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改革,新华_第1页
高考制度改革,新华_第2页
高考制度改革,新华_第3页
高考制度改革,新华_第4页
高考制度改革,新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制度改革,新华篇一:XX 年中国高考改革趋势与教育未来的预测教育部:高考改革或将减少科目 不分文理科 时政新闻新华网吴晶 刘奕湛 XX-12-05 11:53 摘要教育部完成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制定,将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计划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还将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制定完成 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新华网北京 12 月 5 日电(记者吴晶 刘奕湛)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 5 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修改完善,印发实施。 刘利民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是我国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将显著扭转应试教育倾向,为亿万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成长途径,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 刘利民向记者透露,在总体方案的框架下,将陆续出台包括小升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和高考改革办法等多个配套实施意见。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部已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即将印发,在合理划定入学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施阳光招生、不断减少特长招生、大力推进均衡发展,实行学区化办学等方面对各地提出明确要求。 “择校问题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相对来讲比较突出,我们拟专门就 19 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入学工作提出指导。 ”他说,此外还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针对决定提出的“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刘利民说,今后的考试主要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学生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 “一门一清” ,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的压力。 “我们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一门课程可以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成绩。 ”他说。 近年来,高考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民众对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真实的质疑不绝于耳。刘利民说,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信息公示等诚信机制,确保材料真实可靠。 他还向记者强调,国家要改革统一高考,改革的重要基础,就是统筹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教育部副部长:到 2020 年建立科学完整招生体系 新闻滚动中国新闻网 微博 XX-12-07 21:40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最近,当学生和家长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看到,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内容时,他们知道, “一 考定终身”的事很快就会改变了。那么,以后怎么考试、怎么入学、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听听教育部(微博)副部长刘利民怎么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 ”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围着高考(微博)转,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刘利民表示,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还要个性发展,减轻课业负担,很关键就是改革整个考试招生评价体系。 既然是整个考试招生评价体系的改革,那么,孩子从小学一路走进大学,需要跨越的门槛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关键词:小学升初中。九年一贯制直升或学区化的入学方式。这能够有效解决大、中城市初中择校热的问题。但如何避免把择校的难题提前至小学,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方案。刘利民表示,小学对应初中或者学区化,这样就减少盲目择校,保证大家入学公平。如果学区划得合理,把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开来。这样就使得人人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最关键的,是要阳光招生,要社会监督,让老百姓人人感觉到,能够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关键词:中考学业水平考试 + 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成绩将不再是进入高中的唯一标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在中考时就将被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但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各自应该占多大的比重还需要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刘利民表示,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 关键词:高考学业水平考试 + 综合素质评价 + 统一高考成绩。在这一次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基础。刘利民表示,高考改革基于学业水平考试,要减少考试科目。对于大家关心的外语考试,采取社会化的办法,给学生一年多考的机会。 看来,从中考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都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学业水平考试怎么考?评价标准又是什么? 学业水平考试一门一清, “一次考三年”的压力将不复存在。学业水平考试用等级评价,不再使用百分制,避免了“分分计较” 。 招考分离,多元录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校和学生之间“谈恋爱” ,学校参考考试成绩,再通过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在相互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双向选择,教育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刘利民表示,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最大益处它是多元的、综合的评价和录取方式,使学生享受到公平录取的机会更多。 刘利民副部长提到了一个时间表: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整体框架,内容涉及从小升初一直到博士招生一系列具体的考试招生做法,并且有望在 XX 年实施。总体目标就是到 2020 年的时候,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体系。这些做法,就是要让考试招生更加公平、透明、规范,让学生有一个健康、全面的发展,让人才选拔更加科学,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这关系到家有学生的千家万户。 教育部将征意见:高考不统考英语 招生综合会考成绩 新闻滚动中国新闻网 微博 XX-12-08 04:03 昨天,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完成 ,披露了高考(微博)改革七大举措和改革亮点。报道披露,改革拟对外语考试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不再统一高考时举行。报考高职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据了解,方案将于明年初公布,明年底前各地须出台细则,XX 年推广实施。