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第一学期初三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含试卷卷面分析)_第1页
xx-xx第一学期初三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含试卷卷面分析)_第2页
xx-xx第一学期初三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含试卷卷面分析)_第3页
xx-xx第一学期初三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含试卷卷面分析)_第4页
xx-xx第一学期初三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含试卷卷面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 第一学期初三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含试卷卷面分析)本次考试试题考查学生对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化学的过程与方法、从中体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情况,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全县考试成绩看比较理想,但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比较多。现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本卷共四个大题,与物理合堂使用,从整体上看: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力求体现时代性;试题体现一定的能力测试导向,考查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具有一定开创性、综合性,基本上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卷在结构和风格上注意重点知识的题量、试题的难易、题型的设置和分值的稳定,与重庆市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基本一致。二、考试的基本情况(一)全县情况本次考试最高分 70 分,最低分 2 分。(二)抽样情况卷:非选择题(由于选择试题是机器阅卷,卷阅卷抽样,样本大小 480 份)题 号 二 三 四得 分 率(%) 70.3 63.3 624三、学生答题分析(一)填空题、实验题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23 题、24 题、25 题、26 题、27 题的(3) 、28 题的(1) 、 (2) 、 (3) 、29 题的填表等均属于书本知识,但仍有不少的学生不能回答,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没有过关。2、规范性差:(1) 、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如:23 题的将两个氖原子写成“2Na、2He、2Ne2”;将两亚铁离子写成“Fe 、2Fe、 Fe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写成:CuCuO;CuO;25、26、27、28 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乱写生成物,字母的大小写不分,没有配平,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或生成物的状态等。(2)文字书写不规范:专有名词中的错别字-如吸附的“附”写成“呼、付等” , “水槽”的槽写成“糟、漕等” , “检查装置”写成“检察装置” 。(3)简答题的文字叙述不规范、繁琐、不准确。:如:煮死细菌、降低着火点、燃着点等4、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实验题上,27 题的推断题,28(3) (4)题、29 题的最后一个问。尤其是探究性试题,学生对它缺乏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往往从去分析问题,这样就很容易产生错误。(三)计算题的分析计算题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但仍出现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学生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肤浅、审题能力较差、计算能力差等,具体分析如下:1、化学方程式书写错。如:化学式错误,如将 CaCl2 写成 CaCl、Cl2Ca、 ;把 CaCO3 写成Na2CO3。不配平。不注明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更有甚者把化学方程式写成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错误、结果计算错误且有的结果用分数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平时多使用计算器,懒得去计算所致。3、计算题的书写格式不规范。如:只有比例式和结果而无对应项(未标明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际质量) 、不带单位、已知量用错、更有甚者只有答案等。四、教学建议针对本次期末测试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各校化学教研组要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各位教师对应到班级的质量分析,发挥测试的诊断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各校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双基、适当拓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基础,只有“双基”落实,才能去正确地分析和判断问题,才能更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重视和研究教材,要把落实“双基”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去设计达成。从本次测试来看,基本概念的教学、基本化学用语的教学、基本计算能力的教学、基本探究实验的教学等“双基”知识是一定要加强的部分,特别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督导落实。2强化实验教学、组织一定数量的探究活动活动与探究类型的题型近年来在各地中考题中频繁出现,重庆的中考题中也不例外。本次测试也暴露出实验教学仍是各校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实验细节的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等方面普遍失分。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科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教学中要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教学过程的喜悦;适当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并适当让学生亲自设计、实践,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能力。3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意新闻事件中的化学知识的渗透。教学中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4要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本次测试也反应出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规范答题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教会学生怎样看更清晰、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清楚、运用更灵活,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会分析,会应用。本次考试试题考查学生对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化学的过程与方法、从中体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情况,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全县考试成绩看比较理想,但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比较多。现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本卷共四个大题,与物理合堂使用,从整体上看: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力求体现时代性;试题体现一定的能力测试导向,考查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具有一定开创性、综合性,基本上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卷在结构和风格上注意重点知识的题量、试题的难易、题型的设置和分值的稳定,与重庆市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基本一致。二、考试的基本情况(一)全县情况本次考试最高分 70 分,最低分 2 分。(二)抽样情况卷:非选择题(由于选择试题是机器阅卷,卷阅卷抽样,样本大小 480 份)题 号 二 三 四得 分 率(%) 70.3 63.3 624三、学生答题分析(一)填空题、实验题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23 题、24 题、25 题、26 题、27 题的(3) 、28 题的(1) 、 (2) 、 (3) 、29 题的填表等均属于书本知识,但仍有不少的学生不能回答,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没有过关。