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诉讼保全制度_第1页
论诉讼保全制度_第2页
论诉讼保全制度_第3页
论诉讼保全制度_第4页
论诉讼保全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诉讼保全制度篇一:浅谈我国现行财产保全制度目 录 摘要?1 1 引言 ?2 2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规定与运作 ?2 3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作用?4 4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缺陷?5 5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完善建议?7 结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9 浅谈我国现行财产保全制度 摘 要:伴随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愈来愈倾向于将各类矛盾纠纷交予法院裁决,由法院作出公平的判决。随着相关法律知识的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财产保全制度这一项为保障生效法律文书得到妥善执行的制度越来越多的被提起、被运用。本文中,笔者将对我国现行财产保全制度的内容、价值进行简要介绍,并依据自己的浅薄见解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财产保全制度 价值作用 完善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ing, peoples legal consciousness gradually enhanced. In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people tend to hand over all kinds of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to the court to get a fair verdi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legal knowledge among the masses popularity, Property preservation system, a system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legal documents are properly executed, is being used more and more ofte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s Chinas existing property preservation system and its value,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on the basis of own shallow views. Key words: Property preservation system Value Relevant proposals 1 引 言 在大陆法系,财产保全制度源于罗马统治者在法律诉讼时期所规定的扣押之诉,即债权人为保证自身权益免遭不虞,可以不待裁判官判决而直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另外,裁判官在判决前也可以先行扣押债务人财产。在英美法系,财产保全源自最早在伦敦中心商业区使用的“对外查封法”,即如果不能在法院管辖区域内找到被告,诉状一经发出,原告就能立即扣押被告的任何财产,不管是钱还是物,只要是在法院管辖区域以内发现的都可以扣押。 在我国,不论是通用的教材还是司法实务中的指导书籍,都将财产保全制度界定为“一种强制性的措施”或“各种强制性保护措施的总称”,即财产保全是法院实施的一种强制性措施。我国民事诉讼法自建国起至今历经多次修改,其中财产保全制度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修整。目前,因我国法学理论界学者对财产保全制度考量的角度不同,导致学界对该制度的功能论述不一,存在“便利执行说” “权益担保说” “临时救济说” “辅助程序说” “强制措施说”等观点。但不论上述哪一种观点,均反应出财产保全制度在当前国内市场经济制度并不完善、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的形势下,对防止争议当事人恶意转移、藏匿、毁损、挥霍争议财产、物品,有着重要作用。 2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规定与运作 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制度分为诉讼财产保全与诉前财产保全。 诉讼财产保全制度 诉讼财产保全制度是指在案件诉讼过程中,对于可能因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而致使将来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人民法院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使用自身职权对诉争财产进行查封、扣押等保护性措施。 适用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该案件应当是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若不具有财产给付的内容,也就不存在财产执行的问题,因而也 就没有使用财产保护性措施的必要。只有存在财产给付内容的案件,才有适用财产保全制度的可能。第二,案件中必须是存在致使将来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可能,该可能性可以来源于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举例释明, “当事人一方的行为”可以是案件中一方当事人出于恶意而转移、变卖、挥霍、隐匿、毁损由其占有的诉争财产或与案件有关的财产;而“其他原因”一般是指诉争财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无法保存,比如一些经过长期存放而可能变质、腐烂的食品等。综上,只要案件中存在日后生效判决难以执行或不能执行的可能,就可以适用财产保全制度。第三,诉讼财产保全制度必须由另一方当事人申请启动或由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依职权主动启动。但是实践操作中,诉讼财产保全程序主要是依照另一方当事人的申请而启动,法院很少依职权主动启动。究其原因,可能是财产保全错误致使一方当事人合法利益遭受损害的,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赔偿损失。若主办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难以把握诉讼保全措施的使用,担心保全错误而担责,那么通常情况下法官不会主动提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法院将驳回其诉讼财产保全申请。诉讼财产保全的对象限于申请人请求的范围内,或者与案件有关的财物。 “限于申请人请求范围内”是指所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财物,应当在对象上或价值上与申请人的诉讼请求基本一致或相等,不能明显地超出诉讼请求的范围,以免对被申请人造成损失。 “与案件有关的财物”是指与申请人的诉讼请求相牵连的财产,例如与离婚的诉讼请求牵连的夫妻共同财产。 