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的心得_第1页
工程地质实习的心得_第2页
工程地质实习的心得_第3页
工程地质实习的心得_第4页
工程地质实习的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海阳地区,鲁中南地区的断陷盆地内也有分布,与下伏的上侏罗统地层及上复的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下统青山组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由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厚度 10896007 米。上统王氏组为页岩、砂岩、砂砾岩、砾岩,厚度 11966681 米。(一) 、鲁西地层分区1 下白垩统青山组(k1q)青山组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的蒙阴、平邑、莱芜、邹平、临朐、沂源等盆地中及沂沭河流域的郯城、XX 县、沂水、安丘等地,其中以蒙阴盆地发育较好。青山组以中基性岩为主,火山岩系发育。按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由火山角砾岩、火山 集块岩、火山角砾凝灰岩及砾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分水岭组呈假整合接触。第二段:在蒙阴地区由凝灰岩与粉砂岩互层组成,上部及下部粒度粗,中部细,为青山组的重要层段。第三段:由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夹安山岩、玄武岩组成。2 上白垩统王氏组(k1w)王氏组分布于临朐、马站、XX 县、安丘等地。王氏组按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以紫红色、灰绿色砂岩、砂砾岩、砾岩、凝灰质砂砾岩为主,间夹页岩、粉砂岩,属河流相,局部属洪积相沉积,厚 42m。第二段: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黑色及紫色页岩、砂岩为主,属河湖相及湖相沉积,厚 5001600m。第三段:主要为灰紫、灰黄、灰绿色的砂砾岩,属河流相沉积,厚 300500m。(二) 、鲁东地层分区鲁东地区也分为下白垩统青山组(k1q) 、上白垩统王氏组(k1w) 。1 下白垩统青山组(k1q)青山组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区的诸城、胶州、即墨、莱西、莱阳等地,尤以诸城、莱阳一带出露良好。按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集块角砾岩等,厚度 10003700m。第二段:主要以流纹质角砾岩为主,厚度4002840m。第三段: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厚度 2601340m。2上白垩统王氏组(k1w)王氏组主要分布于诸城、莱阳等地。王氏组按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由棕红色、灰绿色及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砾岩组成,属河流相沉积,厚 274827m。第二段:由棕红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砾岩组成,属河流、浅湖交互相沉积,厚 5271389m。第三段:上部由灰色、灰绿色及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下部由棕红色、灰色砾岩及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属河流相及牛轭湖相沉积,厚 3691457m。第五节 新生界新生界除缺失古新统地层外发育均比较齐全,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平原区及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地层的分布和岩相受构造及古地理控制较为明显,以陆相沉积为主,夹基性火山岩。