2、规范性差:(1) 、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如:23 题的将两个氖原子写成“2Na、2He、2Ne2”;将两亚铁离子写成“Fe 、2Fe、 Fe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写成:CuCuO;CuO;25、26、27、28 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乱写生成物,字母的大小写不分,没有配平,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或生成物的状态等。(2)文字书写不规范:专有名词中的错别字-如吸附的“附”写成“呼、付等” , “水槽”的槽写成“糟、漕等” , “检查装置”写成“检察装置” 。(3)简答题的文字叙述不规范、繁琐、不准确。:如:煮死细菌、降低着火点、燃着点等4、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实验题上,27 题的推断题,28(3) (4)题、29 题的最后一个问。尤其是探究性试题,学生对它缺乏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往往从去分析问题,这样就很容易产生错误。(三)计算题的分析计算题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但仍出现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学生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肤浅、审题能力较差、计算能力差等,具体分析如下:1、化学方程式书写错。如:化学式错误,如将 CaCl2 写成 CaCl、Cl2Ca、 ;把 CaCO3 写成Na2CO3。不配平。不注明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更有甚者把化学方程式写成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错误、结果计算错误且有的结果用分数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平时多使用计算器,懒得去计算所致。3、计算题的书写格式不规范。如:只有比例式和结果而无对应项(未标明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际质量) 、不带单位、已知量用错、更有甚者只有答案等。四、教学建议针对本次期末测试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各校化学教研组要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各位教师对应到班级的质量分析,发挥测试的诊断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各校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双基、适当拓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基础,只有“双基”落实,才能去正确地分析和判断问题,才能更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重视和研究教材,要把落实“双基”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去设计达成。从本次测试来看,基本概念的教学、基本化学用语的教学、基本计算能力的教学、基本探究实验的教学等“双基”知识是一定要加强的部分,特别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督导落实。2强化实验教学、组织一定数量的探究活动活动与探究类型的题型近年来在各地中考题中频繁出现,重庆的中考题中也不例外。本次测试也暴露出实验教学仍是各校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实验细节的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等方面普遍失分。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科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将实验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教学中要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教学过程的喜悦;适当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并适当让学生亲自设计、实践,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能力。3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意新闻事件中的化学知识的渗透。教学中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4要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本次测试也反应出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灵活应用能力、规范答题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教会学生怎样看更清晰、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清楚、运用更灵活,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习,会分析,会应用。本次考试试题考查学生对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化学的过程与方法、从中体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掌握情况,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全县考试成绩看比较理想,但反映出来的问题还比较多。现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本卷共四个大题,与物理合堂使用,从整体上看:试题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力求体现时代性;试题体现一定的能力测试导向,考查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具有一定开创性、综合性,基本上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卷在结构和风格上注意重点知识的题量、试题的难易、题型的设置和分值的稳定,与重庆市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基本一致。二、考试的基本情况(一)全县情况本次考试最高分 70 分,最低分 2 分。(二)抽样情况卷:非选择题(由于选择试题是机器阅卷,卷阅卷抽样,样本大小 480 份)题 号 二 三 四得 分 率(%) 70.3 63.3 624三、学生答题分析(一)填空题、实验题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23 题、24 题、25 题、26 题、27 题的(3) 、28 题的(1) 、 (2) 、 (3) 、29 题的填表等均属于书本知识,但仍有不少的学生不能回答,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没有过关。2、规范性差:(1) 、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如:23 题的将两个氖原子写成“2Na、2He、2Ne2”;将两亚铁离子写成“Fe 、2Fe、 Fe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写成:CuCuO;CuO;25、26、27、28 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乱写生成物,字母的大小写不分,没有配平,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或生成物的状态等。(2)文字书写不规范:专有名词中的错别字-如吸附的“附”写成“呼、付等” , “水槽”的槽写成“糟、漕等” , “检查装置”写成“检察装置” 。(3)简答题的文字叙述不规范、繁琐、不准确。:如:煮死细菌、降低着火点、燃着点等4、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实验题上,27 题的推断题,28(3) (4)题、29 题的最后一个问。尤其是探究性试题,学生对它缺乏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往往从去分析问题,这样就很容易产生错误。(三)计算题的分析计算题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但仍出现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学生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肤浅、审题能力较差、计算能力差等,具体分析如下:1、化学方程式书写错。如:化学式错误,如将 CaCl2 写成 CaCl、Cl2Ca、 ;把 CaCO3 写成Na2CO3。不配平。不注明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更有甚者把化学方程式写成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错误、结果计算错误且有的结果用分数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平时多使用计算器,懒得去计算所致。3、计算题的书写格式不规范。如:只有比例式和结果而无对应项(未标明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际质量) 、不带单位、已知量用错、更有甚者只有答案等。四、教学建议针对本次期末测试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各校化学教研组要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各位教师对应到班级的质量分析,发挥测试的诊断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各校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双基、适当拓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基础,只有“双基”落实,才能去正确地分析和判断问题,才能更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重视和研究教材,要把落实“双基”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去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