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理制度_第1页
企业治理制度_第2页
企业治理制度_第3页
企业治理制度_第4页
企业治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治理制度篇一: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摘要 现代公司的多层次相关利益主体治理结构,要求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要兼顾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多方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考虑最佳的社会贡献率。以现金流量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能够较好地体现相关利益主体的经济价值,引导企业整体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相关利益主体;财务管理目标;现金流量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理财观念、技术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直接制衡和影响着企业理财行为和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本文拟从多层次财务管理主体的角度,探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 一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构成了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层次结构。股东作为资本所有者,将资本投入到公司并形成法人财产后,委托由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监管法人财产的运营。董事会聘任并委托经理层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在这样的一种公司治理框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一 )相关利益主体的治理模型。公司作为法人实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各利益主体为了营利达到各自目的而组合的一种有效率的契约组织。1这里的相关利益指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股东、债权人、职工、关联方等。基于这一原则,财务是实行分权管理的,财务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分属股东会、董事会以及以总经理为首的行政指挥系统。由于利益均沾,每一个利益关系人都要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影响并操纵着公司的治理。公司作为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组成的联合体,当然就应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目前此种模型应用较为广泛。 (二)以股东为主的单边治理模型。在公司的资产中,部分来自股东投资转换成为权益性资本,部分来自债权人资本。由于负债取得资金而形成的债权仅行使求偿本金与收益的权利,不直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因而就决定了债权人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而股东作为公司的主人,要求获得巨额利润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所以股东最在乎企业的兴衰成败,当然地成为公司治理主体的核心。此种治理模型的关键问题在于运用何种机制迫使经营者将公司的利润真实地返还给股东,以及如何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其实质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和监督问题。 二 财务管理目标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效果的基本标准。经济学认为,任何理性人的行为都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财务主体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下,任何一家公司的经营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治理模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以下几个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 (一)股东。在多层次财务管理主体中,股东以其投入资产的份额,依法享有对公司的所有权。换言之,股东即为公司主人,当然要求财务目标实现的愿望最为强烈。在制定财务目标的过程中,股东考虑的因素也最多,往往趋向于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也符合公司制企业生存发展的初衷。这一财务目标往往运用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两个指标来体现。我们知道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数,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普通股数。每股收益并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其收益高低仅反映潜在的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同时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多分红,还要考虑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而每股净资产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仅从理论上提供了股票的最低价值,其净资产价值高低仅为每股市价提供参照。所以对于普通股东来讲,为了多得眼前利益,就不考虑企业长远利益。往往在税后利润分配中很难做到留存收益和股利分配的合理兼顾,也不关注公司的资产质量,特别是对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顾及不够。 (二)债权人。债权人虽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但由于企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该债 权本金和收益能否如数归还的问题。所以在企业举债之初,债权人一般要提出一些限制性条款,比如投资方向、投资规模、资金用途等,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量,以保证该债权能够得到求偿。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保守性经营,只能投资于一些低风险、稳健型的项目或行业,同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这必然影响到财务目标的制定。(三)职工。生产管理一线的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虽然没有公司的所有权,但一切最基本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他们来完成。他们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有权分享收益。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需要物质报酬来激励。这就需要巨额利润予以保障。制定财务目标时,利润最大化成为首选的一种。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具有较强的货币性和可控性,较直接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但利润最大化指标未能反映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额的关系,获得收益与承担风险的大小,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而且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是静态指标,不利于动态评估企业经营状况。