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照明节能设计规范_第1页
公共照明节能设计规范_第2页
公共照明节能设计规范_第3页
公共照明节能设计规范_第4页
公共照明节能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照明节能设计规范篇一:中国的照明节能标准及规范中国的照明节能标准及规范 赵建平张绍纲肖辉乾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所) 前言 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各行各业都要认真做好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工作。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目标:实现“以人为本” 、 “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 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颁布了多项有关照明节能的法规、标准及规范。照明标准和法规是进行城市照明建设的依据。是评价照明工程设计方案是否节能的重要准则。必须按标准规范办事的原则应引起设计、建设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1目前国家政策、法规 (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于 XX年 10月 1日起开始实施了,其中的第 19条:“建筑的公共走廊、楼梯等部位,应当安装、使用节能灯具和电气控制装置。 ” (2)XX 年 5月 1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XX)213号),决定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XX)106 号(0881)。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启和关闭路灯,试行间隔开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路灯。在用电高峰时段,城市景观照明、娱乐场所霓虹灯等要减少用电。各级行政机关、公共场所应关闭不必要的夜间照明,除重大的庆祝活动外,一律关闭景观照明。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XX23 号(0881)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减少城市照明用电、加强照明节电管理。 (5)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XX1027 号财政补贴重点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它低效照明产品,主要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T5 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国家采取间接补贴方式进行推广,即统一招标确定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企业及协议供货价格,财政补贴资金补给中标企业,再由中标企业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给终端用户,最终受益人是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 (6)“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建办城XX48号以 XX年底为基数,年城市照明节电目标 5,5年(XXXX 年)累计节电 25。 (7)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照明节电工作的通知建城函XX234 号 (8)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建城函XX204 号:国务院、建设部 XXXX 年相继制定了 10个有关照明节能的文件。 2 光源能效标准 1997 年,我国开始了照明产品能效标准的研究工作,并于 1999年 11月正式发布我国第一个照明产品能效标准GBl78961999管型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之后,我国加快了照明产品能效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先后组织研究制定了白镇流荧光灯、双端荧光灯、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以及高压钠灯镇流器、金属卤化物灯镇流器、单端荧光灯能效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己正式发布的照明产品能效标准已有 8项,如表 1所示,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讲,我国照明产品能效标准的研究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照明产品能效等级均分为 3级,1 级是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市场上只有少数产品能够达到,是目标能效值;2级是国内先进、高效产品,是节能评价值,达到 2级及以上的产品经过认证可以取得节能认证标志;3 级以下为淘汰产品,禁止在市场上出售,是能效限定值。3 设计标准及规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标委对我国的标准管理和要求非常严格,先后编制了建设标准体系,围绕标准体系组织编制了相关的照明设计标准,对我国照明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正式发布的照明标准及规范有 10项,正在制订的有 3项(均不包括产品标准),如表 2所示,其标准的研究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4 设计标准及规范编制的主要原则 标准及规范制订的指导思想是满足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光环境;反映我国的照明技术进步,推进绿色照明工程的实施;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促进优质、新型、 高效照明器材的发展和应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量向国际标准靠拢。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修方便、使用安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障健康、绿色照明。 5设计标准及规范对照明节能的主要内容 5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XX)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XX)为行业标准,自 XX年 7月 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同时废止。这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新的技术标准。新的标准完善了对道路照明标准的规定;借鉴国外道路照明的研究成果,使我国的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增加道路交会区和人行交通道路的照明规定,增加节能标准和指标,提出对影响道路交通的非功能性照明的限制等内容。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采用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 3的规定。 标准规定的其他照明节能措施 (1)应按本标准第 3章有关条款的规定,合理选定照明标准值。 (2)进行照明设计时,应提出多种符合照明标准要求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节约能源的最佳方案。 (3)照明器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光源及镇流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能效标准规定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选择灯具时,在满足灯具相关标准以及光强分布和眩光限制要求的前提下,常规道路照明灯具效率不得低于70;泛光灯效率不得低于 65。 (4)气体放电灯线路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 085。 (5)除居住区和少数有特殊要求的道路以外,在深夜宜选择下列措施降低路面亮度(照度): 采用双光源灯具,深夜时关闭一只光源; 采用能在深夜自动降低光源功率的装置; 关闭不超过半数的灯具,但不得关闭沿道路纵向相邻的两盏灯具。 (6)应选择合理的控制方式,并应采用可靠度高和一致性好的控制设备。(7)应制定维护计划,宜定期进行灯具清扫、光源更换及其他设施的维护。 (8)机动车道照明应采用符合下列规定的功能性灯具:快速路、主干路必须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 次干路应采用半截光型灯具; 支路宜采用半截光型灯具。 (9)商业区步行街、人行道路、人行地道、人行天桥以及有必要单独设灯的非机动车 道宜采用功能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灯具。当采用装饰性灯具时,其上射光通比不应大于 25。 52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XX)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CJJT 163XX)为行业标准,自 XX年 6月 1日起实施。这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新的技术标准。新的标准借鉴国内外夜景照明的研究成果,使我国的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根据不同城市规模及环境区域提出建筑物泛光照明的照度和节能标准值。 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采用功率密度值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其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宜大于表 4的规定。 标准规定的其他照明节能措施 (1)应根据照明场所的功能、性质、环境区域亮度、表面装饰材料及所在城市的规模等,确定照度或亮度标准值。 (2)应合理选择夜景照明的照明方式。 (3)选用的光源应符合相应光源能效标准,并应达到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4)应采用功率损耗低、性能稳定的灯用附件。镇流器按光源要求配置,并应符合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5)应采用效率高的灯具。 (6)气体放电灯灯具的线路功率因数不应低于 09。 (7)应合理选用节能技术和设备。 (8)有条件的场所,宜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9)应建立切实有效的节能管理机制。 5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XX) 本标准首次规定了居住、办公、商业、旅馆、医院、学校和工业等七类建筑 108种常用房间或场所的室内照明节能标准值,以照明功率密度作为节能的评价指标,单位为 wm2,规定能耗指标的对应照度值,最大允许照明功率密度值。除居住建筑外,其他 6类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属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要求用较少的电能,在保证满足标准要求的照度时,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照明质量,实施绿色照明的宗旨。见表 6。 LPD 限值的规定将为有关主管部门、节能监督部门、设计图纸审查部门提供了明确的、容易检查、实施的标准,对照明设计、安装、运行维护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篇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办公建筑部分) (征求意见稿) 总 则 为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贯彻有关政策和法规,改善办公建筑的热环境,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说明】中国房屋建筑划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则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办公楼等) ,商业建筑(如商场、旅馆饭店、金融建筑、娱乐场所等) ,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 ,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用房(如机场、车站建筑等)等。目前中国每年建成房屋建筑面积为 1620亿 m2, 其中公共建筑竣工量约有 3-4亿 m2。在公共建筑中,尤以办公建筑、大中型商场,以及高档旅馆饭店等几类建筑,在建筑的标准、功能及设置全年空调采暖系统方面有多方面的共性,而且其采暖空调能耗特别高,采暖空调节能潜力也最大。 在高档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大约 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而在空调制冷这部分能耗中,大约 40%50由外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30%40为处理新风所消耗,25%30为空气和水输配所消耗。从目前情况分析,这类建筑在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以及照明方面,有节约能源 50的潜力。 我国已经编制了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和南方夏热冬暖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已先后发布实施。按照节能工作从居住建筑向公共建筑发展的部署,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首先编制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适应工作不断进展的需要。 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建筑节能工作、特别是政府办公建筑节能工作十分重视,已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领导部门正在共同组织办公建筑的节能工作。编制本标准正是根据国家的需要,为实现办公建筑的节能创造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办公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 【说明】对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办公建筑,本标准提出了节能要求,并从建筑、建筑热工以及暖通空调设计方面提出控制指标和节能措施。 办公建筑的建筑、建筑热工和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舒适的前提下,将建筑能耗控制在本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说明】 各类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首先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提高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完成本阶段节能 50%的任务。 