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专家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_第1页
高考临近专家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_第2页
高考临近专家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_第3页
高考临近专家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临近专家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高考,不止考学生一个人的 IQ,而是考全家人的 3Q。IQ(智商)当然是 3Q 之一,但在如今距离中、高考只剩一个多月的时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它的作用已告一段落。因为除了考察记忆力的少部分内容,数理化等科目通过前期复习,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这时再想挖掘 IQ 的潜能意义不大。更有潜力可挖的是 EQ(情商),成功 20%的因素取决于IQ,但还有 80%的因素取决于 EQ。张怡筠说,现在很多大学生处于隐形崩溃状态,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是一个错误的认知标准孩子考上名校,家长才算当得称职,连大学志愿都是家长代填的。为什么不让孩子在填志愿时有机会开创自己的生命呢?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是睿智父母的选择。她说,应该让孩子知道凡事要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对父母负责,在英文字典里可没有光宗耀祖这词。除了 IQ、EQ,还有 AQ(逆商),就是孩子在逆境中能否愈挫愈勇。张怡筠相信,只有 EQ、AQ 好的孩子,才能笑到最后。张怡筠说,人最没有压力的状态就是活在当下,既不后悔过去,也不担心未来。度过 3Q 挑战,考生还要三心二意。三心,说的是专心、耐心和开心。张怡筠尤其强调了耐心,高考复习到现在,就好比马拉松跑了大半程,有些考生真觉得自己快熬不下去了,这时就需要撑到最后的耐心。二意,说的是禅意和创意。要做到禅意,简单地来说,就是懂得该放下的时候放下。偶尔模拟考试考得不好也不必挂在心上,接受现在,面向未来,与其惦记那次失败的考试,不如多想想将来报考哪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创意则是用在解决与父母的冲突上,到这个节骨眼上考生和家长烦躁情绪是免不了的,但考生要学会和父母沟通,不要让不良的情绪相互传染。张怡筠说,卧薪尝胆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付中高考最要紧的是如何把压力变成助力。已有科学研究表明,紧张的情绪会带来三四种压力荷尔蒙,其中有一种荷尔蒙能让大脑死机,所以大家会发现,在特别紧张的状态下,脑袋会一片空白。她建议考生复习时每隔 50 到 90 分钟,做 5分钟左右的放松练习,因为 90 分钟是人注意力的极限。为此张怡筠专门现场教授了 3 种放松法。最简单的是呼吸放松法。闭上双眼,意念集中,像婴儿一样腹式呼吸,2 拍吸气、8 拍屏气、4 拍吐气,循环往复。其二是冥想法。闭上眼睛,听着轻柔的音乐,把肌肉一点点放松,继而得到身心放松。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因为微笑而开心情商高手不需要小沈阳逗你,想高兴就高兴,因为高兴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三种是心脏放松法。先想好一幅开心图片,然后一个舒服的坐姿,感受心脏里有温暖的血液流出,感受心跳,深呼吸,大脑中闪过开心图片,再将开心图片带回心里,从而得到愉悦平和的感受。这三种放松法轮流做下来,不少听众放松得快睡着了。张博士说,半睡半醒的状态往往是人最放松的时候。张博士动听的台湾普通话让人听了一点不累,听众笔记记得刷刷的,带 MP3 的赶紧录音。四不包括千万不要如临大敌,放平常心,免得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千万不要恐吓提醒,例如距离高考还剩几天,你再不努力就会如何如何;千万不要虚伪肯定,口是心非,对孩子说我相信你,其实自己很担心,因为孩子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你的担心;千万不要成天跟朋友唠叨孩子好不好。三要,要安静地支持,不需要夸张地表现。例如陪不陪考由孩子决定,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看到孩子看漫画,可以跟他们聊聊感兴趣的话题,有助于帮他们缓压。其次,要学会没心没肺,培养钝感力。不要太敏感,动不动就为孩子的一点表现紧张,甚至跑去搜集情报。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