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1页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2页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3页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4页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根据国家水利部关于报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总结的通知 (办资源函XX325 号)精神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总结编写大纲的要求,现将我市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总结如下。一、“十一五“初期 XX 市经济社会概况和水资源情势分析(一)XX 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大连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1984 年被批准为计划单列市,下辖六区三市一县,行政区地域面积万 km2,土地面积为万 km2,海岸线长1906km。XX 年大连户籍总人口为万,其中城镇人口万。国内生产总值为 2150 亿元,三次比例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94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903 元。粮食总产量万吨。 (详见XX 年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2020 年前 XX 市整体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坚持走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其主要内容是:一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二是扩大经济总体规模;三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四是营造更好的城市环境。对于城市功能的基本定位是要将大连建成为“ 国内外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名城“。大连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区域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水资源状况大连属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降水由西南到东北递增,其中金州以南为 550650mm,庄河东部达 950mm,年内降水集中于 69 月,约占全年的 75%,年际变化较大。大连多年平均径流深 276mm,境内河网发育,集水面积在 200km2 以上的河流有 153 条,除碧流河外,多为源短流急独流入海的季节性河流,不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m3。XX 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 (详见XX 年 XX市水资源公报 )(三)经济社会用水与效率状况。共建成蓄引提工程 1447 座,总供水能力亿 m3,其中蓄水工程821 座,包括各类水库 261 座,总库容亿 m3;共有地下水工程 5799 处,供水能力亿 m3。XX 年全市降水量为,年供水总量为亿 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亿 m3,地下水源供水亿 m3,中水回用和海水淡化水亿 m3。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亿 m3。全市用水总量亿 m3,其中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分别为亿 m3、 亿 m3 和亿 m3。此外,全市工业海水直接利用量亿 m3。XX 年全市人均用水量 205m3,远低于全国428m3 的用水水平。万元 gdp 用水量 51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 34 m3,农田综合灌溉定额为380m3/亩,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 40左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 303l/d,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 68 l/d。除部分河流部分区段外,全市主要河流尚未受到工业污染,整体水质状况良好;地下水受到海水入侵影响,水质状况较差。(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按照 XX 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XX 市人均水资源量 590m3,属资源型严重缺水地区,且受自然条件限制,水资源开发难度大。按照 XX 市城市发展规划设想,经供需平衡分析,我市一般枯水年缺水亿 m3。如果立足于现状供用水水平和一般节水力度,XX 年缺水亿 m3,XX年为亿 m3。随着 XX 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 市未来供水和需水之间、各用水部门之间的矛盾将会日趋尖锐。2. 水资源管理水平整体不高。一是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水资源费尚未实行统一征收等;二是农村用水管理较为松散,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普遍;三是城市供用水基础设施滞后,城镇供水管理上存在众多运营和技术问题,供水产销差率高达30;四是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有待完善。3.水资源过度开发已经导致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地下水超采而引发的海水大范围深度入侵。XX 年海水入侵总面积为,纵向入侵深度最大达,从而衍生出许多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二是随着地表水开发程度的提高,入海水量不断衰减,河口滩涂生态严重退化。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河口滩涂面积缩小,大片盐碱地出现,河口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产产量减少等。4.迫切需要进行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1998 年我市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验收,城市节水基础较好。但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尚存在差距,节水主要靠行政推动,公众自觉参与节水的意识和程度仍有待提高。节水投入大多依靠政府支持,节水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投资力度跟不上形势需求,迫切需要对节水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行机制改革。(五)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 XX 市水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市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现状开发利用程度整体已经接近(局部甚至超过)其允许开发极限。