近年来在济阳坳陷中发现海相沉积夹层。一、 第三系山东省第三系地层十分发育,全省三个地层区均有出露。(一) 、下第三系1 鲁西地层分区本区下第三系十分发育,分布在蒙阴、平邑、泰莱、汶口、肥城等盆地中。1923 年将新泰官庄附近的一套红色砂岩命名为官庄组(e2-3g) 。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粘土岩,中段夹泥灰岩,厚度 15452386 米。2 鲁东地层分区下第三系仅发育黄县组,分布于胶东半岛的黄县(今为龙口)一带。黄县组是一套含煤岩系,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煤、油页岩、泥质灰岩组成,最厚可达 1600m。3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本区自燕山运动以来,由于频繁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沉积坳陷,沉积了巨厚的下第三系,主要为灰色、杂色泥岩和砂岩互层,夹少量碳酸盐岩、油页岩和石膏,厚约 40005000m,是良好的储油岩系。共分为孔店组(e2k) 、沙河街组(e2-3s) 、东营组(e3d) 。(二) 、上第三系1 鲁西地层分区上第三系主要分布于临朐、昌乐、安丘、沂水及济宁、德州等地的中生代盆地内,由泥岩、粘土岩、砂岩、炭质页岩、硅藻土页岩、淡水灰岩及玄武岩组成,地层有牛山组(n1n) 、山旺组(n1s) 、尧山组(n1y) 、巴漏河组(n1b) 。其中山旺组是著名的中新世地层,产有丰富的化石,化石种类繁多,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等。山旺组产有丰富的硅藻土矿,呈灰白、灰绿色、白色,质轻,疏松多孔,质量好,除硅藻土外,还有厚度小、品位低的磷矿。2 鲁东地层分区本区上第三系发育不好,主要为栖霞县玄武岩组(nq) 、唐山棚组(nt) 。栖霞县玄武岩组和唐山棚组砾岩零星分布于栖霞城南之小方山,唐山棚之方山、花山、唐山及蓬莱西部西山等地。3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北平原由钻孔揭露广泛发育第三系地层。下第三系为棕红色、灰色、灰绿色泥岩、页岩、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夹灰岩、白云岩等。上第三系地层为河流相浅灰色及棕红色砂岩、泥岩沉积。本区分为馆陶组(n1g) 、明化镇组(n1m) 。馆陶组是一套灰白色砾状砂岩、细砂岩和棕红色的泥岩互层,底部为含石英、砂砾岩,岩性稳定,分布较普遍。明化镇组上部为土黄、棕黄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下部为棕红色泥岩夹粉细砂岩,厚600800m。二、 第四系从下更新统到全新统均有发育。堆积物成因类型复杂,分布与地貌有密切关系。地面所见的下更新统上部为灰白、灰绿色砂砾层;下部为灰白色、兰灰色粘土砾石层,为河湖相沉积。见于沂沐河中、下游的 XX 县小埠岭、临沂县豆家岭一带。中更新统分布在沂河中、下游及丘陵、山麓地区。为冲积、坡积、洪积的红色砂质粘土及黄褐色粘质砂层。上更新统分布广泛,各水系附近,沿海平原均有发育。为冲积、洪积的黄褐色粘质砂土、砂质粘土、砂及砂卵砾石等组成。山前地带发育坡积、洪积的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夹岩石碎块及砂砾透镜体。全新统成因类型复杂,分布广泛。为粘土、砂质粘土、粘质砂土及砂卵砾石等。鲁西、北平原经钻孔揭露下更新统主要为棕红、灰色粘土,砂质粘土夹砂层。中更新统为棕红、棕黄和灰绿色粘土及砂质粘土互层,夹数层粉细砂。上更新统为锈黄色黄土类土,岩性以粘质砂土为主,其次砂质粘土夹粉细砂透镜体,全新统为灰黄色、灰色粉砂、粘质砂土和灰黑色淤泥层。附一:浮来山地质概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山东历史文化名城 XX 县城西 9 公里处的浮来山,虽海拔仅米,但由于有“天下银杏第一树” ,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晚年曾居此校经,是山东省第四个省级地质公园,而名扬中外,成为一座即“有仙”又“有龙”的文化名山。?一、自然老人的馈赠?