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常用归类总结_第1页
高考政治常用归类总结_第2页
高考政治常用归类总结_第3页
高考政治常用归类总结_第4页
高考政治常用归类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政治常用归类总结篇一:政治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政治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一.基础 1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3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4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5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6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7共产党与民主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互相监督 8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9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10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P77 11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 12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13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14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二.根本、基本、重要 1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的重要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4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8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主权、政权 9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人代会职权、人大代表职权 P56-57) 1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11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政策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途径、方式、形式 1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3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4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途径 5信访举报制度是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办法 6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提供的主要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复议诉讼制度 7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四.本质、实质、性质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4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7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五.标志 1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2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特征、特点、属性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4舆论监督的特点是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形式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最显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国家结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 选修 3)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8国家主权的特性: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 9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 七.保证、保障 1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 2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是使各项决策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3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重要保证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4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6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 7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8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八.最、首先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2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3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4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5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九.核心、中心、关键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十.前提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十一.原则、准则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6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7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十二.体现、表现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3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十三.决定、规定 1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6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7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十四.目标、目的 1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十五.宗旨 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3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5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7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选修 3 P91 十六.主题 1人民政协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十七.职能 1政府的基本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2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调、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3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选修 3) 十八.组成范围 人民政协的组成范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政党身份参加。此外,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 十九.出发点 1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十.比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2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二十一.关系 1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 2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二十二.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P7 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义 P9(民族团结的意义 P74)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P22 4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P29 5依法行政的意义 P44 6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P47 7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P61 8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P6364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P7879 二十三.如何 1如何行使选举权 P18 2如何行使监督权 P29 3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 P3941 4如何依法行政 P44 5如何树立政府权威 P5051 篇二:XX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XX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总论(1、2、3 课)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 (3)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 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 ; 唯心主义分为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 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第二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部分 一、 唯物论(或辨证的唯物论)(包括 4、5 课) 包括三观: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涉及 6 个) 1、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 法 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 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 3、意识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 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又是普遍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错误倾向: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尊重和利用规律 方 法 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第 6 课)(涉及 3 个原理) 包括三观:实践观、认识观、真理观 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方 法 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 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 法 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包括 7、8、9、10 四课) 有四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 (一)联系观(5 个) 1、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决定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往往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1)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5 个) 1、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发展的特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发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或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状态)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们要保持事物的性质不变时,量变要适可而止。 错误倾向:反对两种倾向: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4、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 法 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5、辩证的否定(事物发展的环节)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不断实现理论(来自: 小龙文 档网:高考政治常用归类总结)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篇三:高考政治知识点个人总结(全)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 联系 货币 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 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 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成因 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 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 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 。 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信用工具: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6、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7、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是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人民币升值使得外商在中国市场购买商品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直接因素供求关系. 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价值. 1、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间接)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直接)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的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小,则处于不利地位。反之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大,则处于有利地位。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等价交换中的“等价”是指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相符。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这种表现形式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4、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有影响。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 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促使生产经营者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1)影响消费的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