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上网40小时:全民网瘾背后的数字鸿沟_第1页
一周上网40小时:全民网瘾背后的数字鸿沟_第2页
一周上网40小时:全民网瘾背后的数字鸿沟_第3页
一周上网40小时:全民网瘾背后的数字鸿沟_第4页
一周上网40小时:全民网瘾背后的数字鸿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周上网 40 小时:全民网瘾背后的数字鸿沟电脑报记者程朋 李好宇一周上网 40 小时,这一正在拟定中的网瘾标准,轻而易举地将全世界最庞大的网民群体划入了“网瘾者”的范围。全民网瘾就如同一张贴在中国互联网面孔上的争议性标签,立即在中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中国是否已经陷入全民网瘾?但是,比起“网瘾是不是贬义词”这样的争议本身,对整个中国社会更具有深刻穿透力的则是,以“80 后” 、 “90 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与互联网高度捆绑所营造出的特殊现象,已经让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年龄群体之间赫然出现一条深深的“数字鸿沟” 。这种“数字鸿沟”不断地以价值冲突、认知差异、思想碰撞等各种形式,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围绕“全民网瘾”所产生的这场争论,更如同一面镜子,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在思想文化、人文价值等方面所发生的激烈碰撞和深刻改变。未来 10 年, “全民网瘾”的争论注定会继续下去,甚至更加激烈,整个中国社会也注定要在“数字鸿沟”的碰撞和影响下跋涉前行。一个青年演员的另类成名青年演员祖峰在中国电视史上创造了一个离经叛道的表演纪录;一个反面形象的角色,却在互联网上留下了一个极为另类的评价第一个被网瘾一代集体认知的反面角色。祖峰在 XX 年火爆中国的谍战剧潜伏中扮演国民党情报人员李涯。作为曾经打入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谍战人员,李涯心狠手辣,冷血无情,可谓剧中余则成的最大对手。可以说李涯这个角色之所以能在网上引起如此轰动,跟祖峰本人对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不无关系。但事情远远没有这样简单,与以往单纯地将影视人物分为正面和反面不同,在以高度依赖互联网的年轻一代为主的收视群体中,却破天荒地从职场的角度去审视这个角色。在各大网站“潜伏”专区中,讨论李涯的帖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角色,甚至包括主角余则成。在一些大型论坛,年轻一代的观众已经将李涯的职业生涯与职场生存联系起来,讨论“李涯是不是老板赏识的员工类型”这样的话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孔艺霏甚至和李涯扮演者祖峰在网站上公开探讨起“李涯是不是职场教科书” ,这事实上已经超越了演员本身,更多的是对这个反面角色本身某些特定方面的认知。“这种针对反面人物的集体认知在以往几乎是没有的,李涯这个角色算是开了一个先河。 ”对记者说这话的是曾经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自由影评人的罗中海。他拿出了一本上世纪 80 年代的大众电影 ,上面有一张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的剧照。“当初陈佩斯的父亲陈强凭借南霸天这个角色一举成名,在观众中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当时包括社会舆论和全体观众都是将目光聚集在陈强这个演员对南霸天角色的成功扮演上,关注的是陈强的演技,而对南霸天这个角色是持彻底否定的态度,这就是一个大坏蛋,一个万人唾弃的阶级敌人,这一点跟李涯的遭遇有很大不同。 ”网友“我是老古董”曾经参与过网上李涯帖子的讨论,他谈起这个话题不以为意:“大家也知道他是个特务,需要被否定。但只不过大家的目光更多聚集在这个角色人物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对现实职场生存的影响上,这并不代表大家认同这个人代表的其他东西。 ”网瘾现象改变年轻一代的价值评判为什么对李涯的这种另类认知不会出现在我们父辈甚至更上一代人的身上?因为他们跟年轻一代相比,很少有那样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思想相对传统,或者说没有思想改变的外在推动力。“80 后” 、 “90 后”则完全不同,尤其是“90后” ,从小浸淫在以自由、个性为特点的互联网文化中,人文思想、价值认知受到很大的影响,完全不同于上一代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本来自古存在于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代沟,到了互联网时代,就被数字平台无限放大,彻底变为横亘在“80 后” 、“90 后”年轻一代和父辈之间的一道深深的“数字鸿沟” 。与这个观点相吻合的是,XX 年国内 18 岁以下网民、1928 岁网民、40 岁以上网民所占网民总比例分别是 22%、39%和 7%。而在这三个年龄群体中新增上网人数的增长率则分别为 65%、38%和20%。罗中海甚至开玩笑说:“即使让我父亲看 10遍潜伏 ,也绝对看不出80 后一代人眼中的那个李涯来。 ” 在罗中海看来,李涯现象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和年轻一代,尤其是“80 后” 、 “90 后”一代高度捆绑所催生的产物。