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ppt_第1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ppt_第2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ppt_第3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ppt_第4页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T诊断基础及临床应用一、一、 CT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一) CT成像原理X线图像是 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局部投影叠加在一起的影像(模拟图像)。CT成像是 X线束对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 X线量经数字 /模拟转换器转为模拟电信号,后经模拟 /数字转换器将模拟电信号转为数字经计算机处理成断层图像。(二)(二) CT设备设备 扫描部分: X线球管、探测器 (扫描架 ):行 X线扫描并经探测器搜集扫描的数字信息。 计算机系统:将扫描系统收集的数字信息进行贮存运算并重建成图像。 图像显示及存储系统:将重建的横断面图像由荧光屏显示或激光相机拍摄成片。(三)(三) CT图像特点图像特点1.空间分辨率CT图像识别相邻物体尺寸的最小极限即空间分辨率。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密度不同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构成,这些像素是相应部位单位体积(体素) X线吸收系数。该吸收系数通过数学方法重建成 CT图像。CT图像空间分辨率较 X线低。2. 密度分辨率:即 CT分辨或区分相邻组织密度差异的最小值。 CT图像与灰度反映组织器官对 X线的吸收程度。故黑影为低吸收区 (肺部 ),白影为高吸收区 (骨骼 )。CT具有较 X线更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更清晰显示软组织构成的器官,脑、纵隔、肝胆胰脾及盆腔等。可肉眼观察,又可通过 CT值量化反映组织结构密度。(四)(四) CT检查技术检查技术1. 检查方法:仰卧 (俯卧 )位 横断面,用于多数部位 (胸、腹、颈等 )常规检查。冠状位 冠状面 (蝶鞍、副鼻窦、眼眶 )层厚、层距:常规 7-10mm。少数 2mm(肺部 HRCT)、 3mm(肾上腺 )、 5mm(腰椎间盘 )。2.检查方法平扫: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升高后,器官与病变吸收碘浓度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造影后扫描:先行某器官或结构的造影,再行扫描。如脑池注入对比剂 (空气或碘剂 ),脑池造影后再行扫描。二、二、 CT的临床应用的临床应用CT的诊断价值较为特殊,临床应用广泛,设备较贵,检查费用较高,定性诊断尚有一定限度,故应了解其优势合理选择应用。(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1. 检查方法(1)轴位:仰卧、制动, 10mm层厚、层距。(2)冠状位:俯卧、制动, 2-5mm,适用于颅顶及蝶鞍区病变。2.中枢神经系统 CT检查适应症(1)颅内肿瘤与囊肿:各种脑内肿瘤 (胶质瘤 )和脑外肿瘤 (脑膜瘤、听神经瘤 )与囊肿 (皮样囊肿 )。CT检出率达 95%以上,较小肿瘤而且与脑组织密度相近者易漏诊,后颅窝及脑干肿瘤由于伪影或部分容积效应而误诊或漏诊。CT对颅内肿瘤的定位 (脑内或脑外幕上或幕上 )较准确,部分肿瘤的定性、准确性在 85-90%。左侧鞍旁胶质母细胞瘤。左:平扫,右:增强脑干星形细胞瘤侧脑室三角区畸胎瘤(2)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破裂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阻塞 脑梗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血管畸形 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右侧基底节急性脑出血蛛网下腔出血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颈内动脉动脉瘤(3)颅脑外伤CT可明确诊断骨折及其继发颅内血肿、脑水肿、脑疝等;显示萎缩、软化、穿通畸形等陈旧性病变或后遗症。CT可明确显示颅内血肿的位置及性质:脑外 (硬膜外、膜外下 )或脑内 (实质 )血肿及挫裂伤,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左颞部急性弥散性硬膜下血肿右额骨粉碎性骨折 碎骨片突入脑质(4)颅内感染与炎性病变 脑外感染:硬膜外脓肿或硬膜内脓肿、脑膜炎。 脑内感染:化脓性脑炎、脑脓肿、结核病。 颅内病毒感染:疱疹性、亚急性硬化性脑炎。 脑内真菌感染:隐球菌、放线菌等。 颅内寄生虫感染: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