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本我_第1页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本我_第2页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本我_第3页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本我_第4页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本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本我篇一: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 XX-XX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 版含答案盐城市时杨中学 XXXX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 命题人:吕静 审核人:吴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 3 分,共计 7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他们主张( )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2、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3、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提出这一说法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4、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极力宣扬并践行这 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 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5、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 、 汉书而不可得, 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发生上述变化主要 是由于宋朝( ) A造纸术不断完善 B彩色套印技术使用 C统治者重视儒学 D活字印刷术的采用 6、 黄州寒食诗帖是元丰五年苏轼贬谪黄州时的作品。它与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姪文稿的字体齐名。该作品是( ) A B C D7、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 8、郑观应曾说:“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正确揭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B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 D指出中国无法赶超西方 9、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文中描述 的“他“最可能的是(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近代一位文化名人在他的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 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 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其思想反映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 “中体西用”思想 C.维新思想 D. 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思想 11、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12、1903 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 ”为此,他主张( )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13、 “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 ”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4、 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5、1965 年 5 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 ,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研制银河系列计算机 16、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此( ) A建立基本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7、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 ”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 ”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 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人文主义 18、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段言论反映了他( ) A重视人的现世生活,崇尚人性 B开始把人置于宇宙万物的中心 C不满足于人性的私欲,提倡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D要求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19、 “当钱投入钱柜里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下列主张与材料反映的思想相同的是( ) A美德即知识 B人应该追求现世幸福C信仰即可得救 D人既要自由也要自律 20、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康德 21、1655 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它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 )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22、 “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23、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24、朱铭在中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 ”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 自由引导人民 向日葵 拾穗者 日出印象A B C D 25、1952年,海明威第一次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老人与海的完整版,它通过现代主义创作手法集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 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下列与这部小说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 A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泰戈尔飞鸟集 C贝克特等待戈多 D鲁迅狂人日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26 题 14 分,27题 11 分,28 题 10 分,29 题 10 分,满分 45 分。 26、 (14 分)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 、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 、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 、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 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 革。?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20 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旗的 篇二:备课资源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备课资源 1.(XX江苏高考T7)在 20 世纪 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解析】选 D。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原有的家庭手工业日益萧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材料中“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A 在材料中并不是重点。 B、C 和自然经济瓦解无关。 2.(XX福建高考T15)旗袍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解析】选 B。题干把时间限制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空间限于城市,对象针对女装旗袍,设问限于“社会原因” 。A中的“西式服饰”显然不符合旗袍特征,且“完全西化”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 表述缺乏材料信息支撑,排除。D 符合旗袍的特征,但不能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变化建立联系,排除。只有 B 揭示了中华民国成立对解放人们思想的社会功效,最符合题意要求。故选 B。 3.(XX浙江高考T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解析】选 B。两张图片反映的是清初的蓄辫和民国初年的剪辫,从图片信息中可知蓄辫和剪辫等生活习俗的变化背后都有政治力量的介入,前者反映的是清朝初期满族对中原的统治,后者反映的是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和封建专制王朝统治的结束。 4.(XX安徽高考T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B. C. D. 【解析】选 B。材料中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巨大发展,商人投资过多,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纱复纷至沓来”体现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正确。这一时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经济蓬勃发展,故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故也不正确。 5.(XX安徽高考T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解析】选 A。B 不太准确,戊戌变法思想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模式借鉴日本和俄国的变法;C 太绝对,应是变法不能完全依赖朝廷;D 表述错误,戊戌变法并没有发动群众,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材料只是总结变法失败的教训。 6.(XX海南高考T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解析】选 C。林则徐睁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进行否定,排除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 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 7.(XX北京高考T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解析】选 C。清政府晚期革命力量风起云涌,清政府摇摇欲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酝酿改革,企图实行“预备立宪”,欺骗国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 C。 8.(XX福建高考T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选 D。根据题意,辛亥革命的成果虽成“空壳”,但仍保留着象征意义。从题干辛亥革命成果的角度判断,A、B、C 中的“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均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而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政党组织和思想理论。只有 D的“中华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成为北洋军阀篡权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象征。 9.(XX新课标全国高考T30)1895 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选 A。具体分析如下:A 身为状元,弃官而办实业,说明是毅然冲破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符合题干主旨;正确。B 投入民族工商业竞争,既不能说明张謇的状元身份,也无法印证张謇的那句“捐弃所恃,舍身喂虎”;排除。C 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 张謇那句话并不是说要冒险追求利润,不合题意;排除。 10.(XX江苏高考T22)(13 分)1885 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篇三:XX 历史(人民版)一轮特训:第 31 讲 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传入 Word 版含解析 板块三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典例 1XX课标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C倡导变法维新 答案 C 解析 该书批判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这就为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创造了条件,从而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C 项正确。 2XX海南高考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答案 B 解析 题目要求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出现的原因,A 项是对学习内容的表述,属于表现,故 A 项错误;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到实行民主、科学,故 B 项正确;当时的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故 C 项错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没有出现强弱变化,故 D 项错误。 3XX浙江高考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B引介西方理论 D颠覆孔孟学说 ( )A “求富” “自强” C “中体西用”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阐述铁路之利时指出“首在利民” ,而“利民”最后有利于“征兵转饷” ,可见材料表达的观点应该是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实现“求富”“自强” 。 4XX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 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本我)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 ,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2)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答案 (1)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B “师夷长技” D “民生主义” 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2)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解析 (1)比较两则材料,从二人对儒学探讨的内容入手,分析其特征回答。 (2)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即可。 5XX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2)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