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与闲作文指导_第1页
忙与闲作文指导_第2页
忙与闲作文指导_第3页
忙与闲作文指导_第4页
忙与闲作文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古文章意为先,王夫之也说: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高下决定一篇文章成败。,【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西塞罗),一、关于审题,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 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 “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不能超过四类中。,二、写作理想,记叙文: ( 1)、文章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2)、文章的主题在材料的核心处,且写作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议论文: ( 1)、深入分析,对重要概念进行准确界定,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或者能敏锐地就材料的某一要害处进行理论或者反驳,且有相当的思想和写作智慧。 (2)、能够就某一角度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能对判断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分解”和“剖析”,能在论证中进行“比较”,并能在此基础上得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 (3)、能形成基本正确的观点,或在议论或在论据选择和分析上,或在逻辑联系上有某一方面的特色。,三、关于评分1.判分原则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2.判分等级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物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四、欣赏好题目7班学生的?,1、章诗莲、倪行偷得浮生半日闲2、丁文薏建一座精神小屋洪竹苑牵着精神去散步、曹雨露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吕幸赟开启精神之旅3、陈天绮留一片思想的空地、徐天佽为心灵减负、4、张一涛亦静亦动,乐哉!邹敏燕张弛有度,不亦乐乎,四、欣赏好题目,5班学生的?华聪、钱锦、沈茜:偷得浮生半日闲;夏菁:忙于事而闲于心;吴凡莫因尘事负闲情;刘亚兰别让“忙”变成“茫”;文龙你的灵魂在场吗?;周嘉敏诗意的栖居邵冬昀:且将忙碌换为浅吟轻唱;蒋梦圆:看海棠花未眠,福楼拜曾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来“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个“忙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在有些人看来,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一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 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地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 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来寻找充实和感动。,【简评】 当别人正在苦思“忙”与“闲”的关系时,作者却一下子抓住了生活中“忙”与“闲”背后人们的“心态”、“心理”,直击当下忙碌而困惑的大众的内心深处,站的高度不可谓不高,有如高僧俯视众生,没有深奥哲理,只是在平实地分析说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用福楼拜生活中的“矛盾”引出现实人们生活的矛盾,继而用昆德拉的“此处”与“彼处”详细分析了当下人们生活的矛盾心态:对当下的忙碌充满着报怨,而对未来却永远充满的希望。其实质是不够满足、不够充实,也就看不到“闲暇”的风景,岁月的静好。