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_第1页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_第2页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_第3页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_第4页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形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丰富农业内容,拓展现代农业功能,以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 48 个各类生态观光农业场所,去年接待游客 310 多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超过 1.5 亿元。我市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1.基础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大,我市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42.5%,其中 1000 亩以上的大中型湖泊有 89 个;丘陵山地植被丰富,30 万亩山地,植被履盖率 100%。依托山水紧依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先后建成了 4 个国家级、4 个省级森林公园、1 个自然保护区、2 个国家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0 多个休闲渔业垂钓区,以及一批湿地公园和生态农业园。2.功能类型多样。初步形成了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的旅游观光型,如虞山、穹隆山森林公园等;以采摘垂钓为主的农事参与型,如东山、西山果茶区、双山岛垂钓中心等;以人文历史、革命传统、农业“四新”技术展示为主的科普教育型,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未来农林大世界等;以名特优农产品品尝为主的美食餐饮型,如巴城阳澄湖大闸蟹碧玉主题公园等;以江南水乡、农家风俗体验为主的乡村度假型,如三山岛农家乐园等。3.投资主体多元。由 90 年代以政府投资建设森林公园为主,逐步转变为国有、集体、民资、外资等多元投入格局。已统计的各类观光农业园中,国有投资为主的占 27%、集体投资为主的占 10%、民资投入的占 49%、外资投入的占 14%,民资和外资已成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的主体。(二)尽管我市生态观光农业起步较早,近两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数量偏少,除了几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外,大部分园区建成规模只有 300 亩左右,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在数量与我市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少数地方意识不强,开发力度不大,已经建成的园区相当部分集中在比较单一的垂钓、餐饮项目上;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管理跟不上,园区内的道路交通、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宣传、营销、接待等管理服务不完备。(三)生态观光农业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次产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核心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资源环境,结合农林渔等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在农业与旅游的结合点上做,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为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提供机会。她顺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依托已建成的一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结合水产、畜牧、果茶等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科学制订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丰富功能结构,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和开发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力争到 XX 年,实现总产值 100 亿元。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1.保护。把保护放在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森林、水、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注重历史人文景观、 “鱼米之乡”民俗文化的保存,重视苏州精耕细作、特色农业的保留。2.提高。把提高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营造“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等各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提高资源质量;通过改善园区内外的交通条件和接待服务设施的条件,使游客能进、能游、能休,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培训,使游客尽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管理服务质量。3.开发。把开发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搞好各种资源的挖掘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生态自然条件,挖掘和利用珍稀树种,名优水产、特色花果,人文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迹资源,自然山水等资源,加快建设,扩大规模,增加总量。尤其要重视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提高生态观光农业的文化品位。(四)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加快推进。1.坚持科学规划。按照“适度超前、集中规划,分步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园区硬件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坚持围绕自然资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强化功能开发,根据区域特色和优势,优化功能定位,避免结构雷同,实施错位竞争。2.加快机制创新。按照投资方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管理方式企业化的原则,通过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各类资本共同投资开发;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做到职能明确,运转协调,灵活高效;创新服务机制,制订完善建设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观光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机制,把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单元” 。3.大力招商引资。在农业招商引资中,把生态观光农业项目作为重点,加强项目整合,加大宣传推介,认真组织开展境内外招商、促销活动,拓展招商渠道,努力吸引境内外资本向生态观光农业聚集,增强开发实力。原创,尽在知音 www.网络.com 网。4.加强政策扶持。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是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有效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政策扶持。农林部门主要是了解掌握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动态,加强分类指导,搞好跟踪服务。旅游部门重点是做好规划指导,积极把生态观光农业纳入旅游项目之中。财政、工商、国土、水利、供电、税务、金融等部门主要为生态观光农业在资金、登记、用地、用水、用电、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服务,为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形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丰富农业内容,拓展现代农业功能,以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 48 个各类生态观光农业场所,去年接待游客 310 多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超过 1.5 亿元。我市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1.基础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大,我市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42.5%,其中 1000 亩以上的大中型湖泊有 89 个;丘陵山地植被丰富,30 万亩山地,植被履盖率 100%。依托山水紧依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先后建成了 4 个国家级、4 个省级森林公园、1 个自然保护区、2 个国家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0 多个休闲渔业垂钓区,以及一批湿地公园和生态农业园。2.功能类型多样。初步形成了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的旅游观光型,如虞山、穹隆山森林公园等;以采摘垂钓为主的农事参与型,如东山、西山果茶区、双山岛垂钓中心等;以人文历史、革命传统、农业“四新”技术展示为主的科普教育型,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未来农林大世界等;以名特优农产品品尝为主的美食餐饮型,如巴城阳澄湖大闸蟹碧玉主题公园等;以江南水乡、农家风俗体验为主的乡村度假型,如三山岛农家乐园等。3.投资主体多元。由 90 年代以政府投资建设森林公园为主,逐步转变为国有、集体、民资、外资等多元投入格局。已统计的各类观光农业园中,国有投资为主的占 27%、集体投资为主的占 10%、民资投入的占 49%、外资投入的占 14%,民资和外资已成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的主体。(二)尽管我市生态观光农业起步较早,近两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数量偏少,除了几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外,大部分园区建成规模只有 300 亩左右,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在数量与我市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少数地方意识不强,开发力度不大,已经建成的园区相当部分集中在比较单一的垂钓、餐饮项目上;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管理跟不上,园区内的道路交通、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宣传、营销、接待等管理服务不完备。