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文物古迹总结体会_第1页
调查文物古迹总结体会_第2页
调查文物古迹总结体会_第3页
调查文物古迹总结体会_第4页
调查文物古迹总结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查文物古迹总结体会篇一:心得作业广东省湛江市吴阳镇文物古迹保护调查 心得体会 摘 要: 当前,我们在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化,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一大笔无法估量的财产,而对于研究我们的历史文物去我们了解国学,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无情岁月的冲击下,我们的文物已经渐渐得失去往昔的光彩;更多的文物在自然及人为的双双层损害下,遭到了及其严重的破坏。对此我们小组开展这一课题,即:关于 “百年古镇之一的吴阳镇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 。 此次我们通过对古迹的网上查找资料,实地调查以及访问当地居民,了解到了:当地居民保护文物意识低,漠视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古迹的破坏很严重。这一行为使人心寒。 这次我们所去调查的地区是百年古镇之一得吴阳镇。吴阳镇位于吴川市西南部,东濒南海,西襟鉴江,地处鉴江出海口,距吴川市区仅 15 公里,至湛江市区 35 公里,是广东省中心镇之一,XX 年 9 月,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殊荣。 自隋朝到解放前夕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吴阳为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是当时吴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代吴川八景,吴阳独占六景,即“延华弄月” 、 “文翁耸翠” 、“限门飞雪” 、 “极浦渔归” 、 “一览凭高” 、 “东海朝阳” 。当时芷寮港是唐宋至民国近千年间的南方大港,停泊来自海内外的船只不下千艘,帆桅数里。县志记载,此处富庶曾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银赤坎(今湛江港)”之称,可见其地位之高。公元一七七三年,宋朝宰相陈宣中曾到过吴川(旧时吴阳) ,并留下一首著名的过吴川宿极浦亭七律诗。在人才方面,更加涌现了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历代计有进士 8 人,举人 50 人,总兵、乡贤等多不胜数。吴阳镇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甚多。 “吴阳自古多骚客,醉赏流连不欲还” ,吴阳乃仙境胜地,名胜古迹冠吴川,有始建于南宋的极浦亭,元朝的圣殿学宫,明朝双峰塔、上郭读书楼,清朝的状元故居、状元坊。 但是如此美丽的文化小镇,在我们眼中却?。 以下是我们这次调查中几个平凡而又真实得镜头: 8 月 26 日上午 9 点,我们调查小组成员来到文塔村,对双峰塔进行实地调查。 双峰塔,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 ,坐落江海河口处,谓之“笔塔凌霄” 。因近有尖山、丽山辉映,定名“双峰塔” 。塔外为八角型,七层仿楼阁结构,塔基为石板雕花装饰,塔边棱角处嵌有 8 个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是湛江为数不多保存的古塔。 然而,我们小组成员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到达双峰塔时,发现双峰塔由于 XX 年的修葺,已难寻当初在网上收集图片的旧貌,古韵难寻。 而走入塔内,在那只容一人通过的通道墙壁上被人或用粉笔或用利器留下各种各样的字迹,如“XX 到处一游”“为什么不接受我,我好心痛” “我喜欢你”等急煞风景的文字,更有甚至出现一些不雅语言。塔内共有 7 层,塔虽不高,但每层垃圾无处不在,楼梯处的红砖已长满青苔,墙上的小通风口有些已被杂草填满。不堪入目。 而从采访中可知,当地居民迫切希望文化局能对双峰塔进行必要的保护,对其景点进行开发,希望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可悲的事情。双峰塔下有一尼姑庵,原为江阳书院(有程:双峰寺) ,寺内有尼姑二人,调查小组也对其进行采访,得知寺内原有双峰塔的资料,现由市文化局保管,但问及双峰塔的历史,不仅寺内的尼姑,连当地居民都无人知晓。 8 月 27 日上午。 我们调研小组带着激情与期望去见识闻名已久的学宫。因为据我们说听闻元朝学宫始建于元朝至正九年,为主簿唐必达和教谕吴仲元所建。原有建筑面积 1000 平方米,由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五座建筑物组成。历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是古代文人读书学习的地方,属宫殿式建筑、砖瓦木柱结构。学宫现仅存大成殿,殿面宽米,进深 12 米,前檐深米。学宫建筑颇具特色,红墙绿瓦,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其内无墙,靠 8 条圆石柱支撑整个屋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梁架上,圆形瓜楞斗及驼墩,瓜柱刻纹饰图案,外檐四面卷云纹斗拱,原盖绿色琉璃瓦。正门两旁,左“青龙”,右“白虎” 。吴阳学宫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培育了很多著名人物,例如清代状元林召棠、我国首任使美大使陈兰彬等,均曾在此就学。 听以上的介绍,多么让人倍感气势。然而传说是美好得,现实是残酷的。当我们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找寻,出现在我们面前得缺是一坐毫无生机的危楼。传说和现实的落差让我们很是难受。而在之后的实地的调查中,我们看到:瓦顶上已杂草丛生,飞檐已满是蜘蛛网,前檐的大部分在历经岁月的洗刷和台风,雨水等自然现象的无情洗礼下,已掉了,特别是大成殿的前檐瓦片所剩无几。而正门两旁,左“青龙”,右“白虎” ,已不存在了。外墙已是布满了青苔。60 年代,湛江市建设西山公园(今寸金公园)大门牌楼时,金殿的琉璃瓦被拆去使用,改盖陶瓦。学宫内现用来堆放中学里的教学桌子、椅子、体育器材和一些杂物。 以前雄伟的学宫现是却成为“危楼”了,已经很少有人会走进去了, “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回忆着历史的往昔,在风霜雨露的冲刷下,可能几年后会消失在我们的眼里里,直到一步步走向死神挖掘好的坟墓! 8 月 27 日下午。 从吴阳中学出来,沿着旧街可走到南城门,位于吴阳镇城里村南路口,建于公元 1394 年原为土城;永乐元年改用砖砌建成; 1938 年为避免日本飞机寻找轰炸目标,吴川县长刘应时下令拆城,南城门因当时来不及拆毁而保留下来。从而成为吴川抗战的历史的见证。 但作为吴川历史见证的南城门如今却已残旧不堪,顶上草木横生,极为茂盛。城南门内部有数道大裂痕,逢下雨天还会漏水,南城门的墙壁上长满青苔,两侧残留的城墙已被附近的民房遮挡,无法看到城南门的全貌。 同样调查小组通过采访路人 9 名,均不知南城门的历史,对于他们而言,城南门只是一座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普通建筑。 而以上这一切是我们这次社会调研中所看到得最真实得一面,而现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心中有太多太多话想说:文物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可枯竭性,要求我们必须善待文物、珍惜文物、尊重文物。文物需要展示,文物需要传承,文物需要研究,更重要的是,文物需要保护,文物需要维修。这些不只是文博专业人士的责任,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全民族、全社会乃至海内外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我们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加深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