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pdf_第1页
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pdf_第2页
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pdf_第3页
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pdf_第4页
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城市治理的概念1.治理。治理一词在政治与行政管理范畴由来已久,治理的概念在西方区域(包括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频繁使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预言它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样产生深远影响。1目前人们对“治理(governance)”一词有多种定义。1992年“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onglobalgover-nance)将治理定义为政府或公共行政管理的同义词,以“争取使用政治权威控制和经营社会及资源以争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强调:(1)法制精神(2)公共机构公正地管理和使用开支(3)政府领导向人民负责(4)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政治与行政公开。2(P33)该委员会1995年发表的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概念作了进一步阐释:“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4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3(P4-5)美国学者罗森奥(J.N.Rosenau)等主编的没有政府的治理(GovernanceWithoutGovernment)一书特别强调:治理实施过程中需要公众参与。4(P107)治理理论的权威学者威格里斯托克(GerryStoker)对目前流行的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了如下五个要点:5其一,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它对传统的政府权威提出挑战,它认为政府并不是惟一权力中心。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只要其行使的权力得到公众的认可,就都可能成为在各个共同层面上的权力中心。其二,在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即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它们正在承担着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这样,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责任和界限便日趋模糊。其三,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所谓权力依赖,是指致力于集体行动的组织必须依靠其他组织,为达到目的,各个组织必须交换资源、谈判共同的目标。其四,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这一自主的网络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它与政府在特定的领域中进行合作,分担政府的行政责任。其五,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有责任使用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城市治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袁政作者简介袁政,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275)。摘要城市治理近年来成为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对城市治理的含义、城市治理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治理与普通意义上治理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对中国城市治理的实践作了探讨,分析了中国的城市治理在实践上的如下方面内容:治理的实施在发展时序和空间上有别于农村;城市治理的政治体制背景;城市治理的实际操作模式;最后,文章提出了今后中国城市治理的发展路径。关键词城市治理社会分化公共需求多样化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7-0063-062007年第7期63在我国,不同的学者群体对治理(governance)一词也有多种理解和译法。曾有人将governance译为“管治”,但另一些学者认为“管治”在字面上仍给人以“政府主体”的感觉,易使人对其本质涵义产生误解,因而将其译为“治理”更合适;有的学者根据其功能和特质将其译为“协治”。无论采用什么译法,予以什么名称,关键是我们要把握其本质的涵义。有学者提出:“治理”(governance)在城市公共管理中出现了两种最典型的误读,一是将治理读解为是政府的一种管理方式,二是将治理读成了是对公众参与的强调。治理与这两方面都有关系,但却不是仅指其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这两者的简单加和。治理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寻找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政府治理的做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理从开头起便区别于传统的政府统治概念”。6按照此观点,治理是国家(政府)与非政府社会两个层面的契合。在行政管理学中,治理模式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社会公共管理的责任由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公民自组织等共同承担,重构政府与公民社会或民间社会的关系。(2)重新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重理政府组织与市场组织间的关系。(3)从政府完全理性假设到政府有限理性假设,并用以解释政府改革必然性的行为主义依据。7俞可平认为,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意味着涉及集体行为的组织必须依靠其他组织;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8(P110-113)笔者认为,治理与协调有联系又有区别。