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及评析_第1页
《惊弓之鸟》教学及评析_第2页
《惊弓之鸟》教学及评析_第3页
《惊弓之鸟》教学及评析_第4页
《惊弓之鸟》教学及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惊弓之鸟教学及评析惊弓之鸟教学及评析(一)袁 瑢 田本娜执 教:袁 瑢(上海市实验小学)评 析:田本娜(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授课时间:1980 年 11 月 28 日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第 44 课惊弓之鸟 , (出示课题)打开课本翻到 142 页,这一课你们已经预习过了,在预习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生:插图上更羸身上怎么没箭袋?还有他们打猎应该骑在马上的。生:我对这篇课文的第一节有一个问题,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这儿不应该用“射下来” 。师:你的意思是说既然不用箭怎么能说“射”呢,对吧?生:图画上画的更羸是在射鸟,鸟在上面,更羸在下面拉弓,拉弓的声音大雁怎能听得见?生:我来解答的问题,拉弓以后,这根弦在振动,弦一振动,空气也随着一起振动,振动的声音传到大雁那儿,大雁听到了,就心里害怕。生: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这里要用两个“直”字?生: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这“信不过”是不相信还是听不清?生:魏王更加奇怪了,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前面更羸已经说过了: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那么,魏王应该思考一番,认为这是对的,为什么还要问呢?师:好,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说明这一课你们是认真预习了。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一个来解决。评析:教师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预习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他们在预习中认真读书,真正动了天君,而且观察很细。提出的问题都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对于教师指导下面的阅读可以有的放矢。 师:“惊弓之鸟”是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这只鸟是只什么鸟?生:这只鸟是大雁。师: 对, 是大雁(板书: 大雁) 。注意,这个“雁”字是厂字头,里面有两个单立人,右边一共有四小横,大家要注意这个字的写法。 (出示雁的标本)这是一只大雁的标本。你们看看,雁的身体跟燕子、麻雀等比起来要大得多,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它大雁。关于大雁的生活习性你们知道些什么?生:大雁喜欢住在水池边。生:大雁还喜欢成群地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一起飞。师:对,大雁喜欢成群结队地一起飞。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来了,又从南方飞回北方。它们飞行的时候总是排成整齐的队伍,有的时候排成一字形,有的时候排成人字形。 “惊弓之鸟”这个故事里讲了几只大雁从远处飞来?生: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师:对,只有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 (板书:一只。 )评析:这一环节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学到了“大雁”是一种候鸟,通过观察标本,认识到大雁比燕子、麻雀要大得多,所以称为大雁,并指出了“雁”字的写法。关于大雁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讲出来,袁老师很重视调动学生的知识资源。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谁的事?生: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更羸的事情。师:对!(板书:更羸)更羸的“羸”下面中间部分是什么字?生:中间部分是“羊”字少了一横。师:“羊”少了一横?大家仔细看一看书上。生:更羸的“羸”字当中是个“羊”字。师:对了,一只羊的“羊”字(添写上“羊” ) 。(板书:赢)你们再看,这是什么字?生:这是“赢” 字,输赢的赢。 师:对,这两个字,字形很相像,但是它们的读音、写法、意义都不一样。要注意这读 li,更羸的羸;这读 yng,输赢的赢(学生读) 。在这课书里,还有一个多音字,大家看书上第六行有一个词“大王” ,在这里的“大”不读 d,应读 di。古时候称国王为 di 王,把拼音注上去。 (学生在书上注上拼音。 )(师让学生同座互相听读课文,并互相提意见。)师:我听了同学们的话,觉得大家都读得挺认真,听得也很仔细。读的同学都读正确了,但大家要求很高,还希望把人物的感情、语气读出来。我想,等学完以后就能读好了。评析: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很细致。先要学生讲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谁的事” 。接着分析了“羸”字的写法,并和“赢”字进行了字形、字音、字义的区别;又对“大王”的“大”字的读音进行了指导。最后,又读课文进行了检查,而且是调动学生互相检查,培养学生的听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分成两段。第一段从开始到 143 页的第一行“直掉下来” ,下边是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一边默读一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只要简单回答就可以了。(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生:我认为这一段主要是讲了更羸打猎的事。师:讲了更羸打猎当中的一件什么事呢?生:更羸射大雁的事。师:更羸是怎样射下大雁的呢?生: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一只大雁。师:对啊,这一段就是讲更羸不用箭射下一只大雁这么一件事。