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gbj10—89-规范-设计桩板墙_第1页
采用gbj10—89-规范-设计桩板墙_第2页
采用gbj10—89-规范-设计桩板墙_第3页
采用gbj10—89-规范-设计桩板墙_第4页
采用gbj10—89-规范-设计桩板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用 gbj1089“规范“设计桩板墙篇一:钢筋混凝土设计施工规范文档 (2)摘要对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400 级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有关规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钢筋;400 级钢筋;强度;连接;规范 中图分类号318+ 4;511 3文献标识码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局部修订与全面修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 89)是建设部于1989 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该规范颁布后经历了两次局部修订,其中一次是 1993 年的局部修订,重点是完善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条款的内容;另一次是 1996 年局部修订,重点是补充400 级钢筋(当时称为新级钢筋),这是为配合 1995 年 7 月原冶金工业部和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推广应用 400新级钢筋的通知”实施的配套措施。在此之前,原冶金工业部曾以行业标准形式于 1993 年发布了混凝土结构 400级钢筋应用技术规程(9072-93)。从 1997 年开始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 89)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 XX 年 11 月由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组织审查通过,现正在报批。因此,如从原冶金工业部 1993 年行业标准算起,推广400 级钢筋已经历了 8 年左右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400 级钢筋性能指标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400 级钢筋之所以称之为新级钢筋,是因为历史上曾经有过级钢筋。当时的牌号是 25,因其碳当量偏高且可焊性较差,其屈服强度也由原来 400降为 370。那时仅有少量实际应用,绝大多数工程仍偏爱采用性能较好的级热轧带肋钢筋。在国 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1499 91)中正式将 20、20、253 个牌号以强度等级400 表示为新级钢筋。这里将25钢筋提升了强度级别,且与20、20钢筋并列,在推广应用中仍然有难度。为此,在设计规范 1996 年的局部修订中已不再列入25这个牌号。为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相协调,经修订后的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1499 1998)正式颁布,明确采用335、400、5003 个强度级别。其中的335 等同于原来335,即习称的级钢筋;增加了500 钢筋,它仅是 1 种规划生产的钢筋。400级钢筋作为更新换代的产品,它包含有:20、20、203 个牌号,由于它们的化学成分有微量的、,故称400 为含微合金元素的热轧带肋钢筋。由于它们的力学性能、工艺指标均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其性能完全能满足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的要求。国际上几个发达国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均采用这个强度级别的钢筋作为主要受力钢筋。3、 采用400 级钢筋是适当提高混凝土结构安全储备的有力措施 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现行水准可用 20 世纪 90 年代前的有关国家标准为尺度来衡量。由于 90 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适当提高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准不仅应该,而且完全可行。同步进行全面修订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报批稿)、 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9 8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有关国家标准,按建设部召开的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研讨会精神,均作了调整与适量的提高。混凝土结构可靠度水准始终与建筑每2 用钢量多少紧密相关。由于采用了400级钢筋,它将比335 级钢筋少用钢筋 10%15%左右;通过试设计比较,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将混凝土分项系数由提高到,且取消了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cm,楼面活荷载由 1 5/ 2 提高为 2 0/ 2,可靠度指标 提高了约0. 6。此时,住宅建筑平均用钢量较原规范并采用400 级钢筋的条件下约增加 10%左右。如果按新修订的规范而仍采用335 级钢筋,则其用钢量会增加将近20%。因此,可以说采用400 级钢筋是提高混凝土结构可靠度水准的一项有力措施。4、 新修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将400 级钢筋列为主导钢筋 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及促进科技进步,在钢筋的品种上作了重要调整。规范将推荐高质量的400 级钢筋和高强度、低松弛的预应力钢作为混凝土结构配筋的主导钢筋,同时取消了应用多年的各类冷拉钢筋;此外,对冷拔、冷轧、冷扭等冷加工钢筋,将不再列入该规范的钢筋表,而注明应另见专门规程,以示区别。在新规范中,对钢筋的选用作了如下规定:普通钢筋宜采用400 级和335 级钢筋,也可采用235 级(原级钢筋)和400 级(即余热处理钢筋)钢筋;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也可采用热处理钢筋。对400 级钢筋,设计 强度取 360;对335 级钢筋,设计强度由原规范取 310改为 300。在抗震设防区使用,尚应满足下列要求: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 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 30。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内主要几个生产400 级钢筋钢厂的试验统计信息表明,它们均有较大的把握生产出符合上述抗震要求的钢筋。此外,在最大应力下相应的均匀伸长率均达到 10%以上。这就是说,它已达到了欧洲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定 8 中对“”类延性(高延性)设计时采用钢筋的均匀伸长率 9%的附加要求。试验,得出了各种措施对缩短锚固长度的折减系数 值,供选择采用。其内容是以大量试验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工程试点应用中的经验,并遵照规范(10- 89)的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经充分协调后确定的。其主要补充内容有:钢筋设计强度取值;钢筋混凝土受弯、偏压及偏拉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及减少锚固长度的机构锚固措施;钢筋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规定等。5、 小直径400 级钢筋为配置提供了合适的选材条件 由于过去生产的带肋钢筋多为粗直径的,因此混凝土结构中采用的箍筋主要是原级钢筋。现在热轧带肋钢筋的直径已从 6、8、10、直到 50,规格较为齐全。其中小直径钢筋适宜用作箍筋或墙、板类构件配筋。为此,新设计规范规定: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可取为 360,废除了原规范规定取值不得大于 310的规定。同时,新规范对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作了相应 的调整,以保证结构的可靠度要求。6、 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所需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除应符合设计计算的要求外,尚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要求。新规范对此作了规定:对受弯构件、受拉构件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取为 0 2%和 0 45 两者中的较大者;对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取为 0 6%和 0 09/两者中的较大者;对受弯构件的箍筋最小配筋率取为 0 24 等。上述新规定合理地反映了最小配筋率与钢筋和混凝土强度有关。由此看出:钢筋的强度高时,其最小配筋率会有所减小。对抗震设计,为了保证结构所需延性要求,最小配筋率要比上述静力要求有所提高。 7、 钢筋连接 目前国内常用的钢筋连接方式有机械连接、绑扎搭接连接及焊接连接 3 大类。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钢筋连接首推焊接连接,其成本较低。90 年代以来,国外和国内机械连接方式发展迅速,其突出优点是连接质量好,而焊接连接的质量因受电流波动、工艺水平及天气影响等,其质量波动较大。绑扎搭接连接是传统的连接方式,它在符合搭接要求时,传力的性能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为此,在新规范中对连接方式的顺序作了调整,即:钢筋的接头可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绑扎搭接接头和焊接接头。