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节水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1页
乡镇节水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2页
乡镇节水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3页
乡镇节水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4页
乡镇节水交流发言材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节水交流发言材料 xx 镇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葛尔盆地南缘,年降水量 在 177 毫米,年蒸发量为 2300 毫米,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 气候,全镇总面积 453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18 万亩,水土 矛盾较为突出。XX 年全镇总人口 1.4 万人,居住着汉、维、 哈、回等 13 个民族。下辖 9 个村、1 个社区居委会、1 个 林场,人均耕地 11 亩,XX 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 13.4 亿元,人均纯收入预计达 14000 元。近年来通过推广 了“合作社模式”滴灌管理,农牧民节水灌溉管理水平显 著提高,加快农业现代进程,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 如下: 一、xx 镇节水灌溉发展基本情况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既是形势的要求,又是可持续发 展的需要。我镇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是制 约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紧 张问题尤为突出,可供水资源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因此, 必须节约利用和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在灌溉管理实践中 不断研究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我镇 认真贯彻落实区、州、县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方针、政策, 狠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特别是自 XX 年至今,积极探索更 加高效的节水措施,推广和发展了自加压、低压小流量、 太阳能电脑微控等多种高新技术滴灌,为加快大丰镇农业 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试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我镇 建设力度逐年加大,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番茄、辣椒 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推广,小麦、棉花种植面积 进一步稳定,全镇播种 18 万亩,其中小麦 4 万亩、棉花 10 万亩、番茄 0.7 万亩、制种玉米 1.1 万亩、青贮 0.5 万亩、 打瓜 0.3 万亩、甜菜 0.2 万亩、辣椒 0.5 万亩,其它作物 0.7 万亩。截止 XX 年,大丰镇已累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1.7 万亩,其中地表加压滴灌 11.4 万亩,小白龙 0.3 万亩,节 水灌溉已占全镇各村耕地总面积的 65%,初步形成了地表加 压滴灌为主,小白龙滴灌为辅的节水灌溉运行模式,节水 灌溉理念已被广大群众接受,并成为大丰镇主要灌溉模式。 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全镇灌溉水平明显提高,农作 物比例调整的余地更大了,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的高 产、稳产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推广节水灌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节水灌溉推广力度,加快农业现 代化步伐。 1、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水 资源的利用率。 以前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我镇水的浪费、特 别是农业用水的浪费却极为严重。传统的灌溉方式使农业 成了用水大户,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 30%-40%,在这种情况 下,我镇狠抓农业节水滴灌技术的推广,改变人们传统灌 溉习惯,用较少的水获得较高的产出效益。 与传统的大水 漫灌相比,膜下地表加压滴灌可节水 50%以上。我镇在节水 灌溉方式上统一了认识,主要采用膜下地表加压滴灌节水 方式,使农业用水方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从大水漫灌 转向了地表加压滴灌。土壤不板结,团粒不破坏,有很好 的节水和改造土壤、压盐碱的作用,中低产的耕地几年内 就可以迅速改造成稳产高产田。二是从浇水土地转向了浇 作物。田间无垄,作物棵间无水,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 升腾,膜内的水也很少蒸发,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水的流失。 三是从单一浇水转向浇营养液。