故存在较大缺陷。 (四)政府。在很多上市公司背后,大部分是通过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转换过来的。近年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实施国有股配售及股权置换后,部分产权换取了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尽管这一步伐走得很大,但底线是国有股必须处于相对控股地位。这就使得企业生存发展必须考虑员工就业、国家税收、资源配置及环境保护等社会因素,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基于此,在制定财务目标时,考虑社会效益比较多一点,更注重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的一致性。目前社会资源配置最大化的观点较为流行。该财务目标,既要做到投资者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薪金收入最大化,还要满足政府期望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和公众期望的社会责任与绩效最大化。在对经济资源进行配置、开发利用和分配时,应遵循社会规则、经济规则、资源规则和环境规则,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 本文赞同现金流量最大化。用现金净流量来替代利润指标,其合理性有三:1、我们知道利润的形成,在会计核算中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而得来的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但随着诚实信用、现金至上观念的逐步确立,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往来账项,利润中部分未变现,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讲,账面数字远没有现金带来的直观效应好。所以目前对企业经营状况有用现金流量取代利润指标的趋向。2、会计核算中的一个前提是会计分期。如果从企业整个经营年度来看,各年度利润或盈或亏相抵消,利润总计与现金净流量总计是相等的。这从会计核算上看也是符合实际的。3、我们强调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而我国利润核算模式受折旧方法、税目税率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约束较大,核算的口径在企业间、地区间和行业间不大一致。相反在投资分析中现金流动状况比利润盈亏状况更重要,用现金流量指标能更好地客观评价企业实际的赢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它是一种通用的概念,极少受到各国政策的影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间的横向与纵向的可比性。以上是从会计核算的微观专业角度探讨用现金流量指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我们还可以从企业的经济体制、组织形式和理财观念及财务管理主体对财务目标的影响等层面来探讨这种合理性。 1、从财务本质来看,投资者、债权人从事投资与信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未来的现金资源。他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必须要考虑利息的收取及本金的偿还、股利获得的保障程度。而股东的财富、公司的利润、职工的薪酬以及社会资源都要通过最一般的等价物货币来衡量与体现,这些均取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企业只有牢固树立现金至上的观念,并以此为目标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努力收现,加快资金流通,才有能力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 2、从财务经营的角度看,现金流量多寡为企业利用各资本要素展开有效的财务经营提供了 最直接的市场导向。4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本质上代表了企业自我创造现金的能力,尽管企业取得现金流入还可以通过对外筹资的途径,但筹融资的成败、债务本金的偿还最终取决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因此利用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债权人评估企业偿还债务能力、支付股利能力以及对外筹资的能力。这是其他财务目标无法统摄的。3、现金流量指标具有更广泛的经济意义。股东财富的多寡,仅能反映企业潜在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但含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投机性。企业利润信息,虽然也具有很大的综合性,但它只表明企业会计期间最终生产经营成果的优劣。5而现金净流量的多少,能清楚表明企业经营周转是否顺畅、资金余缺状况、偿债能力的大小、对外投资是否恰当等,更为直接客观。同时通过分析本期净利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差异及其原因,便于投资者、债权人更合理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4、从财务管理主体来看,无论是股东、债权人,还是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经营成果的多寡是用能以货币计量的现金流量来衡量的。股东宁愿获得直接的现金股利,而不愿配给多余的股票股利。债权人希望尽早收回本金和利息,投入到更高回报的项目中去,而不愿付出过多的机会成本和收账费用来获得所谓的高额回报。经营者宁愿尽早收回现金,加快物流、信息流,而不愿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和存储费用。广大职工群众宁愿获得具有较强变现能力的现金及等价物,将其投入到消费领域中,也不愿怀抱变现较差的有价证券及其他形式的报酬。根据相关利益主体治理模型,不同主体所制定的财务目标势必会影响其他利益者的经济利益。而使用现金流量最大化指标,能使经济利益变为硬资源,客观上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原则,顾及到了各方的经济利益。 以上分析表明,将现金流量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均衡机制,能够将所有者、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统一起来,其货币性、可控性和统一性较好,可以为企业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玲.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J.财会月刊,XX,(11):9-10. 2方立亚.多层次财务管理主体下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J.财会月刊,XX,(11):57. 3李冬生,刘凤艳.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的创新J.辽宁财专学报,XX,(3):26-28. 4娄尔行.中级财务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592. 5陆正飞.财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XX,11-16. 篇二:如何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进一步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治理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什么人在何种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有国家法律保障、公司章程和合同约束、制度严谨的分权、分责、制衡体制。