从而得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主题: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品味生活的常态,在忙碌中寻找充实和感动,也就会有了闲暇的愉悦。 文章切口很小,却站得很高,环环相扣,分析得深入而透彻。如能在引用昆德拉的“别处”再自然些,内容上再详细些,生活中人们的心态再具体些,语言上再多些变化,幽默些,可能会更加出彩。要求可能太苛刻了,中学生能有这种高度已经很是难得。,中国文人的忙与闲 高三(5) 岳亮,几百年前,从有人为了故乡的莼菜挂印而去时起,中国人便开始懂得了“闲”的意义和价值。治国平天下雄心固大,却为山野老叟所嗤嗤。与其为皇帝鞠躬尽瘁,名利场里战战兢兢,看人颜色,倒不如索性弃了这顶乌纱,一心一意打理自家心田,坐观山岚云气。 杜鹃之鸣从山野传来,悠悠回荡千年:“不如归去”指不定是哪个参透了的先贤变化了来的亦未可知。回归乡野,骑只野鹤,做个闲人,成了无数中国文人的最终归宿。 博物馆里看文征明的画,从来就是一副清闲气。日暮苍山,松间流水,墨汁层层浸染,铺开一遍又一遍。雨景山水中半山腰的云雾,蒸蒸腾腾。可别以为留白最不费功夫,那可不是光留着一片,不动就行;它要与蒙蒙雨雾中松林的墨色浑浑糅合,淡得极致的细笔,似白非白,似灰非灰,足以见画家功力。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得费一番大工夫。 这样一幅山水写意,定是这老头子午后悠然醒来,待小童沏上茶,摆好墨,从从容容画一个下午,不知西方之既昏,陶陶然伸个欠。画不完,留着明天接着画,不亦乐乎哉?,闲下来,方有这番情致。闲着闲着,不觉也竟忙了起来。文征明出道的年纪,也是花甲之年,闲得很。 闲者,固然以耕心田之用。然而,倘若以为中国文人只是闲以自适,仍是不对的。即使置身云山,还是跳不开探听庙堂之事的本能。身处宦海,心忧身劳,人事倾轧,耳蔽目塞;放逐青崖间,又困于距离不够。不过,中国人是向来善于调和的。 书院便是这么一个调和的产物。一群书生,聚而论道。鹅湖之会成了中国哲学史上一大盛事,而明季的东林书院,更是架大势足,结成一派,发志士之悲,而敢与阉竖争,即便隐逸如文征明公,依旧少不了和各路权贵藕断丝连。 这群书生,说他们闲,不闲,可说他们忙,亦不甚忙。不在朝廷,却又不愿默于村野。 其实,忙与闲,在这些文人士大夫这里,恰恰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忙时不忘人间烟火,存野心一颗;闲时又铮铮呼号,心怀天下忧。变的不过是距离,不变的则是对自我与天地统一的执着追求。担当自我,亦担当苍生天下。至于忙或不忙,闲或不闲。随性自适。即可。,忙与闲 高三(5)王嘉璐,海斯利特曾说:“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忙碌与闲暇,无疑是一对极端对立的矛盾。若要将一根木棍的两极重合,使忙碌变为闲暇,这在任何人看来都充满了天方夜谭的意味。 诚然,在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今日,小山似的堆叠的工作任务正一点点压弯了人们的脊梁。与“亚历山大”谐音的网络新词“压力山大”一经出现,就引起了都市白领们的强烈共鸣。与此同时,空闲之时强大的难以挣脱的空虚感又将现代人置于阴影之中。如今,人们在忙碌与闲暇的急速转换之中失去了心灵的平衡。 反观前人,孔子有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是一种在忙碌的现实之前,忘忧而心游万仞的境界,是一种在有如白驹过隙的时间之前,自在从容、闲适淡然的生命体验,是一种在忙碌的外在表现之前,拥有闲暇时亦有的“乐”的心态。,事实上,忙与闲可以表现为小山一样堆叠的工作与阳光红茶之间的外在对立,然而忙与闲更是内心对生命状态的主观感受。因此,海斯利特的话语或许正向我们阐释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真理,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之下,我们依然可以感到内心世界的闲适从容。这与一句英语谚语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喜爱你的工作,那么你工作时就如同鸭子在水中游泳一样欢快。”一旦热爱自己的工作,将原本令人厌烦的工作转换为自己所热爱的兴趣,那么忙碌之时装载的是满满的充实与喜悦,在看似忙碌的外表之下,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趣。 如何在世事的重压之下依然有着如苏轼所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意趣,如何将忙与闲间的矛盾相互转化,使我们越忙碌时越有闲暇呢? 其转换条件即为一种热爱、兴趣,或曰投身其中的激情。美国一位中学校长曾说:“若孩子热爱他们的学习,那么即使学习也会和度假一样。”