把配方肥、农药直接溶于 水,把水变成了庄稼的“复合水溶剂”,实现了浇水、施 肥、施药的一体化和可控化,水溶性农药、肥料可随水直 接施入作物根系范围内,使肥料利用率从 30%-40%提高到 50%-60%,并能有效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极大地 提高了水、肥、药利用率。 2、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极大的发展了农业 生产力。 我镇推广应用的膜下地表加压滴灌技术,在大幅度提 高水的利用效率的同时,还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田间的斗渠、农渠、毛渠等明渠将被地下输水管道和滴灌 带所替代,田埂、田垄和沟畦将被一马平川的耕地覆盖。 从水源出口的地下管道一直到田间的滴灌带,形成了密布 的灌溉网络,成片成片的土地再也不用修渠、打埂和挖沟, 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了 5%-7%。二是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 大幅度降低了耕作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前最辛苦 的农活是作物浇水,作物种下去仅浇水就要四五次,浇一 次水,土壤就板结一次,就必须中耕一次,浇水是农活强 度最大的岗位。实行滴灌后,浇水变成了“扳阀放水接毛 管”,老人妇女都能干,而且膜下地表加压滴灌,膜下不 长草,节省了大量劳力费、机耕费,提高了劳动效率。每 亩地平均节约劳力费 30%-40%,节约机耕费 20%-30%,加上 节约的物化成本水费、肥料费等,每亩地减少投入 50-80 元。每亩棉花增产、降耗达 350 元以上。与此同时,每个 农工从过去可管理 20-30 亩地提高到 180-300 亩。 三是实 行膜下滴灌技术与科学栽培技术相结合,保证了作物生长 全过程的机械化。 把滴灌技术与科学施肥、科学管理等栽 培技术等结合起来,使滴灌技术延伸为一项综合性创新体 系。大丰镇经过 5 年的不断探索,在实行膜下滴灌的十万 亩棉田,实现了播种、铺膜、铺设滴灌带一次完成的机械 化作业。一台拖拉机安装 2 组地膜和滴灌带,一组地膜下 铺设二条滴灌带,播种 6 行棉花,称之为“两膜四管六行” 机采棉滴灌种植技术。实行膜下滴灌后,做到了统一耕作、 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收获,提高了农业精准化栽培 水平。过去成片的棉田由于播种、施肥、浇水难以统一, 结铃后高矮不一、成熟度不一,难以机采,机械化程度很 高的采摘机难以发挥作用。实行膜下滴灌后解决了这一难 题,棉花采摘机终于派上用场,从而,实现了棉花从种植 到收获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 3、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组织形式,土地联营合作社逐渐 成为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生产方式的改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带来农业 的体制创新和组织创新。近年来,我镇针对传统分散种植 模式普遍存在,采棉机、大型植保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无 法大面积推广,人力投入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组织 化程度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认真学习贯 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始做有益尝试,XX 年秋季,镇、 村在联丰村依托新装的 3000 亩地表加压滴灌地块,以一个 节水滴灌首部组建一个合作社,共成立了 3 个新型土地联 营合作社。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由村民共同推行出 12 名种 植能手,担任理事、监事,村民按照土地入股,依法保障 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等权利的基础上,成立合作社,把 3000 亩地交给种植能手,按照兵团的生产管理模式统一管 理、经营,聘请石河子农科院专家为合作社提供全程指技 术服务。为提高社员积极性,镇、村组织合作社成员到石 河子、芳草湖、148 团外出学习 9 次,召开专题学习培训会 议 27 场次。统一认识后,每亩统一收缴经营成本 700 元, 每亩每年收取灌溉服务费 20 元,统一于 XX 年秋季施底肥, XX 年春季,以项目为依托,全部统一模式推广“精量播种 测土配方施肥机采棉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 害综合防治”综合配套技术,把现代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和 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由合作社聘请专人进行统一进行 灌溉和中耕、化控、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打破了原有 一家一户分散灌溉和经营的制约,实现了大田种植、灌溉 的集约化、规模化管理,探索出了“合作社专管人员管 理”大田滴灌管理模式。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联丰村试点合作社整体运行情况良好,XX 年合作社籽棉单 产达 350 公斤以上,较往年提高单产 70 公斤以上,每亩收 益提高 300 元以上。 从 XX 年起。我镇连续三年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广新 型土地联营合作社,XX 年实现每个村成立一个合作社,XX 年实现平均每个片区成立一个合作社。截止目前,全镇土 地联营合作社总量累计达到 45 个,入社农户 2308 户,合 作社管理地表加压节水滴灌面积达 10.3 万亩。 三、 节水滴灌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 由于“合作社专管人员管理”的大田节水灌溉模式 不断推广,一大批先进的节水滴灌技术先后在大丰镇实施。 