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科举制度_第1页
元代的科举制度_第2页
元代的科举制度_第3页
元代的科举制度_第4页
元代的科举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的科举制度篇一:科举话旧-浅谈辽金元三朝的科举制度科举话旧-浅谈辽金元三朝的科举制度 辽代科举至圣宗耶律降绪统和六年(988 年) ,方行贡举。其规制“颇用唐进士法取人” ,也就是说,辽代的科举制度是大致仿照了唐代的科举制度的。最初每冬只放进士一二人,开泰元年(1012 年)后逐渐增加取士人数,每科录取 5070 人左右,并规定契丹人不准应试。取士人数最多时,达一百三十余人。进士分甲、乙两科,最初只设乡贡、礼部试二级(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元代的科举制度)。到重熙五年(1036 年)十月,巡兴宗耶律宗真在丞相张俭的建议下,以日射三十六熊赋 、 幸燕诗为题,试进士于廷,廷试亦成为辽之科举制度。辽代约开贡举 56 次,所取状元可考者 53 人。56 次贡举,对于一个先后存在 209年的少数民族掌权的朝代而言可谓不少。但是进士出身,真正任命为官者,却少得可怜,可见辽统治者对科举的真正含义还缺乏科学的研究,又因辽之契丹文难考,保留的辽代科举资料又甚贫乏,笔者才疏,故只能粗略简述这些,有待他人继续研究。 金代的科举制度是在总结了辽代的科举制度的经验教训后建立的。 “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然仕于其国者,考其致身之所自,进士才十之二三耳” 。就是说,辽代虽然沿用唐朝科举制度而行科举,但进士出身被任命为官的,也只不过十分之二三,科举只不过是个摆设。 “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 ,就是说金代科举虽采唐宋之制但能扬长避短,对进士出身者能予器重,而法亦非常严密。 金在开国之初,考试分词赋进士、经义进士两类。词赋进士考试、诗、策论各一道;经义进士考经义、策论各一道。录取名额不定,考试亦不定期。到天会五年(1127 年) ,金军占领河北、河东之后,官吏贫缺,急需补充。金太宗便根据辽、宋旧制的不同,下诏对南北士人各以其素习之业取士,号称“南北选” 。至天眷元年(1138 年)五月,熙宗亦下诏,命南北选各一词赋、经义两科进士。天德二年(1150 年)将南北选合而为一,并取消经义、策试两科,专以词赋取士。到世宗完颜雍时,科举考试得以进一步改革:一是增加了时务策,海陵王时科举不考时务策, “士人不以策论为意” ,影响了人才质量,为此世宗提出“并答时务策,观其议论,材自可见,卿等其议之” ;故官员缺额较少,后罢掉南北选,每科取士不过六七十人,官吏缺员严重,有鉴于此,世宗便命“自今文理可采者取之,毋限于数。 ” 自此后,第科取士名额增加,至大定二十八年(1188 年)取士达 586 人,承安二年(1197 年) ,高达 925 人;三是增设女直进士科,即策论进士,这是专为女真人设立的考试科目,该科设于大定十一年(1171 年)初只试策,每场一题,用女真大字,后又增试诗或论,用女直小字。恒古以来,采用少数民族文字进行科举考试,这在我国历史上不定期是一大创举。本科设立后,首次考试在大定十三年(1173 年)举行,共录取徒单镒等 27 人。所取之士全部被任命为女直字教授,充实和加强了女真族的师资队伍,同时对女真族的文化开发亦起了重要作用。所以,金一代名士,多由此科出身。 金代科举制度考试分 4 级进行,即乡试,府试、会试和殿试。乡试的名称始于金,当时把县试当乡试,县令为试官,及格者才能应府试。府试原为六处举行, 后增至十处。府试合格者才能参加在首都举行的考试,即会试。泰和二年(1202 年)定制度,会试策论 3 人取一人,词赋经义 5 人取一人。会试中选才得应举殿试。金代初年无殿试,从天德二年(1202 年)开始增设殿试科,除进士诸科外,还有律科、经童科、制举、武举等科目。进士及第后,都要从基层的小官吏作起。大定时还特规定,地方府一级少尹及中央政府的令史要从进士出身的小官中选用。中高级官员京主要从进士出身的低级官吏中选拔。如此积数十年努力,吸引了大批汉族士人通过科举踏入金朝仕途。使金朝的官员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盛,繇由科地位至宰辅者接踵” ,从而改变了创业阶段主要由无文化的军人掌权的局面,对促进金朝政局稳定、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综上,金代科举开始于太宗天会元年(1123 年) ,初无定期。自天会五年后方转入正常,三年一试。初分南、北两选,以词赋、经义取士,后合并为一,设进士科和女直进士科,前者分词赋、经义两科目取士,后者以策论取士。金共开科约 40 次,分乡试、府试、会试、殿试 4 级,状元有名可考者 19 人。所取之士,多用为官吏。可见,金初以武夺取政权,其后统治者重文重武,以文治国,政局稳定,文武双全,国家安定,文化发展。 由于蒙古族统治者重武,文化层次低,元朝科举制度屡兴屡废,元朝自建立至仁宗皇庆三年(1314 年)最初有近半个世纪科举停废,从而元代成为自隋唐以来科举取士的“低谷”时期。官员的选拔主要依靠世袭和举荐,由“吏入仕”几乎成为唯一的登仕途径。而世袭与荐举的官员文化水平极低,甚至有不识字者,经常闹些笑话。如日闻录记载:“国朝故事:以蒙古、色目不谙政事,必以汉人佐之。官府色目居长,次设判署正官,谓其识治体,练时务也。近年以来,正官多不识字。至正年间,淮东有一路总管在任,省札行下, 辩验收差课程钱谷 ,唤该吏,怒曰:省札云“便检钱” ,许多钞在库,如何不便检?错以辩验为便检也。又一县令修理谯楼,读谯为焦 ;又读羁管为霸管 。 ”官员水平低,自然不能适应吏治的需要。太宗窝阔台九年(1237 年)八月,曾应中书令耶律楚材“用儒术选士”之请,诏中原诸路以论、经义、词赋三科考试儒生,同时宣布“其中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 。这是元朝正式建立前首次仿照科举的办法选拔士人。但只在地方一级进行,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科举,且由于“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 。元世祖即位后,丞相史天泽条具当行大事,其中提到科举,但未被采纳。至元四年九月,翰林海陆空士承旨王鹗等请行选举法, “远述周制,次及汉、隋、唐取士科目,近举辽、金选举用人,与本朝太宗得人之效,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以为工匠商贾。以今论之,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矧先朝故典,尤宜追述。 ”元世祖看过奏章后说:“此良法也,其行之。 ”后来,翰林院大臣曾拟定科举程式,并于至元十一年十一月呈闻太子真金,但事未施行。至元二十一年九月,丞相火鲁火孙与留梦炎等人上奏说:“中书省臣奏,皆以为天下习儒者少,而由刀笔吏行官者多” 。元世祖问:“将若之 何?”对曰:“惟贡士取士为便。凡蒙古之士及儒吏、阴阳、医术、皆令试举,则用心为学矣。 ”这一建议初元世祖批准。随及,许衡又议学校科举之法,罢诗赋,重经学,定为新制。但在元世祖之时,科举制度虽然确立,却始终未能衬行。成宗、武宗时,又一再议论贡举之事,也仍然没有结果。至仁宗皇庆二年十月,中书省大臣再次上奏提此事,仁宗正式决定实行科举。元廷颁布诏令,命中书省“参酌古今,定其条制” ,皇庆三年首行乡试,次年二月会方式京师,同时颁布了科举考试的规定,大致如下: (1)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 (2)凡二十五岁以上,乡里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通晓经书,德行有素者,经地方官从所辖各族户中推举后,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如有徇私滥举或应举不举者,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都要体察究治。 (3)考试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 大学 、 论语 、 孟子 、 中庸内设问,用朱熹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题目亦从四书中出,并用朱熹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经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三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第三场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成。 (4)乡试于八月举行;会试于乡试次年二月举行,殿试于三月举行。同时规定了乡、会、殿试场次、日期、考试内容、纪律及注意事项。 (5)乡试科场、全国共设十七处,从各处选合格者三百名参加会试;会试共取一百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二十五名)参加殿试、殿试诸生不再为黜落,只以其所对策第分高下,厘定等次,而后分右、左榜唱名公布。元代科举考试,从仁宗延祐(1315 年)乙卯首次举行会试,至惠宗元统元年(1333 年)癸酉科会试,其间举行7 次,停罢数年之后,于至正二年(1342 年)恢复,到至正二十六年丙午科,又举行 9 次。有元一代,每科各取左、右状元一人,共取状元 32 人,进士 1139 人,以三年一次计,仅占 48 年,不至元朝的三分之一。十六科,最多的一科如元统元年癸酉科才 100 人,最少者如至正二十年庚子科仅只 35 人。一个统一的王朝科举取士人数之少,为隋唐以来所罕见。究其原因,与元朝统治者不把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同时又与在即行的科举考试中贯彻民族压迫政策不无关系。 篇二:古中国的科举制度我国古代选官经历了多种方式方法。最早的是贵族世袭制,从各原始部落首领中选任,并世代传袭,此制在先秦时盛行。以后历代先后经历了种种式式的选官制度,秦代自商鞅变法起,萌生了任举制。汉代起,任举演化为察举制。曹操之子曹丕起,创立九品中正制,将有可能为官的士人,由本地的“中正”按德行,划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然后向朝廷举荐。 到了公元 606 年,隋炀帝下令开设进士科考试取士,为科举的始发端。到唐代中期,科举形成制度,宋代以后规范完善,明清两代成为选官的主体。科举即是分科考试取士,有制举,贡举,武举三个形式。制举由皇帝不定期考试。武举考马射,步射,马枪和负重等项。科举中贡举是最主要的,所以又叫常举。贡举考试原来分许多科,后来渐减。唐代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宋代前期分科更繁,有进士,九经,五经,三礼,三传,通礼,学究,明法等科,王安石变法,罢去各科,只留进士一科。贡举考试分三级,三年一考。