在外流域调水问题上,国家明确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指导原则,大连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必须立足于区内的大力节水,具体措施应围绕全面节流和科学配置展开。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实现 XX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安全的必要措施。2.对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多方示范效应。我市节水基础较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不仅可以直接为类似发达地区提供示范,而且还可引导内地的节水方向。同时,我市是一个水资源共性问题集中暴露的个例,系统解剖能够发挥技术、经济、政策、规划等多方示范效应。另外,我市境内河流水系的相对独立和完整也有助于试点实践效果的客观检验和真实评价。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组织安排(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布局和步骤1.总体思路。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建立高效的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加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多种水源的联合调配,突出经济手段的运用,逐步形成以节流为本的区域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大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2.目标。在水资源管理上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培育水市场,初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在生产上建立起清洁型、循环型的工业,低耗水、高产出的农业和普及节水型器具、大量利用非常规水源的服务业;生活上达到供水保证率高、用水效率高;生态上促进海水入侵和河口滩涂退化等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并有所改善,实现城乡水生态良好。3.重点。改革体制,形成机制;合理配置,提高效率;联系实际,注重示范。4.布局。以试点启动,全方位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和推广。5.步骤。分为两步。XX 年前完成试点,试点期间按年度分三步走;XX-XX 年,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发展和推进。(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安排1.组织建设。成立了 XX 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和区、市、县主要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由水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制定了XX 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各有关部门和区、市、县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2.工作机制。全市水务一体化后,全市节水工作也实行了一体化管理,由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即XX 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全市城乡的节水管理工作。建立了两个比较完善的节水管理系统,分别形成了五级节水管理网。即市节水办到局(总公司) 、企业、分厂(车间) ,最后到班组;市节水办到区市县、街道、社区,最后到居民组。这两个系统的两个五级节水管理网,每个层次都有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水人员,并根据不同时期机构、人员变化情况,随时进行调整。3.任务安排。在成立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的基础上,我市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进行了责任分工。4.资金投入。试点阶段资金投入预算为亿元。XX-XX 年,资金投入预算为 20 亿元,主要为城市供水设施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和饮水工程建设等。三、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工作进展(一)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1.管理体制改革。XX 年底,我市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了公用局和水利局,组建了市水务局,开始对城乡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2.法规与制度建设。完成了XX 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 XX 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 、 XX 市引水供水工程设施保护条例 、 XX 市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 XX 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XX 市水土保持办法等 10 余项水务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发布, XX 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XX 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已经起草完毕,列入市人大和市政府的立法计划。建立了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城市用水指标证制度、卫生洁具市场准入制度、节水“三同时“制度、政府节水工作绩效考核赋分制度、节水统计报表制度等。3.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建立。严禁污染性、耗水型的项目上马,大力发展节水型的产业;淘汰耗水型的、产值低的、工艺落后的产品生产。对非常规水源利用的企业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涉水费用减免。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海水淡化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鼓励再生水销售。水价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调节了城乡用水供需矛盾。4.规划和标准制定。