁来说说不同数位上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 5 表示 5 个一,十位上的 8 表示 8 个十。4看来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挺错,今天我我就一起来学习比百更大的数怎样写。教学例 1 1 拿出计数器,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八十五这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在计数器上拨数个位上的 5 表示 5 个一,十位上的 8 表示 8 个十,百位上的 2 表示 2 个百。 2 那么你能把这个数写下来吗?在书上试一试。写数3 和我们百以内的数一样,哪个数位上有几颗珠子就在那一位上写几。4 用计数器拨出 3247 这个数,并说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8思。在书上写出这个数。拨数并说说数字表示的意思。写数5 通过刚才写这些数,你发现我们在写数地时候有什么特点?写数从高位写起6.孩子们会写了吗?那么我们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书上。试着写一写教学例 2 1. 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 2600 这个数?你能写出这个数吗?十位和个位上都没有珠子,应该怎么表示呢?在草稿本上试一试。拨出 2600在草稿本上写数说数表示的意思2. 老师也写出了这个数(26)我写对了吗?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要用 0 来占位。3. 在计数器上拨出 3001,你能写出这个数吗?拨数,并试着写一写4. 在我们写数地时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 0试一试,写在书上5. 试一试,写在书上。教学例 3 1. 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学习,能够看着计数器写出一些万以内的数。如果我们不看计数器,你能写出这些数吗?2. 你能写出四千八百吗?你是怎样想的?接着写出三千零七十五。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写一写,四千表示千位上是 4,八百表示百位上是 8,十位和个位都没有计数单位用 0 占位。3. 孩子们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一起交流汇报)课堂活动 看图写数。这些图形分别表示那些数?合起来就是哪个数呢?先独立完成,再汇报1. 认真读题后完成填空。认真读题后完成填空试着写一写。 (0 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独立完成,汇报2. 先读一读,在写数。独立完成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在写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课后反思9读 数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113 例 4例 6,课堂活动 教学随笔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能熟练地读出万以内的数。2. 掌握中间的 0 喝末尾的 0 的读法。3. 进一步建立数位概念,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不同含义。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读出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掌握中间的 0 喝末尾的 0 的读法板书设计: 读数7318 1090 5800 7004教具学具: 计数器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学随笔教学例 4 1.昨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写出万以内的数1、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在计数器上拨出 315,你能写出这个数吗?不仅会写,我们还要会读,这个数怎么读呢?你是怎么想的呢?写出 3152、拨出 1236,怎么写呢?那又应该怎么读呢?哪一位上是几就读几3. 写一写并读一读4. 通过读出这两个数,你发现我们在读数时有什么特点?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读数从高位开始,千位上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等5. 教师拨出一些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