第一级为行省级考试,称乡试;第二级为中央级考试,称会试;第三级是殿试,是皇帝亲考,元称御试,明称廷试。中乡试者称举人,头名称解元;中会试者称贡士,头名称会元;殿试被录取者称进士,名次又另有分排。自宋太宗起,进士分为三甲,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及弟;北宋前三名通称状元,南宋则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科举推动教育的发展。唐代学校,中央有国子监和太学,地方有州学,县学,学生可以由县州学递次升至太学。学子未入学前称童生,经县州府乃至省的逐级考试取中后成为入学的生员,俗称秀才,成为生员才有资格参加乡试。学校课目的设置经历由繁到简的过程。唐代有: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等九经。宋太宗时: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和春秋左传正义等五经正义 。北宋王安石变法改为其亲自撰写的三经正义和考辨文字的字说 。元代有:大学 , 论语 , 孟子 ,和中庸四书,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和理学家的诗 , 书 , 易等的注解为评卷标准。明成祖颁布四书五经大全作为科举考试必读课本。清雍正将孝经提到与五经并重,列为考试内容。科举考试原有许多内容,如有帖经,即用纸条将经书某段盖住,由考生填空;试策即以时务为主,要求考生分析形势及提出对策。考墨义,即让考生写出经文的上下文章或前人的注疏。考杂文,旨在了解考生的文字功力。考诗赋,后来诗赋在考试中日趋重要,甚至有的主考官竟将褒贬都集中其上。王安石变法,才取消了许多。 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正式定为科举考试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清朝将圣人扩大到孔门弟子及朱熹等理学家在内的圣贤,并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语气为样式。乾隆以后,试帖诗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项目。试帖诗与八股文一样,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联十六句,不过八股变为六股。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讲,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八联如束股。而且必须发扬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来用意我想可能是,用固定的格式写,便于考官评分,以示“公平” 。否则,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难分高下的情形。 科举制将选官权集中于朝廷,有利于扩大其统治基础,为庶族学子和贫寒子弟打开仕进之门,巩固了封建统治,所以才能由隋一直延续到清代。但科举片面以文章诗歌为衡量标准育人和选官,特别是八股文与试帖等模式固定,只会使人思想疆化和精神窒息。鸦片战争后,于 1898 年发生了维新变法运动,科举考试制首先成为被冲击的目标,1906 年光绪皇帝不得不取消实行了 1300 年的科举制。 篇三:元代科举制度简述兼谈元代“五子登科”元代科举制度简述 兼谈“五子登科” 元太宗窝阔台时期,曾开过一次科举,此后科举长期停开。 元史?选举志卷八十一记载:“元初,太宗始得中原,辄用耶律楚材言,以科举选士。世祖既定天下,王鹗献计,许衡立法,事未果行。至仁宗延祐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取士以德行为本,试艺以经术为先,士褒然举首应上所求者,皆彬彬辈出矣。 ”史料记载表明,元代科举自太宗时期就已有人倡导,耶律楚材建议朝廷,以科举取士,才能网罗天下人才,为我所用,但未形成制度。元世祖时期,也曾有过实行科举的倡议,但“事未果行”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 年)元廷以行科举诏颁天下。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道。分为两榜,蒙古、色目人为一榜,考两场,即第一场考经问,第二场考时务策。汉人、南人为一榜,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义,以规定的理学著作为考试用书,第二场考赋、诏、诰、表、章等文体选一,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元代的科举只设进士一科,其他如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都未设立。元代科举开得晚,且时开时停,总共只举行过十六次考试,其中有十次是在元顺帝(惠宗)时举行的,且每次录取的名额有限,全部录取的人数只有一千多人。有元一代,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还不到元代文官总数的。和其他仕途相比,科举所占比重微不足道。科举规模,无论就取录人数或进士的地位前途,都和唐、宋相两朝 难以相比。元代科举制度也有一些创新,例如:最先把程朱理学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