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学反思_第1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_第2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_第3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_第4页
《数一数》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一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依据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可以说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三方面谈谈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一、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其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生汇报数熊猫的方法时,我尊重学生的思考方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数法来数,学生利用跳数的方法,2、4、6、8、10、12,2 个 2 个的数出了熊猫的个数,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并进一步思考,每次数几个,数了几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地演示,从而抽象出所表示的 6 个 2,并列出了6 个 2 连加的算式。后面几种方法的汇报中,我们看到,学生应用这种数学思考模型对 4 个 3,3 个4,2 个 6 的抽象进行完整地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我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二、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座的各位老师看了这节课,可能会觉得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低了一些,但如果跳出教材,从数学教学宏观的角度来看这节课,我们就不能仅局限于一节课知识含量的多少。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精神、数学思考、研究方法。这节课是二年级数与代数的第一课,数与代数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我在这节课上,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它做大、做细,整节课中用多种方法数熊猫、从不同观察角度数队形都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经历抽象、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初中、高中代数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从长远来看,教师应具备这种课程意识,用扎实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领悟、逐步完整、逐步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关注课堂生成。生成 1、在课上,有这样一个片段:学生 2 个2 个的数出熊猫的个数之后,用 6 个 2 表示,我问:谁能把刚才数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一位同学脱口而出 62,直接说出了乘法。于是我说:那我得请教一下这位小老师,62 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表示 6 个 2。我又问:那可不可以用26,他却说不行。于是,我说:看来,这位同学对乘法还不是十分了解,要想和乘法交上好朋友,我们必须要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对乘法有所了解,但那只是一种潜意识的认识,对几个几还没有真正理解。尽管他说出了乘法,还应该从扎实几个几的意义出发,适时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处理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要想真正认识乘法,还应该有一些相关知识的积累,凡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带着思考、带着问题投入后面的学习。生成 2、在课的最后,学生感受到用连加法解决 280 个 3,350 个 3 这样的问题非常麻烦,这时,一个小男孩大声喊道:“该用乘法了!”我走到开始提出乘法的那个男孩跟前,问他:“这回你怎么想?”他说:“可以用乘法。 ”我又问:“这回你又说出乘法,你的心情和刚才一样吗?是不是更自信了?”只见他坚定地点点头。这个例子使我感到,我们应该改变以往过于强调现成结果的教学,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使他们在充分的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将头脑中不规范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为科学的结论,并从中感到数学发现的乐趣,享受到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但是,感到遗憾和不足的是,我忽略了那个在课堂上大声喊出乘法的学生,如果能顺势问问他:“你为什么说用乘法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处理就更好了。教师在备课时会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了做充分的预设,但生成对应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活生生的人,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抓住课堂生成,机智调整,会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资源,这样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精彩。这节课,我依据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可以说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三方面谈谈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一、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其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生汇报数熊猫的方法时,我尊重学生的思考方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数法来数,学生利用跳数的方法,2、4、6、8、10、12,2 个 2 个的数出了熊猫的个数,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并进一步思考,每次数几个,数了几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地演示,从而抽象出所表示的 6 个 2,并列出了6 个 2 连加的算式。后面几种方法的汇报中,我们看到,学生应用这种数学思考模型对 4 个 3,3 个4,2 个 6 的抽象进行完整地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我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二、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座的各位老师看了这节课,可能会觉得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低了一些,但如果跳出教材,从数学教学宏观的角度来看这节课,我们就不能仅局限于一节课知识含量的多少。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精神、数学思考、研究方法。