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环保制度_第1页
XX年环保制度_第2页
XX年环保制度_第3页
XX年环保制度_第4页
XX年环保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环保制度篇一: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XX-4-5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家环保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司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制定本制度。 一、 总则 (一) 、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总则为加强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节约化、开采方式环保化、生产工艺清洁化、公司管理制度化、闭坑矿区生态化 ,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公司领导、员工要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国家规定,正确处理公司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执行“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积极做好污染工作。 二、组织结构 (一) 、建立由公司总经理负责的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机构,设立环境保护总经理,明确主管部门,落实公司环保;确立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二) 、定期召开公司环境保护工作例会,分析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形势,研究决定公司环保工作重大事项。 三、监督检查 (一) 、重视公司生产产生的废水、粉尘、固体废物以及 噪声的污染防治,保护矿区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公司的日常生产管理中。(二)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积极做好公司生产产生的废水、粉尘、废渣和噪声污染治理,提出治理规划,落实治理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污染管理、治理。 (三)、加强公司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落实专人管理,做好运行台账记录,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各类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各项污染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四) 、自觉接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申报公司生产和排污状况,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公司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发生重大改变时及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四、职责 本制度是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公司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公司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一) 、公司环保总经理工作职责 1、公司环保总经理是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对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责任。 2、认真学习和执行各级环保部门关于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法规,把环保工作纳入公司日常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3、制定和落实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和规章制度,与公司 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并组织环保智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4、主持环境保护工作例会,全面研究和部署环境保护工作,传达环境保护部门的方针、政策,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督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5、协调公司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 (二) 、环保职能部门职责 1、在环保经理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具体负责本公司的环保工作。 2、负责组织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例会,掌握和研究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执行情况,查找问题和隐患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措施,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3、负责对公司内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各类台账记录,进行记录汇总,并将检查结构报环保经理。 4、负责企业员工的环保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和考核,负责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并做好培训记录及档案资料管理。 (三) 、企业环保管理人员职责 1、积极参与各类环保培训,认真学习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本岗位的环保职责范围,熟练掌握所负责的环保设施和措施的有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2、加强对所负责的各类环保设施、设备的管理,严格 执行定期检查、维修和维修后验收制度。每天检查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运行时间和正常运转率,确保各类备品备药的正常储存量。3、认真记录各类环保台账,台账记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环保职能部门的检查,按照检查意见及时整改,消除环境污染事故隐患。 五、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为了加强预防措施,确保环境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 、矿山环境污染事故,系指公司生产过程中短时间内造成未经处理的大量粉尘、废水、固体废物或噪声污染环境事故。 (二) 、公司设立由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环保智能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小组,并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络机制,确保环境污染应急事件发生后能及时到场指挥和处理。 (三) 、公司对全体职工进行环境污染应急事件处理的相关知识培训,熟悉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急意识,遇乱不惊,冷静处置。 (四) 、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企业领导,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停止作业,关闭发生事故的环节和设备,全力优先,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故情况,落实相关措施,果断截断污染源,防止环境污染扩大蔓延。(五)、报告时限: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4 小时内必须向辖区内环保部门简要报告污染事件情况,严重事件必须第一事件向环保部门报告,并取得环保部门支援和指导,防止环境污染的扩散。8 小时内续报事件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发生事故公司名称、地点。时间、类别、事故经过处理情况结果。 (六) 、全体职工应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进一步调查和处置。 (七) 、事故调查时必须查明事故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并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总经理:环保负责人 沈永强副经理:环保负责人 陈华才环保专管员 周朝山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篇二:XX 环境保护管理及奖惩制度第四节 环境保护管理及奖惩制度 二、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1、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在对参建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作 为一项重要内容,使大家充分了解环境的特点,在认真学习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提高在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自然保护区环保措施 (1) 、施工经过自然保护区时,要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丢弃施工或生活垃圾,严禁排放未经处理超标的污水,避免造成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污染。 (2) 、在自然保护区附近施工,严禁随意开挖或破坏植被。 3、植被保护措施 (1) 、施工过程中的临时便道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定和有关要求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开避便道,任意进行开挖或破坏植被。 (2) 、保护原有环境,避免人为破坏植被环境,沿线临时设施施工时,其范围内外植物要尽力保护,确实需要拢动时,必须报请甲方和相关方同意后,再进行施工。临时工各拆除后,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地表植被。 4、水土保护措施 (1) 、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油、废水、生活污水及废液,必须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超标排放。 (2) 、禁止将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废液直接排入草地河流或 池塘,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采用沟壕或堤坝隔离,避免造成污染。(3) 、在河道、水塘中临时工程施工时,不得向河流中弃土并不得随意改变河流流向,施工弃土或弃碴须按设计指定地点堆放,待完工后统一处理,并设置必要的防护,防止水土流失。临时设施拆除后,进行彻底清理,恢复原状原貌。 (4)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易于引起水土流失的项目进行控制。 (5) 、自觉维护土壤结构,避免土壤沙化,在施工中采取“固” 、 “阻”结合,以“固”为主,兼顾“输导”的方针。 6、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加强对参建职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并不得参与任何野生动物及标本的买卖行为和食用野生动物。 7、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 、凡产生烟尘的生产、生活设备,尽量采用燃油、电或太阳能等环保能源或选择污染程度最低的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防止污染大气环境。 (2) 、对有毒、易燃、易挥发物品设专人管理,密闭存放,取用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3) 、在有粉尘、烟尘和有害气体的环境中作业时,除采取相应的措施外,作业人员尚应佩戴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 8、铺架基地环境保护 (1) 、铺架基地生产区和生活区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 类,集中堆放,在征得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2) 、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厕所均按冲水式设置,每日坚持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防止传播疾病。 (3) 、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卫生设施,加强卫生清理,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4) 、实施强制性的环保措施,严禁乱挖乱弃,任意践踏或破坏地表植被,对破坏环境者以重罚。 9、铺架住地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1) 、要求前方铺架驻地的职工,自觉遵守环保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所有垃圾必须装在垃圾袋或垃圾桶内,定期集中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2) 、污水不得随意排放,在征得甲方或设计单位同意后,在指定地点建立污水池,集中处理达标后泄放。 (3) 、铺架土地应搭建符合环保要求的简易厕所,消除随意排泄的陋习,净化环境。 二、环境保护制度及奖惩办法 1、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制度 (1)在对参建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使广大参建人员充分了解环境的特点,认真组织学习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在环保方面的有关规定。 (2)各单位每月组织一次环保知识的学习教育,并通过办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参建人员在铺架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结合实际,制定了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环保措施,要求各单位在施工生产中必须严格执行施组的环保措施,力争不使铺架施工对沿线环境造成破坏。 2、环保检查制度 (1) 、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环保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并认真督促落实。每月评比出环保搞的较好的单位、工班并予以奖励。(2) 、各队环保负责人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认真做好记录。 (3) 、环保负责人建立环境保护台帐,详细记载各种环境保护措施和执行情况,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3、生活区环保制度 (1) 、卫生责任区必须每天坚持打扫,保持清洁卫生;厕所每日坚持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保持生活区良好的卫生环境。 (2) 、爱护环境卫生,不得随地扔烟头及杂物,不得乱倒剩菜剩饭。 (3) 、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对损坏公物者视情节轻重处以 100 元以上罚款,对浪费水、电者一次性罚款 100 元。 (4) 、垃圾按有机物(如塑料、矿泉水瓶等)和无机物(如玻 璃、果皮、纸屑等)分别定点投入环保池,不按规定者一次性罚款 50 元。(5) 、生活污水按规定排入环保池,经过两次沉淀过滤后,把过滤后的清水均匀泼洒在地面上。 4(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XX 年环保制度)、生产区环保制度 (1) 、生产区内严禁吸烟,不得乱丢烟头及杂物,不得随意大小便,保持生产区良好的环境卫生。违者每人一次性罚款 50 元。 (2) 、生产区内轨料及成品必须堆码整齐,废料应集中堆放,对乱堆、乱放的单位,处以 500 元1000 元的罚款。 (3) 、机务运转检修车间必须保持整洁的卫生环境,在检查评比中对卫生较差单位处以 500 元的罚款。对环境卫生搞的较好的单位予以 500 元的奖励。 (4) 、爱护铺架基地的周围环境,不乱挖、乱弃,任意践踏或破坏地表植被,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 5、前方铺架环保制度 (1) 、前方铺架住地的职工,应自觉遵守环保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所有垃圾必须袋装化,定期运往指定地点进行处理。对随意丢弃垃圾者一次性罚款50 元。 (2) 、铺架住地产生的污水,不得随意排放,必须建立污水池,污水必须经过两次过滤沉淀后,将过滤后的清水均匀地泼洒在地表上。不按规定者一次性罚款 100 元。 (3) 、铺架住地停放地点应搭建符合环保要求的简易厕所,不得随意大小便。违者一次性罚款 50 元。 篇三:最新环境保护法(XX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XX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每年 6 月 5 日为环境日。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 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第十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第十九条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前款规定以外的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者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第二十六条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第二十九条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第三十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