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工作规范XX_第1页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XX_第2页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XX_第3页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XX_第4页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X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XX篇一: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修订 XX0725(1)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XX 修订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一二年七月 目 录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 3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 . 9 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 .19 第四章 预防接种服务 .23 第五章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 33 第六章 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 . 39 第七章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 44 第八章 实验室管理 .48 第九章 资料管理 .55 第十章 督导、考核与评价 . 59 附件一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参考标准 .63 附件二:临时接种点的基本设置要求 .65 附件三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66 附件四 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 . 69 附件五 缩略语 . 112 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1 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免疫规划中心。 县级及以上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负责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所(科、室) 。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以下称乡级防保组织)依据其职责设立防保或公共卫生科室。 预防接种单位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 ,由县(县级市、区、旗,以下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级防保组织的技术指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2 人员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级防保组织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地区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臵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开展免疫规划策略研究,为制订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的法规、规章、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制订有关技术方案、技术标准等,为实施免疫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督导和评价。 负责全国疫苗使用和冷链系统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指导。 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服务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分析。 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重大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及其技术指导。 承担有关疫苗应用效果的观察与研究;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评价;参与和指导与预防接种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 负责全国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制定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承担国家级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 组织编写培训教材,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师资和专业技术骨干培训。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机构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提供技术指导。 参与预防接种国际合作项目;收集、交流国内外预防接种和有关疫苗进展的信息。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策略、疫苗及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实验室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 提出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 完成卫生部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要求,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方案;提出冷链装备更新和运转、预防接种补助、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注射器购臵费和本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等年度经费预算计划。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制订有关技术方案、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 划,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对下级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督导和评价。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拟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需求计划,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负责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及使用管理。根据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的接种方案,指导疫苗使用管理工作。 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装备、更新和运转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监测和管理。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和常规接种率监测,并进行督导、分析、评价和反馈。 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和实验室监测。 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承担或开展有关疫苗应用效果的观察与评价。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组织对重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以及参与和指导其他与预防接种相关重大事件的处理。 负责本地区免疫规划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及本级信息系统的维护,对收集的免疫规划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机构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提供技术指导。 