浮来山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 XX 县、沂水、沂南三县交界处。主峰有三座,佛来峰在北、浮来峰在西、飞来峰在东南,呈三足鼎立之热,皆属 XX 县管辖,最高处海拔米。保护区主要划定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集中的三峰周围。?拥刂恃 慕嵌壤此担?浮来山地处沂沐断裂带的中部,其东西两侧,分布着昌邑大店、安丘XX 县、沂水汤头、 唐阝吾阝葛沟等四条地质大断裂。浮来山所在的汞丹山隆起区,是胶南隆起区和鲁东隆起区的分界线。构成浮来山山体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和砂、页岩。如果在灰岩发育的地区,浮来山的石灰岩根本不足挂齿,但在这一地区却成为稀有现象。因为不仅在浮来山以西30 千米以内没有石灰岩,而且由此向东根本就不会再见到石灰岩。所以古人将其命名为浮来、飞来,还是有点科学道理的。?据地质专家介绍,大约在四、五亿年之前,这一带还是汪洋大海,和其它地区一样,这里也形成过层层叠叠、漫无边际的沉积岩(石灰岩即其中一种),后来随着地面抬升,海水退去,在十分漫长的地质作用下,那些暴露在陆地的沉积岩,绝大部分被剥蚀的荡然无存。但是,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地质事件的发生,突然改变了浮来山一带的沉积岩的命运。那就是在浮来山的东西两则,同时分别发生了南北走向的地壳断裂,而被这两条断裂切下来的地壳,随之沉了下去,并由此躲过了被剥蚀的厄运得以保存下来。再后来,在地壳的继续变动中,那块曾经沉下去的地壳,又在汞丹山隆起时,被抬出了地面,于是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由石灰岩等构成的浮来山。由于抬升时东西两侧“用力”不均,西侧的升力大于东侧,又使本来呈水平状的岩层向东发生了倾斜,因此浮来山的岩层如今是近乎直立的产状。?二、人文旅游的胜地?浮来山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文化名山,东距莒国故城(今 XX 县)9 千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期。周武王十三年(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封少昊之后兹舆期于莒。当时莒国的一位国君死后就葬于浮来山东北麓,即我们现今看到的浮来山八景之一莒子墓。著名的史籍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隐公和莒国国君莒子在浮来山执手结盟、共倡和平的史实(鲁)隐公八年,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据续高僧传记载:晋太元(公元 376398 年)间,高僧竺法汰背铜佛来此山住锡立寺,据此可以断定浮来山是北方佛教禅宗最早的传入山林之一。?在文学史上,浮来山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我国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故居定林寺就在佛来峰下。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 年)重修,总共三进院落,南北长 95 米,东西宽 52 米,自前向后,依次是大雄宝殿、校经楼、三教堂等。山东省政府于 1977 年将定林寺刘勰故居,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梁书),生于公元 465 年,死于 532 到 538 年。37 岁时,完成了“体大虑周” “文犀骇目,万舞动心”的旷世之作文心雕龙 ,晚年出家,法号慧地,栖息定林寺,埋头校经,圆寂后,葬于寺西塔林。校经楼即当年刘勰校经藏书之所,该楼为硬山双层建筑,原名毗卢阁,清同治十三年易现名。1962 年,为纪念文心雕龙成书 1460 年,郭沫若亲题“校经楼”并勒石以志。如今校经楼已经辟为刘勰研究资料中心,内陈刘勰塑像,生平介绍和“龙学”研究著作等。其光辉思想历经 15xx 年仍青春永驻,人们把文心雕龙和刘勰,称为浮来山人文意义上的“龙”和“仙” ,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定林寺内,更能称“仙”的是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天下银杏第一树” 。