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说课设计_1_第1页
《称象》说课设计_1_第2页
《称象》说课设计_1_第3页
《称象》说课设计_1_第4页
《称象》说课设计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称象说课设计【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 21课称象 。本组教材是围绕“动脑筋,想办法”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 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课文是一则历史故事,记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曹冲称象”原是一则民间传说,作者根据这一传说精心构思,按照“遇难题” 、 “议办法” 、 “点结果”思路展开的, “遇难题”大象到底有多重;“议办法”曹冲显示才智;“点结果”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固然称出了重量。最后的结果点示照应了上文,起到了映衬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认识“称、象”等 13 个生字,会写“再、象”等 6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3、能曹冲称象的故事收到启发。4、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点及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果然”等词的意思,知道“直” 、 “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课文第 34 自然段) 。【说教学理念】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把握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挖掘教材内蕴,因势利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说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说说重点段落(3、4、5 自然段)的教学过程。一、读议思悟,突破重点(一) 学习第 3 段1朗读第 3 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 ,再让学生理解第 3 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 4 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 (“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二)学习第 4、5 段。1朗读第 4 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 “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 “沿着水面” “船舷” “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2朗读第 5 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1)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 “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观看称象过程的课件,或让他们亲自做实验,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到学习,研究,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尝试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我要不断进取,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具生命力。【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 21课称象 。本组教材是围绕“动脑筋,想办法”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 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课文是一则历史故事,记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曹冲称象”原是一则民间传说,作者根据这一传说精心构思,按照“遇难题” 、 “议办法” 、 “点结果”思路展开的, “遇难题”大象到底有多重;“议办法”曹冲显示才智;“点结果”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固然称出了重量。最后的结果点示照应了上文,起到了映衬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认识“称、象”等 13 个生字,会写“再、象”等 6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3、能曹冲称象的故事收到启发。4、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点及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果然”等词的意思,知道“直” 、 “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课文第 34 自然段) 。【说教学理念】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把握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挖掘教材内蕴,因势利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说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说说重点段落(3、4、5 自然段)的教学过程。一、读议思悟,突破重点(一) 学习第 3 段1朗读第 3 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 ,再让学生理解第 3 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 4 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 (“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二)学习第 4、5 段。1朗读第 4 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 “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 “沿着水面” “船舷” “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2朗读第 5 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1)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 “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观看称象过程的课件,或让他们亲自做实验,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到学习,研究,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尝试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我要不断进取,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具生命力。【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 21课称象 。本组教材是围绕“动脑筋,想办法”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 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课文是一则历史故事,记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曹冲称象”原是一则民间传说,作者根据这一传说精心构思,按照“遇难题” 、 “议办法” 、 “点结果”思路展开的, “遇难题”大象到底有多重;“议办法”曹冲显示才智;“点结果”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固然称出了重量。最后的结果点示照应了上文,起到了映衬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认识“称、象”等 13 个生字,会写“再、象”等 6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3、能曹冲称象的故事收到启发。4、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学重点及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果然”等词的意思,知道“直” 、 “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课文第 34 自然段) 。【说教学理念】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把握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挖掘教材内蕴,因势利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说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说说重点段落(3、4、5 自然段)的教学过程。一、读议思悟,突破重点(一) 学习第 3 段1朗读第 3 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引导学生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2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办法行吗?(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 ,再让学生理解第 3 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 4 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 )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 (“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二)学习第 4、5 段。1朗读第 4 段,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 “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 “沿着水面” “船舷” “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2朗读第 5 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1)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2) “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