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农业发展工作打算_第1页
市农业局农业发展工作打算_第2页
市农业局农业发展工作打算_第3页
市农业局农业发展工作打算_第4页
市农业局农业发展工作打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市农业局农业发展工作打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对口项目和资金,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人才优势,依靠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和优质麦良种繁育基地、食用菌鲜品基地建设步伐。(一)工作重点1、扎实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聚拢惠农政策,整合项目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平原区 9 个粮食高产乡镇 50 万亩连片高产示范区为主,乡村整建制推进优质粮高产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和攻关田建设。加快制订、修订主要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行“统一供种和区域连片种植、统一深耕和秸秆还田、统一拌种和精量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等关键增产措施,依靠科技,加大投入,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加大示范攻关力度,带动全市粮食作物均衡增产,实现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将我市打造成为粮食核心区的优质高产示范区。积极发展优质麦良种繁育,做大做强优质麦良种繁育产业。XX 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 12 亿斤,全市优质麦良种繁育基地稳定在 15 万亩以上。2、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通过印发明白纸、群发手机短信、举办讲座培训、现场指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措施,一是指导群众抓好小麦苗期管理。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防治。继续通过发放施肥建议卡,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群众科学施肥;二是抓好高产创建示范方技术措施落实,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指导群众切实抓好小麦冬前管理。按照种子落地、管字上马的要求,落实化除、冬灌等技术措施,确保小麦壮苗越冬;三是指导群众大力调整秋冬播农业种植结构。把调整秋冬播农业种植结构,作为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农民扩大麦棉、麦菜、麦油等间作套种面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冬春设施蔬菜、传统名优蔬菜、加工出口蔬菜生产。3、全面完成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实施好沼气项目,巩固发展户用沼气,年底前完成农村沼气建设任务。着力建设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强力打造一批亮点工程。健全沼气服务体系,建管并重,提高沼气使用率,加强沼气安全使用知识培训,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研究示范。4、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立足我市特色,集聚技术、产业、资源优势,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快以冀屯乡为中心的无公害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抢抓星河生物食用菌加工项目建设机遇,推进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争创食用菌品牌,加快全国食用菌鲜品基地建设步伐。XX 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 35 万亩以上,各类食用菌大棚稳定在万座,总产达到亿公斤。花生面积稳定在 12 万亩以上,总产达到 4 万吨以上。发展特色林果采摘、苗木花卉观赏、太行山生态度假、休闲渔业、农家餐饮等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南太行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带。5、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米多奇、大北农、银龙、兴河生物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技术项目,完善管理制度,加快提档升级,扩大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我市优质麦和食用菌生产,签订单、建基地、扩市场、争项目、融资金,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不断打粗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打造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的企业集团。大力推动科研、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型企业与我市生产基地的紧密结合,组建高层次的产业化经营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农业。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着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抓好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协调和指导,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业效益。着力提高面包高筋粉、糕点低筋粉、面条饺子粉、营养强化粉等高档专用小麦粉比重,大力发展蔬菜挂面、方便面、烤馍片、雪米饼膨化系列等深加工。巩固饲料加工产业,积极发展玉米淀粉、变性淀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在巩固提高花生油系列产品的同时,大力开发花生饮料、花生酱等加工产品。要积极引进加工企业和加工新技术,扩大蔬菜、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深加工生产规模。以“三品一标”为基础,以名特优新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进一步完善品牌农业推进工作机制,实行强强联合,把品牌做大做强,做成名牌。围绕优势农产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良好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农产品品牌。遵循自愿、无偿、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农产品加工博览会等会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6、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县、乡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营主体,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建立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7、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建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强力推进“三品一标”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大农产品市场检测力度,建立健全质量追溯、标识、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全程监管,扩大市场准入品种和区域覆盖面。8、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按照既定目标和任务,继续推进阳光工程各个项目的培训任务。9、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正在常村镇常春社区积极协调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常村镇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抽调得力人员,着手对社区各村资产情况、成员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XX 年争取完成常村镇常春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二)工作保障措施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抢抓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实施的良好机遇,认真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整合科技力量,实施农科教一体化,组织攻关一批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等重大技术,力争在关键品种、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实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制度,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特点,利用科技下乡、新闻媒体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落实组装配套栽培技术。3、健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良种繁育、土壤质量监控、植物保护、农业信息、农民培训七大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按照建设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市的要求,巩固提高 11 个基层区域站建设,充实人员,完善装备,保障经费,规范运行,充分发挥作用。以农业“三品一标”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为重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巩固 15 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选育推广一批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积极推进原种化;加强土、肥、水等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健全土壤肥力监测网点,大力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50 万亩次以上;加强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服务站点,完善网络化管理和预警机制,提高疫病监测、预防、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 “农信通” 、手机短信等媒体,及时向社会提供政策、技术、气象、供求、价格等信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 “阳光工程”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创业素质和技能,依靠新型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4、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抓住国家加强城乡统筹、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全省唯一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优势,围绕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良田建设、沃土工程、沼气建设等工作,科学谋划一批综合性、基础性、公益性农业重大建设项目,以项目带动带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区外资本、个人资金投资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三)对市委、市政府的建议1、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从农业部门、各乡镇调配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等方式,对11 个区域站充实人员,并改善装备,保障经费,促进规范运行,巩固提高。