此树高米,干围米,荫及近二亩,清顺治甲午(公元 1654 年)莒州太守陈全国诗曰:“大树龙盘会诸候,烟云如盖笼浮丘。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多流。看来今古皆成幻,独子长生伴客游。 ”银杏王虽历三千年,至今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堪称天下奇观。?定林寺前的怪石峪,刻有“象山树”三个篆字,落款“隐士慧地题” ,传为刘勰亲笔,解放后建六角亭护之。亭南立有郭沫若所题“文心亭”石碑。关于“象山树”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说定林寺内银杏树大的象山;另一种说法是三字各有所指:“象”(同“像”)指寺内佛像, “山”指浮来山,“树”当然就是银杏王了,若按后一种解释,则浮来山的最主要的景观都囊括在三字构成的画图中,足见书家之立意不凡。文心亭周围还有不少古人题刻,供游人观摩欣赏。?地学教研的课堂换个角度审视浮来山,我们可以发现,在地质科学研究、地质教学、地质旅游和地学科普等方面的价值,较之人文景观,毫不逊色,我们不妨称之为“科学美” 。进一步说,浮来山甚至可以帮助人们阅读地球、阅读岩石。?绻?把浮来山的三座峰峦比作千层饼状的三个面包,而面包的皮肤又被自然老人的巨手剥掉了,那么,我们看到的是由厚薄不等、层层叠叠的岩石构成的山体。这些岩石地层,由西向东(未倾覆前是由下向上),越来越年轻,其中的晚辈是形成于 4 亿年左右的奥陶纪灰岩,位于浮来山东坡;它们的祖辈震旦纪土门岩群,伏在浮来峰西坡山脚处;俩者之间,承上启下的则是寒武纪页岩和灰岩。?浮来山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主要自然景观,大都集中在定林寺附近。从山东坡进山门坊,沿松柏相拥的大道傍峡谷右岸,上行约千米,飞来、佛来二峰南北相对而立,夹在中间的是浮来八景中的清泉峡和怪石峪。定林寺便坐落在清泉峡水阴、佛来峰山阳的高坡上。从门前向南,跨过古藤缠绕的柳桥,便踏进了怪石峪林林总总的怪石之中,但见浓荫蔽日的墨松里,或伏或立、或挺或扭的青灰色奇石,有的如卧地反刍的老牛,有的似临涧饮水的小羊,有的象猛虎,有的赛醒狮,有的象面容慈祥的老者,有的如珊珊学步的孺子,真是千姿百态,目不暇接。难怪古人赞道:“具体浑成侧佛鬼,一拳缩小岱恒嵩。 ”清泉峡在怪石峪东面,石隙中涌出的泉水,连同上游来水,在这里汇集成谭,把峡谷中茂密的竹林滋润的苍翠欲滴。这里最堪称奇的景观是仙书石,即在一块布满青苔的石板上,有天然形成、体兼行草的“清泉涧流”四个遒劲的大字。用地貌学的观点来看,怪石峪和清泉峡一带,是一处典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景观。形成于寒武纪的张夏组厚层灰岩,向东倾斜几近直立状,从三面山坡上流下来的降水,带着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形成带有碳酸离子和氢离子的溶液,沿着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孔隙和裂隙,经过持续不断的溶蚀作用,便形成了溶沟、石牙、溶洞和岩溶泉水等岩溶地貌。怪石峪的怪石,就是地貌学所说的石牙,正是由于岩溶作用的精雕细凿,才使这些石牙具有了很强的观赏价值。清泉峡的仙书石,同样是岩溶作用的杰作。灰岩中一些抗溶蚀作用较强的成分,在溶蚀中形成细小的石牙和溶沟,而这些突出的石牙又恰好排列成“笔划”于是就成了“仙书” 。至于“书”什么“字” ,则纯属巧合。古人认识到“仙书”系石之筋文构成”(重修 XX 县志),应该说已经非常接近科学了。怪石峪西侧,直立的山岩下面有一个山泉,叫卧龙泉。泉池呈正方形井状,泉口不足一米,丰水季节,泉水漫溢,旱季不枯。泉水硬度较大,将镍币轻轻置于水面,能漂浮数分钟方沉。南侧泉壁下方,砌一尊雕凿精细的龙头, “龙颜”面向东方,左面与泉壁垂齐,仅能看到的它的左脸、左眼和向后飘拂的龙须。传说若干年前,泉内生存一种头生双耳的“龙鱼”(学名鳗鲡),因生于莒地,故名莒龙。后因环境变迁,龙鱼绝迹。自此,取名卧龙泉,以警示后人保护生态环境。卧龙泉西北方数十米处,还有一泉,叫救生泉。据载,清咸丰初年,捻军过莒,乡民避乱于浮来山,因人多泉寡,饮水奇缺,幸有略识风水者,掘地尺许而现清泉,救了众生。