协调着眼于对涉及多方的矛盾冲突的解决,一旦冲突得以解决,协调行动就可划上句号。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多方协调,但这种协调过程通常是没有句号的;此外它还着眼于建立在协调之上的行政(公共)管理,甚至可以包括执法管理活动。在西方,城市密集地区的城市治理还通过建立常设的专门机构来统一行使职权,有时,它还可以根据特殊需要,向参与治理机构的各市地方议会提出创设新的地方法规的建议。2.城市治理。在明确了治理的概念后,我们就容易明白城市治理的涵义:是将治理运用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当今城市及城市密集区域,政治民主化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发展动力多元化、城市社会群体分化、社会信息化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的基本选择;更多地依靠法律而不是依靠权力来调动各部门、各基层和微观单位的积极性与活力,成为城市控制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在现代城市中,对公共事务的最佳管理和控制已不再是集中的,而是多元、分散、网络型以及多样性的,这就涉及中央、地方、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多层次的权利和利益协调这种由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个人管理城市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就是城市治理”。9构建一个既公平、公开,又具竞争力的治理系统,对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城市治理注重的是过程,即地方当局协同私人的利益集团力求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并由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体系去共同塑造。城市治理是政府与市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互动过程。“地方政府是城市治理的主角之一,理解地方政府的组织能力是理解城市治理的关键。城市治理的内容不仅包括垂直调控的各权力部门的行政约束,也包括水平制衡的各相关部门、企业、组织、社团的建设性协作。它的内容本身就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10在现有城市治理的诸多范式中:城市治理的主体包括城市的国家机构、城市政府、私营部门和市民社会;城市治理强调“过程”,强调决策建立在许多不同层面的复杂关系之上;城市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除了政府机关外,还需要公众社会的参与和各种利益集团及组织的介入,共同协商以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这样,在现代城市公共管理中,城市治理通常能获得公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更容易实现政策的预定目标。二、城市治理的理论背景龙献忠概括了一般意义的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11(1)全球公共问题的出现,需要全球治理。(2)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出现,使得人们在解决社会各种问题时开始寻找“第三条道路”或“中间道路”,“愈来愈多的人热衷于以治理机制对付市场或国家政府协调的失败”。12(3)第三部门的兴起使管理主体多64元化,为“治理”提供了行动基础。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传统上的“市场政府”二分模式已不能满足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就迫切需要另外一种力量来参与管理,这就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各种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发展空间。这些第三部门力量壮大后,它们或是独自承担社会的某些管理职能,或是与政府机构一道合作,共同行使某些管理职能。因此,“由第三部门的民间组织独自行使或他们与政府一道行使的社会管理过程,便不再是统治,而是治理”。3(P328)(4)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治理的推行。笔者认为,除了上述背景外,城市治理的理论背景还具有其自身的要点。1.城市社会高度分化。一份分析当今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综述报告指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社会分化也愈演愈烈。现阶段中国社会利益关系不可谓不严峻。那么,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是否如某些西方工业化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一样具有一种社会修复机制,或是某些独特的协调机制在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这一问题成为2003年社会分层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城市社会中出现了类似后现代的个体化、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使得社会意识形态碎片化”,13这些概念的变化,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社会的分化是越来越细化了。有人将这种趋势称之为社会的碎片化。李强认为“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利益分化和多元化更为明显了,其基本的趋势是从过去的巨型、整体群体,分化为多元利益群体。而社会利益的碎片化有助于减小社会震动、实现社会稳定。”14另有学者强调指出,现阶段我国城市的社会分化,“表面上看是分配制度问题,其背后却是不同群体为自己争得利益,即有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缺乏利益表达的合法性机制,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被排斥于社会利益分配的权利表达制度之外。因此,建立一套公正、合法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当务之急。”13可见,城市社会的碎片化,对现代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包括公共资源分配)从传统管理模式向城市治理模式转变提出了需求。2.城市多样性的不同群体对于许多公共性事务的态度和许多公共性需求各不相同。