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反思_1_第1页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_1_第2页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_1_第3页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_1_第4页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克和千克教学反思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的第 1 课时。“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整堂课我以“感受生活化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多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增加学生对“克与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与千克的观念,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里,我致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 1 克和 1 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如:片段一 、认识“克” ,感受 1 克。1、师: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1 克有多重?1 千克有多重?师出示: 1 克有重呢?瞧!这是什么?生齐声说:一角的硬币。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请你们先用手掂一掂 1 角硬币,感觉怎样?生:很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师:让天平告诉我们 1 枚 1 角硬币的重量吧!(简单介绍天平的各部分。 )我们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盘,移动游标,使天平左右两端保持平衡,结果怎么样?1 枚 2 分硬币大约有多重?(1 克)1 克的重量很轻很轻。师: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大约重 1 克?在你们带来的物品中能找到吗?(生找:回形针、两粒豆、乒乓球)师:10 枚 1 角硬币有多重?几克?(10 克)100 枚有多重?、1000 枚呢?片段二 、活动二:认识“千克” ,感受 1 千克和几千克。认识 1 千克:师:你们真棒!那么谁来估量一下这包盐的重量?师:谁估计得最准?一起看标注!(500 克)师:一袋盐 500 克,两袋呢?(1000 克)板书:500 克+500 克=1000 克师:我们用秤来称称看。这是什么秤?(盘秤)知道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这一大格就是 1 千克)老师示范: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 1 千克)板书 1 千克师: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计算得到的是1000 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 1 千克,你们发现了 1000 克和 1 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整个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了的亲手实践。从 1 克到 1000 克的逐一认识,都是有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和自我感受,掂一掂、拎一拎、称一称,这样的教学,学生最后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干巴巴的数学知识,而是我们为学生提供得一片天地,能让孩子的心灵在指尖舞动,让他们尽显思维,对这些数学知识有最深刻的了解。克和千克教学反思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的第 1 课时。“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整堂课我以“感受生活化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多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增加学生对“克与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与千克的观念,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里,我致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 1 克和 1 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如:片段一 、认识“克” ,感受 1 克。1、师: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1 克有多重?1 千克有多重?师出示: 1 克有重呢?瞧!这是什么?生齐声说:一角的硬币。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请你们先用手掂一掂 1 角硬币,感觉怎样?生:很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师:让天平告诉我们 1 枚 1 角硬币的重量吧!(简单介绍天平的各部分。 )我们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盘,移动游标,使天平左右两端保持平衡,结果怎么样?1 枚 2 分硬币大约有多重?(1 克)1 克的重量很轻很轻。师: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大约重 1 克?在你们带来的物品中能找到吗?(生找:回形针、两粒豆、乒乓球)师:10 枚 1 角硬币有多重?几克?(10 克)100 枚有多重?、1000 枚呢?片段二 、活动二:认识“千克” ,感受 1 千克和几千克。认识 1 千克:师:你们真棒!那么谁来估量一下这包盐的重量?师:谁估计得最准?一起看标注!(500 克)师:一袋盐 500 克,两袋呢?(1000 克)板书:500 克+500 克=1000 克师:我们用秤来称称看。这是什么秤?(盘秤)知道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这一大格就是 1 千克)老师示范: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 1 千克)板书 1 千克师: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计算得到的是1000 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 1 千克,你们发现了 1000 克和 1 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整个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了的亲手实践。从 1 克到 1000 克的逐一认识,都是有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和自我感受,掂一掂、拎一拎、称一称,这样的教学,学生最后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些干巴巴的数学知识,而是我们为学生提供得一片天地,能让孩子的心灵在指尖舞动,让他们尽显思维,对这些数学知识有最深刻的了解。克和千克教学反思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的第 1 课时。“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整堂课我以“感受生活化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多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增加学生对“克与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与千克的观念,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里,我致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 1 克和 1 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如:片段一 、认识“克” ,感受 1 克。1、师: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1 克有多重?1 千克有多重?师出示: 1 克有重呢?瞧!这是什么?生齐声说:一角的硬币。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请你们先用手掂一掂 1 角硬币,感觉怎样?生:很轻,几乎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师:让天平告诉我们 1 枚 1 角硬币的重量吧!(简单介绍天平的各部分。 )我们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盘,移动游标,使天平左右两端保持平衡,结果怎么样?1 枚 2 分硬币大约有多重?(1 克)1 克的重量很轻很轻。师:想一想,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也大约重 1 克?在你们带来的物品中能找到吗?(生找:回形针、两粒豆、乒乓球)师:10 枚 1 角硬币有多重?几克?(10 克)100 枚有多重?、1000 枚呢?片段二 、活动二:认识“千克” ,感受 1 千克和几千克。认识 1 千克:师:你们真棒!那么谁来估量一下这包盐的重量?师:谁估计得最准?一起看标注!(500 克)师:一袋盐 500 克,两袋呢?(1000 克)板书:500 克+500 克=1000 克师:我们用秤来称称看。这是什么秤?(盘秤)知道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这一大格就是 1 千克)老师示范: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 1 千克)板书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