诉讼财产保全中采取的措施,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这里所说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主要包括变卖财产、保存价款等。 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运作过程如下所述:人民法院在收到一方当事人的申请后,针对案情紧急的,将在 48 小时内裁定是否进行财产保全;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将立即着手办理,若被申请人提供相应担保,则人民法院将解除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除做出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和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解除外,在财产保全期限内,任何单位都不得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当事人对于财产保全的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 停止裁定的执行。诉前财产保全制度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案件诉讼程序开始之前,在紧急情况下,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并且利害关系人提供了必要担保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诉前财产保全制度适用于诉讼程序开始之前,因而其适用条件更为严格,主要为:第一,案件必须情况紧急,如不立即采取保全措施将会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第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且提供担保的数额应相当于请求保全的数额;第三,申请人必须在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 15 日内起诉,否则人民法院将解除财产保全措施。诉前财产保全制度与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区别之一是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而诉讼财产保全申请人在法院要求后才需要提供担保。 诉前财产保全与诉讼财产保全相比,两者操作过程大致相同,但诉前财产保全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第一,人民法院只能应利害关系人的申请而采取保全措施,不能依职权主动采取保全措施;第二,利害关系人应当向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在受理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后,应当根据诉前财产保全的金额与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决定是否由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第三,人民法院接受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必须在 48 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3 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作用 目前,法学理论界对财产保全制度的功能持有多种说法,其中主要包括“权益担保说” 、 “便利执行说” 、 “辅助程序说” 、 “强制措施说”以及“临时救济说” 。 “权益担保说”认为,财产保全措施是人民法院依据自身职权或依当事人申请,为避免一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可能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而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而依法对一定的财产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保护措施; “便利执行说”意为财产保全制度可以防止被申请人隐匿、转移、挥霍诉争 篇二:论财产保全制度授 本 科 生 论文题目:论财产保全制度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时 间:XX 年 月 毕 业 论 文函 论财产保全制度摘要:财产保全制度作为一种诉讼程序,不仅是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也具有独立的程序价值。我国财产保全制度在立法设计上仍有不足,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本文从我国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中“财产保全”有关法条及规定出发,对现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不规范的现象提出一些建议,期望对司法实践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立法;存在问题;对策 目 录 引 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财产保全内容及法规.错误!未定义书签。 财产保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财产保全程序 . .3 民事审判中财产保全所适用的条文.3 2 目前财产保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4 立法上的缺陷 .4 实践中的不足 .5 3 完善财产保全制度的思考及建议.6 健全、完善财产保全制度的程序运作机制 . 6 申请人错误保全的法律后果应予明确 . 7 规范财产保全施解除程序 .8 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解决立法滞后.8 结束语. 9 致 谢. 10 参考文献. 11 引 言 财产保全制度作为一种诉讼程序,不仅是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也具有独立的程序价值。我国财产保全制度在立法设计上仍有不足,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本文从我国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中“财产保全”有关法条及规定出发,对现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不规范的现象提出一些建议,期望对司法实践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1、财产保全内容及有关法规 民事诉讼法中,财产保全 1 指遇有有关的财产可能被转移、隐毁灭等情形,从而可能造成对利害关系人权益的损害或可能使法院将来的判决难以执行或时,根据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申请或人民法院的决定,而对有关财产采取的保护措施。 、财产保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情况紧急,不采取财产保全将会使申请人的合法财产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 2、必须由利害关系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不依职权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否则法院将驳回申请; 4、案件必须有给付内容,属给付之诉; 5、必须是由当事人一方的行为可能使判决难以执行的; 6、必须在诉讼过程中提出申请。