完成了“十一五“及2020 年 XX 市水资源供需规划 、 XX 市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 、 XX 市海水利用规划 、XX 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完成了“XX 市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初始水权研究“、“XX 市海水直接利用和淡化利用研究“、“微孔负压节水灌溉实践技术研究“等课题,出台了XX 市环境友好型住宅示范工程建设标准等。(二)经济结构体系建设1、产业和项目水资源论证。调整了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了加工产业链条,积极支持以数字化、电子化为主的先导型产业,促进了工业产业向高、精、尖、深方向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包括双 d 港数字化制造园、光电通信产业园、模具工业园、精细化工园、三洋工业园等、庄河花园口工业园、普兰店仪表电子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建设。开展了 20 多项水资源论证工作。2、基于水情的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实施了循环经济战略,重点支持了 10 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广了水源热泵、风力发电等节水技术和产品。加大了对城市工业布局特别是临海工业区布局的调整,完成了 52 家企业的搬迁改造。推行了适水种植,发展了现代高效农业园区。3、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产业准入制度建设。坚持“以水定发展,以水定项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水经济,严格控制用水量大的新建项目,鼓励和支持低耗水、低排放和高效益项目,对于 500m3/d 以上耗水的生产、经营建设项目由市发改委会同水务局联合审批,对生产性用水 300 m3/d 以上和非生产性用水 100 m3/d 以上的项目由市水务局审批,市发改委备案。(三)工程技术体系建设1.节水与循环用水工程建设与技术推广。支持和组织大型企业建设了节水与循环用水工程。有41 家大型企业建设了循环用水系统,并进行了部分推广,全市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 97%以上。2、非常规水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海水直接利用量达到 360万 m3/日,海水淡化能力万 m3/日,污水再生回用量达到 39 万立方米/日。3、水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英纳河水库扩建工程,加强了碧流河水库风险调度,进行了东水西调工程建设,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行了农村灌区节水改造,进行了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完成了全市二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城市居民室内用水管网改造。4、水务信息化建设。完成了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建成了水务局域网、水务会商中心等项目。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效(一)用水效率和效益指标。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年均下降和,比“十五“期间分别降至 m3/万元和 m3/万元,均位居全国和全省前列水平。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工程比例达到 90,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 ,其中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率更是提高到。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降低至 18以下,城区 XX 县市节水器具普及率分别提高了 28和 25。各行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在原有较为先进的水平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综合用水水平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继续保持先进水平。(二)取用水总量控制。通过试点建设,XX市在蓄引提工程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对原有工程的内涵式挖潜,新增淡水供水能力 6800 万m3/年;通过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农村,解决了33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城乡水资源统一联合调配,提高了行业的供水保证率;通过供水管网改造和二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部分城市地区吃水难和“锈水“、“夜来水“问题,提高了城市供水的水质标准和保证率;通过加大饮水水源地保护力度,促进了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通过病险库除险加固,提高了公共安全保障程度;通过加大再生水、海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解决了多个企业和农业园区新增用水需求。(三)水生态与水环境状况。由于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废污水处理回用力度的加大,全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 81。通过对地下水开采的严格控制管理,城市地下水的取水量逐年下降,XX年城区地下水开采量仅为 310 万 m3,较试点前减少 1987 万 m3/年。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和实施“五绿“工程等专项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镇绿化覆盖分别提高了和。通过加强保护和水资源配置,沿海滩涂和湿地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面积逐渐趋于稳定。(四)水资源和用水管理水平。随着节水力度的加大和替代水源比重增加,全市二次产业增加值以年均的速率递增,但全市工业用水量增长幅度相对不大,XX 年全市工业用水为亿 m3,比 XX 年的亿立方米增加了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通过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和加大节水力度,主动适应区域实际降雨和来水条件,加上区域城乡水资源联合调配补偿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水文丰枯的抗风险能力,“十一五“期间一产增加值年增长速率保持在 。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有效增强了我市经济社会适应水文丰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五)公众意识和社会环境建设。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得到完善,水资源管理和计划用水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用水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计划用水率提高至 100,城市用水装表计量率提高至 100%,水资源费征收比例提高至,供水产销差率降低个百分点。