办公建筑能耗应该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能源消耗。本标准所要求的 50%的节能率也同样包含上述范围的节能成效。由于另有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标准 ,建筑照明节能的具体指标及技术措施由该标准做出规定。 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说明】本标准对办公建筑的建筑、建筑热工以及采暖、通风和空调设计中应该控制的、与能耗有关的指标和应采取的节能措施做出了规定。但办公建筑节能涉及的专业较多,相关专业均制定有相应的标准,并做出了节能规定。在进行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略) 3 室内热环境和节能设计计算参数 冬季和夏季的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集中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应按表确定; 2 空调系统的室内计算参数,应按表确定;3 与建筑物出、入口相邻的区域,如大堂、过厅等的室内夏季计算温度,与空调室外计算温度的差值,不宜大于 10。 集中采暖时的室内计算温度 表 房 间 用 途 室 内 计 算 温 度 () 一般办公室 1820 高级办公室 2022 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厅 1618 走道、洗手间 1416 大厅(堂) 、楼梯间、电梯间 1214 空调室内计算参数表 参 数 冬 季 夏 季 温度() 1822(推荐值) 2428(推荐值) 风速 (ms) 相对湿度() 3060 4065 【说明】温湿度取值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室内热环境的质量,而且与能耗的多少密切相关。在加热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 1,能耗可减少约 510;在冷却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提高 1,能耗可减少约 8 % 10 %。为了节约能源消耗,规定了室内温湿度的取值范围。办公建筑内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应满足稀释 CO2 浓度的要求。稀释 CO2浓度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的规定: 办公建筑的最小新风量 表 房 间 用 途 最 小 新 风 量m3 /() 办公室 一般 30 高级 40 多功能厅、餐厅 一般 20 高级 25 会议室、接待室 30 注:室内人员停留时间不超过 3h时,可按人数的 1/2计算所需的最小新风总量。 【说明】空调系统需要的新风,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满足室内人员的卫生要求;二是补充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前者主要是稀释 CO2浓度,使其日平均值保持在%以内;后者通常根据风平衡计算确定。 CO2 的浓度,随室内人员多少、停留时间长短、工作性质、建筑容积等有较大变化,而且,变化有随机性。由于新风量的大小,不仅与能耗、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密切相关,而且关系到保证人体的健康。本标准给出的最小新风量,汇总了国内现行有关规范和标淮的数据,并综合考虑了众多因素,不应随意增加或减少。 出现最多人数的持续时间少于 3小时的房间,人员所需新风量可以按照房间内的平均人数确定,该平均人数应不少于最多人数的一半。 【说明】该条参考 ASHRAE 62-XX “Ventilation for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第 条内容。例如,假设一个会议室设计开会人数是 100人,并且开会时间不会超过 3小时,在这种状况下,设计该会议室的新风量可不按 100p30m3/hp = 3000m3/h,而是用室内平均人数来计算,但不得低于 50p30m3/hp = 1500m3/h。 通过合理节能建筑设计,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通风和 空调设备、系统的能效比,采取增进照明设备效率等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参数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公共建筑全年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 50%。4 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一般规定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限值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确定(见附录 A、附录 B) 。 【说明】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为使建筑物满足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的节能要求,应据建筑物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确定建筑围护结构合理的热工性能参数。 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 应考虑冬季利用日照避并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建筑透明部分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说明】 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对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平、立面形式、太阳辐射、自然通风等气候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并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与暴风雨的袭击。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设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公共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对夏季防热,冬季保温都很理想是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轻重,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的朝向。通过多方面的因素分析、优化建筑的规划设计,采用本地区建筑最佳朝向或适宜的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建筑的平、立面不宜出现过多的凹凸,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对体形系数大于的建筑,必须采用第节的权衡选择法来判定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 【说明】建筑体型的变化直接影响建筑采暖空调能耗的大小。建筑体型系数越大,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面积越大,传热损失就越大。研究表明,体型系数每增大,能耗指标约增加%。但是,体形系数的确定还与建筑造型、平面布局,采光通风等条件相关。体形系数规定过小,将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可能使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难,甚至损害建筑功能。因此,如何合理地确定建筑形状,必须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风环境、围护结构构造形式等各方面的因素。