乱后遂将此泉名为救生泉。从卧龙泉和救生泉旁出露的岩石地层判断,两泉生成于寒武纪馒头组砂页岩中,从南北两侧山坡上渗入地下的降水,沿着岩石层理,向下运送,在这里遇到新裂构造,原来的地下水通道被破坏,于是溢出地表,行成了裂隙泉。? 在定林寺后面的佛来峰向阳坡上,有一条天然造就的通衢大道“神仙路” ,路面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宽敞明亮,不生杂草,行人走在上面,非常惬意,防滑效果还不错。仔细观察,路面纵向排满很细的石条,据说在“路”旁的山坡上,经常有人拣到燕子石。其实这是一条岩层直立的页岩出露带,燕子石中的“小燕子” ,便是 6 亿年前生存于海中的三叶虫的骨骼化石。地质工作者根据这些岩层的厚薄和古生物的种类,可以判断这些岩石形成时海水的深浅、波动情况和年代。?考察了这些景观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再从地质背景上,研究一下“天下银杏第一树”的长寿原因。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银杏科,是和恐龙同一时代的生物,因此被称为活化石。除了物种本来具有生长慢、寿命长的特性外,浮来山银杏王能经历三千年风雨而今仍枝繁叶茂,也与特殊的地质背景有关:一是地处三山环抱之中、避风、向阳、冬暖夏凉,气候适宜;二是生长在与怪石峪、卧龙泉等地貌和高度相同的灰岩溶蚀阶地上,土壤厚实、肥沃,养分充足;三是基底岩石(页岩、灰岩)的产状,决定了它既可以从高处源源不断的向银杏树输送水分和养分,又不至于太涝和太旱。以上几种地质因素和其它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于是造就了这一世界之最。?浮来山还有一处以龙命名的景观,这就是飞来峰顶端东坡的云龙崖(又叫蟠龙岩)。该崖(岩)分上下两道,南北长近百多米,每道高两米多,恰似两条绣花丝带,束在飞来峰的额头上。从稍远处看去,崖面上的图案,既象大脑回纹,又象堆在一起的猪肥肠,在近处观察,又会发现,这些“回纹”和“肥肠”并不连续,而是分成若干形态各异的“段”或“团” , “段”的长短几十厘米不等, “团”的大小,有的似碗,有的象盆,一律呈灰褐色。关于云龙崖的形成时间和形成原因,当地百姓中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但是都不能用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出科学的解释。地质专家告诉我们,所谓云龙崖,也是一种岩溶现象,只不过这层灰岩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地质时代,与怪石峪的灰岩不同,后者形成的早,海水深而静;前者形成的晚,海水浅而且动荡不宁。云龙崖的灰岩,在先期形成尚显“幼稚”的时候,被外力击碎甚至搬运过,后来再次发生沉淀和胶结。当这层灰岩被“抬”出地面后,沉淀和胶结晚的部分抗风化力弱,便在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小溶沟,那些相对老的“碎块” ,就突出为小石牙了。考察过程中,我们在云龙崖的一处岩石断面上,发现了“年纪”更大的砂岩碎砾胶结在灰岩之中,进一步佐证了前面的推理。在飞来峰的南端,有风化的花岗岩露头,说明曾经发生过岩浆侵入活动。在其他游客看来可能无趣的现象,在地质学家的眼里,却有可能成为“至宝” 。浮来峰西坡的震旦纪土门群岩石地层标准剖面,就是这样一处常人看似“无趣”的地质现象。在这里的一条山沟中,分布着一些南北走向、厚薄不等、垂至于地表的岩层,看上去连荒草都不多生,但就是这里,不仅完整保存和出露了震旦纪土门群中的黑山官庄组、二青山组、佟家庄组、浮来山组、石旺庄组等五组岩石地层,而且是浮来山组地层的建组层型剖面所在地!出露如此完整、连续的土门群地层,不仅在山东省独此一处,就是在华北地区也不多见。加上这地层倾角大,便于观察比较,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土门群地层的理想剖面。其中石旺庄组灰岩中普遍发育的“树枝状” 、 “蠕虫状”碳酸盐泥晶细脉,以实物形态记录了距今 6 亿年左右发生的地震事件,是研究古地震十分难得的依据。正是这些独特的地质遗迹,才使浮来山具有了“地质教学天然课堂”的美誉。