对此,尹继佐作了较好的概括:“不同集群的社会聚合体因其在城市分工中起的作用大小不同,因此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也不同,对自己居住的城市也存在不同的期待。西方研究城市问题的专家们经过调查,就世界城市中不同利益群体对城市的期待进行了分梳。一般来说,社会的低收入群体比较关心城市是否存在着改善境遇的机会,城市的物价、子女受教育的机会等;城市中产阶级则比较关心城市的生活质量是否优越、税收是不是较低、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否充分;城市中的非永久居住者,包括因工作关系在城市中作长期或短期停留的商人和专业人士,则更关心城市是否是事业发展的场所、政治生活是否稳定、是否能化少量的钱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总之,不同的人,要求的(公共)事务很不一样。”15(P27)(参见表1)表1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不同公共性需求的分析3.城市经济基础与其上层建筑之间的特定联系。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经典结论为我们认识城市经济基础与其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本分析框架:(1)法国著名学者布罗代尔利益群体与自己相关的城市功能对城市的主要关注点贫困阶层尽管生活艰难,相比较而言城市仍比乡村要好;能够积累一些钱买土地;能够保证子女通过正规教育获得更好的未来收入机会,能够承受的物价、教育机会、住房和交通富裕与半富裕阶层城市是理想的居住地,意味着更好的服务、容易建立同商界和政府的联系,是走向外部世界的大门社会地位、收入、安全、廉价的劳动力,关注生活质量以及商品服务的质价平衡非公民的商人与专业人士城市是短时期内获得最高利润的场所,是进入各种公司和机构总部的理想之地,是少花钱但能享受体面生活的地方政治和社会稳定、安全、城市的服务、就学机会、住房、社交、劳务市场。关注服务的可得性与可靠性、产品质量,不太介意价格高低访问者与旅游者城市的气氛、轻松宜人的环境、良好的购物环境以及一切保证使假日和短期舒适愉快的因素食宿、交通、安全、舒适、购物环境、观光资源、特色商品服务的可得性;关注服务价格间的平衡本表摘录于世界城市与创新城市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尹继佐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839页。65(FernandBraude)认为:“城市是发达的原因和起源”,归根结底在于商品和商人的特性,“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商品孕育了自由和所有权观念。但在政治国家高度发达的领域,身份代替了平等,权力垄断一切,个人所有权是君主和政治权力的附庸,不存在独立的个人所有权。(2)城市市场经济的充分、健康发展要求有这样一个社会空间;在这个社会空间中人们不受专断权力的随意裁制,以(与政治国家)平等的身份和资格谋求着自己的私利,人们自主地管理着私人事务,并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依附于政治权力。从实际进程看,市民社会真正以独立于政治国家之外的姿态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然。反观之,“独立于政治国家之外的市民社会的建立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16(3)对城市中的国家与社会同构状态的反思,这种状态造成整个经济生活的过度政治化特征。它的直接的后果,就是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的企业或个人都成为国家计划的执行者,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社会生活单一、缺乏活力,社会不能有效地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而市民社会理论揭示:国家强制性干预的无限扩大意味着市民社会的枯竭,公民的自由权利和义务最终会被剥夺殆尽。这似乎验证了恩格斯关于国家“自行消亡”的观点当政治国家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174.国家主导下城市政治与公共管理多元化的倡导。市民社会的表述如同政治社会、经济社会一样,代表的是整体性社会中的一个功能领域,它强调社会的自组织性,提倡自由、平等、分权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18这就要求多元、协调、互补、互动的城市公共管理体系的构建。市民社会理论揭示:现代市民社会的显著特征“社会自主性”发展的直接结果,其重要表现就是国家行政权力不再是社会惟一的支配力量,其部分权力分配给了相关的社会组织,从而形成了众多利益群体、社会组织与政府机关并存,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互补的多元化社会控制的局面。5.城市公共政策制定与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改革的新要求。政府职能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而公共政策具有明显的利益分配功能。陈庆云教授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第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第二是基于多种利益关系上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第三,是通过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第四,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分配。”19(P2-9)在我国城市社会群体高度分化背景下,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城市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的偏好不尽相同;面临和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等等往往不尽相同。而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各种公共问题中时,为了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决策目标,对许多错综复杂的、涉及到各种市民群体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问题,采用的主要决策与实施模式是“一刀切”的行政模式。这样,确实可以达到降低政府制定、实施政策的成本的目标,但这也往往会强化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供给的非均衡特性和非公平特性。从均衡性角度看,政府不可能十分清楚社会群体甲、乙、丙面临何种具体困难,最需要得到什么公共服务供给、解决何种公共问题,而这些,只有甲、乙、丙自己才是最清楚的。类似这样的问题,城市治理是其解决的基本途径之一。