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徐华春博士师从国内心理学泰斗黄希庭教授,曾经专门研究过年轻一代对互联网的依赖现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年轻一代和互联网所谓的高度捆绑其实就是一种网瘾的表现,现在60%的年轻人肯定都有依赖互联网的上瘾症状。他认为,不必忌讳“网瘾”这样一个词汇,它并不是贬义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年轻人有网瘾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怎么去利用好这种“瘾” 。 “要记住,对于人的思想来说,只有高度依赖,才能深刻改变。 ”从历史上看,现在“90 后” 、 “80 后”和前面几代人之间所产生的代沟,尤其是心理上的差异,是建国后几代人中最为明显,也是最为深远的。曾经有一个小测试显示:如果“50 后” 、 “60 后” 、“70 后”之间的代沟分值为 5 分上下,那么“80后”与前几代人的代沟分值达到了 10 分,而“90后”与前几代人的代沟分值则突破了 20 分,达到最大值。这其中,互联网起了很大作用。就拿看影视来说,老一辈人对角色的评判很简单,就是拿意识形态和政治标准去套,以此判断对方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正面人物肯定是最受欢迎的,反面人物则注定要被大家不屑一顾。不可能有其他诸如职场价值这样在他们看来匪夷所思的评判标准。1961 年出生的四川人王凯至今还记得,上世纪 80 年代初在石油局大院里,大家看露天电影孙道临主演的渡江侦察记 。当屏幕上出现国民党特务军官的形象时,有人突然站起来扯着嗓子吼了一声:“打倒蒋介石!”但是到了互联网一代,成天泡在网上的“网瘾一代”则有着跟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标准和审判体系,意识形态和传统道德当然是其中之一,但更多价值认同标准纷纷涌现出来,这是之前数代中国人极少考虑过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年轻一代才会从职场奋斗的自我价值角度去审视一个传统意义上应该遭到否定的反面角色,从而产生出效果完全不一样的影视观感。甚至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评判标准也反过来影响到影视剧创作本身。在潜伏结尾的设计中,导演姜伟就摈弃以往正面人物胜利凯旋,皆大欢喜的手法,专门拍摄了一个余则成和爱人咫尺天涯,相望而不能相守的残酷结局,用以表现革命者和革命信仰的伟大和悲壮。结果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欢迎,大大加深了他们对革命者为建立新中国无私奉献的印象。没有这样的多元化氛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能为老一辈观众所接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成天泡在网上的“网瘾”现象,年轻一代还很难产生这样特立独行、自成一派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认知。电脑报记者程朋 李好宇一周上网 40 小时,这一正在拟定中的网瘾标准,轻而易举地将全世界最庞大的网民群体划入了“网瘾者”的范围。全民网瘾就如同一张贴在中国互联网面孔上的争议性标签,立即在中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中国是否已经陷入全民网瘾?但是,比起“网瘾是不是贬义词”这样的争议本身,对整个中国社会更具有深刻穿透力的则是,以“80 后” 、 “90 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与互联网高度捆绑所营造出的特殊现象,已经让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年龄群体之间赫然出现一条深深的“数字鸿沟” 。这种“数字鸿沟”不断地以价值冲突、认知差异、思想碰撞等各种形式,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围绕“全民网瘾”所产生的这场争论,更如同一面镜子,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在思想文化、人文价值等方面所发生的激烈碰撞和深刻改变。未来 10 年, “全民网瘾”的争论注定会继续下去,甚至更加激烈,整个中国社会也注定要在“数字鸿沟”的碰撞和影响下跋涉前行。一个青年演员的另类成名青年演员祖峰在中国电视史上创造了一个离经叛道的表演纪录;一个反面形象的角色,却在互联网上留下了一个极为另类的评价第一个被网瘾一代集体认知的反面角色。祖峰在 XX 年火爆中国的谍战剧潜伏中扮演国民党情报人员李涯。作为曾经打入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谍战人员,李涯心狠手辣,冷血无情,可谓剧中余则成的最大对手。可以说李涯这个角色之所以能在网上引起如此轰动,跟祖峰本人对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不无关系。但事情远远没有这样简单,与以往单纯地将影视人物分为正面和反面不同,在以高度依赖互联网的年轻一代为主的收视群体中,却破天荒地从职场的角度去审视这个角色。在各大网站“潜伏”专区中,讨论李涯的帖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角色,甚至包括主角余则成。在一些大型论坛,年轻一代的观众已经将李涯的职业生涯与职场生存联系起来,讨论“李涯是不是老板赏识的员工类型”这样的话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孔艺霏甚至和李涯扮演者祖峰在网站上公开探讨起“李涯是不是职场教科书” ,这事实上已经超越了演员本身,更多的是对这个反面角色本身某些特定方面的认知。“这种针对反面人物的集体认知在以往几乎是没有的,李涯这个角色算是开了一个先河。 ”对记者说这话的是曾经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自由影评人的罗中海。他拿出了一本上世纪 80 年代的大众电影 ,上面有一张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的剧照。“当初陈佩斯的父亲陈强凭借南霸天这个角色一举成名,在观众中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当时包括社会舆论和全体观众都是将目光聚集在陈强这个演员对南霸天角色的成功扮演上,关注的是陈强的演技,而对南霸天这个角色是持彻底否定的态度,这就是一个大坏蛋,一个万人唾弃的阶级敌人,这一点跟李涯的遭遇有很大不同。 ”网友“我是老古董”曾经参与过网上李涯帖子的讨论,他谈起这个话题不以为意:“大家也知道他是个特务,需要被否定。但只不过大家的目光更多聚集在这个角色人物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对现实职场生存的影响上,这并不代表大家认同这个人代表的其他东西。 ”网瘾现象改变年轻一代的价值评判为什么对李涯的这种另类认知不会出现在我们父辈甚至更上一代人的身上?因为他们跟年轻一代相比,很少有那样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思想相对传统,或者说没有思想改变的外在推动力。“80 后” 、 “90 后”则完全不同,尤其是“90后” ,从小浸淫在以自由、个性为特点的互联网文化中,人文思想、价值认知受到很大的影响,完全不同于上一代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本来自古存在于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代沟,到了互联网时代,就被数字平台无限放大,彻底变为横亘在“80 后” 、“90 后”年轻一代和父辈之间的一道深深的“数字鸿沟” 。与这个观点相吻合的是,XX 年国内 18 岁以下网民、1928 岁网民、40 岁以上网民所占网民总比例分别是 22%、39%和 7%。而在这三个年龄群体中新增上网人数的增长率则分别为 65%、38%和20%。罗中海甚至开玩笑说:“即使让我父亲看 10遍潜伏 ,也绝对看不出80 后一代人眼中的那个李涯来。 ” 在罗中海看来,李涯现象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和年轻一代,尤其是“80 后” 、 “90 后”一代高度捆绑所催生的产物。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徐华春博士师从国内心理学泰斗黄希庭教授,曾经专门研究过年轻一代对互联网的依赖现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年轻一代和互联网所谓的高度捆绑其实就是一种网瘾的表现,现在60%的年轻人肯定都有依赖互联网的上瘾症状。他认为,不必忌讳“网瘾”这样一个词汇,它并不是贬义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年轻人有网瘾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怎么去利用好这种“瘾” 。 “要记住,对于人的思想来说,只有高度依赖,才能深刻改变。 ”从历史上看,现在“90 后” 、 “80 后”和前面几代人之间所产生的代沟,尤其是心理上的差异,是建国后几代人中最为明显,也是最为深远的。曾经有一个小测试显示:如果“50 后” 、 “60 后” 、“70 后”之间的代沟分值为 5 分上下,那么“80后”与前几代人的代沟分值达到了 10 分,而“90后”与前几代人的代沟分值则突破了 20 分,达到最大值。这其中,互联网起了很大作用。就拿看影视来说,老一辈人对角色的评判很简单,就是拿意识形态和政治标准去套,以此判断对方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正面人物肯定是最受欢迎的,反面人物则注定要被大家不屑一顾。不可能有其他诸如职场价值这样在他们看来匪夷所思的评判标准。1961 年出生的四川人王凯至今还记得,上世纪 80 年代初在石油局大院里,大家看露天电影孙道临主演的渡江侦察记 。当屏幕上出现国民党特务军官的形象时,有人突然站起来扯着嗓子吼了一声:“打倒蒋介石!”但是到了互联网一代,成天泡在网上的“网瘾一代”则有着跟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标准和审判体系,意识形态和传统道德当然是其中之一,但更多价值认同标准纷纷涌现出来,这是之前数代中国人极少考虑过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年轻一代才会从职场奋斗的自我价值角度去审视一个传统意义上应该遭到否定的反面角色,从而产生出效果完全不一样的影视观感。甚至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评判标准也反过来影响到影视剧创作本身。在潜伏结尾的设计中,导演姜伟就摈弃以往正面人物胜利凯旋,皆大欢喜的手法,专门拍摄了一个余则成和爱人咫尺天涯,相望而不能相守的残酷结局,用以表现革命者和革命信仰的伟大和悲壮。结果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欢迎,大大加深了他们对革命者为建立新中国无私奉献的印象。没有这样的多元化氛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能为老一辈观众所接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成天泡在网上的“网瘾”现象,年轻一代还很难产生这样特立独行、自成一派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认知。电脑报记者程朋 李好宇一周上网 40 小时,这一正在拟定中的网瘾标准,轻而易举地将全世界最庞大的网民群体划入了“网瘾者”的范围。