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引进会计制度_第1页
从苏联引进会计制度_第2页
从苏联引进会计制度_第3页
从苏联引进会计制度_第4页
从苏联引进会计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苏联引进会计制度篇一:会计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1.会计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特征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 、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3.会计的发展 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A:单式记账法到复式记账法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B: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有关复式记账论述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近代会计的最终形成 现代会计 A:我国会计三次变革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借贷账法传入新中国成立后引进苏联会计模式适应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开始引进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对计划经济会计模式进行改革 B:1985 年颁布实施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 1992 年制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 XX 年发布包括 1 项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会计准则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XX 年 1 月 1 日上市公司实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4.会计的对象 定义: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示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企业的资金运动经历: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 A: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 B:偿还各项债务 C:上交各项税费 D: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5.会计目标(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便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1.会计的职能 (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拓展智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济业绩 2.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的会计方法(1)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设置会计科目的账户 复式记账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会计循环 从会计工作流程看确认、计量、报告 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 A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核算的起点 B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C 复式记账 D 登记会计账簿 E 成本计算 F 财产清查 G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1.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主体假设确定核算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等于法人主体,法人必然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为法人 如:自然人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持续经营假设确定核算时间长度 会计分期假设确定核算时间长度 会计期间年度和中期 中期半年度、月度、季度(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核算提供必要手段 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择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表应该折算为人民币反应。 2.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核算 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一般用这个,部分为权责发生制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质量要求 1.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可靠性 A: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报告 B: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C: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列示信息应当是中立的 相关性(具备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 A: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B: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理解性 可比性 A: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纵比 B:不同企业同一时期横比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以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 谨慎性如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折旧,对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预计负债,对可能获得的收入不能预估及提前入账 及时性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一:会计准则的构成 我国已经颁布的有:企业会计准则 , 小企业会计准则 ,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解释公告 XX 年 2 月 5 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 XX 年 1 月 1 日上市公司开始实行 1.基本准则 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会计报告 2.具体准则 一般业务准则 特殊业务准则 报告类准则 3.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为基础制定,来指导会计实务操作,还包括会计科母、主要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及其格式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 4.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主要针对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相关的解释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 XX 年 10 月 18 日财政部颁发小企业会计准则 XX 年 1 月 1 日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开始实行 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XX 年 12 月 6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XX 年 1 月 1 日各类事业单位实施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不同 事业单位一般用收付实现制,另有规定的用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利润、收入、支出(费用)五类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收入费用表) 、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的含义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具体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运 动第二层次的划分2.会计要素的分类 反映财务状况 反映经营成果3.会计要素的确认 (1)资产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 (1)负债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特征 A: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B:企业清算时,清偿完所有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C: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和折价的部分) 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得和损失: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收入 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 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分类:生产费用、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与日常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企业本期发生,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6)利润 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的净额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4.会计要素的计量 (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及其构成: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时点的成本,实务中多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 可变现净值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情况下,计量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以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或流出通常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现值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 (2)计量属性的计量原则 企业进行会计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二节:会计等式 1. ?从形式上看会计等式反应各项会计要素的内在联系 ?从本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 2.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财务状况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时点)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营成果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时段)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相结合的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3,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合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2.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 共同类科目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清算资金往来,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篇二: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产生 (一)外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近代会计的开端的标志 公元 1315 世纪,出现借贷复式记账法 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 (帕乔里)的数学专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又译为数学大全 )中提出了有关复式记账的论著,它的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巴其阿勒(帕乔里)也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 2.