评析:教师重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开始阅读课文时,因为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先给该课文分了两段,但是,教师没有给每一段概括出主要内容,教师的用心是要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开始学生概括得不够完整,教师没有代替学生把要点讲出来,学生说得不准确时,教师再提问,最后概括出“这一段就是讲更羸不用箭射下一只大雁的事” 。学生的概括能力就是要这样一步一步训练,可见袁老师的耐心。 师: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讲这件事的呢?看课文的第一句话:“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短短一句话介绍了哪些内容?生:介绍了是谁、什么时候、什么人这些内容。生:这句话介绍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师:第一句话介绍了更羸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什么身份的人。他是射箭能手。 (板书:能手)“能手”是什么意思?生:“能手”就是这方面的技术很强。师:对,一个人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大家就称他为能手。 (在“能手” 前加上“射箭” ) 那么, “射箭能手”呢?生:“射箭能手”就是说射箭很准,百发百中的。生:射箭很准就说明射箭技术很高明。师:对。更羸还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在“射箭能手”前加“有名的” )他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评析:学习第一段,先学第一句话。提问学生:短短一句话介绍了哪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一句话要表达得完整。同时,老师从语言构造上,一步一步从“能手”到“射箭能手”再到“有名的射箭能手” ,说明用词要准确。 师:我们再看书上。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他们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些什么?生:更羸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师:他们看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板书: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更羸这样说,说明他很有把握,充满信心。刚才有个同学问,他既然不用箭,怎么能说是“射”下来呢?这问题谁能回答?生:这是更羸说的话。说是不用箭,照样可以和用箭一样,把一只大雁射下来,所以应该用“射”。师:你说得对!读这句话时要用肯定的语气。有几个字要读得重一些, “只要就” “拉” “射”都要重一点,谁来读一下?(生读“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一段。 )师:我觉得还可以读得重一些。 (师范读,生齐读。 )评析:这里教师指导朗读很到位,读这句话时,先指出“只要就” “拉” “射”都要读得重一点,学生读得不够理想,教师范读,学生读然后又齐读。为什么反复读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通过反复读,以加深理解。而且,在检查预习时,学生提出“他不用箭,怎么用射下来呢?”通过师生对话,明确了为什么用“射”字的道理。 师: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想一想这时候魏王是怎么想的?生:我想魏王是这样想的:难道更羸有这样大的本事?生:魏王是这样想的:一般射鸟的时候总是离不开箭的,箭也是离不开弓的,更羸说的是真的吗?生:魏王还会这样想:我活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过有人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生:在这里“信不过”就是不相信更羸的意思,不相信他的话。师:同学们都分析得很清楚。魏王从没听见过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事,而更羸却这么说。他觉得非常惊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以问:“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吗?生:更羸没有这样的本事,是因为大雁受过箭伤。评析:教师巧妙地提出“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想一想这时候魏王怎么想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魏王的心理活动。这样就把一句话理解得非常丰富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师:看看书上哪一节是说把大雁射下来的,读一读课文。(指名学生读第四小节:“更羸并不取箭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这一节就是讲更羸射大雁,只有一句话,是个长句子。你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长句子讲了几层意思?生:这个长句子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 ”这是说明更羸的动作。 “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这是讲大雁怎样掉下来的。师:对的,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讲更羸怎么射大雁的,他并不取箭,注意,这里不用“并”也可以的,现在用上“并”起什么作用?生:前面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后面他就是这样做的,所以用上个“并” 。师:这里用“并” 是加强语气,强调他不取箭。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结果怎样呢?“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这里用两个“直”字, “直往上飞”这个“直”什么意思?生:一直往上飞。师:“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这个“直”什么意思呢?生:笔直地掉下来。师:这句话读时要注意。 “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 ”把更羸的动作写得很具体,这时候旁边的人一定在注视着他怎么射大雁的,因此读到这里要稍微停顿一下。 “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这个嘣要读得短而有力,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读这几个小句子速度应该怎样?