这对于“压力山大”的一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启示。如何在忙碌之中仍然保持着闲暇时悠然从容的心境,而在空闲之时亦不感到空虚和索然无味?热爱与从容或许是一种生存的必需品,是点燃生命意义的火把。 若是这样,法学家西塞罗所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不也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吗?,素处以默,妙机其微苏大附中高三(9)班 高子媛,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不禁让我眼前一亮,开始思索。人世间滚滚红尘、万物万象,纷繁杂乱,纵使你腰缠万贯,也未必真有“空闲”的时候;即使有,也可能在宝贵的的闲暇时光里不能停下身心的惯性运动。 这样想来,尘世纷繁,亦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 首先,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事可做之时。一个人若是内心皎洁如新月之光辉,明澈如山间之清泉,即使身边事务繁多,也不能影响到他内心的“空闲”一丝一毫,此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之人不能隐于功名利禄的漩涡中心,乃是其内心不够“空闲”,不能做到“坐忘”,定力不够也。故其须以身外环境之清静来达到内心的清静。,那么,人“空闲”了,为何又要忙呢? 忙什么?忙着以文化之华实填补心中脑中之“空闲”,以知识之精华灌溉眼中手中的空虚。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寻找落点,若一段时间内找不到落点,人就会因为焦虑和迷茫而失明。这也是“雪盲症”的原因。人的心与眼睛一样,也在不断地寻找落点,心,总得看到点什么、以什么为目标才行。而文化和知识,即是人心最好的“落点”。此时须以文化和思想灌溉心灵,促进人格和性灵的成长。 灌溉心田,怎能不忙?但增加人格力量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却更为重要。 闲暇之时,人们可以与自己相处。生活的节奏太快,我们必须常常停下脚步,等一等落后的灵魂,自己陪伴着自己,过内在的生活。 有一点人们常常误解,那就是并非只有自己一人在一个独立的无他人的空间里才叫做“独处”。独处是指一个人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由此可以看出独处的重要性了。周国平说:“人们总是用很少的时间进食,用很长的时间消化。”独处就是那个消化世界的过程。非独处的集体活动时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经验,而惟有通过独处才能内化成自己心灵的营养。 有些人害怕与自己独处,大概是因为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了自己的空洞和乏味,故其必须找点别的消遣才能直面自己吧。,尘世纷繁,不过一池白莲,半亩静塘,只要明白了这点,我们就能像西塞罗一样在空闲时充实地忙碌,直面自己,素颜修行。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简评】 此文既有思辨的力量、独立的思维,也有充足的文气、清畅的表达。 首先,辨识“空闲”本身“真正的空闲,不是指无可做之时。”厘清概念本身,这是写议论文的一种可贵品质。接着,用设问句“那么,人空闲了,为何要忙呢?”引起分析。设问句单独成行,成为醒目的行文标志。但可能作者也自觉这个问题不便回答,于是转换问题“忙什么?” 一忙灌溉心田,增加人格力量; 二忙与自己相处,过内在的生活。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此外,文中对“空闲”、“独处”的认识都不落窠臼,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颇为难得。,文气充足,既体现在文脉的通畅,也体现在词句的华采上。从题目及文中部分语句不难发现作者的才情。但纵有千般才情,仍旧控制,实为难得,因为华丽的文采会对议论本身构成伤害。 当然,本文也存有瑕疵。康奈尔大学的实验初看新鲜,其实放在文中并不很妥贴。该实验证明心灵落点之于人的重要,而不能推出文化和知识即人心最好的落点。推理链条有点断裂。如果排除该例,此文尚缺令人信服的事例。纯说理议论文,对思辨的要求很高。建议本文加一些合适的例证。