京华时报记者郭莹 改革亮点 高考时不再统考外语 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二是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索“减少考试科目” 、 “不分文理科” 、 “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高招拟综合会考成绩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根据这些改革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将有利于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减轻学生应试压力,扭转“考什么学什么” 、分分计较等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千百万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各类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政策答疑 在校高中生将不受影响 面对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可能会出现的巨大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担心正好赶在“坎儿上” ,对此,教育部(微博)副部长刘利民表示,高考事关重大、涉及面广,要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充分考虑现有改革基础,充分考虑相关实施主体对改革的实现能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强具体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审慎操作,做好试点工作,逐步推开。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要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确保目前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专家点评 开放高校自主招生是趋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针对高中生的这种评价制度已经有部分学校在实行。北京很早就有会考制度。但是,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这些现有的评价方式还处在过去的框架中,需要更加完善,现行的评价制度还不够成熟,无法支撑高考改革后对学生的评价要求。现行的高职招生过于单一,主要还是看分数,我国从小学到初中都不重视技能教育,高职需要更加多样性的标准。因此,高职的新招生制度还有待观察。储朝晖认为,普通本科学校类别非常多,不应将分数当成唯一标准,更应该看学生在专业上是否有潜力,而这一问题在招生中一直被忽视。多元录取机制会 给高校更多的此类自主权,可以对学生形成多元性评价。储朝晖认为,目前自主招生的学校并不多,未来全面放开高校自主招生权利是大的趋势。北京落点 高考英语词汇量将持续减少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灵)昨天,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目前,北京市正在对 XX 年的考试说明进行修订,其中,英语考试在试题结构、命题的形式等方面都会有所调整。 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已制定的XX-XX 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还未最终确定,结合教育部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北京市还将针对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目前,北京教育考试院正在对XX 年的考试说明进行修订,其中,英语考试在试题结构、命题的形式等方面都会有所调整。 记者了解到,从日前进行的高考考试说明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英语考试命题将侧重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使英语回归到语言工具的学科地位,这些会在试卷命题和试卷结构中有初步体现。XX 年高考英语将降低难度,词汇量或将从原来的 3500 个减少到 3080 个,并且 XX年高考英语的词汇量会继续减少,同时在 XX 年实现一年两考。最终变化仍将以 XX 年考试说明中的内容为准。 七大举措 一是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包括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合理划分学区,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校实行 9 年一贯制办学等等,综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择校过热问题。 二是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 三是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四是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牛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五是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六是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包括探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扩大培养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请 B 考核”录取制度。 七是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转换认定制度。 改革时刻表 XX 年上半年 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 XX 年底前 各省(区、市)最迟 XX 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XX 年 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 2020 年 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教育部: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 新闻滚动新京报 微博 新京报 XX-12-08 02:26 摘要教育部披露高考改革细节,将探索高考时不再统一考外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学生不受影响。 昨日,教育部(微博)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微博)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不会对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的学生产生大影响。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XX 年正式推广实施,到 2020 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而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高考改革】 外语将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针对高考改革,此次教育部计划推出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提出,要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将重点推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及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从世界趋势和个人发展来看,都需要改变外语在高考中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局面。 ”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解读称,此次探索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 ,如果能够成功,还能为接下来继续打破“一考定终身”取得经验。 【招生改革】 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 有专家担心,高考改革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也进行改革,可能令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昨日,教育部网站披露,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 “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 参与此次高考改革设计的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此前表示,从趋势上看,研究性大学优秀人才招生和大面积的普通学校招生之间,也将有所区别。 不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表示,高校在此轮招生改革中的动力稍显不足,因为按目前高招机制,高考后留给高校选拔优秀学生的时间太少,很难实现在考察考生高考成绩同时,参考面试、高中综合评价等方面,所以,他认为,央属部属高校招生办法的出台十分必要。 