现代会计形成的重要标志 19 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投资规模的增大)成本会计形成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为了使会计工作规范化,公认会计原则(即会计准则)形成。 20 世纪 50 年代,传统会计分化(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和报账向事前预测、参与决策和事中控制发展)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以及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 (二)我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近代前发展史 (1)会计的起源: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最简单的原始会计行为)会计的萌芽阶段 (2)奴隶社会西周王朝:出现“会计”一词;“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即“会计”一词包括了日常的零星核算和定期总括两层意思。 西周宫廷还专设“司会”这一会计官职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物。 (3)秦汉时期,广泛采用“入”和“出”为记账符号,以“入-出=余”为基本结算公式的简明会计记录法,取代了文字叙述式、繁琐的会计记录方法。 (4)到了汉朝,我国开始出现了“计簿”和“簿记”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 (5)唐宋时期:出现“四柱清册”的结算和报账方法 , 旧管(起初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 (6)明末清初:出现“龙门账” ,全部账簿分为“进”“缴” “存” “该”复式记账的起源,标志着商业会计的产生 进(全部收入)-缴(全部支出与费用)=存(财产和债权)-该(投资和负债) (7)清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萌芽,产生了“天地合账”一切账项,都要在账簿上登记两笔,即“来账”和“去账” ,反映统一账项的来龙去脉。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 (中式复式记账) 2.近代三次革命 (1)第一次:西式会计(复式借贷记账法)推广运用 (2)第二次:苏联会计模式的引进,设置会计制度司,强化了对会计工作的指导, 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1985 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93、99 年分别进行了修订) (3)第三次:1992 年,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陆续发布了 13 大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3.现行准则 1993-XX: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 16 个具体准则 XX:统一企业会计制度 :基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财政部发布新的会计准则:1+38,标志着此前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将改变。 (三)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会计产生于社会生产实践之中,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 重要。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是越是必要。 二、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一)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 (二)会计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三)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四)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惟一的计量单位。 区分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惟一计量单位。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任务与目标 一、会计职能: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会计核算 1.定义: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 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2.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3.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判断)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4.四个环节: (1)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 够进行会计处理; (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 记录的金额; (3)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 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 (4)报告:是指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 。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 (二)会计监督 1.定义: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2.特点: (1)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后监督、事中监督及事前监督。 (3)监督依据包括合法性与合理性两方面。 (三)关系 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的前提是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相关而可靠的会计资料是会计监督的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参与管理的作用。 二、会计任务 会计任务是指对会计对象核算和监督所要达到的目的。(一)反映各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和提高经济效益。 (二)监督各单位对会计法规、制度以及各项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三、会计目标 (一)会计目标是指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结果。 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的最终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会计工作在(来自: 小龙 文档 网:从苏联引进会计制度)提供会计信息方面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具体包括四个问题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如何提供信息 1、向谁提供信息具体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为何提供信息目的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3、提供什么信息 (1)盈利能力 (2)资产结构 (3)变现能力 (4)负债水平 (5)分配关系 4、如何提供信息企业通过采用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各种使用者的需求。 (二)XX 年企业会计准则界定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2.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第三节 会计方法 一、会计方法是指用何种手段去实现会计任务,完成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会计由三部分组成: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 (一)会计核算的方法(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会计基础环节 (二)会计分析的方法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 (三)会计检查的方法会计核算和分析的保证 篇三:会计的发展史读后感 读会计发展史感悟 XX 级三班苗智林 该书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及主要观点如下: 一、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索科洛夫在研究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时,区分了经济核算、会计核算、复式会计、会计学与会计科学等概念,认为复式会计是会计核算发展的结果,而会计核算只有在摆脱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约束并确定科学的原则之后才能转变为科学,会计核算科学是会计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会计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变化 受列宁的有关会计核算阶级本质思想的影响,或许本国的史料更为翔实,所以索科洛夫对改革前后的俄国会计核算进行了专门研究。 三、20 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思想 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出现了变化,美国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到 20 世纪中叶,英美的会计理论开始活跃起来。所以索科洛夫在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会计核算思想的发展时,不仅介绍了德国学派、法国学派,还重点研究了英美学派。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实践 索科洛夫出生于前苏联,也许前苏联是最早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许前苏联是当时的“老大哥” ,所以作者在介绍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时,将主要部分放在了前苏联,仔细研究了前苏联建国初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整个会计发展历史,而对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发展则采取了概略研究的方式,简单地研究了当时社会主义各国取得的主要会计核算理论与成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协作实现了会计核算。 在我国, “会” 、 “计”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根据考证,在此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共五千多字,均未发现此字样。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头脑记忆即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会计也随之有较快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生产活动频繁,劳动产品增加,剩余产品出现,单凭头脑计算和记忆已远远不够,于是产生了“结绳记事” 、 “刻木记事”等记录和计算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但它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带工作。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文字的产生, 会计由“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记账、算账等管理活动。据我国历史记载,我国西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这一专职官吏来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政。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高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从而使会计核算的方法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唐代出现“账簿”一词,到宋朝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四柱清册” 。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其含义分别相当于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并归纳出了四柱之间的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