生:要读得快一些,因为那只大雁直往上飞,又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一下子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师:对啊,这几个小句子速度要读得快些。谁把这一小节读一下?要读得好(指名读这一小节。)生:“只听是嘣的一声响”这里她读得不够快。师:还有, “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 ” 这儿要停顿得长些。 “嘣”字要读得又短又有力,一起来读一下。(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师:好,你们看这幅插图画的是哪一个情节?生:画的是更羸并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那只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生:还画了第五节。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 “真有这样的本事!”因为图画上魏王抬头向上面看,所以,这幅画中也有第五节的内容。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因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抬头仔细看更羸怎样把大雁射下来, 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大雁还没有落到地上,还在半空里,所以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师:你们仔细看看,这只大雁在半空里怎么样了?生:它已经是头朝下,直往下面掉了。师:我觉得主要是画了更羸射大雁的情景,这时候,魏王已经看到大雁掉下来了,他心里感到很惊奇。评析:教师很细致地指导学生理解字词句和朗读,并通过对照课文、观察插图,将观察、读书、思考结合起来,师生对话气氛活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惊弓之鸟教学及评析(一)袁 瑢 田本娜执 教:袁 瑢(上海市实验小学)评 析:田本娜(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授课时间:1980 年 11 月 28 日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第 44 课惊弓之鸟 , (出示课题)打开课本翻到 142 页,这一课你们已经预习过了,在预习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生:插图上更羸身上怎么没箭袋?还有他们打猎应该骑在马上的。生:我对这篇课文的第一节有一个问题,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这儿不应该用“射下来” 。师:你的意思是说既然不用箭怎么能说“射”呢,对吧?生:图画上画的更羸是在射鸟,鸟在上面,更羸在下面拉弓,拉弓的声音大雁怎能听得见?生:我来解答的问题,拉弓以后,这根弦在振动,弦一振动,空气也随着一起振动,振动的声音传到大雁那儿,大雁听到了,就心里害怕。生: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这里要用两个“直”字?生: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这“信不过”是不相信还是听不清?生:魏王更加奇怪了,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前面更羸已经说过了: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那么,魏王应该思考一番,认为这是对的,为什么还要问呢?师:好,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说明这一课你们是认真预习了。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一个来解决。评析:教师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预习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他们在预习中认真读书,真正动了天君,而且观察很细。提出的问题都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对于教师指导下面的阅读可以有的放矢。 师:“惊弓之鸟”是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这只鸟是只什么鸟?生:这只鸟是大雁。师: 对, 是大雁(板书: 大雁) 。注意,这个“雁”字是厂字头,里面有两个单立人,右边一共有四小横,大家要注意这个字的写法。 (出示雁的标本)这是一只大雁的标本。你们看看,雁的身体跟燕子、麻雀等比起来要大得多,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它大雁。关于大雁的生活习性你们知道些什么?生:大雁喜欢住在水池边。生:大雁还喜欢成群地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一起飞。师:对,大雁喜欢成群结队地一起飞。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来了,又从南方飞回北方。它们飞行的时候总是排成整齐的队伍,有的时候排成一字形,有的时候排成人字形。 “惊弓之鸟”这个故事里讲了几只大雁从远处飞来?生: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师:对,只有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 (板书:一只。 )评析:这一环节重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学到了“大雁”是一种候鸟,通过观察标本,认识到大雁比燕子、麻雀要大得多,所以称为大雁,并指出了“雁”字的写法。关于大雁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讲出来,袁老师很重视调动学生的知识资源。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谁的事?生: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更羸的事情。师:对!(板书:更羸)更羸的“羸”下面中间部分是什么字?生:中间部分是“羊”字少了一横。师:“羊”少了一横?大家仔细看一看书上。生:更羸的“羸”字当中是个“羊”字。师:对了,一只羊的“羊”字(添写上“羊” ) 。(板书:赢)你们再看,这是什么字?生:这是“赢” 字,输赢的赢。 师:对,这两个字,字形很相像,但是它们的读音、写法、意义都不一样。要注意这读 li,更羸的羸;这读 yng,输赢的赢(学生读) 。