【政策实施】 各地最迟明年底出台实施办法 篇二:教育部_考高考改革可能有多个备选方案试教育部:高考改革可能有多个备选方案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30 周年,日前,国内首份由民间高考研究专家推出的、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炉。 “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努力探索高考改革的精神“值得称道” 。民间研究者: 期待“自下而上”推进高考改革 “提速高考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 ”领衔这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知名专家、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表示,期待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呼吁政府部门推进高考改革。 这份新方案为高考考试及招生制度改革提出“新十条”建议,其中包括高考考试科目多轨化、允许社会考试取代部分科目的高考成绩等。该方案研究者提出,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主,辅之以高中成绩、高中课外综合表现的多元入学评价;高校确定录取标准,进行加试和面试后自主录取。其基本模式是“基础资格考试高校自主录取” 。 针对现行高考“一张考卷考所有人”的方式,新方案提出,建议按照高校分类管理的概念,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地方性高校和高职院校三大类,再分为文科、理科、工程技术科、生物和医学科、艺术和体育科等不同科类,在高中课程中,确定不同的考试科目和内容难度,形成能够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 13 种“套餐” 。 为改变目前“一考定终身”的问题,杨东平建议,应增加高考次数的改革,首先强化春季高考,增加高校的数量和提高招生层次,使之成为与夏季高考同样规格和分量的考试,从而使学生获得两次高考机会。另外是某些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英语可首先实行社会化考试,由专门机构每年设立若干次考试,考生提供个人的最高英语成绩作为高考成绩。 新闻发言人:高考改革可能有多个备选方案 针对首份高调出炉的民间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社会人士和民间努力探索高考改革的精神“值得称道” 。但高考制度是涉及千万人、全国性的、影响面非常大的考试,有些建议从一时、一地或一人的角度出发是好的,但放到全国的范围来看未必行得通。 据了解,近年来教育部组织有关机构正在开展高考制度改革的调研, “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 ”这位发言人表示,教育部将结合各方人士的不同意见综合比较, 不断推进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方案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医疗改革已出现了 8 套备选方案,昨天部分参与民间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研讨的专家表示,高考改革以及教育改革应借鉴医疗改革的方式,同时面向社会公布多份改革方案,邀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对此,教育部发言人表示,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有各自的特点,高考制度改革是通过自下而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来进行,在讨论阶段,高考改革不排除包括网上征集等多种方式征求民意,也不排除同时提供多个方案由社会各界讨论的可能。 (韦晓摘自北京晨报 ) 教育部:是否还清助学贷款与毕业证学位证不挂钩 7 月 12 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教育部门户网站进行在线咨询时,针对一些高校扣发没有还清助学贷款的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的做法表示,是否还清助学贷款与毕业证、学位证不挂钩。 在线咨询中有网友提问:“现在很多学校规定,毕业前没有还清助学贷款的学生一律不发给毕业证和学位证,这种做法违法吗?” 这位负责人回答:“学校扣发借款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可能是学校为督促和保证学生按时还款而采取的措施,国家并无这种规定。因此,建议您就具体事宜与学校协商,或向您所在学校的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 就网友问“有没有说学习成绩靠后,就没资格来申请助学贷款的政策” ,教育部明确表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没有规定品学兼优, “品”要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学”则要求学习努力,能够正常完成学业。所以,不能说学习成绩靠后就不能申请贷款,只要能正常完成学业即可。 (韦晓摘自新华网 ) 教育要让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个体 很多年以前,有许多人呼吁为学生减负。但令人扼腕的是,我们中小学的境况,十几年来没有多大变化,学生起早睡晚的境况依然如故,学生的负担依然存在。为使孩子 上重点学校重点班,家长不仅要缴纳不低的学费、赞助费,还要千方百计找门子、托关系,重点学校、重点班成了莘莘学子们向往的“圣地” ,为使孩子考上名校,家长不惜血本陪读。这些问题折射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当引起反思。今天,倡导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然而,我们在素质养成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模式化教育。而压抑个性的教育模式化,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人才,特别是杰出人才,必然要求具备特殊的秉赋和鲜明的个性。模式化教育限制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千人一面,同归平庸。 回顾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从 1898 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到 1912 年改名为北京大学,讲求时务,风气渐开,科学民主的倡导,序幕亮丽,初露辉煌。大学堂里,特立独行之士,异想天开之伦,比比皆是。正因人才辈出,才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诞生。大学没有特立独行的教授,没有异想天开的教授,没有教授的逸闻趣事,很难想象,上世纪上半叶能出现那么多优秀人才以及科学、文化繁荣的景象。 “因材施教”这个古老的原则,充满了教育的科学精神。它是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当然,尊重个性,不是放纵性情。有人说“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 。如果说,这是提醒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换位思考,无疑是正确的。但是,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 ,如果只是为了证明一切过错都来自成人社会,否定传统的立身处世的价值取向,让孩子们完全自由选择,将是非教育的危险的口号。 殊不知,自尊应来自问心无愧的道德行为。尚不具备分辨能力的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降低道德意识和道德要求,极易接受自私利己合法化的观念,误入歧途而不返。 “无导向教育”的倡导者,最终否定了他们的实验。 教育开启智慧,启发美德,而道德则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对教育目的准确而又明快的阐释。美国有位校长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每当新教师入校时,他总要致函表达他的请求,他描述自己在集中营中看到的景象:“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常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请求是:请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不是创造常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 ”这位校长惊心动魄的请求,是高度社会责任心的表达。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我们要还青少年自由活泼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成长不再烦恼而多有快乐;让我们的校园成 为获得智慧的快乐天地,而教师都成为现代文明的引航人。(施涌摘自新京报 ) 校本教研不是速成的“快餐” 校本教研是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和整体发展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教育特色而进行的教育研究。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应避免校本教研走入虚假繁荣的误区。 