在广泛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影响下,社会公众节水意识和用水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对我市节水型社会有一定了解,的城市居民节水意识有明显提高,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采取各种措施节水,居民偏好选择节水性能较高的用水器具,的人在别人浪费水的时候会立刻制止。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做法与经验(一)做法1.加强领导,建立工作体系,组织全社会参与,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的组织领导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我市自上个世纪 50 年代以来,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进一步调整充实了节水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区、市、县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新增了 39 名专职人员负责节水工作。制定了实施意见 ,进行了责任分工。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两个节水管理系统,分别形成了五级节水管理网。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的同时,我市开展了多方面的宣传发动工作,摄制了节水专题片,制作了 dvd 光盘和宣传展板以及折页画册等;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和载体与市民对话互动,既宣传了节水工作,又动员群众自觉地加入到节水工作行列中来。利用世界水日、城市节水宣传周、环境博览会等有利契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领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宣传发动,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在我市迅速展开,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2.建立健全法制体系,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法律的框架内有序的进行。为规范用水行为,我市在上位法的框架下,从三方面完善节水法规和制度,一是制定XX 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 XX 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 、 XX 市引水供水工程设施保护条例三部地方性用水管理条例;二是制定并出台了XX 市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 XX 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 XX 市水土保持办法等10 余项用水行政规章控制供用水环节;三是制定和下发涉及地下水管理、二次供水管理、海水利用、卫生洁具推广、压水节水等 17 项内容 50 余项规范性文件。通过以上措施,为区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规与制度保障。3.以发放取水许可证和用定额核定用水指标为载体,推动初始水权制度的建立。初始水权制度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制度,是形成水市场,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工作和有效途径。我市以发放取水许可证和用定额核定用水指标为载体,来推动初始水权的建立,采用“四步制“的措施,逐渐形成较健全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体系。一是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重点,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十一五“期间进行水平衡测试的工业企业超过 300 个;二是完善各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对全市行业和产品定额进行了进一步调整,目前全市执行的用水定额标准涉及 22 个系统共 985 项,基本覆盖了全部公共用水门类;三是强化基于定额的城市用水权管理制度。凡使用自来水的工业企业均需向城市供水节水管理部门申请用水指标,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和用水定额,核定用水指标并确定各类型水源供水量,企业根据核定的用水总量指标,缴纳水资源增容费后,取得用水指标证,作为用水总量控制的依据。对自备水源的用户严格实施取水许可证制度;第四步,强化基于定额的计划用水管理。企业用水,实行月考核,超计划指标用水,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城市生活用水实行计量用水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通过定额管理控制城市公共用水总量。4.建立水价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行。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建立水价体系,充分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市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一是征收水资源费。我市建成区水资源费(地下水水价)的征收标准按照市政府大政办发XX51 号文件执行,即工业用水元/立方米、居民用水元/立方米、临时用水元/立方米、商业旅游业用水元/立方米、桑拿游泳馆等特业用水元/立方米。市属区、市、县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按省政府关于调整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和省直水库供水价格及有关事宜的通知 (辽政发XX19 号)规定的标准执行。二是在开征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将供水配套费列入其中。我市关于改革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新建房地产开发建筑,按面积每平方米征收 200 元配套费,其中供水配套收费为每平方米 60 元。三是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我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为元/立方米,工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用水为元/立方米,商业、旅游业、大众浴池用水为 5 元/立方米,桑那浴、游泳馆等特业用水为 20 元/立方米;除居民生活用水外,其他行业用水在现行水价的基础上另加 10%的附加费。四是开征了城市污水处理费。我市对城市居民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标准为元/立方米,非居民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为元 /立方米,特种行业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为元,统一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抄表计量和征收,上缴市财政。