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册制度改革_第1页
公司注册制度改革_第2页
公司注册制度改革_第3页
公司注册制度改革_第4页
公司注册制度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注册制度改革篇一: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改革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改革存在的问题、原因 及对策建议 “先照后证”是国务院推行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激发民众创业热情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各地工商部门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正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然而基层工商部门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先照后证”存在一些问题须引起重视。 目前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门协同配合缺乏。国务院推行的“先照后证”改革不仅是工商一部门的事,这项改革还需要卫生、安监、食药、公安、交通、文化、质监、住建等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才能确保改革顺利实施。但从目前的推进情况看,由于改革缺乏统一的领导协调,导致改革推进还停留在各个部门自行推进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较少,没有形成统筹推进的良好工作态势。如部分行政审批部门已经习惯于工商部门的把关,认为推行“先照后证”是工商部门推卸责任的一种行为,对按照改革方案推进先照后证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后置许可办理的效能较以前也没有明显的变化,事实上并没有为市场主体带来多大便利。 二、改革中一些具体问题解决方案未明确。目前在推行“先照后证”的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某些企业所从事的经营范围本来需要其他行政部门审批,获得审批许可才能从事经营活动,工商部门按照“先照 后证”改革措施为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但是企业在办理相关后置许可时发现自身并不符合从事该经营范围的条件,无非获得审批许可,按照规定企业就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像这种已经注册登记但不能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怎么办就成了一大问题。二是经营范围核定问题。实施“先照后证”改革后很多以前需要前置审批的经营范围现在需要工商部门先核定颁发营业执照后再办理行政审批,这样很容易出现工商部门核定的经营范围与后置审批部门许可的经营范围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某经营者从事副食品销售,工商部门按照经营者的申请将“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 ”等经营范围核定在营业执照上,但是该经营者到食药部门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时核定的许可经营范围却是“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乳制品(不含婴幼儿配方乳粉) ”,这样就导致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与许可经营范围不一致的情况。如果经营者再到工商部门按照许可经营范围进行变更就增加了经营者的负担,事实上并未达到方便经营者办事的情况。三、相关配套改革不完善。目前推行的“先照后证”改革主要是国务院和工商总局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地各部门,要求按照其规定执行,但这些行政审批作为前置是由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下来的,现在工商部门要因为一个规范性文件就将其改为后置,涉及到这些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却 没有及时修改或废除,这就给工商部门履职带来了风险,一旦在注册登记和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要追究责任时,到底是以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为准还是以法律法规为准,就会造成推诿扯皮现象。四、监管理念仍然滞后。根据国办发?XX?7 号文件精神,实施“先照后证”改革要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落实监管责任、强化依法监管,并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履行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市场监管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一是工商部门并未完全转变观念,仍然习惯于事前监管,对事中、事后监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健全相关制度,完善相关措施,与实施“先照后证”的监管要求还有距离。二是各部门的职责划分还不够清晰,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很多行政审批部门习惯性的认为工商部门就是市场监管的部门,市场监管一切都归工商部门管,并没有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从 12345 及其他部门移送工商部门的投诉举报情况来看,很多涉及到其他部门职能的仍然移交到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再负责解释及移送其他部门,造成行政资源上的浪费和行政办事效能的不畅,也易对公众产生行政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印象。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公众认知普遍存在误区。目前社会上无论是企 业还是普通公众对“先照后证”改革的认知都不到位,普遍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即可从事经营活动,不需要再去办理其他行政许可。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先证后照”模式,这对经营者及社会公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照后证”改革后他们仍然难以摆脱改革前的思维定势,认为是否再办理后置审批已无所谓,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另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此项改革“换汤不换药” ,效果不大。这部分企业及公众认为需要的审批的事项仍然还要办理审批手续,并没有精减办事流程, “改革仅是简单的将照与证的顺序颠倒,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对企业的经营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二、统筹改革工作不完善。之所以会出现“前置改后置”与法律法规修改不配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在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统筹协调工作还有待提高。 三、部门利益观念作祟。长期以来各部门逐渐形成的部门利益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先照后证”改革的推进,一些部门怕担责任,生怕本部门职责多了,在执行国务院“先照后证”改革措施时推三阻四,消极应对,使得此项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阻力。 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消除认识误区。针对企业和社会公 众对工商注册登记“先照后证”改革的认识误区,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重点宣传“先照后证”改革的目的、意义以及前置改后置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让广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对此项改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先照后证”改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明确部门监管职责。针对部分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的现状,可由上级政府及时出台落实监管责任的文件,对各个部门涉及变化的监管责任予以明确,将详细的监管责任以菜单式详细分解到各个部门,确保各个部门均依据法定职责行使权力,防止部门之间因责任不明确而导致产生监管盲区。 三、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尽快按照“先照后证”要求将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做到法律修订和改革同步进行,使“先照后证”改革措施有法可依。二是尽快制定法律法规解决“先照后证”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使各部门能够依法解决这些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宽进严管”措施。实际工作中,应以明确职责划分为主线,侧重抓好流程设计、规则制定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在“先照后证”改革实践中有规则、有方法、有效能。一是划清监管权限及职责分工。建议由省级工商部门和地方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按照“以责配权、以权负责、权责对等”的原则,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工商部门,特别是区县级工商部门和基层工商所的监管工作权限和职 篇二:XX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新变化XX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新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改了 12 个条款,将公司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等。 公司法修改主要涉及 3 个方面 一是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另有规定的外,取消了关于公司股东(发起人)应当自公司成立之日起 2 年内缴足出资,投资公司可以在 5 年内缴足出资等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记载于公司章程。 二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 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 10 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