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五个一”文化工程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乡镇“五个一”文化工程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乡镇“五个一”文化工程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乡镇“五个一”文化工程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乡镇“五个一”文化工程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五个一”文化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xx 历史悠久,有宋代的丫吉山古窑遗址、清朝的茶坪花桥, 是唐代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在抗战时期曾一度是赣西 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底蕴深厚,1999 年被省文 化厅命名为“农民书画之乡”。 乡党委、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实施“五个一”文化工程, 即:扶一个农民剧团、办一个农民书画院、强一个民间工 艺美术协会、抓一所农民技校、建一个农民诗社。 一、“五个一”文化工程内容 农民剧团 弹唱新风:农民剧团成立于上世纪 50 年代, 文革时期被迫解散,XX 年 11 月复团,演职员发展到了 34 名,主要演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十五贯等 10 多个剧目, 并结全实际编演了剧目林家欢歌及小品回家等, 先后赴本县及周边县乡演出 90 余场,在嬉笑间给观众以轻 松的享受、健康的教育,深受群众欢迎。剧团坚持“白天 务农、晚上唱戏、农闲演出”的原则,做到务农、唱戏、 致富、娱乐四不误。为提高演技,剧团还聘请原靖安县剧 团的资深演员邓人淑、邹新生、曾福林等专家指导,演出 逐渐规范化和专业化。 农民书画院 翰墨飘香:农民书画院成立于 1999 年, 现拥有会员 600 余名,本乡群众 120 余名,其中,5 人被吸 收加入市书法协会,2 人被吸收加入省书法协会。协会会员 每年定期举办笔会相互切磋技艺,曾应邀在九届全国农运、 省十运会期间举办了专场书画作品展出,在“三爪仑国际 漂流节”和“靖安碰柑节”期间也举办了专场展出,多次 受到省、市媒体报道和宣传,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 化生活。会员的作品功底深厚,在各种赛事中屡屡获奖, 其中,青年农民胡正忠手书小楷本三国演义、水浒 专等作品还被香港同胞高价收藏。 民间工艺 雕琢小康:民间工艺包括竹雕、木雕、泥雕, 以竹雕为主。竹雕集诗、书、画、雕、镂、刻于一体,分 镂雕、浮雕、圆雕、留青雕、微雕、根雕六大类,其工艺 产品以蔡氏竹雕最为闻名,曾在中国第二、三、四届竹文 化节上荣获金奖。其中,竹灯、竹柱被昆明世博会长期收 藏,受到原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的高度关注,并在 XX 年中 央电视台的“小催会客室”节目中向国内外观众大肆推介。 竹雕产业使毛竹附加值成倍增长,一支毛竹通过加工可增 值 XX 元,从业人员达 150 余人,人均年增收达 8000 16000 元,是我乡最大的文化产业。 农民技校 播种财富:农民技校是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 根据市场所需,农民所急,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全乡群众 举办免费培训班的一所群众技校,所涉及的培训内容有农 田耕作科技、农村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知识等,每年办班 12 期,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增。现已办班 18 次,授课 52 场,4956 人次参训,发送宣传资料 40000 余份,帮助 1200 余名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既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又带动了本乡企业的发展。 xx 诗社 褒扬新风:xx 诗社创建于 1994 年,现拥有社 员 400 余名,他们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用饱满的热情、 浓郁的墨香,尽情地在纸上挥洒着心境,褒扬着新风,共 创作诗词 5000 余首,编印了翠竹诗刊、xx 诗词、 九岭诗苗等诗刊和诗集,收录诗词 1400 余首,其中 130 余首诗词被省、市、县数家刊物收录,20 余首诗词在 县级以上赛事上获奖,吟诗作词成为了群众生活中一个津 津乐道的话题。 二、完善政府服务职能,抓好“五个一”文化工程建 设 成立服务机构,提供组织保障。为传承、发扬民间的 优良传统,做大做强 xx 文化品牌,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 余昌显同志为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五个一 文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书画工作组、农 民剧团工作组、农民诗社工作组、农民技校工作组、工艺 美术产业工作组五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都由一名副 科领导亲自抓管,形成事事有人抓,组组出成效的工作格 局。 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自 XX 年年底以来,xx 乡政府陆续投入资金 30 余万元,改建、装修了 xx 群众剧 院、xx 书画院、xx 农民技校、xx 诗词陈列室等基础设施, 建造了 xx 中小的诗词墙壁,使 xx 群众的戏剧排演、书画 及诗词创作、科技及法律知识的学习、交流都有一个固定 场所,激发了他们学习、交流及创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 他们的技艺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文化作品转化为文化产品、 把文化产品发展为文化产业,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奠定了基 础。 加强对外联系,加大专业扶持。为了提高群众的文化 艺术水平,乡政府积极出面联络,邀请南昌美院徐麟义、 宜春市书画家协会会长舒信华到 xx 指导 xx 书画创作,经 常邀请本县戏剧表演大师郑人淑、邹新生、曾福林现场指 导 xx 戏剧爱好者演唱戏剧,聘请农技专家为群众传授技术。 同时,由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组建乡村文化技术培训服务 小组,负责全乡农民的文化、科技培训和农技业务指导工 作,极力打造懂技术、知法律、能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 高水平的新型农民,提高他们文化作品的水准和科学致富 的技能。 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活动经费。为保障群众文化活动 的顺利开展,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由政府每年划拨 出 5 万元资金,扶持群众在开展经常性的戏剧表演、诗书 画竞赛等活动;定期、免费举办科技等知识培训班,不断 提高群众生存的技能,转变生产生活理念,激发群众的创 作与学习热情,以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更新、改善传统 理念。 三、“五个一”文化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效益 一是“五个一”文化工程助推了社会文明新风 自 XX 年以来,书画爱好者们在政府的引导下,组织开 展廉政书画创作比赛及书画展,送春联进城下乡,参与省、 市、县举办的各类活动近 40 余次;开展笔会 11 次,每周 到中心小学授课一次,一些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真 言、处世良言由此一次又一次地冲刷着人们的头脑,使人 们脑清心明。xx 剧团的演员在农闲时期,坚持晚上排练, 白天下乡,每月演出 6 场甚至 7 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 式,向观众们宣扬廉洁奉公、关心集体事业、莫染赌博及 其它恶习等一个个简单重要却又易被人们忽视的生活理念。 农民技校更是由原来的“半年一场、难以满座”发展到现 在“一月一场、场场爆满”的场面。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日益丰富,尊老爱幼、友善亲朋、科学致富在 xx 蔚然成风。 二是“五个一”文化工程带来可观经济收益 随着 xx 农民文化活动的日益频繁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 高,越来越多的的群众了解、接受、喜欢上了 xx 文化作品。 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扶持、科学运作下,xx 的农民戏剧、 竹雕工艺、书画、诗词逐渐从以前单纯的自娱自乐,转变 成了有偿服务:xx 剧团最高的演出费达 XX 元/场,竹雕产 品“八角楼”模型售价逾 8 万元,胡正忠手抄小楷本 三国演义、水浒被香港同胞高价收藏。文化作品 顺利地被转变为文化产品,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可观 的经济收益,促进了 xx 经济的发展。 三是“五个一”文化工程促进了其他事业的发展 1、促进了平安边际走廊的构建。剧团到修水县黄岗镇、 奉新县澡溪乡演出,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促使 感情升温,为构建和谐平安边际走廊奠定基础,使边界纠 纷和群众矛盾逐渐减少。 2、增加了农家乐魅力和吸引力。剧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