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案、案例、反思等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案、案例、反思等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案、案例、反思等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案、案例、反思等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案、案例、反思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芦花荡教案、案例、反思等课文解析赵磊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队伍驻扎在苇塘,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发狠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落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无论是日常斗争,还是这场“英雄行为” ,都颇有点传奇色彩。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运用纯熟的人物刻画手法,抓住人物的传神之处,通过简洁的、富有特征的肖像、语言和行动描写,展现出人物的神韵,揭示出主人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具的个性品质。这是一个矍铄干练的老头子, “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寥寥数笔,便使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可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的工作范围很广: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可见,在这场战争中,老头子发挥了别人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对于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一句话很关键,即“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他悠闲地自由出入于敌人的封锁线,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在护送伤员的途中,稍一不慎,致使大女孩负了伤。他万分难过,羞愧难当,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当二菱不相信时,他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最后他巧设圈套,痛打鬼子兵,找回了自尊。老头子的话语中始终透露着自信,这是对敌人的藐视,体现出一种高昂的斗志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突破了传统英雄人物“高大全”的模式,让一个独具个性、有血有肉的抗日英雄形象跃动在读者面前。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在护送的过程中,他连续说了三句类似的话。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两个“什么也”,三个“不怕” ,表现老头子的自信和自尊。这种自信是从老头子以往在水上无数次与敌人游刃有余的作战经验得来的,这种自尊源于他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深厚的爱国情怀。大女孩意外负伤,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了老头子的自尊,也激发了他复仇的决心和行动,而这个行动不能靠用枪,而是“靠给水上的能耐” ,这又呼应了前面他对苇塘负责同志所说的话,进一步展示了他的自信和自尊。因此大女孩受伤的“瑕疵”并不能损害人物的英雄形象,反而使这一形象更加亲切、真实、感人。孙犁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农民抗日,完全出于自愿。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们当兵打仗,正是为了保卫他们。暂时的分别,正是为了将来的团聚。父母妻子也是这样想。当时,一个老太太喂着一只心爱的母鸡,她就会想到:如果儿子不去打仗,不只她自己活不成,她手里的这只母鸡也活不成。一个小男孩放牧着一只小山羊,他也会想到:如果父亲不去打仗,不只他自己不能活,他牵着的这只小山羊也不能活。 “老头子”就是千千万万个为保护自己的亲人、保卫自己的家乡而投身抗日洪流的普通百姓中的一员,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力量和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概。孙犁小说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是独树一帜,颇具特色的。孙犁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真诚、纯朴、聪慧而又带有几分灵性的少女少妇形象,比如本文中的大菱、二菱, 荷花淀中的水生媳妇, 吴召儿里的同名主人公, 山地回忆中的妞儿, 铁木前传中的九儿等。通过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表现了人情美和人性美,成为孙犁“诗化小说”的重要标志。 芦花荡对大菱、二菱的描写所用笔墨虽然不多,但仍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菱比妹妹大两岁,显得成熟稳重、勇敢机智,比如她轻声呵斥妹妹洗脸、用身体掩护妹妹、受伤后一声不吭等细节描写,就集中体现了这一性格特点。但大菱毕竟才 15 岁,还是一个孩子,等到了苇塘深处,环境安全了,这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并且听了老头子关于复仇的言论后,“没有答言” ,使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这些细节又展示出大菱身上的孩子气和性格中纯真的一面,无怪乎老头子心疼得如被连珠箭射中一般。二菱则是一个淘气、率真、心直口快的小女孩,她的一系列情态和言行,无不标识着她的这些惹人喜爱的性格特征。有了这两个可爱的少女形象的衬托,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才更增添了传奇色彩。当二菱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来看着老头子痛歼敌人的场面时,战争的血腥的一面消失了,她看到的是一场复仇的游戏和一个完美的传奇英雄,背景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芦花荡。赏读这篇小说,可以感觉到本文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散发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人性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的小说。因此有人称孙犁的小说为“诗化小说” 。在他的描写战争的小说中,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他不是正面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艺,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为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来衬托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表现他们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这种创作风格,就把景物的描绘与人物的刻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的韵致。白洋淀的自然景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雅致隽永。如水鸟的飞动,唱歌的声音,狠狠往上钻的苇子,弯弯下垂的月亮,飒飒的风,还有白绸子样的水鸟,紫色的丝绒般的芦花,处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读之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这种“诗性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轻缓的节奏。孙犁的小说一般没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性美、人情美,而不以情节取胜。 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 ,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地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二是白描的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外,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了这一点。他“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像是“老了的鱼鹰” ,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 “叹了一口气” “像连珠箭” “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 ,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着墨不多却直指人物的灵魂精神,反映出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三是诗意的情境。