同时还规定: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的搭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 28及受压钢筋的直径大于 32时,不宜采用绑扎的搭接接头。对上述 3 种连接方式,总的基本 篇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XX)新内容 有关调整部分: 新规范于 XX 年 4 月 1 日启用,原规范(GBJ10-89)于 XX 年 12 月 31 日废止; 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 17 条,具体分配为:第 3 章有 2 条、 第 4 章有 4 条、第 6 章有 1 条、第 9 章有 2 条、第 10章有 2 条、第 11 章有 6 条; 新规范第条中明确规定: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设计,而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以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新规范第条、第条之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在设计时,荷载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用;对极限状态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的规定确定。 强制性条文部分: 第 3 章“基本设计规定”之强制性条文: 第条: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第条: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建筑物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建筑物 二级 严重 一般的建筑物 三级 不严重 次要的建筑物 注: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第 4 章“材料”之强制性条文: 第条: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ck、ftk 应按表采用。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fckftk 第条: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c、ft应按表采用。 注:1。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变或直径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当构件质量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2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标准取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强度种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fc ft 第条: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 95%的保证值。热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 fyk 表示。钢筋的强度标准值(N/mm2) 种类 符号 d(mm) fyk 热扎钢筋 HPB235(Q235) 820 235 HRB335(20MnSi) 650 335 第条: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按表采用。 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种类 符号 d(mm) fy 热扎钢筋 HPB235(Q235) 820 210 HRB335(20MnSi) 650 300 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00 N/mm2 时,仍应按 300 N/mm2 取用。 第 6 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要求”之强制性条文: 第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使用条件进行承载力计算及变形、抗裂、裂缝宽度和应力验算外,尚应按具体情况对制作、运输及安装等施工阶段进行验算。当预应力作为荷载效应考虑时,其设计值在本规范有关章节计算公式 中给出。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取;不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取。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分项系数取。第 9 章“构造规定”之强制性条文: 第条: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的规定。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 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 柱 C20C25C45C20C25C45C20C25C45 一 20 1530 25 30 30 二 a - 20 - 30 - 30 b - 25 - 35 - 35 三 - 30 - 40 - 40 注:基础中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 70mm。 第条:钢筋砼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规定的数值。 注:1。偏心受压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2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共建”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钢筋砼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表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 一侧纵向钢筋 受弯、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和45 ft/ fy 中的较大值 第 10 章“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之强制性条文: 第条: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 HPB235 级、HRB335级或 HRB400 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 第条: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 HPB235 级钢筋制作,严禁使用冷加工钢 筋。吊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小于 30d,并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骨架上。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按 2 个截面计算的吊环应力不应50 N/mm2;当在一个构件上设有 4 个吊环时,设计时应仅取 3 个吊环进行设计。第 11 章“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之强制性条文:第条:结构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6 度设防烈度时的建筑,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6 度设防烈度时建造在类场地土较高的高层建筑,7 度和 7 度以上的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第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按表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表摘录) 结 构 体 系 与 类 型 设 防 烈 度 6 7 框 架 结 构 高 度(m) 框 架 四 三 三 二 注: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偏心受压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第条: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其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节(本规范第 4448 页)的规定计算,但在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调整系数 RE。在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二、三级抗震等级:且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第条: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以下要求; 三、四级抗震等级:梁支座处,和 55 ft/ fy 中的较大值 (%)梁跨中处, 和 45 ft/ fy 中的较大值 (%) 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表中箍筋直径应增加 2mm。 