在这课书里,还有一个多音字,大家看书上第六行有一个词“大王” ,在这里的“大”不读 d,应读 di。古时候称国王为 di 王,把拼音注上去。 (学生在书上注上拼音。 )(师让学生同座互相听读课文,并互相提意见。)师:我听了同学们的话,觉得大家都读得挺认真,听得也很仔细。读的同学都读正确了,但大家要求很高,还希望把人物的感情、语气读出来。我想,等学完以后就能读好了。评析: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很细致。先要学生讲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谁的事” 。接着分析了“羸”字的写法,并和“赢”字进行了字形、字音、字义的区别;又对“大王”的“大”字的读音进行了指导。最后,又读课文进行了检查,而且是调动学生互相检查,培养学生的听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分成两段。第一段从开始到 143 页的第一行“直掉下来” ,下边是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一边默读一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只要简单回答就可以了。(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生:我认为这一段主要是讲了更羸打猎的事。师:讲了更羸打猎当中的一件什么事呢?生:更羸射大雁的事。师:更羸是怎样射下大雁的呢?生: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一只大雁。师:对啊,这一段就是讲更羸不用箭射下一只大雁这么一件事。评析:教师重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开始阅读课文时,因为是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先给该课文分了两段,但是,教师没有给每一段概括出主要内容,教师的用心是要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开始学生概括得不够完整,教师没有代替学生把要点讲出来,学生说得不准确时,教师再提问,最后概括出“这一段就是讲更羸不用箭射下一只大雁的事” 。学生的概括能力就是要这样一步一步训练,可见袁老师的耐心。 师: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讲这件事的呢?看课文的第一句话:“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短短一句话介绍了哪些内容?生:介绍了是谁、什么时候、什么人这些内容。生:这句话介绍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师:第一句话介绍了更羸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什么身份的人。他是射箭能手。 (板书:能手)“能手”是什么意思?生:“能手”就是这方面的技术很强。师:对,一个人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大家就称他为能手。 (在“能手” 前加上“射箭” ) 那么, “射箭能手”呢?生:“射箭能手”就是说射箭很准,百发百中的。生:射箭很准就说明射箭技术很高明。师:对。更羸还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在“射箭能手”前加“有名的” )他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评析:学习第一段,先学第一句话。提问学生:短短一句话介绍了哪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一句话要表达得完整。同时,老师从语言构造上,一步一步从“能手”到“射箭能手”再到“有名的射箭能手” ,说明用词要准确。 师:我们再看书上。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他们看到了什么?又说了些什么?生:更羸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师:他们看到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板书: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更羸这样说,说明他很有把握,充满信心。刚才有个同学问,他既然不用箭,怎么能说是“射”下来呢?这问题谁能回答?生:这是更羸说的话。说是不用箭,照样可以和用箭一样,把一只大雁射下来,所以应该用“射”。师:你说得对!读这句话时要用肯定的语气。有几个字要读得重一些, “只要就” “拉” “射”都要重一点,谁来读一下?(生读“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一段。 )师:我觉得还可以读得重一些。 (师范读,生齐读。 )评析:这里教师指导朗读很到位,读这句话时,先指出“只要就” “拉” “射”都要读得重一点,学生读得不够理想,教师范读,学生读然后又齐读。为什么反复读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通过反复读,以加深理解。而且,在检查预习时,学生提出“他不用箭,怎么用射下来呢?”通过师生对话,明确了为什么用“射”字的道理。 师: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想一想这时候魏王是怎么想的?生:我想魏王是这样想的:难道更羸有这样大的本事?生:魏王是这样想的:一般射鸟的时候总是离不开箭的,箭也是离不开弓的,更羸说的是真的吗?生:魏王还会这样想:我活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过有人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生:在这里“信不过”就是不相信更羸的意思,不相信他的话。师:同学们都分析得很清楚。魏王从没听见过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事,而更羸却这么说。他觉得非常惊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所以问:“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真有这样的本事吗?生:更羸没有这样的本事,是因为大雁受过箭伤。评析:教师巧妙地提出“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想一想这时候魏王怎么想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想象。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魏王的心理活动。这样就把一句话理解得非常丰富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师:看看书上哪一节是说把大雁射下来的,读一读课文。