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依职权裁定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 7、申请人提供担保。法院未责令提供担保的不在此限。 、财产保全的程序: 1、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由利害关系人在起诉之前向受诉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并裁定保全的,申请人在 15 日以内不起诉的即解除裁定保全。诉讼财产保全可以在起诉同时申请也可以在起诉以后申请。 2、担保。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3、裁定。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的,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须在 48 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一旦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服不得上诉,可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对裁定的执行。 4、解除。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至生效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如果诉讼过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法院应及时作出裁定解除保全裁定,如财产保全的原因和条件发生变化,不需要保全的;被申请人提供相应担保的;诉前保全的申请人在 15 日内未提起诉讼的等。 5、赔偿。如果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有错误,被申请人因财产被保全而遭受损失的,申请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民事审判中财产保全所适用的条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1 财产保全:节选自民事诉讼法新论(章武生 主编)第237 页,第十四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篇三:浅议民事保全制度浅议民事保全制度 苏静怡 摘要:民事保全制度作为民事诉讼法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无论从民事诉讼的体架构上还是从民事诉讼法的目的上看,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其对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实现司法公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民事讼法上的保全制度有些规定过于原则、不合理,不规范,导致实践中难以操作,使得民事保全制度不能真正实琢其价值。本文从民事保全制度的概念、相关特入手,阐述了民事保全制度的价值功能,通过对国外相关民事保全制度的借鉴比较,通过透视我国民事保全制度的立法现状,指出了我国现有保全制度存在缺陷与不足,诸如保全种类比较单一,民事诉讼法中没有对行为保全做出系统规定,立法规定过于简单、原则化、实践中难以操作,民事保全的担保审查工不够全面,审查标准不统一,对被申请人的程序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等。最后针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保全制度的具体建议,从完善财产保全度和行为保全制度的构建两方面提出作者的构想。 关键词: 民事保全 财产保全 行为保全 完善 引言 民事保全制度在我国的理论和立法上还比较薄弱。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只有寥寥几款的规定,内容缺乏全面性、程序上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由于立法的疏漏致使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混乱不堪。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丰富有关民事保全制度的立法应是当务之急。从各国的司法实践看,民事保全制度客观上已经成为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大量存在一旦申请财产保全后,许多债务人便放弃抵抗的情况,使大量案件在庭审前就自行和解,真正达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因此,各国立法对民事保全制度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民事保全制度作为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执行难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民事保全制度对于保证将来判决的有效执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而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保全的规定极为简单,有许多规定得不成熟的地方,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不够重视必然会极大的削弱其价值与功能的发挥,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分析了现行民事保全制度的缺陷所在,阐述了对民事保全制度进行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在借鉴国外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保全制度设计上的构想。 一、民事保全的涵义 历史涵义 关于民事保全的定义,在各法系和国家之间并没有统一。但是,各国为了保障民事诉讼地顺利进行,在其诉讼法或强制执行法中进行相关的规定。世界各国关于民事保全的立法例和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规定在通常程序中,如前苏联和我国都是将保全程序规定在普通程序或总则里;(2)规定在执行程序里,如德国民事诉讼法 、1979 年之前的日本民事诉讼法 。其被称为“假扣押、假处分”;(3)将审判阶段的保全程序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将执行阶段的保全程序规定在民事执行法中,如 1979 年之后的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他们以“保全程序”作为“假扣押与假处分”的总称。在民事诉讼法学界也把民事保全称为 “保全诉讼” 、 “保全处分”等;(4)规定为特别程序,如旧中国民事诉讼法;(5)单行立法,如日本的民事保全法;(6)没有专门统一作出规定,如法国。但是他的“紧急审理程序” “依申请作出裁定的程序”和“扣押阻止支付程序”都是关于诉讼保全的规定,但是没有“诉讼保全”的称谓;(7)作为临时性救济措施规定在普通诉讼程序中,如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 、 英国民事诉讼规则;(8)用判例形式确定的保全规则,如英国的马利华禁令。