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旱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山丘区灌排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提高农业抗灾能力。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落实农业各项工作经费;制定惠农政策;支持帮助争取农业项目,协调招商引资,争取市内外资金投资我市现代农业建设。4、继续加大对各类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贴息贷款支持力度。5、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形成政府主导、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对口项目和资金,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人才优势,依靠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和优质麦良种繁育基地、食用菌鲜品基地建设步伐。(一)工作重点1、扎实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聚拢惠农政策,整合项目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平原区 9 个粮食高产乡镇 50 万亩连片高产示范区为主,乡村整建制推进优质粮高产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和攻关田建设。加快制订、修订主要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行“统一供种和区域连片种植、统一深耕和秸秆还田、统一拌种和精量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等关键增产措施,依靠科技,加大投入,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加大示范攻关力度,带动全市粮食作物均衡增产,实现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将我市打造成为粮食核心区的优质高产示范区。积极发展优质麦良种繁育,做大做强优质麦良种繁育产业。XX 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 12 亿斤,全市优质麦良种繁育基地稳定在 15 万亩以上。2、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通过印发明白纸、群发手机短信、举办讲座培训、现场指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措施,一是指导群众抓好小麦苗期管理。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防治。继续通过发放施肥建议卡,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群众科学施肥;二是抓好高产创建示范方技术措施落实,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指导群众切实抓好小麦冬前管理。按照种子落地、管字上马的要求,落实化除、冬灌等技术措施,确保小麦壮苗越冬;三是指导群众大力调整秋冬播农业种植结构。把调整秋冬播农业种植结构,作为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农民扩大麦棉、麦菜、麦油等间作套种面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冬春设施蔬菜、传统名优蔬菜、加工出口蔬菜生产。3、全面完成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实施好沼气项目,巩固发展户用沼气,年底前完成农村沼气建设任务。着力建设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强力打造一批亮点工程。健全沼气服务体系,建管并重,提高沼气使用率,加强沼气安全使用知识培训,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研究示范。4、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立足我市特色,集聚技术、产业、资源优势,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快以冀屯乡为中心的无公害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抢抓星河生物食用菌加工项目建设机遇,推进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争创食用菌品牌,加快全国食用菌鲜品基地建设步伐。XX 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 35 万亩以上,各类食用菌大棚稳定在万座,总产达到亿公斤。花生面积稳定在 12 万亩以上,总产达到 4 万吨以上。发展特色林果采摘、苗木花卉观赏、太行山生态度假、休闲渔业、农家餐饮等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南太行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带。5、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米多奇、大北农、银龙、兴河生物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技术项目,完善管理制度,加快提档升级,扩大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我市优质麦和食用菌生产,签订单、建基地、扩市场、争项目、融资金,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不断打粗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打造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的企业集团。大力推动科研、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型企业与我市生产基地的紧密结合,组建高层次的产业化经营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农业。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着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抓好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协调和指导,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业效益。着力提高面包高筋粉、糕点低筋粉、面条饺子粉、营养强化粉等高档专用小麦粉比重,大力发展蔬菜挂面、方便面、烤馍片、雪米饼膨化系列等深加工。巩固饲料加工产业,积极发展玉米淀粉、变性淀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在巩固提高花生油系列产品的同时,大力开发花生饮料、花生酱等加工产品。要积极引进加工企业和加工新技术,扩大蔬菜、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深加工生产规模。以“三品一标”为基础,以名特优新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进一步完善品牌农业推进工作机制,实行强强联合,把品牌做大做强,做成名牌。围绕优势农产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良好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农产品品牌。遵循自愿、无偿、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农产品加工博览会等会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6、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县、乡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营主体,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建立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7、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建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强力推进“三品一标”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大农产品市场检测力度,建立健全质量追溯、标识、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全程监管,扩大市场准入品种和区域覆盖面。8、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按照既定目标和任务,继续推进阳光工程各个项目的培训任务。9、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正在常村镇常春社区积极协调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常村镇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抽调得力人员,着手对社区各村资产情况、成员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XX 年争取完成常村镇常春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二)工作保障措施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抢抓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实施的良好机遇,认真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整合科技力量,实施农科教一体化,组织攻关一批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等重大技术,力争在关键品种、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实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制度,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特点,利用科技下乡、新闻媒体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落实组装配套栽培技术。3、健全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良种繁育、土壤质量监控、植物保护、农业信息、农民培训七大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按照建设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市的要求,巩固提高 11 个基层区域站建设,充实人员,完善装备,保障经费,规范运行,充分发挥作用。