这节课是二年级数与代数的第一课,数与代数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我在这节课上,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它做大、做细,整节课中用多种方法数熊猫、从不同观察角度数队形都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经历抽象、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初中、高中代数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从长远来看,教师应具备这种课程意识,用扎实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领悟、逐步完整、逐步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关注课堂生成。生成 1、在课上,有这样一个片段:学生 2 个2 个的数出熊猫的个数之后,用 6 个 2 表示,我问:谁能把刚才数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一位同学脱口而出 62,直接说出了乘法。于是我说:那我得请教一下这位小老师,62 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表示 6 个 2。我又问:那可不可以用26,他却说不行。于是,我说:看来,这位同学对乘法还不是十分了解,要想和乘法交上好朋友,我们必须要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对乘法有所了解,但那只是一种潜意识的认识,对几个几还没有真正理解。尽管他说出了乘法,还应该从扎实几个几的意义出发,适时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处理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要想真正认识乘法,还应该有一些相关知识的积累,凡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带着思考、带着问题投入后面的学习。生成 2、在课的最后,学生感受到用连加法解决 280 个 3,350 个 3 这样的问题非常麻烦,这时,一个小男孩大声喊道:“该用乘法了!”我走到开始提出乘法的那个男孩跟前,问他:“这回你怎么想?”他说:“可以用乘法。 ”我又问:“这回你又说出乘法,你的心情和刚才一样吗?是不是更自信了?”只见他坚定地点点头。这个例子使我感到,我们应该改变以往过于强调现成结果的教学,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使他们在充分的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将头脑中不规范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为科学的结论,并从中感到数学发现的乐趣,享受到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但是,感到遗憾和不足的是,我忽略了那个在课堂上大声喊出乘法的学生,如果能顺势问问他:“你为什么说用乘法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处理就更好了。教师在备课时会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了做充分的预设,但生成对应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活生生的人,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抓住课堂生成,机智调整,会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资源,这样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精彩。这节课,我依据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可以说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三方面谈谈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一、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其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生汇报数熊猫的方法时,我尊重学生的思考方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数法来数,学生利用跳数的方法,2、4、6、8、10、12,2 个 2 个的数出了熊猫的个数,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并进一步思考,每次数几个,数了几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地演示,从而抽象出所表示的 6 个 2,并列出了6 个 2 连加的算式。后面几种方法的汇报中,我们看到,学生应用这种数学思考模型对 4 个 3,3 个4,2 个 6 的抽象进行完整地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我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二、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座的各位老师看了这节课,可能会觉得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低了一些,但如果跳出教材,从数学教学宏观的角度来看这节课,我们就不能仅局限于一节课知识含量的多少。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精神、数学思考、研究方法。这节课是二年级数与代数的第一课,数与代数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我在这节课上,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它做大、做细,整节课中用多种方法数熊猫、从不同观察角度数队形都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经历抽象、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初中、高中代数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从长远来看,教师应具备这种课程意识,用扎实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领悟、逐步完整、逐步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关注课堂生成。生成 1、在课上,有这样一个片段:学生 2 个2 个的数出熊猫的个数之后,用 6 个 2 表示,我问:谁能把刚才数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一位同学脱口而出 62,直接说出了乘法。于是我说:那我得请教一下这位小老师,62 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表示 6 个 2。我又问:那可不可以用26,他却说不行。于是,我说:看来,这位同学对乘法还不是十分了解,要想和乘法交上好朋友,我们必须要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对乘法有所了解,但那只是一种潜意识的认识,对几个几还没有真正理解。尽管他说出了乘法,还应该从扎实几个几的意义出发,适时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处理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要想真正认识乘法,还应该有一些相关知识的积累,凡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带着思考、带着问题投入后面的学习。生成 2、在课的最后,学生感受到用连加法解决 280 个 3,350 个 3 这样的问题非常麻烦,这时,一个小男孩大声喊道:“该用乘法了!”我走到开始提出乘法的那个男孩跟前,问他:“这回你怎么想?”他说:“可以用乘法。 ”我又问:“这回你又说出乘法,你的心情和刚才一样吗?是不是更自信了?”只见他坚定地点点头。这个例子使我感到,我们应该改变以往过于强调现成结果的教学,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使他们在充分的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合作交流中,将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