从各国的立法例来看, “民事诉讼保全”一词主要来自于大陆法的学理和立法。 民事诉讼法中设立的先予执行亦是我国民事保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关于民事诉讼保全的称谓几经变革。1982 年民事诉讼法(试行)把保全措施称为“诉讼保全” 、 “先行给付” 。1991 年民事诉讼法增加了诉前财产保全,同时把“诉讼保全”改为“财产保全 ,扩大了先行给付的范围,将“先行给付”改为“先予执行” 。XX 年实施的民事诉讼法设立专章对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作出规定。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不但对财产保全作出了规定,而且还对“行为保全”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另外,我国的专利法 、 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中,进一步明确了“行为保全”的规定。综上所述,我国的“诉讼保全” 、 “财产保全”还是“行为保全”更多地受到大陆法系的影响,特别是日本和台湾的立法例影响。因此,关于民事保全的概念大多界定为:所谓民事保全,是指法院为保证日后的生效判决能够得以顺利执行,在诉讼开始前或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依法对当事人之财产或行为采取暂时性的强制措施的程序。应为涵义 根据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由于缺少对保全的一般性规定,在以往的民事保理论研究中,对于民事保全的概念以及内涵很少进行整体性的研究。通常仅对财产保全” 、“先予执行”和“行为保全”等保全的具体类型进行讨论。“财产保全是指为及时地、有效地保护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法院在诉讼前或者作出判决前,根据利害关系人、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主动职权,采取的限制有关财产处分或者转移的强制性措施。 ” “财产保全,顾名思义,是对财产进行保护,它是指涉讼的财产或虽未涉但已处于争议状态的财产受到某些因素(来自: 小龙 文档 网:论诉讼保全制度)的影响,有可能使将来的判决难以执行不能执行时,根据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财产采取保护性措施。 ” “财产保全指在诉讼开始前或执行条件成就前,人民法院对一定的财产采的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以防止该财产被转移、隐匿或损毁、灭失的制度” 二、对民事保全涵义的理性解析 民事保全是一种程序 司法实践中,民事保全,特别是财产保全更多的被认为是强制措施,是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总称。笔者认为把民事保全与强制措施简单地等同起来是不妥的。因为民事保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态的强制措施。在实践中,很多当事人启动了保全程序,但是经过法院审理后认为不符合保全的条件,最终导致保全措施并没有实施,但是保全程序已经启动。所以,保全措施只是民事保全的主要或者核心,但不是全部。因此,应当确立民事保全是一种程序的观念。首先,民事保全程序同其他诉讼程序一样,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它包括当事人申请、法院的审查裁决、当事人的复议或者上诉、法院的执行保全裁定等。与其他程序不同的是,民事保全不仅包括审理程序还包括执行程序。其次民事保全是动态的程序,与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根本不同的。民事保全一般是依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必须对申请进行审查,只有符合实质要件才能作出裁定,而对于这种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或者复议。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则明显不同。他是法院的审判职权,在诉讼过程中,只要有人实 施了妨害诉讼的行为,法院就可以主动依职权采取适当的措施。而对于行为的救济也不同于民事保全。法律规定行为人只能对拘留和罚款这种严厉的强制措施才可以申请复议。再次,确立民事保全的程序观念,有利于实现诉讼程序的参与性和正当性。如果民事保全是一种程序,那么法院在作出决定前,必须让当事人参与其中,听取各方意见作出裁决。但是给予保全制度的紧迫性,如果不能使当事人参与其中,为了实现程序的公正,就应当为当事人设立相应的救济程序。三、民事保全的特征 (一) 、辅助性和相对独立性 保全相对于整个案件诉讼而言具有辅助性的特点。首先,从民事保全的目的看,是为了确保将来判决的圆满执行,属于手段和方法。因此,民事保全对本案的诉讼具有依赖性。如果是诉前的保全,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本案的诉讼,否则,已经取得的保全措施的裁定将被撤销。其次,民事保全并不直接解决争议。民事保全不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某一类具体的案件而设立的程序。它是为了保障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和有效的完成,由法院和当事人根据诉讼进行情况决定采取的辅助性的程序。再次,民事保全程序具有阶段性。诉讼保全程序不是每个诉讼都必经的程序,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条件成就时,诉讼保全程序才得以启动。这更表明了辅助性的特征。诉讼保全的辅助性特点是针对其设立的目的和意义而言的,这并不否认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首先,诉讼保全程序一旦启动,其进行的过程又独立于诉讼程 序。特别是诉前保全,不受当事人之间关于本案管辖、解决纠纷的途径以及法律适用等的限制;其次,虽然服务于程序整体的理念目标一致,但是与诉讼程序相比,诉讼保全程序在价值目标的取舍与平衡上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再次,从程序设计的结构上,诉讼保全程序也体现出不同与诉讼程序的特点。 (二) 、临时性和假定性 在大陆法系,民事保全被称为“假扣押、假处分” ,所谓“假”就是暂时和临时之意。在英美法系,被称为“临时措施” ,也充分表明了民事保全的临时性特点。其假定性和临时性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出诉讼保全裁定的具有假定性的特点。保全是为了保证将来的判决得以执行,或者避免正在发生的损害而采用的程序。因此法官对此作出的审理是简单的,对于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认定只是一种假定,不具有既判力。正如法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程序一样, “所发布的裁决令在本案判决前只具有假定性效力,其内容对本案法官作出的裁决结果没有约束力” 。二是民事保全的结果体现了临时性。在判决作出前,已经采取的保全裁定可以因为情况发生变化,保全措施的采用已无必要或者由于被申请人提供了担保而被撤销。一旦生效判决作出,诉讼过程中所作的保全裁定就会自然失效,原先所采取的保全措施,要么予以撤销,要么法律性质发生了改变,转化成为强制执行的措施。因此诉讼保全程序会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产生影响,通常只持续到生效判决作出的那一刻,所以说保全程序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程序。 (三) 、保障性和紧急性 在很多情况下,原告起诉是为了请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履行相应的义务,然而任何诉讼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内,法院要作必要的准备工作,在经过开庭审理后,才能作出裁判,因此在审判进行的正常期限内,原告的要求不可能立即得到满足。即便是原告最终能够胜诉,在判决获得执行前,也存在相当长的期限。在这段期限内,被告为了逃避判决生效后给其带来的不利后果,有可能会转移或隐匿争讼的标的物或者自己的财产,也有可能将自己的财产挥霍一空,从而使生效判决难以执行或无法执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出 于保证生效判决能够顺利得以全部执行,切实实现胜诉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以此维护司法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的目的,世界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中才普遍规定有诉讼保全程序的设置。因此,诉讼保全程序应当具备保障执行的特点。同时,为了实现对当事人利益的切实保护,要求保全程序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因此法官在审理保全申请时,比一般的案件审理要简单,以求得时间上的迅捷。四、民事保全的价值 (一) 、弥补诉讼救济滞后性的缺陷 解决民事纠纷的途径有当事人双方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相对于纠纷的发生而言,每一种纠纷的解决所获得的救济都是滞后性的。诉讼方式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民事关系日益复杂,诉讼救济的滞后性这一弊端也日渐成为影响诉讼公正、效益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没有拿到执行效力的文书前,对于债务人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过一般的诉讼程序是无法获得救济的。而等拿到执行文书后,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弥补。那么诉讼就无法维持正义价值。 (二) 、衔接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 民事权利受到损害,当事人可以通过公力救济或私力救济获得保护。通过公力救济解决私人之间的纠纷具有公正性和强制执行性的特点,而为现代法治社会所青睐。然而,畅通的公力救济往往要求等到民事法律关系判定之后才能提供以强制执行力,这就需要在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一既属于公力救济,又能在实践起到与私力救济同样的效果。民事保全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结合点。 (三) 、维护司法的秩序性和权威性 当事人之间由于私权的纠纷寻求公力的救济,是因为公力救济的正义性。然而,这个产生正义的程序会由于当事人故意拖延,或由于诉讼程序本身的要求,或因为某些程序设置的不合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实际生活中存在大量具有时间紧迫性要求的民事纷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济就会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法律应当设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维护社会公正的理念和秩序。 (四) 、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手段 如前所述,解决民事纠纷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纠纷解决的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均存在成本过高和滞后性缺陷。正如孙子所云:“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如何能“屈人之兵, ”孙子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如何能先发制人,在备战阶段就夺人所爱呢?这就是诉前保全的做法。在各国的司法实践中都有案件一旦经过了保全程序,当事人基本上就不再提起诉讼。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事保全具有解决民事纠纷的功能。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大量存在着申请人一旦申请财产保全成功,并采取了保全措施之后,许多债务人便放弃抵抗的案件。虽然,民事保全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纠纷解决的方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诉讼起到了过滤和消化的作用,可以成为纠纷解决的辅助性手段。 五、民事保全制度改革和完善 我国现行的民事保全制度对于保护人民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经济及法律秩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现行民事诉讼法所设置的程序制度在适应现行社会冲突的复杂性,以及解决多种复杂的社会纠纷方面已捉襟见肘,难以应付,严重滞后于现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改革、完善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诉讼程序制度的规定,具有现实的必要性。换言之,这种对于现行民事诉讼程序的修改、调整与完善,不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诉讼程序法制完善的需要,实属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法律赋予个人的空间越大,其利益范围越广,争执 的样式便越多了,因而适当地扩大民事保全的范围,拓宽民事保全的意义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认为借鉴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假扣押、假处分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保全制度将有所助益。具体而言,可以考虑在民事诉讼法中设“民事保全制度”一章,同时将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关于财产保全的相关规定进行提炼、整合和修正,纳入到本章之下,使我国的民事保全制度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1、明确保全的范围 民事保全的范围就是确定对当事人的哪些财产或者行为采取控制性措施。当事人申请或者法院决定采取民事保全措施之时,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没有最后确定,此时还不具备终局执行的条件,责任财产的范围尚不明确。为了防止申请人滥用权利,维护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民事保全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这些条件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确有采取保全措施的必要,即不采取保全措施,将来的裁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