以农业“三品一标”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为重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巩固 15 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选育推广一批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积极推进原种化;加强土、肥、水等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健全土壤肥力监测网点,大力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50 万亩次以上;加强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服务站点,完善网络化管理和预警机制,提高疫病监测、预防、控制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 “农信通” 、手机短信等媒体,及时向社会提供政策、技术、气象、供求、价格等信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 “阳光工程”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创业素质和技能,依靠新型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4、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抓住国家加强城乡统筹、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全省唯一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优势,围绕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良田建设、沃土工程、沼气建设等工作,科学谋划一批综合性、基础性、公益性农业重大建设项目,以项目带动带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区外资本、个人资金投资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三)对市委、市政府的建议1、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从农业部门、各乡镇调配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等方式,对11 个区域站充实人员,并改善装备,保障经费,促进规范运行,巩固提高。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旱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山丘区灌排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提高农业抗灾能力。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落实农业各项工作经费;制定惠农政策;支持帮助争取农业项目,协调招商引资,争取市内外资金投资我市现代农业建设。4、继续加大对各类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贴息贷款支持力度。5、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形成政府主导、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对口项目和资金,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人才优势,依靠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和优质麦良种繁育基地、食用菌鲜品基地建设步伐。(一)工作重点1、扎实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聚拢惠农政策,整合项目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平原区 9 个粮食高产乡镇 50 万亩连片高产示范区为主,乡村整建制推进优质粮高产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和攻关田建设。加快制订、修订主要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行“统一供种和区域连片种植、统一深耕和秸秆还田、统一拌种和精量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等关键增产措施,依靠科技,加大投入,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加大示范攻关力度,带动全市粮食作物均衡增产,实现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将我市打造成为粮食核心区的优质高产示范区。积极发展优质麦良种繁育,做大做强优质麦良种繁育产业。XX 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 12 亿斤,全市优质麦良种繁育基地稳定在 15 万亩以上。2、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通过印发明白纸、群发手机短信、举办讲座培训、现场指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措施,一是指导群众抓好小麦苗期管理。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防治。继续通过发放施肥建议卡,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群众科学施肥;二是抓好高产创建示范方技术措施落实,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指导群众切实抓好小麦冬前管理。按照种子落地、管字上马的要求,落实化除、冬灌等技术措施,确保小麦壮苗越冬;三是指导群众大力调整秋冬播农业种植结构。把调整秋冬播农业种植结构,作为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农民扩大麦棉、麦菜、麦油等间作套种面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冬春设施蔬菜、传统名优蔬菜、加工出口蔬菜生产。3、全面完成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实施好沼气项目,巩固发展户用沼气,年底前完成农村沼气建设任务。着力建设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强力打造一批亮点工程。健全沼气服务体系,建管并重,提高沼气使用率,加强沼气安全使用知识培训,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研究示范。4、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立足我市特色,集聚技术、产业、资源优势,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快以冀屯乡为中心的无公害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抢抓星河生物食用菌加工项目建设机遇,推进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争创食用菌品牌,加快全国食用菌鲜品基地建设步伐。XX 年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 35 万亩以上,各类食用菌大棚稳定在万座,总产达到亿公斤。花生面积稳定在 12 万亩以上,总产达到 4 万吨以上。发展特色林果采摘、苗木花卉观赏、太行山生态度假、休闲渔业、农家餐饮等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南太行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带。5、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米多奇、大北农、银龙、兴河生物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技术项目,完善管理制度,加快提档升级,扩大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我市优质麦和食用菌生产,签订单、建基地、扩市场、争项目、融资金,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不断打粗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打造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的企业集团。大力推动科研、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大型企业与我市生产基地的紧密结合,组建高层次的产业化经营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农业。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着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抓好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协调和指导,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业效益。着力提高面包高筋粉、糕点低筋粉、面条饺子粉、营养强化粉等高档专用小麦粉比重,大力发展蔬菜挂面、方便面、烤馍片、雪米饼膨化系列等深加工。巩固饲料加工产业,积极发展玉米淀粉、变性淀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在巩固提高花生油系列产品的同时,大力开发花生饮料、花生酱等加工产品。要积极引进加工企业和加工新技术,扩大蔬菜、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深加工生产规模。以“三品一标”为基础,以名特优新农产品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进一步完善品牌农业推进工作机制,实行强强联合,把品牌做大做强,做成名牌。围绕优势农产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良好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农产品品牌。遵循自愿、无偿、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交会、农产品加工博览会等会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6、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县、乡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营主体,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建立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7、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继续建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强力推进“三品一标”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大农产品市场检测力度,建立健全质量追溯、标识、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全程监管,扩大市场准入品种和区域覆盖面。8、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按照既定目标和任务,继续推进阳光工程各个项目的培训任务。9、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正在常村镇常春社区积极协调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常村镇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抽调得力人员,着手对社区各村资产情况、成员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XX 年争取完成常村镇常春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二)工作保障措施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抢抓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实施的良好机遇,认真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整合科技力量,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