应权衡利弊,兼顾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尽可能地减少房间的外围护面积,使体形不要太复杂,凹凸面不要过多,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如果所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突破了这个限值,则该建筑必须采用第节的权衡选择法(Trade-off)来判定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采用权衡选择法时,参照建筑的体形系数必须符合条文的规定。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 K应符合附录 B表中列出的相应气候分区的建筑围护结构的限值要求。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 Km。 【说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很大,确定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K的大小,应考虑气候的差异。编制本标准时,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系按如下方法确定的:采用 DOE-2程序,将 “基准”建筑模型置于我国不同地区进行能耗分析,以现有的建筑能耗基数上再节约 50%作为节能标准的目标,不断降低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直至能耗指标的降低达到上述目标为止,这时的传热系数就是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近几年,在哈尔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居住建筑中的节能试点工程的经验和实际测试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附录 B表中所列限值的合理性。 外墙的传热系数采用平均传热系数,即按面积加权法求得的传热系数,主要是必须考虑围护结构周边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等“热桥”的影响,以保证建筑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时,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不超过标准的要求,不致于造成建筑耗热量或耗冷量的计算值偏小,使设计的建筑物达不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北方严寒、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冬季防寒保温,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的采暖能耗影响很大。因此,在严寒、寒冷地区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较高,同时为了便于操作,按气候条件细分,以规定性指标作为节能设计的主要依据。 夏热冬冷地区既要满足冬季保温又要考虑夏季的隔热,不同于北方采暖建筑主要考虑单向的传热过程。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地节能居住建筑试点工程的实际测试数据和 DOE-2程序能耗分析的结果都表明,在这一地区当改变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时,随着 K值的减少,能耗指标的降低并非按线性规律变化,当屋面 K值降为 W/(m2?K)外墙平均 K值降为 W/(m2?K)时,再减小 K值对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已不明显,如图所示。因此,本标准考虑到以上因素,认为屋面 K值定为(或)W/(m2?K) ,外墙 K值为(或)W/(m2?K) ,在目前情况下对整个地区都是比较适合的。 夏热冬暖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夏季隔热,太阳辐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太阳辐射通过窗进入室内的热量是造成夏季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同时还要考虑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建筑热湿过程的双向传递,不能简单地采用降低墙体、屋面、窗户的传热系数,增加保温隔热材料厚度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因此,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上也就有所不同。 在不稳定传热过程中,如果有重质和轻质两种不同的围护结构处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即使两者的传热系数完全相同,重质围护结构的热性能也要好一些,因为重质围护结构对温度波的衰减作用要优于轻质的围护结构。轻质的墙体和屋顶在建筑中用的越来越多,在我国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传热主要处于不稳定传热状态,应考虑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能,因此,对轻质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要求也应与重质围护结构有所不同。 例如夏季实测的屋面外表面综合温度广州可达 57,南京 62,武汉 64,重庆 61以上,西墙外表面温度广州可达 50,南京 51,武汉 55,重庆56以上,夜间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可降至 27以下。对外于这种温度波幅很大的非稳态传热条件下的重质和轻质建筑围护结构来说,即使传热系数指标相同,室内所获得的热环境以及达到相同的热环境的空调能耗负荷也是不一样的。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编制组曾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做过测试,围护结构 K、D 值直接影响建筑采暖空调房间冷热负荷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建筑能耗。围护结构采用重质材料,比较容易达到标准所要求的热环境指标。采用轻质材料,就很困难。 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尤其公共建筑是钢结构的主要使用对象,木结构建筑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轻质墙体应用作为国家建筑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在围护结构规定性指标中也包括了以上内容。 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均应进行保温隔热处理,以保证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说明】本条规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冬季采暖期间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产生结露,同时也避免夏季空调期间这些部为传热过大。内表面结露,会造成围护结构内表面材料受潮,影响室内环境。传热过大则会增加空调能耗。由于围护结构中窗过梁、圈梁、钢筋混凝土抗震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梁、柱等部位的传热系数远大于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形成热流密集通道,即为热桥。热桥内外表面温差小,冬季采暖时内表面温度容易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造成内表面的结露。因此,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 建筑外窗面积不宜过大。