(指名学生读第四小节:“更羸并不取箭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这一节就是讲更羸射大雁,只有一句话,是个长句子。你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长句子讲了几层意思?生:这个长句子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 ”这是说明更羸的动作。 “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这是讲大雁怎样掉下来的。师:对的,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讲更羸怎么射大雁的,他并不取箭,注意,这里不用“并”也可以的,现在用上“并”起什么作用?生:前面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后面他就是这样做的,所以用上个“并” 。师:这里用“并” 是加强语气,强调他不取箭。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结果怎样呢?“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这里用两个“直”字, “直往上飞”这个“直”什么意思?生:一直往上飞。师:“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这个“直”什么意思呢?生:笔直地掉下来。师:这句话读时要注意。 “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 ”把更羸的动作写得很具体,这时候旁边的人一定在注视着他怎么射大雁的,因此读到这里要稍微停顿一下。 “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这个嘣要读得短而有力,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读这几个小句子速度应该怎样?生:要读得快一些,因为那只大雁直往上飞,又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一下子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师:对啊,这几个小句子速度要读得快些。谁把这一小节读一下?要读得好(指名读这一小节。)生:“只听是嘣的一声响”这里她读得不够快。师:还有, “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 ” 这儿要停顿得长些。 “嘣”字要读得又短又有力,一起来读一下。(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师:好,你们看这幅插图画的是哪一个情节?生:画的是更羸并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那只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生:还画了第五节。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 “真有这样的本事!”因为图画上魏王抬头向上面看,所以,这幅画中也有第五节的内容。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因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抬头仔细看更羸怎样把大雁射下来, 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大雁还没有落到地上,还在半空里,所以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师:你们仔细看看,这只大雁在半空里怎么样了?生:它已经是头朝下,直往下面掉了。师:我觉得主要是画了更羸射大雁的情景,这时候,魏王已经看到大雁掉下来了,他心里感到很惊奇。评析:教师很细致地指导学生理解字词句和朗读,并通过对照课文、观察插图,将观察、读书、思考结合起来,师生对话气氛活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惊弓之鸟教学及评析(一)袁 瑢 田本娜执 教:袁 瑢(上海市实验小学)评 析:田本娜(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授课时间:1980 年 11 月 28 日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第 44 课惊弓之鸟 , (出示课题)打开课本翻到 142 页,这一课你们已经预习过了,在预习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生:插图上更羸身上怎么没箭袋?还有他们打猎应该骑在马上的。生:我对这篇课文的第一节有一个问题,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这儿不应该用“射下来” 。师:你的意思是说既然不用箭怎么能说“射”呢,对吧?生:图画上画的更羸是在射鸟,鸟在上面,更羸在下面拉弓,拉弓的声音大雁怎能听得见?生:我来解答的问题,拉弓以后,这根弦在振动,弦一振动,空气也随着一起振动,振动的声音传到大雁那儿,大雁听到了,就心里害怕。生: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这里要用两个“直”字?生: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这“信不过”是不相信还是听不清?生:魏王更加奇怪了,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前面更羸已经说过了: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那么,魏王应该思考一番,认为这是对的,为什么还要问呢?师:好,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说明这一课你们是认真预习了。这些问题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一个来解决。评析:教师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预习的做法是非常必要的,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他们在预习中认真读书,真正动了天君,而且观察很细。提出的问题都是课文内容的要点,对于教师指导下面的阅读可以有的放矢。 师:“惊弓之鸟”是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这只鸟是只什么鸟?生:这只鸟是大雁。师: 对, 是大雁(板书: 大雁) 。注意,这个“雁”字是厂字头,里面有两个单立人,右边一共有四小横,大家要注意这个字的写法。 (出示雁的标本)这是一只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