三、中国城市治理的实践中国的城市发展有三个独特的平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5000年的中国文化传统;长期而有力的城市行政等级体系。9中国的城市治理在实践上具有以下特点:1.治理的实施在发展时序和空间上有别于农村。由于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等原因,与西方市民社会的起源不同,中国的市民社会并非起源于城市。我国农村的治理伴随着农村基层民主的开展已先于城市而行。此外,笔者认为,城市治理与农村治理的地理空间和行为空间均有不同: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的进行集中于一个高密度的(地理)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某些原本在农村中属于私人活动的范围(行为空间),变成了具有很强公共特性的活动,即农村的许多“私域”在城市变成了“公域”;而且,在城市,如果“公域”得不到加强,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将处于较大的混乱之中。2.城市治理的政治体制背景。西方国家的城市是自治单位或具有较大自治权力的地方实体(参见图66一);中国的城市是纳入国家统一政治行政体系之中的某一级政区,中国城市治理的体制背景可以描述为:(1)中国的市民社会还处在刚刚发育阶段;(2)整个国家的城市政权体系仍处于改革中;(3)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仍在进行之中;(4)“大政府、小社会”的国家管理格局仍是基本行政框架;(5)维护“私域”的法规仍处于完善的过程中。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的城市治理目前还只能处在试探性的“摸石头过河”阶段。黄光宇、张继刚指出我国城市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行政体系内事务分工、责权界限划分不清;(2)行政体系在区域管理上缺乏对应机构和协调机制;(3)行政体系的市场适应性与应变能力较差;(4)水平层面的问题: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缺乏对行政的司法、社会的公开监督。103.城市治理的实际操作模式。目前我国的城市治理中,不同城市之间在协调、对话方面存在着较大阻隔(参见图二)。在我国沿海地区,业已出现的一定程度的城市治理,其表现形式主要与西方城市治理中的“支持增长模式”较接近。20比如许多地(县)级政府对于基层地方的招商引资赋予充分的灵活权限,这些做法使一些地方的基层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地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由此而出现的遍地工业化现象,引出了新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如工业布局分散化;土地浪费;环境污染;集聚效益低;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带动系数低;基础设施投入大,效能低;缺乏城市化所需的社会资本;基层政府管理混乱,规范性差等等)。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在实施城市治理的过程中没有分清“公域”(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公共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公共财政管理等等)与“私域”(经济发展、集体权利等等)的界限。结果,使“公域”与“私域”混淆;“公域”向“私域”妥协;“私域”侵犯了某些“公域”。另一方面,政府对某些“私域”又没有充分放开,层层审批压抑了“私域”空间中的灵活、创新源泉。在广州市白云区,在过去的发展中,为了照顾各基层镇、村的利益,在全区建设了十二个工业开发区,结果各开发区规模小,行政管理和政策不到位,业务管理水平低,吸引外来资本的成绩很不理想,土地浪费严重。并且由于工业区小而分散化,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另外,2000年12月制定的广州市总体规划,拟将广州市城市建成区控制在白云区华南大道以南,华南大道以北区域是广州市的生态控制区和生态保护区。但直到笔者调查的2004年10月,在华南大道以北区域大、小工程建设正在“遍地开花”,一些局部区域生态环境在加速恶化。这是广州的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公域)与个别机构利益(乡镇、村,私域)相混淆,私域侵犯了公域、公域中某些权力被弱化的结果。4.今后中国城市治理的发展路径。笔者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广州市白云区的个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广州市白云区新的城市治理工作,首先要分清“公域”“私域”,并要加强“公域”的政府管理,做好在全区范围内的集中式开发区规划与建设,制定有关的环境保护规则,并由政府出面,协调好各镇、村的利益关系,建立起“一区集中开发,各镇村皆受益”的共同富裕机制。其次,在“私域”,则要注重放开搞活,充分激发各利益主体的创新和发展欲望。由此,笔者进一步总结概括,现阶段中国城市治理的主要路径是:强化“公域”,还权“私域”,激励创新(参见图三)。图一西方国家的城市治理体制图二我国城市治理的体制约束,县级市尤其如此(阴影框表示体制障碍)控制控制城市治理城市治理67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新意之处在于“扩大”和“有序”二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主张“公域”与“私域”的合理划分,对“私域”的深度、广度和效率给予了新的和高度的重视。这为我国城市治理的顺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参考文献1张京祥.城市与区域治理及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J.城市问题,2000,(6).2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3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美詹姆斯N罗森奥著.张胜军和刘小林等译.没有政府的治理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英威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2).6孙施文.关于治理的解读J.国外城市规划,2002,(1).7孙柏英.当代政府治理变革中的制度设计与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2).8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顾朝林.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治理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发J.