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docx_第1页
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docx_第2页
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docx_第3页
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docx_第4页
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 近年来,*镇依托城郊优势,坚持劳动力本地就业 和对外输出两条腿走路,通过有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 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劳务输 出促农民增收、带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XX 年,该镇 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近 6500 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 50%;劳务经济总收入达 2200 万元,人均劳务收入 750 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5%以上。 一、政府引导,规范化管理,全力构建劳务输出新平 台 *镇有耕地 3 万亩,农村人口 2.5 万人,农村劳动 力 1.3 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 1.2 亩。人多地少,当地资 源承载力有限,农村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是*镇面临的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该镇通过认真分析,认识到实现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大力发展本地 经济,实现就地转移;二是劳务输出,实现异地转移。为 此,该镇积极引导,强化服务,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 了较好效果。 从思想源头入手,全镇上下全部“换脑”。劳务输 出要形成气候,关键是要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由于 长期来对土地和农业的依赖,广大农民群众的乡土观念牢 固,加之城镇农民具有的“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 意识,多数群众不愿外出务工,甚至一部分党员干部,对 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来抓也不理解。针对这 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机关 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会议,深入分析本镇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充分认识到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了镇村 干部抓劳务经济的思想;通过镇劳动管理站的层层培训、 包村干部入户宣讲和村干部宣传,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 从根本上树立了“要想发家致富,外出务工是近路”的思 想观念。 充分发挥政府功能,将静态管理转化为主动服务。 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带动作用,*镇成立了以镇长 任组长,以主管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劳动管理、民 政、计生等 8 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 组”,办公室设在镇劳动管理站,负责劳务输出的具体工 作。进一步加强了劳动管理站的硬件建设,为其提供专门 的办公室 2 间,安排专职工作人员 3 名,并配备了电脑等 办公自动化设备;协调计生、公安等部门,为外出务工人 员在办理生育证、身份证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督促用工 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务合同 7000 余份,保障务工人员的 合法权益;定期和不定期去人、发函、写信了解用人单位 和务工人员状况,及时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清理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时,帮助农民工追讨恶意 欠薪 17 万元,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为他们外出务工解除了 后顾之忧。 强化信息管理,延伸中介服务职能。信息不畅、视 野不宽是阻碍农民工外出的主要因素。为强化信息服务职 能,*镇加强了与劳动管理部门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多 渠道搜集用工单位信息,进一步丰富了招工信息总量,扩 展了农民外出务工空间;为保障招工信息的质量,该镇建 立了信息筛选审批制度,所有招工信息必须经严格审批后 才能发布,对可疑的信息派人或请求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帮 助核准,严防因虚假招工信息使群众上当受骗而利益受到 损害。 二、市场配置,企业化运作,精心打造劳务经济产业 链 外出务工成本的高低,是制约农民外出的一个重要原 因,如何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提高外出务工的 成功率,也就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亟需解决的 问题。 从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出发,大力发展订单劳务。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用工信息的使用效率,*镇构筑了镇 村劳务输出管理网络体系。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组织开展了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将每名劳动力的基本情 况建档立卡、输入微机;建立镇就业工程信息网络,以镇 劳动管理站为核心建立信息平台,现已发布各类招工信息 1300 条,各村明确妇联主任为就业工程联络员,负责劳务 信息的发布、劳动力资源统计、协助村民办理培训、务工 手续等,进一步强化了服务职能。为提高劳务输出的成功 率,该镇与信誉良好的北戴河中直疗养院、市 83 石油管理 局等 50 余个单位建立长期的用工合同,与其签订“劳务订 单”,针对不同的用工需求,组织具有相关专业劳动技能 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程服务,直至签订劳动合同,安 置妥当。 从提高劳务经济的竞争力出发,全力推进劳动力素 质结构的优化升级。针对乡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质 低、专业技能差、就业门路狭窄的问题,*镇积极争取 市、县劳动管理部门的支持,动员全镇的所有的培训力量, 采取多种措施,分门别类对务工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 截至目前,该镇筹措资金 2 万余元用于劳务输出“阳光工 程”培训。印发劳动法和进城务工教育读本小册 子 7000 余份,免费提供给参训农民,保障了参训农民后续 自学的需要;采取集中授课与课后咨询相结合、自学讨论 与当面解答相结合,共解答群众提问 1020 人次;采取培训 与再就业相结合,为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民办理河北省 就业失业登记证共计 1216 本;采取就业培训与解决实际 问题相结合,解决劳务纠纷 8 起;聘请各类工程师深入企 业为职工授课,不断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实施“引导型” 与“创业型”培训相结合,为想外出务工的人员实施“引 导型”培训,以务工技能和外出生活常识为主,每人发放 听课误工补助费 2 元;为有扩大生产能力的个体工商户实 施“创业型”培训,每人发放误工补助费 15 元,此举极大 调动了村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训人数达 3045 人次。 从提高知名度入手,积极打造劳务品牌。在发展劳 务经济的过程中,*镇非常重视劳动力品牌的塑造。为 培育劳务输出拳头产品,从考察用工单位、洽谈用工事项、 签订用工协议、组织人员报名、开展教育培训、严格考察 录用,形成了完善的工作程序,确保了用工的质量。同时, 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使该镇的劳务经济逐步显现出较好的 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得到了用工单位的认可和欢迎,与 50 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用工协议。 三、从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双重作用,成 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三线富民”发展战略,下大 力发展生猪、蔬菜、板栗等高效劳动密集型农业,有效促 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的转移,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增 快。但目前我县仍有 7.6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很宝贵 的资源,这些劳动力的转移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提高农 民收入。而且,随着农业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到 2020 年我县还将有 5 万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甚至离开农村。 *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转移,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找到了很好的突破口,*镇 的经验对促进农民增收很有启示。 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在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一 个地区的发展主要靠三大要素:资源禀赋、人力禀赋和学 习能力,地区间的经济竞争更大程度上体现为三大支撑要 素的竞争。这就要求,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要素约束 中寻找比较优势着力点,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就 资源禀赋而言,*镇即不靠山,又不临海,不具备 XX 寨 镇、南戴河旅游度假区那样发展资源依赖型产业的优势; 就人力禀赋而言,*镇拥有的只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 无法形成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但*镇从人多 地少的现实约束条件中,发挥城郊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将劳务输出培育成了优势产业。这充分说明,增加农民收 入、发展县域经济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 才能充分调动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才能将资源转化为有 效供给,才能实现经济的低成本扩张。 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点在于实现农村资源与城市需 求的有效结合。随着我国城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对 各类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急速膨胀。但近年来 却出现了农民外出“务工难”、“找工作难”的现象,其 根源并不是由于城市的市场空间已经饱和,而是由于农村 劳动力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变化,城乡劳动力市场的 供求平衡只是一种低度均衡。*镇从解决农民工流动的 盲目性和无序性入手,通过组织化的劳务输出,降低了农 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的流动成本,通过对农民工进 行培训,优化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结构,使外出务工人员 能够尽快适应城市需求的变化。*镇的成功经验说明, 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关键要靠实现农村资源与城市需求 的有效对接,要靠将农村的资源优势融入城市经济的发展 进程。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作用在于引导和服务, 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实践证明,在依靠市场机制增加农 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职 能。但是发挥政府的职能,并不等于政府的大包大揽,而 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如何明确自己的功能定 位。已有大量的事实说明,政府功能发挥得好,能够在较 短时间内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政府功能不到位, 也会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