(徐飞),养壶琐事 苏大附中高三(9)班 薛歆仪,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说起来,人退休了,总该停下来歇歇了吧,然而,爷爷却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我抬头望着爷爷的茶壶柜,一把“曼生壶”的仿品,上面篆有梅尧臣的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再看另一把,上面是欧公的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我不由看呆了,爷爷从后面拍了拍我:“嘿!怎么看傻了?”语毕,便走到柜前,细细端详一番后,拿出了曼生壶,说:“今天就来养养这壶吧。” 爷爷首先拿出了台湾乌龙,撮几粒放入壶中,壶中发出“嘀嘀”的声响。随后,再将沸水注入,茶叶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宽容的壶肚里绽放,不一会儿,壶口便溢出了泡沫。只见爷爷动作娴熟,用壶盖将泡沫刮去,随即盖上了壶盖,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 “要温两分钟。”爷爷说道。而我却只是托着头,静静地看着爷爷,终于忍不住问道:“您每天反反复复做着这几步工序,不嫌麻烦吗?”爷爷笑了笑道:“其实,没事做的时候才是最腻的。别小看了这养壶,这也是在养人啊!”,爷爷用一块细纱布轻轻地擦拭着壶身上氤氲的水汽,茶锈顺热吸于壶壁之上。爷爷说:“经常擦拭,紫砂壶才能更加润滑。”他将茶汤微微倾斜,倒入公平杯,又依次流入闻香杯和口杯。一瞬间,书房里茶香四溢。随后,他将茶汤浇于壶身,茶汤慢慢渗入紫砂壶,只一眨眼的功夫,壶色一下子变得古典又润朴。 然而,养壶的工序还不止这些,只见爷爷拿来一把“养壶刷”,在壶身上刷了起来。这道步骤我是知道的,阳羡茗茶系曾说道:“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也,入手可鉴。”爷爷常说的“养人”,也是这个道理啊!如紫砂壶总要经历壶内高温的历练,壶外沸水的洗礼,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人也要跨过风风雨雨,才能大放异彩。对于爷爷来说,他大概早已是人壶合一了吧。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爷爷每天忙碌这些琐事的原因。养壶虽繁琐,却可以修身养性,外表忙碌,内心恬静。而楼下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们,却是内心浮躁,整天忧心忡忡地过着日子。 壶闲置久了会黯淡无光,人亦是如此。 汪森曾说:“茶山之英,含土之精,养其德者,心怡神宁。”我欣赏爷爷这种忙碌而闲适的日子。,【简评】 以文化入记叙,这是一些高分记叙文的特点,作者深谙其理。文中多处引用梅尧臣、欧阳修、汪森及阳羡茗茶系中的诗文,这是作者平日的积淀使然。看来,应试作文要有备而来。这些诗文增加了文章的底蕴,也使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新知、体验美感。文化还体现在养壶的一整套程序上。从泡茶到擦壶到浇壶再到刷壶,描摹逼真,如在眼前。如果没有对茶道的熟稔,很难写出如此地道的文章来。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文章便于套作。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例子是常有的。这篇文章的另一优点是扣题很紧。单从文题“养壶琐事”来看,就与作文题旨有内在契合之感。“琐事”暗扣“忙”,“养壶”的“养”字透出闲趣。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养壶之手忙来写内心之悠闲。我们应强调,文化体记叙文的要义,非为卖弄,实为切题。 当然,文章倒数第二节写楼下老人们的一句,本想以闲于事而忙于心的老人来反衬忙于事而闲于心的爷爷,但表达过于绝对,留下败笔,实为一憾。(徐飞),“繁忙”的日子 苏大附中高三(2)班 李晨,王麻子翻了个身,睁巴睁巴眼睛还是起来了。今天有信要来吧?! 王麻子没有孩子,四十岁,来岛上也有二十年了。等的那封信也有二十年了。他堂哥是当局政要,他被带走时,堂哥说好会把他渡回家乡来。他堂哥是否还有权?那封信到底会不会来?大家不知道,但王麻子确信会来。 王麻子坐在床沿上,仔仔细细地把衣扣扣好,穿上裤子,把褶皱抚平,又穿鞋,把鞋带正正当当绑上了。他站起身,在米袋里掏出一把米,又抖抖散了些,觉得少,又重掏一把,几下几下,终于把米掏精准了,霍地撒给鸡吃。鸡还没张嘴,他就一把抱起鸡,看它哪儿长了肉没,掉了羽毛没,精神还好没,这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王麻子却要每天做上好几十遍。他没有工作,他很闲。 他走出门,四下里望望。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一副兴冲冲赶路的样子。他没见到熟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