城市规划,2001,(9).10黄光宇,张继刚.我国城市治理研究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0,(9).11龙献忠.论高等教育治理视野下的政府角色转变J.民办教育研究,2004,(1).12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2).13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学学术前沿报告J.社会学研究,2004,(4).14李强.NewTrendsintheChangesinSocialStratificationinTodaysChinaJ.SocialSciencesinChina,2005,(4).15尹继佐主编.世界城市与创新城市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6田忠.经济市场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J.理论与改革,2001,(2).17张昕.宪政主义与创新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2,(3).18韩克庆.市民社会: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再检视J.天津社会科学,2002,(3).19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20罗震东,张京祥,罗小龙.试论城市管治的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人文地理,2002,(3).责任编辑:柏桐图三中国城市治理的构建路径68thetheoreticalbasesofthewidelyobservedargumentsofcapitalismorsocialism.Accordingtothesystematicintegrationprinciple,theindeterminismofhumansocietylong-termevolutioncanbeconcluded.Theoretically,thatpropositiondefinesthelimitationofhumanunderstandingandcontrollingthelawsofsocialdevelopment.Practically,itrestorestoMarxistclassicalwritersoriginalversionsaboutthefuturesociety.Capitalismorso-cialism,inthesenseofscientificrationality,isafakeandunworthyproposition.TheTheoryofCityGovernanceandItsPracticeinChinaYuanZheng63Citygovernancehasbecomeahighlightpointpresentlyinsomeresearchfieldssuchascityplanningstudy-ing,humangeographicstudying,citymanagementstudying,citysocietystudying,administrationstudyingetc.Thispaperdiscussesthemeaningofcitygovernanceandthetheoryofcivilsociety,analyzesthecitygovernanceanditspracticeinChina.AnalyzedsomepracticesinthefollowingfieldsofcitygovernanceinChina,suchasthegovernanceapplieddifferentlyinspaceandtimebetweencityandcountryside,thepolicysystembackgroundofcitygovernance,andtheactualoperationpatternofcitygovernance.Attheend,thepaperputforwardthedevel-opmentalpathofcitygovernanceinChina.ACommentonZhangFengxiang,aLegendaryFigureinModernChineseHistory,andontheLettersandTelegraphsCollectedbyHimKongXiangji83AsalegendaryfigureinmodernChinesehistory,ZhaoFengchangservedasanassistantofZhangZhidongforalongtime.Afterdismissedbytheimperialgovernment,Zhaoremainedactiveinthepoliticalcirclesandplayedasignificantroleinmanyimportantpoliticalevent,suchastheMutualProtectionintheSoutheastChinaintheIncidentof1900,theProbationaryConstitutionalismfrom1950to1908,andmanygreateventsbeforeandaftertherevolutionof1911.Duringhispoliticallifetime,Zhaocollectedalargenumberoflettersandtelegraphswritternbyhimselfandotherpersons,apartofwhichconsistsof109volumespackedin36casesandhasbeenpreservedintheRareBooksSectionoftheNationalLibraryofChina.Someinterestinglettersandtelegraphsareshowninthepaper.AnotherTextualStudyontheChineseMapsStoredinEnglishNationalArchivesconcerningtheHardFightintheHongbingsRebellionofGuangdongandGuangxiZhengYonghua95TheChinesetraditionalmapsstoredintheNationalArchive,U.K.,arethefirsthandfilesconcerningtheforceoftheHongbingsrebellionduringtheXianfengperiod(1851-1861)oftheQingdynasty,andcontainagreatdealhistoricalinformation.BasedonotherdocumentsstoredintheFirstHistoryArchiveofChinaandcon-sultedwithotherrecordation,thepaperrevealssomedetailsoftwomapsnumberedF.O.931/1911andF.O.931/1954.Scholar-officialsPoliticalTricksintheHistoricalandCulturalBackgroundoftheNorthernSongDy-nastyLiQi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