全民网瘾就如同一张贴在中国互联网面孔上的争议性标签,立即在中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中国是否已经陷入全民网瘾?但是,比起“网瘾是不是贬义词”这样的争议本身,对整个中国社会更具有深刻穿透力的则是,以“80 后” 、 “90 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与互联网高度捆绑所营造出的特殊现象,已经让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年龄群体之间赫然出现一条深深的“数字鸿沟” 。这种“数字鸿沟”不断地以价值冲突、认知差异、思想碰撞等各种形式,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围绕“全民网瘾”所产生的这场争论,更如同一面镜子,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在思想文化、人文价值等方面所发生的激烈碰撞和深刻改变。未来 10 年, “全民网瘾”的争论注定会继续下去,甚至更加激烈,整个中国社会也注定要在“数字鸿沟”的碰撞和影响下跋涉前行。一个青年演员的另类成名青年演员祖峰在中国电视史上创造了一个离经叛道的表演纪录;一个反面形象的角色,却在互联网上留下了一个极为另类的评价第一个被网瘾一代集体认知的反面角色。祖峰在 XX 年火爆中国的谍战剧潜伏中扮演国民党情报人员李涯。作为曾经打入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谍战人员,李涯心狠手辣,冷血无情,可谓剧中余则成的最大对手。可以说李涯这个角色之所以能在网上引起如此轰动,跟祖峰本人对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不无关系。但事情远远没有这样简单,与以往单纯地将影视人物分为正面和反面不同,在以高度依赖互联网的年轻一代为主的收视群体中,却破天荒地从职场的角度去审视这个角色。在各大网站“潜伏”专区中,讨论李涯的帖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角色,甚至包括主角余则成。在一些大型论坛,年轻一代的观众已经将李涯的职业生涯与职场生存联系起来,讨论“李涯是不是老板赏识的员工类型”这样的话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孔艺霏甚至和李涯扮演者祖峰在网站上公开探讨起“李涯是不是职场教科书” ,这事实上已经超越了演员本身,更多的是对这个反面角色本身某些特定方面的认知。“这种针对反面人物的集体认知在以往几乎是没有的,李涯这个角色算是开了一个先河。 ”对记者说这话的是曾经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自由影评人的罗中海。他拿出了一本上世纪 80 年代的大众电影 ,上面有一张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的剧照。“当初陈佩斯的父亲陈强凭借南霸天这个角色一举成名,在观众中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当时包括社会舆论和全体观众都是将目光聚集在陈强这个演员对南霸天角色的成功扮演上,关注的是陈强的演技,而对南霸天这个角色是持彻底否定的态度,这就是一个大坏蛋,一个万人唾弃的阶级敌人,这一点跟李涯的遭遇有很大不同。 ”网友“我是老古董”曾经参与过网上李涯帖子的讨论,他谈起这个话题不以为意:“大家也知道他是个特务,需要被否定。但只不过大家的目光更多聚集在这个角色人物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对现实职场生存的影响上,这并不代表大家认同这个人代表的其他东西。 ”网瘾现象改变年轻一代的价值评判为什么对李涯的这种另类认知不会出现在我们父辈甚至更上一代人的身上?因为他们跟年轻一代相比,很少有那样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思想相对传统,或者说没有思想改变的外在推动力。“80 后” 、 “90 后”则完全不同,尤其是“90后” ,从小浸淫在以自由、个性为特点的互联网文化中,人文思想、价值认知受到很大的影响,完全不同于上一代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本来自古存在于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代沟,到了互联网时代,就被数字平台无限放大,彻底变为横亘在“80 后” 、“90 后”年轻一代和父辈之间的一道深深的“数字鸿沟” 。与这个观点相吻合的是,XX 年国内 18 岁以下网民、1928 岁网民、40 岁以上网民所占网民总比例分别是 22%、39%和 7%。而在这三个年龄群体中新增上网人数的增长率则分别为 65%、38%和20%。罗中海甚至开玩笑说:“即使让我父亲看 10遍潜伏 ,也绝对看不出80 后一代人眼中的那个李涯来。 ” 在罗中海看来,李涯现象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和年轻一代,尤其是“80 后” 、 “90 后”一代高度捆绑所催生的产物。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徐华春博士师从国内心理学泰斗黄希庭教授,曾经专门研究过年轻一代对互联网的依赖现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年轻一代和互联网所谓的高度捆绑其实就是一种网瘾的表现,现在60%的年轻人肯定都有依赖互联网的上瘾症状。他认为,不必忌讳“网瘾”这样一个词汇,它并不是贬义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年轻人有网瘾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怎么去利用好这种“瘾” 。 “要记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