休让“叙事”成“虚事” 教育叙事讲述的是教师身边真实的教学事件,它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教育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教师通过撰写教育叙事,可以揭示出隐藏于具体事件和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的价值。所以,通过撰写教育叙事,能使教师真正地成为研究的主体,真正地参与教育研究。校本教研贵在求真务实,在教育叙事中只有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悟,才能真正地品味到教育的真谛。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教育叙事中没有忠于事实,而是人为拔高了教育的作用,片面地夸大了教师的能力,把“教育叙事”演变成了“教育虚事” 。为了突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的教师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甚至杜撰故事。这种虚假的教育叙事不但无助于教师的成长,反而有碍于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教育虚事”进行遏制。 勿让“案例”成“按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问题、难点知识、偶发事件、典型事例的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法的叙述。它不仅记录教学行为,还讲述教学智慧;不仅描写教学情节,还展示教学思想。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故事,总能让人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因此,记录、整理教学案例,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有的教师为了省事,对教育现象没有仔细地进行分析,对教学过程没有详细地进行记录,缺少量的积累,很难有质的飞跃。于是,到了年终岁尾需要上交教育案例的时候,难以拿出成型的教育案例,没有办法只好上网“百度” ,寻找到一篇现成的教育案例后,照猫画虎地按照现成的例子完成自己的“教育按例” 。 别让“笔记”成“比记”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一些学校制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评比细则。在校 本教研工作评比细则中,要求每位教师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必须完成听课笔记若干篇,读书笔记若干篇,学习笔记若干篇。学期末根据教师完成笔记的篇数情况和字迹工整与否,对每一位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优劣评定。这种把“笔记”演变成“比记”的做法,仍有不妥之处。其实,笔记篇数的多少和笔记字迹的好坏并不能反映校本教研工作的好坏。检验校本教研工作好坏的标准应该是看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否更加高尚、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有所进步、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否显著提高等,应该在统筹考虑所有因素、全面分析各种情况的条件下,作出客观公正的准确评价。莫让“反思”成“返思” 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由此可见,教育反思对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然而,有的教师上课就讲,下课就走,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掌握、能否消化。等到需要上交反思记录时,才临时抱佛脚,回过头来进行“返思” 。此时,当初的所思所想早已荡然无存,只能凭着感觉随便写点应付了事。这种事过境迁的“教育返思”没有任何价值,因为教育反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思考教学的成败得失,是反省育人的方法技巧,是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施涌摘自中国教育报) 呼 唤 教 育 家 中国的大学缺什么?教育家!教育家应有学者情怀、教育情怀、和人间情怀。 “庄严自强,有为有守,既有国学素养,又有科学脑筋” 。要有“真理的靳求”与“但知是非不计利害”的做人原则。梅贻崎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一是要有“大”校长,起码是个教育家,不单单是个大会计师和大乞丐,他须有大气度。二是有大师,不独是各专业领域的“大师”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的培养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大学要培养“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当担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那么,教育者就应该是一些对神圣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对其所处环境的本质和导引他们的社会的规律具有不寻常的反思能力的人。 要想产生和成长大批的教育家,首要的问题是改变劣质的教育生态圈。现如今这个 篇三:19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文理不分科成趋势19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XX 年 04 月 01 日;08:35;来源:新华网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 新华网北京 4 月 1 日电 (韩家慧 刘雅睿)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 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 XX 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据记者初步统计,全国已有 16 省份先后出台了本地区高考改革方案,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浙江、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将于今年公布本省高考改革方案。通过梳理不难发现,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设置是多省份改革的重点。 一、北京 XX 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记者 3 月 30 日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教育部审定,北京将于XX 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根据方案要求,北京将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英语听力考试要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机考等。 二、上海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 1 月 24 日,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上海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扩大综合评价录取试点范围。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纽约大 学校长俞立中教授认为,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加从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而不是单纯地跟着学校“名气” “档次”走。三、广东:不设文理科一年一科多考 经教育部备案同意,3 月 3 日,广东省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明确广东高考将统一实行“3+3”的考试模式,英语科、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考” 。按照计划,广东省 2018 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并从 2018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 年开始实行新高考方案。 四、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 2021 年高考开始实施 2 月 23 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江苏高考新方案已获批,将实行“3+3”模式,即考生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 个科目成绩组成。江苏高考新方案,从 2018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中实施,2021 年高考开始实施。 五、江西:三本并入二本淡化公办民办 江西省政府日前印发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了江西省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路线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