严寒和寒冷地区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窗的传热系数 K和玻璃的遮阳系数 SC应符合附录 B 中的规定,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说明】强制性条文。窗墙面积比是指不同朝向外墙面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与所在朝向建筑的外墙面的总面积(包括该朝向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总面积)之比。 窗墙面积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不同地区冬、夏日照情况(日照时间长短、太阳总辐射强度、阳光入射角大小) ,季风影响、室外空气温度、室内采光设计标准以及外窗开窗面积与建筑能耗等因素。一般普通窗户(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比外墙差很多,窗墙面积比越大,采暖和空调能耗也越大。因此,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东西部地区气候差异很大。窗对建筑能耗高低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窗的热工性能影响到冬季采暖、夏季空调室内外温差传热;另外就是窗的透明材料(如玻璃)受太阳辐射影响而造成的建筑室内的得热。冬季,通过窗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有利于建筑的节能,因此,减小窗的传热系数抑制温差传热是降低窗口热损失的主要途径;而夏季,通过窗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也成为了空调降温的负荷,因此,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和减小窗的温差传热都是降低空调能耗的途径。不同纬度、不同朝向的墙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很复杂,墙面日辐射强度和峰值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纬度地区窗墙面积比也应有所差别。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期室内外温差传热的热量损失占主要地位。因此,对窗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高于南方地区。 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夏两季人们普遍有开窗加强房间通风的习惯。一是自然通风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二是冬季日照可以通过窗口直接进入室内。夏季在两个连晴高温期间的阴雨降温过程或降雨后连晴高温开始升温过程,夜间气候凉爽宜人,房间通风能带走室内余热并蓄冷,因此,窗墙面积比控制在以内。另外,窗口面积过小,容易造成室内采光不足。象西南地区冬季平均日照率25%,全年阴雨天很多,在纬度低的这一地区增大南窗的冬季太阳辐射所提供的热量对室内采暖的作用有限,而且经过 DOE-2程序计算和工程实测,窗口面积太小,所增加的室内照明用电能耗,将超过节约的制冷能耗。因此,在这一地区进行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时,不宜过分依靠减少窗墙比,重点应是提高窗的热工性能。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组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热量(包括温差传热和辐射得热),占室内总得热量的相当大部份,成为影响夏季空调负荷的主要因素。并用 DOE-2软件做了以下算例:广州市无外窗常规居住建筑物采暖空调年耗电量为/m2 ,当装上铝合金窗,综合窗墙面积比 CM=时,年耗电量是 kWh/m2,当 CM=时,年耗电量为 kWh/m2 ,能耗分别增加了%和%。说明在夏热冬暖地区,外窗成了影响建筑能耗的关键因素,其中以夏季外窗的遮阳尤为重要。 近年来公共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人们希望公共建筑更加通透明亮,建筑立面更加美观,建筑形态更为丰富。因此,窗墙面积比有可能超过条的规定值。当所设计的建筑窗墙面积比超过规定值时,应首先考虑减小窗户(含阳台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如采用中空玻璃窗、中空热反射玻璃窗、中空 Low-E玻璃窗,同时考虑加强夏季外窗的遮阳措施,后者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尤其重要,其次可考虑减小外墙、屋面等其它部位的传热系数。 本条规定对公共建筑达到节能的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所设计的建筑满足不了规定性指标的要求,突破了限值,则该建筑必须采用第节的权衡选择法(Trade-off)来判定是否满足节能要求。采用权衡选择法(Trade-off)时,参照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必须遵守本条规定。 公共建筑的窗墙面积比较大,太阳辐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了节约能源,应加强窗口的建筑外遮阳措施。 篇三:XX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本标准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11 公共建筑的范围:指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等) ,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 ,旅游建筑(如旅馆饭店、娱乐场所等) ,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 ,通讯建筑(如邮电、通信、广播用房)以及交通用房(如机场、车站建筑等) 。 12 基准(Baseline)建筑:是以 20世纪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础,称为“基准建筑” 。基准建筑围护结构的构成、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按照以往 80年代传统做法。如表 1。遮阳系数 SC均取 080。 标准规定,按本标准进行的建筑节能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 50%。 国内主要城市基准建筑的传热系数 K 2 13 透明材料。设置在常规墙体外侧的玻璃幕墙不作为透明幕墙处理。标准规定的窗墙面积比的上限定为 07。已考虑到了公共建筑的透明幕墙的应用需要。即使立面采用全玻璃幕墙,扣除各层楼板及楼板下面梁的面积(楼板和梁与幕墙之间的间隙必须放置保温隔热材料) ,窗墙比(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公共照明节能设计规范)一般不会超过07。 14 建筑气候分区。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如表 2。 2建筑幕墙部分的总则 为满足标准的总节能 50%的目标要求,建筑幕墙需满足以下几点。 21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的建筑幕墙应采用隐框幕墙,明框幕墙应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隔热措施;其它地区的建筑幕墙宜采用隐框幕墙,明框幕墙宜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隔热措施。 22 严寒地区的透明幕墙应采用气体层厚度不小于12mm的中空低辐射玻璃或其它类型的相同保温性能的节能玻璃。 23 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透明幕墙应采用气体层厚度不小于 9mm的中空玻璃或其它类型的相同保温性能的节能玻璃。 3非透明幕墙部分 在该标准中,非透明幕墙主要是指铝板幕墙、石材幕墙等,此类幕墙的保温做法通常采用面板材料如铝板、石材等内加装 50mm厚度的玻璃棉,玻璃棉密度一般不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