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为投资者激励和监督经营管理者提供体制框架,为经营管理者施展才能提供舞台。公司治理结构是通过影响决策体制、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来影响公司行为,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集权与分权主要体现在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程度上。现代公司的决策权在配置上具有不同的结构,配置的最优结构应是使公司的组织成本最小。公司的组织成本有两个部分:一是决策人目标不一致而引起的成本;二是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该成本等于获得信息的成本与因缺乏信息所做错误决策引起的成本之和。在集权组织的极端情形中,因目标不一致而引起的代理成本为零,但因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最高;随着权力的分散,因目标不一致而引起的代理成本单调递增,因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递减。公司组织成本等于因目标不一致而引起的成本和缺乏信息而引起的成本之代数和。 目前我国已有半数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骨干企业依照公司法实行了公司制改革,但不少企业的改革还很不到位。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完善公司治理应注意的是:第一,所有权到位。第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重要地位。第三,要保护投资者利益。第四,要积极探索适应公司制度法律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第五,要提高公司透明度,强化信息披露。公司治理是用以处理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信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中既要防止所有权侵犯经营决策权、经营管理权;也要防止经营决策权、经营管理权架空所有权,排斥监督权。只有公司的所有者、经营决策者、经营管理者、监督者恪尽职守,又不越位,才能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富有活力。传统的国有企业通常由行政部门代理行使所有者职能,而实际上却处于“所有者虚位”状态。由于不存在以上所提到的制衡关系,管理者业绩同企业经营业绩脱钩,行政监督权仅限于揭露渎职而不能解决经营效益问题,国家财力的辅助支持更可能造成经营的无效甚至亏损,导致没有人对国有资产负起真正的责任。对这种企业首要目标是要完成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有助于产生制度化建设的动力,形成有效制衡机制;也有助于避免制度和实际操作“两张皮”的现象。鉴于现代公司存在代理成本问题,特别是要加快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在进行公司化改造的过程中,应抓紧建立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如果企业管理者具有股东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就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企业业绩与管理者的报酬直接挂钩,会促使管理者致力于创新,挖掘企业潜力,进行具有长期效益的改革;还会使原企业的管理者经营企业的目标发生改变,由原来单纯地追求短期利益变为努力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从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和潜能。 第二、企业股权结构比较集中、稳定,特别是机构股东的介入,使监督更为有效。这主要是指一些重要的金融机构的参与。金融机构不仅安排整个操作程序, 提供债务融资支持,还常常直接购入企业的一部分股权,同管理者一起控制目标公司。金融机构行使监督职能远比部分分散的股东更积极、有效。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所有者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是完善公司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搞好公司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正确处理好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具有关键意义的是建立起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企业经营者的劳动不同于普通员工的劳动,它是战略、指挥、指导和监督性的劳动,是实行最佳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具有支配地位的劳动。它是处于挖掘企业生产潜力、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总枢纽的重要地位。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益,也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实现。从以上意义说,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的质量,决定着企业各种生产要素配置的质量,而经营者管理的质量取决于其经营管理能力。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企业规模的大型化以及管理企业的复杂化,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便成为企业取得高效益的主导因素,从事特殊的、复杂劳动的企业家也就成为稀缺的资源。因此,需要用相应的制度保障企业家的积极性。 改变对经理层的传统激励机制,建立对管理者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使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以及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这也有利于公司建立责权明确的科学管理体系。 篇三:企业管理制度大全(全套)企业管理制度文本 说 明 企业管理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规章制度和责任。规章制度侧重于工作内容、范围和工作程序、方式,如管理细则、行政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侧重于规范责任、职权和利益的界限及其关系。本文就管理细则、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部门经济责任制度、管理者经济责任制度及其文本格式分别加以说明,可直接修改使用。 本节内容由深圳安博伦友情提供 目 录 企业管理制度文本 .1 第一章 内部管理细则文本 .1 内部管理细则参考格式 . 2 公司内部细则 .2 第一章管理大纲 .2 第二章 员工守则 .3 第三章 财务管理 .3 第一节 总则.3 第二节 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 .4 第三节 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报表 .7 第四节 资金、现金、费用管理 .10 第五节 工资及奖金 .14 第六节 税收及利润分配 .14 第七节 利润上交和库存物资财务管理 .14 第八节 会计凭证和档案保管 .15 第四章 人事管理 . 16 第一节 总则.16 第二节 编制及定编 .16 第三节 员工的聘(雇)用 .17 第四节工资、待遇 .18 第五节 假期及待遇 .19 第六节 辞职、辞退、开除 .21 第七节 附则.22 第五章 行政管理 . 22 第一节 总则.22 第二节 文件收发规定 .23 第三节 文印室管理规定 .23 第四节 电脑室管理规定 .24 第五节 办公用品领用规定 .25 第六节 电话使用规定 .25 第七节 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26第八节 摩托车使用管理规定 .26 第九节 集体宿舍管理规定 .27 第六章 合同管理 . 27 第一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