作者在作品中追求诗的情调、诗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月明风清” “一片苇叶” “稻米和肥鱼的香味” “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即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从而使作品的情与景都饱含着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光明的人生以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四是清新的语言。本文语言的特色是凝练、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意境中。 “悠悠” “弯弯”“飒飒” “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 “风清月明” “清爽” “悠闲” “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课文解析赵磊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队伍驻扎在苇塘,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发狠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落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无论是日常斗争,还是这场“英雄行为” ,都颇有点传奇色彩。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运用纯熟的人物刻画手法,抓住人物的传神之处,通过简洁的、富有特征的肖像、语言和行动描写,展现出人物的神韵,揭示出主人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具的个性品质。这是一个矍铄干练的老头子, “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寥寥数笔,便使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可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的工作范围很广: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可见,在这场战争中,老头子发挥了别人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对于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一句话很关键,即“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他悠闲地自由出入于敌人的封锁线,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在护送伤员的途中,稍一不慎,致使大女孩负了伤。他万分难过,羞愧难当,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当二菱不相信时,他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最后他巧设圈套,痛打鬼子兵,找回了自尊。老头子的话语中始终透露着自信,这是对敌人的藐视,体现出一种高昂的斗志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突破了传统英雄人物“高大全”的模式,让一个独具个性、有血有肉的抗日英雄形象跃动在读者面前。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在护送的过程中,他连续说了三句类似的话。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两个“什么也”,三个“不怕” ,表现老头子的自信和自尊。这种自信是从老头子以往在水上无数次与敌人游刃有余的作战经验得来的,这种自尊源于他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深厚的爱国情怀。大女孩意外负伤,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了老头子的自尊,也激发了他复仇的决心和行动,而这个行动不能靠用枪,而是“靠给水上的能耐” ,这又呼应了前面他对苇塘负责同志所说的话,进一步展示了他的自信和自尊。因此大女孩受伤的“瑕疵”并不能损害人物的英雄形象,反而使这一形象更加亲切、真实、感人。孙犁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农民抗日,完全出于自愿。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们当兵打仗,正是为了保卫他们。暂时的分别,正是为了将来的团聚。父母妻子也是这样想。当时,一个老太太喂着一只心爱的母鸡,她就会想到:如果儿子不去打仗,不只她自己活不成,她手里的这只母鸡也活不成。一个小男孩放牧着一只小山羊,他也会想到:如果父亲不去打仗,不只他自己不能活,他牵着的这只小山羊也不能活。 “老头子”就是千千万万个为保护自己的亲人、保卫自己的家乡而投身抗日洪流的普通百姓中的一员,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力量和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概。孙犁小说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是独树一帜,颇具特色的。孙犁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真诚、纯朴、聪慧而又带有几分灵性的少女少妇形象,比如本文中的大菱、二菱, 荷花淀中的水生媳妇, 吴召儿里的同名主人公, 山地回忆中的妞儿, 铁木前传中的九儿等。通过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表现了人情美和人性美,成为孙犁“诗化小说”的重要标志。 芦花荡对大菱、二菱的描写所用笔墨虽然不多,但仍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菱比妹妹大两岁,显得成熟稳重、勇敢机智,比如她轻声呵斥妹妹洗脸、用身体掩护妹妹、受伤后一声不吭等细节描写,就集中体现了这一性格特点。但大菱毕竟才 15 岁,还是一个孩子,等到了苇塘深处,环境安全了,这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并且听了老头子关于复仇的言论后,“没有答言” ,使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这些细节又展示出大菱身上的孩子气和性格中纯真的一面,无怪乎老头子心疼得如被连珠箭射中一般。二菱则是一个淘气、率真、心直口快的小女孩,她的一系列情态和言行,无不标识着她的这些惹人喜爱的性格特征。有了这两个可爱的少女形象的衬托,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才更增添了传奇色彩。当二菱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来看着老头子痛歼敌人的场面时,战争的血腥的一面消失了,她看到的是一场复仇的游戏和一个完美的传奇英雄,背景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芦花荡。赏读这篇小说,可以感觉到本文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散发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人性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的小说。因此有人称孙犁的小说为“诗化小说” 。在他的描写战争的小说中,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他不是正面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艺,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为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来衬托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表现他们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这种创作风格,就把景物的描绘与人物的刻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的韵致。白洋淀的自然景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雅致隽永。如水鸟的飞动,唱歌的声音,狠狠往上钻的苇子,弯弯下垂的月亮,飒飒的风,还有白绸子样的水鸟,紫色的丝绒般的芦花,处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读之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这种“诗性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轻缓的节奏。孙犁的小说一般没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性美、人情美,而不以情节取胜。 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 ,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地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二是白描的手法。