五是制定了再生水价格,鼓励再生水销售。我市确定的污水再生水水价为每立方米元,中水销售价格为每立方米元,由投资主体或产权人收取作为销售收入。六是实行了超基数用水加价和超计划用水加价制度。对居民用水实行了超基数加价措施,规定每户每月用水基数为 8 立方米,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 10 元计价。对超计划指标用水的工商企事业用水单位及个体业户,其超量部分,按现行水价的 1-5 倍加价收取水费。七是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了对各种水费的收缴。为确保各种水费的收缴,从行政上通过水政监察队伍进行处罚和追缴,同时按照“前事不清,后事不办“的原则,限制涉费单位和用户的用水行为;从法律上通过与人民法院建立起诉应诉制度,对拒不交费和长期拖欠水费的单位和用户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5.科学论证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布局。一是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积极培育新型低耗水产业经济。“十一五“期间,我市从水资源承载能力出发,坚持“以水定发展,以水定项目“,结合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水经济,加大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产业的扶持,做大做强旅游会展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信息业等节水高效型产业,重点支持了 10 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广了水源热泵、风力发电等 10 大节水技术和产品,目前 interl 公司也已落户大连。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用水量大的新建项目,鼓励和支持低耗水、低排放和高效益项目,对于 500m3/d 以上耗水的生产、经营建设项目由市发改委会同水务局联合审批,对生产性用水 300 m3/d 以上和非生产性用水 100 m3/d 以上的项目要在市发改委备案。二是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延长加工产业链条,积极支持以数字化、电子化为主的先导型产业,促进工业产业向高、精、尖、深方向发展;推进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包括双 d 港数字化制造园、光电通信产业园、模具工业园、精细化工园、三洋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基本完成,庄河花园口工业园、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普兰店仪表电子工业园等一批新的工业园区正在建设;加大对城市工业布局特别是临海工业区布局的调整,“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对 52家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使全市搬迁改造的企业总数达到 274 家。三是实行适水种植,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和雨养作物面积,对灌区水田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根据来水条件丰增枯减,即根据当年来水状况,核定水田灌区总用水量,并下达用水指标,依据用水指标总量,采取多水多种,少水少种的原则,对水田的种植面积进行调整。对于压缩的水田面积,政府对农民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结合雨水集蓄利用,投资亿元完成 43 个以微灌、喷灌、温控等微机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核心的农业高新园区节水灌溉自动化工程建设,辐射面积近万亩,园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 80-90%。6.实现多种水源的整体配置,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一是积极开展水资源配置的研究和规划工作。“十一五“期间开展了“XX 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 XX 市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初始水权研究“等项目研究,编制完成了“十一五“及 2020 年 XX 市水资源供需规划 、 XX 市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等,在客观评价了市、区、县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需水量,对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水水源进行了统一规划,提出了多种水源整体配置的方案。二是科学配置和统一调度城乡水资源。按照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将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延伸至农村,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程度,试点期间完成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的供水管道 430km,覆盖区范围用水人口达到万人;加强城乡水资源的合理规划与统一调度,实现水资源在城市与农村间、各类型用水户间的统一科学调配;建立了农村用水占用的补偿机制,对于因灌溉用水被占用导致减产的农户,给予一定补偿。5 年来,市财政用于补偿的费用达万元。该项工作,既提高了特殊干旱年份下高效益产业供水保证率,同时又保障了农民利益不受损失,促进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三是扬长避短,大力推广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大力推广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是立足于我市淡水资源短缺、海水资源丰富的现实,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资源的具体体现。在海水利用方面,我市有21 个单位直接利用海水,年利用量逐年提升。“十一五“期间,日均利用量达 360 万 m3,年利用量达亿 m3,试点期间,海水直接利用量日均达 375 万m3。海水淡化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建成了 XX 县大长山岛镇、XX 县獐子岛镇、华能大连电厂、大连石化总公司、大连港 30 万吨矿石码头等 5 座海水淡化厂,海水淡化能力万 m3/日。在污水再生回用方面,我市现有春柳河、马栏河、付家庄、凌水河、老虎滩、泉水、旅顺、瓦房店、长海及开发区水质净化一厂和二厂等 11 座大型污水集中处理厂,污水处理设计总能力为万 m3/日,实际处理量为万m3/日,企业自行处理达标排放量为 11 万 m3/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为 67%;城市主城区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厂 9 座,污水处理量为万 m3/日,企业自行处理达标排放量为 11 万 m3/日,主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71%。最大载污能力为万 m3/日,水质达标率为 67%,废污水排放年增长率为%。