/p海阳地区,鲁中南地区的断陷盆地内也有分布,与下伏的上侏罗统地层及上复的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下统青山组为一套火山岩系。主要由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等组成,厚度 10896007 米。上统王氏组为页岩、砂岩、砂砾岩、砾岩,厚度 11966681 米。(一) 、鲁西地层分区1 下白垩统青山组(k1q)青山组主要分布于鲁西地区的蒙阴、平邑、莱芜、邹平、临朐、沂源等盆地中及沂沭河流域的郯城、XX 县、沂水、安丘等地,其中以蒙阴盆地发育较好。青山组以中基性岩为主,火山岩系发育。按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由火山角砾岩、火山 集块岩、火山角砾凝灰岩及砾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分水岭组呈假整合接触。第二段:在蒙阴地区由凝灰岩与粉砂岩互层组成,上部及下部粒度粗,中部细,为青山组的重要层段。第三段:由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夹安山岩、玄武岩组成。2 上白垩统王氏组(k1w)王氏组分布于临朐、马站、XX 县、安丘等地。王氏组按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以紫红色、灰绿色砂岩、砂砾岩、砾岩、凝灰质砂砾岩为主,间夹页岩、粉砂岩,属河流相,局部属洪积相沉积,厚 42m。第二段:以黄绿色、灰绿色、灰黑色及紫色页岩、砂岩为主,属河湖相及湖相沉积,厚 5001600m。第三段:主要为灰紫、灰黄、灰绿色的砂砾岩,属河流相沉积,厚 300500m。(二) 、鲁东地层分区鲁东地区也分为下白垩统青山组(k1q) 、上白垩统王氏组(k1w) 。1 下白垩统青山组(k1q)青山组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区的诸城、胶州、即墨、莱西、莱阳等地,尤以诸城、莱阳一带出露良好。按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安山集块角砾岩等,厚度 10003700m。第二段:主要以流纹质角砾岩为主,厚度4002840m。第三段:主要岩性为安山岩,厚度 2601340m。2上白垩统王氏组(k1w)王氏组主要分布于诸城、莱阳等地。王氏组按岩性分为三段:第一段:由棕红色、灰绿色及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砾岩组成,属河流相沉积,厚 274827m。第二段:由棕红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砾岩组成,属河流、浅湖交互相沉积,厚 5271389m。第三段:上部由灰色、灰绿色及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下部由棕红色、灰色砾岩及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属河流相及牛轭湖相沉积,厚 3691457m。第五节 新生界新生界除缺失古新统地层外发育均比较齐全,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西北平原区及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地层的分布和岩相受构造及古地理控制较为明显,以陆相沉积为主,夹基性火山岩。近年来在济阳坳陷中发现海相沉积夹层。一、 第三系山东省第三系地层十分发育,全省三个地层区均有出露。(一) 、下第三系1 鲁西地层分区本区下第三系十分发育,分布在蒙阴、平邑、泰莱、汶口、肥城等盆地中。1923 年将新泰官庄附近的一套红色砂岩命名为官庄组(e2-3g) 。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粘土岩,中段夹泥灰岩,厚度 15452386 米。2 鲁东地层分区下第三系仅发育黄县组,分布于胶东半岛的黄县(今为龙口)一带。黄县组是一套含煤岩系,主要由碎屑岩、泥岩、煤、油页岩、泥质灰岩组成,最厚可达 1600m。