(三)生态观光农业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次产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核心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资源环境,结合农林渔等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在农业与旅游的结合点上做,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为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提供机会。她顺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依托已建成的一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结合水产、畜牧、果茶等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科学制订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丰富功能结构,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和开发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力争到 XX 年,实现总产值 100 亿元。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1.保护。把保护放在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森林、水、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注重历史人文景观、 “鱼米之乡”民俗文化的保存,重视苏州精耕细作、特色农业的保留。2.提高。把提高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营造“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等各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提高资源质量;通过改善园区内外的交通条件和接待服务设施的条件,使游客能进、能游、能休,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培训,使游客尽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管理服务质量。3.开发。把开发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搞好各种资源的挖掘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生态自然条件,挖掘和利用珍稀树种,名优水产、特色花果,人文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迹资源,自然山水等资源,加快建设,扩大规模,增加总量。尤其要重视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提高生态观光农业的文化品位。(四)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加快推进。1.坚持科学规划。按照“适度超前、集中规划,分步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搞好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规划,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园区硬件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坚持围绕自然资源、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强化功能开发,根据区域特色和优势,优化功能定位,避免结构雷同,实施错位竞争。2.加快机制创新。按照投资方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管理方式企业化的原则,通过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各类资本共同投资开发;创新管理机制,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做到职能明确,运转协调,灵活高效;创新服务机制,制订完善建设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观光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机制,把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单元” 。3.大力招商引资。在农业招商引资中,把生态观光农业项目作为重点,加强项目整合,加大宣传推介,认真组织开展境内外招商、促销活动,拓展招商渠道,努力吸引境内外资本向生态观光农业聚集,增强开发实力。原创,尽在知音 www.网络.com 网。4.加强政策扶持。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是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有效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政策扶持。农林部门主要是了解掌握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动态,加强分类指导,搞好跟踪服务。旅游部门重点是做好规划指导,积极把生态观光农业纳入旅游项目之中。财政、工商、国土、水利、供电、税务、金融等部门主要为生态观光农业在资金、登记、用地、用水、用电、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服务,为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形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丰富农业内容,拓展现代农业功能,以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 48 个各类生态观光农业场所,去年接待游客 310 多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超过 1.5 亿元。我市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1.基础资源丰富。水域面积大,我市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42.5%,其中 1000 亩以上的大中型湖泊有 89 个;丘陵山地植被丰富,30 万亩山地,植被履盖率 100%。依托山水紧依的独特自然风光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先后建成了 4 个国家级、4 个省级森林公园、1 个自然保护区、2 个国家级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0 多个休闲渔业垂钓区,以及一批湿地公园和生态农业园。2.功能类型多样。初步形成了以森林生态景观为主的旅游观光型,如虞山、穹隆山森林公园等;以采摘垂钓为主的农事参与型,如东山、西山果茶区、双山岛垂钓中心等;以人文历史、革命传统、农业“四新”技术展示为主的科普教育型,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未来农林大世界等;以名特优农产品品尝为主的美食餐饮型,如巴城阳澄湖大闸蟹碧玉主题公园等;以江南水乡、农家风俗体验为主的乡村度假型,如三山岛农家乐园等。3.投资主体多元。由 90 年代以政府投资建设森林公园为主,逐步转变为国有、集体、民资、外资等多元投入格局。已统计的各类观光农业园中,国有投资为主的占 27%、集体投资为主的占 10%、民资投入的占 49%、外资投入的占 14%,民资和外资已成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的主体。(二)尽管我市生态观光农业起步较早,近两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数量偏少,除了几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外,大部分园区建成规模只有 300 亩左右,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同时在数量与我市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少数地方意识不强,开发力度不大,已经建成的园区相当部分集中在比较单一的垂钓、餐饮项目上;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管理跟不上,园区内的道路交通、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宣传、营销、接待等管理服务不完备。(三)生态观光农业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次产业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核心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资源环境,结合农林渔等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在农业与旅游的结合点上做,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为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提供机会。她顺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更注重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依托已建成的一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结合水产、畜牧、果茶等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科学制订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丰富功能结构,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和开发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力争到 XX 年,实现总产值 100 亿元。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1.保护。把保护放在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首要位置,加强森林、水、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注重历史人文景观、 “鱼米之乡”民俗文化的保存,重视苏州精耕细作、特色农业的保留。2.提高。把提高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营造“春花、夏荫、秋色、冬景”等各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提高资源质量;通过改善园区内外的交通条件和接待服务设施的条件,使游客能进、能游、能休,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人员素质培训,使游客尽兴而来,满意而归,提高管理服务质量。3.开发。把开发作为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重要途径,搞好各种资源的挖掘和深层次开发利用,根据不同的生态自然条件,挖掘和利用珍稀树种,名优水产、特色花果,人文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迹资源,自然山水等资源,加快建设,扩大规模,增加总量。尤其要重视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提高生态观光农业的文化品位。(四)生态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