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mm) 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mm) 三级 和 500 中的较大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 8 倍,梁高的 1/4 和 150 中的最小值 8 四级 6 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以下要求: 1) 三级抗震等级,框架中柱和边柱,最小配筋百分率%; 四级抗震等级,框架中柱和边柱,最小配筋百分率%; 2) 三级抗震等级,框架角柱和框支柱,最小配筋百分率%; 四级抗震等级,框架角柱和框支柱,最小配筋百分率%;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 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 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mm) 三级 纵向钢筋直径的 8 倍和 150(柱根 100)中的最小值 8 四级 6(柱根 8) 注: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 500mm 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框支柱和剪跨比 2 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 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 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 6mm;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柱剪跨比2 时,箍筋最小直径不应小于 8mm。 篇三:GBZ1-XX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目录 前 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6 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7 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 8 应急救援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 GBZ1-XX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基础上修订的,本标准除个别语句明确表示为参照条款外均为强制性条款。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 1-XX 已于 XX 年 8月 1 日起被 GBZ1-XX 代替实施。 本标准与 GBZ 1-XX 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a)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新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 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 以及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等的规定;b)增加及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c)增加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常用术语及定义; d)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关系; e)增加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要求以及职业卫生 专篇编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等内容; f)增加了在无法避开自然疫源地,或毗邻气体输送管道,或工业污染区进行工业企业选址时的职业卫生要求。 g)增加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卫生设计原则; h)增加了工作场所防尘、防毒的具体卫生设计要求: 增加了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的卫生学要求; 细化了事故排风的卫生学设计; 增加了毒物自动报警和检测报警装置的设计要求; 增加了系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的规定。 i)适当调整了防暑、防寒的卫生学设计要求: 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 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和辅助用室的采暖温度。j)调整了防非电离辐射的卫生学设计要求: 增加了大型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选址、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选择以及新建电力 设施的卫生学要求; 调整了工频电磁场设备安装地址与居住区等区域距离的卫生学要求; 增加了居住区等区域磁通量密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 增加了高电磁辐射作业劳动定员设计的卫生要求。 k)增加了采光、照明设计的具体要求; l)增加了应急救援设计的具体要求; 应急救援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配备; 气体防护站装备参考配置; 急救箱配置参考清单。 m)删除了已在 GBZ 中包含的职业接触限值: 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局部振动强度卫生限值; 工作地点微波辐射强度卫生限值; II 高频辐射强度卫生限值; 工频高压电作业场所的电场强度限值; 工作地点脉冲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劳动强度分级。 n)删除了原 GBZ1-XX 的规范性附录-附录 B: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 o)增加了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见规范性附录-附录 B。 GBZ 1-XX p)特殊行业如制药、生物、食品加工等行业在遵守本标准基础上,还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符合本 标准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 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全国总工会、山东省职 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劳动 卫生研究所、中国纺织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化学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全国电力行 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涛、张敏、吴维皑、杜燮祎、邵强、徐伯洪、梁友信、戴自祝、王生、郭建中、王忠旭、李文捷、赵容、吕琳、吴世达、刘茁、余善法、李刚、刘晓延、邵华、林菡、王恩业、刘 承彬、樊晶光、赵桂芹、王丹、金晔鑫、陈青松、张永。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标准-101-56,GBJ 1-62,TJ 36-79,GBZ 1-XX。 III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选址与总体布局、工作场所、辅助用室以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 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 、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各种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等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195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 18083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T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 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保护人体健康,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涉及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制定的各类技术规定。 工作场所 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工作地点 work site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 职业性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 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 自然疫源地 natural infectious focus 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并造成动物间流行的地区。 卫生防护距离 hygienic buffer zone 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 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 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 annual (summer) minimum frequency of wind direction 全年(或夏季)各风向中频率出现最少的风向。 夏季主导风向 summer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累年夏季各风向中最高频率的风向。 粉尘 dust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生产性粉尘 industrial dust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 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