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学术活动和信息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 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的调查研究,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承办上级机构和本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设区的市(地区、州、盟,以下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提出本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预算。 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拟定冷链装备更新和运转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监测和管理工作,负责本级冷链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篇二:龙口市 XX 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1)龙卫疾控XX23 号关于印发龙口市 XX 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服务 质量和水平,确保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各项措施的落实,根据烟台市 XX 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活动方案要求,市卫生局制定了龙口市 XX 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龙口市 XX 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 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 XX 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年活动,根据省卫生厅 要求,结合XX 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市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预防接种门诊为重点,以规范建设为内容,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巩固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目标,进一步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全面提升我市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接种工作措施,大力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水平,保证预防接种安全,消除预防接种薄弱环节,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 (一)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以预防接种门诊为主体,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学校和大型厂矿企业医院(卫生所)为依托的基层预防接种服务网络,纵向延伸至村(居委会) ,横向延伸至大型厂矿企业和学校。 (二)全市规范化及以上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率达到 90%;省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率达到 40%;东西两城区、南山医院预防接种门诊要创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 (三)全市预防接种门诊资质认证率、接种人员预防接种资质证和考核合格证持有率均达到 100%。 (四)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资料信息化管理率、医疗机构产科接 种室接种资料信息化管理率和适龄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化管理率均达到 100%。(五)以镇区街为单位,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均达到 100%;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 95%,第 1、2、3 剂次及时接种率分别达到 90%;适龄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均达到 9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 95%。 (六)以镇区街为单位,不发生预防接种事故或差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覆盖率达到 100%; AEFI 调查诊断及时率达到 100%,其它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卫生部监测方案要求。 三、主要内容 (一)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 1、进一步创新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建立以常规接种门诊为主,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学校和厂矿企业医院(卫生所)为辅助的预防接种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固定、预约、上门等接种服务。 2、扩建预防接种服务队伍:每个镇区街卫生院至少有 2 人专职负责预防接种工作,有 4 人兼职预防接种工作;每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固定 1 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每所学校、XX 人规模以上企业设立 1 名预防接种联络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联络员的日常管理由辖区预防接种门诊负责。镇区街卫生院负责每年定期对辖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3、增加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在目前预防接种门诊布局的基础上,在服务人口较多、距离现有预防接种门诊较远的镇区街(社区) ,增设预防接种门诊或预防接种服务站。服务站可设立在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有卫生室的学校和大型厂矿企业,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辐射到所有适龄儿童、大型厂矿企业、学校以及流动人口聚居区。预防接种门诊主要负责为受种人群提供常规接种。预防接种服务站主要负责受种人群的登记、报告、接种通知单发放、健康教育以及强化免疫、查漏补种、特殊人群上门接种等工作。4、延长预防接种时间。由目前定时接种逐步向全日制接种过渡,争取 XX 年城区预防接种门诊实现全日制接种。(二)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规范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按照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地域范围,合理规划和设置辖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门诊服务人口不超过 5 万人,服务半径不超过 10 公里。要按照省厅山东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和管理工作标准(附后)完善预防接种门诊设施和人员配置。 2、开展预防接种资质认证和审核。市卫生局疾控与卫生监督科负责对新设置的预防接种单位(含预防接种门诊和产科接种室)和新上岗的预防接种人员进行资质认证,对辖区现有的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每 3 年进行 1 次资质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取消预防接种资质。 3、组织预防接种门诊考核验收。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动态化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合格门诊的创建验收和辖区内所有预防接种门诊考核工作。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规范化门诊创建验收和辖区内预防接种门诊市级复核工作。