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 ——《宪法》讲座讲稿_第1页
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 ——《宪法》讲座讲稿_第2页
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 ——《宪法》讲座讲稿_第3页
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 ——《宪法》讲座讲稿_第4页
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 ——《宪法》讲座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 宪法讲座讲稿 3 月 11 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这是继 2004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我国宪法迎来的又一次修改! 一、修改宪法的重大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自 2004 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2 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宪法修改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3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宪法修改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国体和政体等国家的根本制度,确立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等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我国宪法是一部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宪法。1954 年宪法诞生后,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 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进行了 4 次修改。通过 4 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宪法应该坚持与时俱进,更好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根据新时代 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是必须的、适时的,是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的。 二、宪法的五次重大修改 回顾 64 年来,自 1954 年首部宪法通过,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 年宪法公布实施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和 2018 年进行了 5 次修改。 (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1954 年 9 月 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了最重要的议程: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在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下,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和全国 1.5 亿人的广泛讨论后制定颁布的。它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首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5 此后,1975 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 1978 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对宪法进行了两次大规模修改。 (二)我国现在用的哪年宪法“八二宪法”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制定一部符合时代和国情的新宪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历时两年,1982 年 12 月 4 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3000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迄今为止宪法最后一次大规模修改,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 1982 年宪法以 1954 年宪法为基础,由“序言” “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徽、首都”5 章组成,共 138 条。从内容上,把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序言;重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同时在结构上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提到了“国家机构”之前,更好地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1982 年后,我国又由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对宪法进行了四次小规模修改,今年是第 5 次修改。 6 回顾前几次宪法修订的内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确立私营经济法律地位。 根据 1982 年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保障国营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以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的权利和利益。但自 1978 年改革开放,大量私营经济和多种所有制形式出现,可并不受法律保护。 1988 年,宪法进行了第一次小规模修订,这次修订主要就是为了配合改革开放的需要。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立法上确立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政策,私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也自此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土地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市场,1987 年至 1989 年出现了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为了使土 7 地买卖合法,1988 年宪法修正案对此也进行了修改,土地使用权商品化首次获得法律承认。 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 1992 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同年秋季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年(1993 年) ,宪法迎来了第二次小规模修订,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被明确写入宪法,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也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 在 1999 年第三次修宪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定为国家的根本任务;同时,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也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8 部分” 。 宪法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篇章。2004 年修宪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进行了第 3 次修改: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 (三)依法治国贯穿于历史宪法修改全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是比较注意法制建设的。不仅制定了 1954 年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命令,还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遵守革命法制,依法办事。比如“五四宪法”中第十八条就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9 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1982 年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这可以说在宪法中确立了法治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都一直十分重视以法制保障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秩序。20 世纪末,随着一系列基本法律的陆续出台,国家法治基础已经具备。1988 年 8 月至 1995 年,提出了要实行法治、反对人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也初步形成。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999 年 3 月 15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而这也为后来“人权”入宪打下了基础。 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 10 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有宪法专家分析认为,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这充分表明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是在宪法下的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是以尊重宪法的权威为核心的法治国家。没有宪法,就不可能有法治;不实施宪法,也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以人为本写入宪法 进入新世纪,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我们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04 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这是历届宪法修正案中修改条数最多,涉及内容最广泛,最贴近人民切身利益的一次。 这一次修改最重磅之一的就是“人权”入宪,从 1954 年宪法到 1982 年宪法,虽然一直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但并没有明确地讲到人权。 2004 年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再加上同时修改的征地补偿入宪、私有财产入宪,更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004 年宪法修正案,宪法第十三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现行宪法通过四次修订之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作为公民的我们也从中不断得到实惠。 三、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具体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现行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2017 年 9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对宪法适时作出必要修改。为此,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 12 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张德江同志任组长,栗战书、王沪宁同志任副组长,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 根据党中央对宪法修改的部署,2017 年11 月 13 日,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请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在精心组织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交书面报告 118 份。受党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 2639 条。宪法修改小组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确定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深入研究、扎实工作,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了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12 月 12 日,根据党中央决定,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就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反馈书面报告 13118 份,共提出修改意见 230 条。党中央还以适当方式征求了党内部分老同志的意见。 12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提交了书面发言稿 10份。 2018 年 1 月 2 日至 3 日,根据党中央安排,张德江同志主持召开 4 场座谈会,分别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党委(党组)负责同志、智库和专家学者、各省区市人大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