如:联丰村井、河水联合配置使用的 3 万亩自加压滴灌系 统、军塘湖河流域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联丰村电磁阀、 田间自动控制、离心自动清洗网式过滤器系统、红山村 低压滴灌技术、十八户村水盐调控技术。并且节水滴灌技 术覆盖到棉花、小麦、玉米、番茄、辣椒、甜菜、打瓜、 油葵等各种作物。通过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把 大丰镇打造成大田滴灌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成规 模地对不同作物、不同形式、不同运行管理模式的滴灌系 统灌溉管理技术进行示范,对全县及至全州节水滴灌新技 术的推广起到了较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主要经验 通过总结近年来发展节水滴灌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 几点体会: 1、农民的积极性是发展高效节水建设的前提 我镇农业高效节水发展经历了从认识不足、农民不接 受,到借助项目建立示范区,用增产、增收、增效、节水 的鲜活实例激发农牧民投入高效节水建设的积极性,县、 镇政府适时出台引导鼓励政策、实施资金补助,极大地推 动了农业高效节水的发展历程,农民的思想意识逐步发生 了根本的转变,要求实施高效节水建设的农户越来越多。 2、强化组织领导是关键 为加快农业高效节水建设步伐,镇政府专门成立了农 业节水领导小组,镇、村每年年初签订节水建设目标责任 书,县、镇水利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利用每年科技之冬农闲 时间到各村轮流讲课培训,传授先进灌溉技术,组织开展 农牧民培训和观摩学习,并组织人员到兵团参观、学习。 全镇上下形成了政府引导、水利主办、村队配合、农民自 主实施高效节水建设的良好局面。 3、农业的增产、增效是动力 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效节水技术快速发展的内在动 力。体现为“四节、三高、两促进、一提高”,即节水、 节肥、节劳、节本;高产、高效、高品质;促进了农业生 态环境改善,促进了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农民收入显 著提高。膜下滴灌棉花亩增皮棉 70kg、蕃茄亩增产 3t、辣 椒亩增产 600kg,棉花每亩节本增收总额超过 300 元,巨大 的效益使广大农民看到了实惠,在自行加大投入的同时也 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以滴灌为主的灌溉技术运用 已经遍及各个村、片区,农作物也由单一的棉花扩大到小 麦、玉米、辣椒、番茄、打瓜、油葵、甜菜等 10 多种农作 物。特别是小麦滴灌也取得良好效果,亩均增产在 100kg 以上。 4、财政投入是保障 投入激励机制的建立加快了高效节水建设进程。我镇 在区、州、县支持下采取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等政策,鼓 励、引导农民、农民合作组织投入农业高效节水建设。在 区、州、县水利部门和发改委、农业开发办等节水、小农 水资金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农民自筹剩余资金,形成了多 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节水滴灌建设力度。 5、因地制宜、科技创新是基础 目前我镇已形成工程节水技术与农田节水技术相结合 的综合集成体系;河水自压滴灌的实施,大幅降低了后期 运行费及管理费;低成本、高性能、使用便捷一次性低压 小流量滴灌带每米不到 0.2 元,每亩只要 80120 元,使 新滴灌技术成为农民可以“用得起”的技术。节水工程材 料已做到区内生产,供应有余。目前,正在推广低压小流 量滴灌带等新产品和新技术。 6、强化管理是关键 我镇已经建立稳定长效的节水灌溉管理机制,采取用 水协会或合作社聘用专业技术队伍、生产企业或施工企 业组建专业节水维护队伍等多种方式,农业高效节水建设 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用水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参与式 管理体系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节水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全 面提高。 7、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是方向 在农业高效节水滴灌建设带动下,发展新型土地联营 合作社,成功地化解了当前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土地与现代 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的矛盾,促使种植业发生了 根本性变革。而且正在向着统一土地、统一种植品种、统 一种植模式、统一管理、统一灌溉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土 地经营集约化、农业机械化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 强大推动力,积极推动了地方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推广运 用先进技术,实现了中耕、化控、打药、棉花采收等田管 环节的机械化,滴水、追肥等灌溉环节的集约化,极大解 放农业生产力,降低了广大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 产效率。同时,集约化经营解放的劳动力可进行转移创收, 由单纯从事种植业向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转移; 由农业内部就业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