示范化门诊和所有数字化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根据省卫生厅的安排进行。预防接种门诊考核工作每 2 年进行1 次,县级考核覆盖辖区所有接种门诊,市级对合格、规范和示范化门诊的复核比例分别不低于 20%、30%和 40%,并 对所有数字化门诊进行复核。经考核未达到相应级别门诊建设标准的予以降级,提升级别需整改后重新申请创建,经省(市)组织验收合格后重新授牌。(三)预防接种管理。 1、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预防接种统一开诊时间、次数,并要根据服务范围、管理人口及门诊种类而增加接种服务频次及时间。示范化门诊实行日开诊,规范化门诊实行周开诊,合格门诊实行旬开诊。规范化、合格门诊每次开诊连续时间不少于 2 天(公休日至少有一天开诊) ,并逐步向全日制门诊过渡。疾控中心至少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本辖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活动。预防接种人员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规范接种技术操作,增强责任意识,落实接种前预检、告知、 “三查七对” 、安全注射和留观制度等。 2、强化疫苗和冷链管理。加强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的计划、 供应和使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疫苗和注射器专人负责和专帐管理,确保疫苗有计划分发和使用,避免浪费;每月至少一次为下级单位运转疫苗。疫苗的接收、贮存、运输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XX)求。完善冷链全程运转的监测和管理,积极开展冷链设备远程温度监测,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3、规范第二类疫苗采购和使用。结合疾病控制工作的需要, 有计划地开展第二类疫苗的接种。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规范第二类疫苗的采购,确保疫苗供应渠道正规、质量合格。第二类疫苗按照“知情、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强行推广,不干扰第一类疫苗的常规接种。 篇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第一章机构、人员及职责(1) ?机构 预防接种单位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控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人员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社区防保组织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1) ?疫苗分类:按照预防接种经费来源和任务性质等因素,将疫苗分为两类。 类 别适 用 范 围 费 用 承 担 第一类 国家免疫规划和省级增加政府 的疫苗 县级以上组织的应急接种 县级以上组织的群体性接种第二类 公民自愿且自费 受种者或监护人 ?疫苗的免疫程序和使用指导意见 - 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 疫苗种类: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pB)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MV)。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 年(月)龄 出生时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8 月 1824月 4 岁 6 岁 乙肝疫苗 第 1 针 第 2 针第 3 针 卡介苗接种 脊灰疫苗 第 1 剂第 2 剂第 3 剂第 4 剂 百白破疫苗 第 1 针 第 2 针第 3 针 第 4 针 白破疫苗 加强 麻疹疫苗 第 1 针 第 2 针 ?使用规定 -基础免疫要求在 12 月龄内完成。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的第 1 针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 脊灰疫苗与百白破疫苗各剂(针)次的间隔时间应28 天。 -乙肝疫苗第 1 剂在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尽早接种,第 2 剂在第 1 剂接种后 1 个月接种,第 3 剂在第 1 剂接种后 6 个月(58 月龄)接种。第 1 剂和第 2 剂间隔应28天。第 2 剂和第 3 剂的间隔应60 天。 ?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等。 ?如需同时接种 2 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按照规 定的途径、剂量要求进行接种。同时接种的规定 ?2 种灭活疫苗或 1 种灭活疫苗与 1 种减毒活疫苗的同时接种 可以在同一天在不同部位接种 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在不同部位接种 ?2 种减毒活疫苗 1 种注射疫苗与 1 种口服疫苗可以在同一天或不同时间接种 2 种注射用减毒活疫苗必须间隔 28 天 同时接种的规定 ?同时接种是根据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理特性,1 个 T 淋巴细胞有很多不同抗原的“受体” ,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不同的抗原,不存在抗原之间的互相干扰问题。 ?2 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如不间隔 4 周接种可以产生干扰现象,先接种的活疫苗会干扰随后接种的活疫苗;另外也会产生生物学干扰,即先接种活疫苗进入机体后先复制,会干扰随后进入机体的活疫苗的复制,故需要间隔开输入。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 14 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从零开始。这是由于机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记忆时间很长,甚至是终身。第2 次以后的接种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识别抗原,短期内就会发生增殖、分化,继而发生免疫效应。(3)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 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711 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 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4)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 岁以下儿童未达到 3 剂次(含强化免疫等) ,应补种完成 3 剂次。4 岁以上儿童未达到 4 剂次(含强化免疫等) ,应补种完成 4 剂次。 (5)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未达到 2 剂次(含强化免疫等) ,应补种完成 2 剂次。制定免疫说明:乙肝疫苗(1)?WHO 指出,2 次接种之间最短推荐间隔时间为 4 周。较长接种间隔时间可提高最终抗-HBs 滴度,但不能提高血清阳转率。不管接种间隔时间(4 周)如何,都无需接种疫苗 3 次以上。 ?一些低出生体重(XXg)的早产儿在出生时,对疫苗接种没有良好的应答。如果接种,不应计入初免序列,应另外接种 3 针。但是,到 1 月龄,所有早产儿,不管出生时的体重或妊娠期年龄,都可有足够的应答。 乙肝疫苗接种剂量 ?酵母苗 16 岁以下 5g/,16 岁以上 10g/ ?CHO 苗一般易感者 10g/1ml;母婴阻断的新生儿使用 20g/1ml 为什么强调第 1 针在出生后 24h 接种 ?WHO 指出,全球死于乙肝的病例中,有 21%是在围产期感染的。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新生儿感染 HBV后约有 90%以上的人将成为 HBV 慢性携带者,因此乙肝疫苗的第 1 剂接种应尽早进行,最好在新生儿出生后 24h 内接种,以使新生儿获得保护。延缓第 3 针接种对效果的影响 ?Mongione 等报道,第 3 剂接种延迟至 2 年,接种后 1个月内出现抗体应答,其中高水平(1000lU/L)占。乙肝疫苗免疫成功者不需要进行加免初免成功后,免疫持久性较好 ?HB 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直接与抗-HBs 抗体的产生有关。认为接种初免程序最后 1 剂后 13 个月测定抗体滴度10mIUml 是对感染有立即和长期防御作用的可靠标志。卡介苗接种问题 WHO 对接种 BCG 的政策 ?由于 BCG 接种效果多变,因此应把它看作是国家结核病规划的一个辅助手段。迅速发现病例和有效治疗仍然是各国控制结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