已建成春柳河和恒基 2 座再生水厂,铺设再生水回用输水管道55km,日回用量万 m3,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为35%(再生水回用量与污水处理量之比) 。污水资源化、产业化开始运作。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兴建了设计能力为 3 万m3/日的大型 bot 中水利用工程项目。该项目日产中水 万 m3,向西太平洋石化公司及鞍钢新轧蒂森克虏伯钢板厂等企业供水。在春柳河污水处理厂兴建了一条至大连石化公司长管径 1000 mm 的专用管道,日输送再生水 3 万 m3/日;在马栏河污水处理厂兴建了一条至台山热电厂 5km 长管径 700mm的专用管道,输送再生水 2 万 m3/日。在中水利用方面,XX 市规定,凡建筑面积 2 万 m2 以上的大型公建,必须建设独立的中水处理装置,以保证该公建的污水资源化。目前,已经建成的中水设施达到64 座,设计处理总能力达到 13792m3/日,其中正常运行的有 32 座,实际处理量 4334m3/日。未运行的有 32 座,设计处理能力 6569 m3/日。雨洪资源利用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建成了海昌枫桥园、大有恬园、金州光明家具厂等雨水和生活污水综合利用项目,节水量 850 m3/日。7.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一是强化城乡水源地保护。“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九个有关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文件,并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强化水源地保护,一是划分了水源地保护区,建立了水源地保护专项资金,制定了水源地居民迁移线标准,对主要饮用水源地周边的居民及 13 家农副产品加工和硅石加工企业实施了移民和搬迁,关闭了严重威胁水源地环境安全的塔岭金矿;二是开展水源涵养林建设和病虫害生物防治、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以及环保专项行动,规定在水源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禁止新建影响水源安全的建设项目;三是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健全水质监测站点,配备水质监测仪器,加强水质监测队伍建设,确保水质安全;四是采用现代技术加强库区水面管理,防止水体污染;五是定期发布水质信息,公开水质动态,接受社会监督。目前,我市饮用水源地特别是碧流河水库和英纳河水库的水质良好,各项监测指标达到了饮用水源水质要求。三是严格排污总量控制与水域环境保护。加大管理与监督力度,根据水功能区划要求,核算各工业企业排污总量,并定期进行监测检查,对于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视情节给予适当处罚,污染大的企业要在生产工艺、生产数量、产品种类等方面进行改造;制定XX 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提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目标与方案,指导城市环境建设;通过制度约束、经济激励和工程建设等多种手段,提高污水与中水处理回用量,缓解城市水体纳污压力。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比“十五“期间年均减少亿 t,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十五“末期的 74提高到 95以上。四是强化地下水开采控制与管理。严格执行地下水保护区规划和取水许可制度。坚决执行XX 省地下水资源保护条例和XX 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中有关开采地下水的相关规定,强化地下水开采审批制度,特别是对取水地点和退水地点的管理。对于海水入侵区的取水申请,原则上不予受理;对于退水不达标或退水地点不符合要求的取水申请,通知其限期整改;建立健全了全市范围内的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监测网络。目前市内四区及 XX 区共有城市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观测网点上百个,基本涵盖了城市规划区各个水文地质单元和赋水层位,监测项目达到 29 项;强化地下水的取水计量管理工作。市财政列专款用于自备水井数码智能计量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工作,全市安装数码交换预付费控制系统达 300 余套,提高了城市地下水资源的计量准确率;加强城市自备水井管理工作。对超采区有公共替代水源的水井一律封停,“十一五“期间封闭关停水井108 眼。大力推进地下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开发了“XX 市城市地下水资源费征缴管理信息系统“,并升级为“XX 市城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在统一的 gis 平台上实现了水井管理、动态观测、取水许可管理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五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河流生态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以经济收益激励治理,以治理促进合理开发,以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如碧流河水库管理局承租 340 亩山地,栽种树木万余株,有效减少了库区水土流失,也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河道治理方面,本着“宽窄结合、深浅兼顾、随弯就势、重点防护、生态优先、保障防洪“的河道规划设计新思路和建设生态型、自然型河道的“三青“要求(即“青草、清水、青蛙“,青草代表河流全方位立体绿化,清水代表河水清洁无污染,青蛙代表河道生态结构良好) ,实现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河道整治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状态,尽可能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8.全力抓好重点工程项目,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安全的供水节水保障设施。建设节水型社会,抓好硬件建设是工作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建成后,会对安全供水、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市主要抓了以下工程项目建设:一是进行了英纳河水库扩建工程。为增加城市供水量,我市投资亿元,扩建了距大连 200 公里的英那河水库。扩建后的英纳河水库总库容量由 6050 万 m3 增至亿 m3,在保证水库下游农业灌溉用水的同时,每年可向大连城市供水 2 亿 m3/日,成为大连城市供水的第二水源地。二是加强了碧流河水库风险调度工作。我市实施和运用经国家批准的“水库汛期水位设计与运用技术方案“,在不增加水库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对水库入洪量实行科学的汛期水位动态控制调度,使碧流河水库蓄水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比原水库设计增加蓄水5480 万 m3,相当于又增加了一座中型水库,可保证 40 万人口/ 年的基本生活用水量。这一实践成果表明,只有科学防控,才能充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