3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本区自燕山运动以来,由于频繁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沉积坳陷,沉积了巨厚的下第三系,主要为灰色、杂色泥岩和砂岩互层,夹少量碳酸盐岩、油页岩和石膏,厚约 40005000m,是良好的储油岩系。共分为孔店组(e2k) 、沙河街组(e2-3s) 、东营组(e3d) 。(二) 、上第三系1 鲁西地层分区上第三系主要分布于临朐、昌乐、安丘、沂水及济宁、德州等地的中生代盆地内,由泥岩、粘土岩、砂岩、炭质页岩、硅藻土页岩、淡水灰岩及玄武岩组成,地层有牛山组(n1n) 、山旺组(n1s) 、尧山组(n1y) 、巴漏河组(n1b) 。其中山旺组是著名的中新世地层,产有丰富的化石,化石种类繁多,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等。山旺组产有丰富的硅藻土矿,呈灰白、灰绿色、白色,质轻,疏松多孔,质量好,除硅藻土外,还有厚度小、品位低的磷矿。2 鲁东地层分区本区上第三系发育不好,主要为栖霞县玄武岩组(nq) 、唐山棚组(nt) 。栖霞县玄武岩组和唐山棚组砾岩零星分布于栖霞城南之小方山,唐山棚之方山、花山、唐山及蓬莱西部西山等地。3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北平原由钻孔揭露广泛发育第三系地层。下第三系为棕红色、灰色、灰绿色泥岩、页岩、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夹灰岩、白云岩等。上第三系地层为河流相浅灰色及棕红色砂岩、泥岩沉积。本区分为馆陶组(n1g) 、明化镇组(n1m) 。馆陶组是一套灰白色砾状砂岩、细砂岩和棕红色的泥岩互层,底部为含石英、砂砾岩,岩性稳定,分布较普遍。明化镇组上部为土黄、棕黄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下部为棕红色泥岩夹粉细砂岩,厚600800m。二、 第四系从下更新统到全新统均有发育。堆积物成因类型复杂,分布与地貌有密切关系。地面所见的下更新统上部为灰白、灰绿色砂砾层;下部为灰白色、兰灰色粘土砾石层,为河湖相沉积。见于沂沐河中、下游的 XX 县小埠岭、临沂县豆家岭一带。中更新统分布在沂河中、下游及丘陵、山麓地区。为冲积、坡积、洪积的红色砂质粘土及黄褐色粘质砂层。上更新统分布广泛,各水系附近,沿海平原均有发育。为冲积、洪积的黄褐色粘质砂土、砂质粘土、砂及砂卵砾石等组成。山前地带发育坡积、洪积的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夹岩石碎块及砂砾透镜体。全新统成因类型复杂,分布广泛。为粘土、砂质粘土、粘质砂土及砂卵砾石等。鲁西、北平原经钻孔揭露下更新统主要为棕红、灰色粘土,砂质粘土夹砂层。中更新统为棕红、棕黄和灰绿色粘土及砂质粘土互层,夹数层粉细砂。上更新统为锈黄色黄土类土,岩性以粘质砂土为主,其次砂质粘土夹粉细砂透镜体,全新统为灰黄色、灰色粉砂、粘质砂土和灰黑色淤泥层。附一:浮来山地质概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山东历史文化名城 XX 县城西 9 公里处的浮来山,虽海拔仅米,但由于有“天下银杏第一树” ,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晚年曾居此校经,是山东省第四个省级地质公园,而名扬中外,成为一座即“有仙”又“有龙”的文化名山。?一、自然老人的馈赠?浮来山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 XX 县、沂水、沂南三县交界处。主峰有三座,佛来峰在北、浮来峰在西、飞来峰在东南,呈三足鼎立之热,皆属 XX 县管辖,最高处海拔米。保护区主要划定的地质遗迹和人文景观集中的三峰周围。?拥刂恃 慕嵌壤此担?浮来山地处沂沐断裂带的中部,其东西两侧,分布着昌邑大店、安丘XX 县、沂水汤头、 唐阝吾阝葛沟等四条地质大断裂。浮来山所在的汞丹山隆起区,是胶南隆起区和鲁东隆起区的分界线。构成浮来山山体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和砂、页岩。如果在灰岩发育的地区,浮来山的石灰岩根本不足挂齿,但在这一地区却成为稀有现象。因为不仅在浮来山以西30 千米以内没有石灰岩,而且由此向东根本就不会再见到石灰岩。所以古人将其命名为浮来、飞来,还是有点科学道理的。?