写人不以外形为主,而是注重神似。往往抓住事物的传神之外,突出重点,通过简洁的、最有特征性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点出人物的神韵,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刻画主人公协助我军的“老头子”就体现了这一点。他“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像是“老了的鱼鹰” ,这是形貌的描写。紧接着以“短短的花白胡子”和“尖利明亮的眼睛”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在战斗中,又以“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 “叹了一口气” “像连珠箭” “射穿了老头子的心”等几处心理描写,展现了老人的自尊。而人物的几句精简的语言描写,如“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和“等到明天,你们看吧” ,就把老人的自信自强、爱憎分明的性格表现得生动而深刻。着墨不多却直指人物的灵魂精神,反映出人物的人性美和灵魂美。三是诗意的情境。作者在作品中追求诗的情调、诗的感情。本文中的景物描写,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月明风清” “一片苇叶” “稻米和肥鱼的香味” “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就连写战斗,也不忘那“莲蓬的清香”等美的意象的选择。景物的描写是为展现情感的,即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从而使作品的情与景都饱含着诗意,展现出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光明的人生以及优雅的人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罪恶、陈旧和黯淡的事物的厌弃。四是清新的语言。本文语言的特色是凝练、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课文的第一段,写苇塘、星光和水鸟,都是那么的轻婉柔美,把读者带到一个清新的意境中。 “悠悠” “弯弯”“飒飒” “溜溜”等叠音词的运用,给人以轻缓的节奏美感。 “风清月明” “清爽” “悠闲” “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课文解析赵磊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队伍驻扎在苇塘,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发狠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落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无论是日常斗争,还是这场“英雄行为” ,都颇有点传奇色彩。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运用纯熟的人物刻画手法,抓住人物的传神之处,通过简洁的、富有特征的肖像、语言和行动描写,展现出人物的神韵,揭示出主人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具的个性品质。这是一个矍铄干练的老头子, “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寥寥数笔,便使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跃然纸上。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可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的工作范围很广: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可见,在这场战争中,老头子发挥了别人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对于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一句话很关键,即“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他悠闲地自由出入于敌人的封锁线, “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在护送伤员的途中,稍一不慎,致使大女孩负了伤。他万分难过,羞愧难当,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当二菱不相信时,他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最后他巧设圈套,痛打鬼子兵,找回了自尊。老头子的话语中始终透露着自信,这是对敌人的藐视,体现出一种高昂的斗志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突破了传统英雄人物“高大全”的模式,让一个独具个性、有血有肉的抗日英雄形象跃动在读者面前。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在护送的过程中,他连续说了三句类似的话。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两个“什么也”,三个“不怕” ,表现老头子的自信和自尊。这种自信是从老头子以往在水上无数次与敌人游刃有余的作战经验得来的,这种自尊源于他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深厚的爱国情怀。大女孩意外负伤,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了老头子的自尊,也激发了他复仇的决心和行动,而这个行动不能靠用枪,而是“靠给水上的能耐” ,这又呼应了前面他对苇塘负责同志所说的话,进一步展示了他的自信和自尊。因此大女孩受伤的“瑕疵”并不能损害人物的英雄形象,反而使这一形象更加亲切、真实、感人。孙犁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农民抗日,完全出于自愿。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们当兵打仗,正是为了保卫他们。暂时的分别,正是为了将来的团聚。父母妻子也是这样想。当时,一个老太太喂着一只心爱的母鸡,她就会想到:如果儿子不去打仗,不只她自己活不成,她手里的这只母鸡也活不成。一个小男孩放牧着一只小山羊,他也会想到:如果父亲不去打仗,不只他自己不能活,他牵着的这只小山羊也不能活。 “老头子”就是千千万万个为保护自己的亲人、保卫自己的家乡而投身抗日洪流的普通百姓中的一员,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力量和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概。孙犁小说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是独树一帜,颇具特色的。孙犁笔下塑造了一系列真诚、纯朴、聪慧而又带有几分灵性的少女少妇形象,比如本文中的大菱、二菱, 荷花淀中的水生媳妇, 吴召儿里的同名主人公, 山地回忆中的妞儿, 铁木前传中的九儿等。通过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表现了人情美和人性美,成为孙犁“诗化小说”的重要标志。 芦花荡对大菱、二菱的描写所用笔墨虽然不多,但仍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菱比妹妹大两岁,显得成熟稳重、勇敢机智,比如她轻声呵斥妹妹洗脸、用身体掩护妹妹、受伤后一声不吭等细节描写,就集中体现了这一性格特点。但大菱毕竟才 15 岁,还是一个孩子,等到了苇塘深处,环境安全了,这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并且听了老头子关于复仇的言论后,“没有答言” ,使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这些细节又展示出大菱身上的孩子气和性格中纯真的一面,无怪乎老头子心疼得如被连珠箭射中一般。二菱则是一个淘气、率真、心直口快的小女孩,她的一系列情态和言行,无不标识着她的这些惹人喜爱的性格特征。有了这两个可爱的少女形象的衬托,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才更增添了传奇色彩。当二菱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来看着老头子痛歼敌人的场面时,战争的血腥的一面消失了,她看到的是一场复仇的游戏和一个完美的传奇英雄,背景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芦花荡。赏读这篇小说,可以感觉到本文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散发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人性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的小说。因此有人称孙犁的小说为“诗化小说” 。在他的描写战争的小说中,作者着力追求的是诗一般的意境。他不是正面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的技艺,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为背景,用飘飞的芦花来衬托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表现他们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这种创作风格,就把景物的描绘与人物的刻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的韵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