据地质专家介绍,大约在四、五亿年之前,这一带还是汪洋大海,和其它地区一样,这里也形成过层层叠叠、漫无边际的沉积岩(石灰岩即其中一种),后来随着地面抬升,海水退去,在十分漫长的地质作用下,那些暴露在陆地的沉积岩,绝大部分被剥蚀的荡然无存。但是,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地质事件的发生,突然改变了浮来山一带的沉积岩的命运。那就是在浮来山的东西两则,同时分别发生了南北走向的地壳断裂,而被这两条断裂切下来的地壳,随之沉了下去,并由此躲过了被剥蚀的厄运得以保存下来。再后来,在地壳的继续变动中,那块曾经沉下去的地壳,又在汞丹山隆起时,被抬出了地面,于是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由石灰岩等构成的浮来山。由于抬升时东西两侧“用力”不均,西侧的升力大于东侧,又使本来呈水平状的岩层向东发生了倾斜,因此浮来山的岩层如今是近乎直立的产状。?二、人文旅游的胜地?浮来山是一座非常古老的文化名山,东距莒国故城(今 XX 县)9 千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期。周武王十三年(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封少昊之后兹舆期于莒。当时莒国的一位国君死后就葬于浮来山东北麓,即我们现今看到的浮来山八景之一莒子墓。著名的史籍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隐公和莒国国君莒子在浮来山执手结盟、共倡和平的史实(鲁)隐公八年,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据续高僧传记载:晋太元(公元 376398 年)间,高僧竺法汰背铜佛来此山住锡立寺,据此可以断定浮来山是北方佛教禅宗最早的传入山林之一。?在文学史上,浮来山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我国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故居定林寺就在佛来峰下。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 年)重修,总共三进院落,南北长 95 米,东西宽 52 米,自前向后,依次是大雄宝殿、校经楼、三教堂等。山东省政府于 1977 年将定林寺刘勰故居,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梁书),生于公元 465 年,死于 532 到 538 年。37 岁时,完成了“体大虑周” “文犀骇目,万舞动心”的旷世之作文心雕龙 ,晚年出家,法号慧地,栖息定林寺,埋头校经,圆寂后,葬于寺西塔林。校经楼即当年刘勰校经藏书之所,该楼为硬山双层建筑,原名毗卢阁,清同治十三年易现名。1962 年,为纪念文心雕龙成书 1460 年,郭沫若亲题“校经楼”并勒石以志。如今校经楼已经辟为刘勰研究资料中心,内陈刘勰塑像,生平介绍和“龙学”研究著作等。其光辉思想历经 15xx 年仍青春永驻,人们把文心雕龙和刘勰,称为浮来山人文意义上的“龙”和“仙” ,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定林寺内,更能称“仙”的是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天下银杏第一树” 。此树高米,干围米,荫及近二亩,清顺治甲午(公元 1654 年)莒州太守陈全国诗曰:“大树龙盘会诸候,烟云如盖笼浮丘。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多流。看来今古皆成幻,独子长生伴客游。 ”银杏王虽历三千年,至今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堪称天下奇观。?定林寺前的怪石峪,刻有“象山树”三个篆字,落款“隐士慧地题” ,传为刘勰亲笔,解放后建六角亭护之。亭南立有郭沫若所题“文心亭”石碑。关于“象山树”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说定林寺内银杏树大的象山;另一种说法是三字各有所指:“象”(同“像”)指寺内佛像, “山”指浮来山,“树”当然就是银杏王了,若按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